韦杜去天尺五,韦杜 距天尺五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1 0
  1. 杜牧的背景资料
  2. 韦杜的诗句韦杜的诗句是什么
  3. 去天尺五成语
  4. 古代长公主表
  5. 成语 去天尺五 意思?

如果把每个朝代,都给包装一个"朝设",宋朝就像是一个婉约端庄的大家闺秀,文静内敛却又善持家务,明朝就像是一个正值巅峰的壮年,老练世故而又不失锐气,清朝就像一个久经沧桑的老年,深沉圆滑但终是有些暮气

而唐朝,则像是一个年华最好的少年,***昂扬,朝气蓬勃,对世事总怀着好奇与探究的新鲜感。

唐朝是属于少年的时代。他们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名词,"五陵少年"。只此一词,便有了令人神往的万千气象,我们仿佛看到:

韦杜去天尺五,韦杜 距天尺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少年人结客酒场,纵谈阔论,只为逞意气飞扬

少年人骑马挥剑,驰骋沙场,只为活得灿烂

少年人斗鸡走狗,游遍花丛柳巷,只为不负青春

少年人仗剑四方,任侠使义,只为弥胸中不平

五陵一词本是地名,源自于长安五座汉朝皇帝陵墓,汉高帝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景帝阳陵,汉帝茂陵,以及汉昭帝平陵。最初由于大量迁徙富豪于此地,五陵原是富贵豪门的象征。

但到了唐代,在唐人感性又浪漫的语境中,五陵的意义便开始有了变化,他的指向也愈加丰富多彩。

王安石有首凤凰山诗,其中不无期盼地说,愿作贞观***时期的五陵少年子弟。这是一首负气诗。王安石在被罢相,变法行动被终止时,意志消沉,怀着悲愤与怨气写了这首诗。但也侧面展现了,唐代五陵少年们,浪漫自我而又旁若无人的活法,始终是后人心中念念不忘的华胥美梦。

五陵少年,几乎成了唐人精神的象征,每个诗人都要提一提。

唐朝的"五陵少年",喜好结客聚会,浪荡过市,意气风发地跨马挟剑,游历四方。他们对山河自然,有着无限热情,好奇与探索欲。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他们人生的标配,在高山大河中,他们倾情释放满腔的沸腾。

李白年少时便别家出蜀,游历天下,经历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望断天门山。每到一地,都会结识天下英豪。

五陵年少游荡在金市东,银鞍白马张扬在春光灿烂之中,便是长安少年场的日常一幕。他们春风得意地"浪"在长安各地,逞年少,夸白马,显摆他们的意气风发。

杜甫虽给人留的是一副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形象,但这是非常抽象且片面的。杜甫出身京兆杜氏,名门望族,长安有谚"京兆韦杜,去天尺五",可见其家族之显耀。

杜甫少年意气也不遑多让。七岁能作诗便言出不寻常:七龄思既壮,开口咏凤凰。这种语出惊人,在杜甫早期诗作中其实不罕见。

十五岁还是个皮猴子,像牛犊子一样到处乱窜,门前的梨子枣子熟了,一日间爬树能千回,淘气若斯。

他曾出入岐王宅,来去崔涤堂。他观瞻公孙大娘剑气舞,欣赏"吴带当风"吴道子的名画,聆听李龟年的音乐。在正是江南好风景的时候,他也是有过恣意张扬的年少时光。

志得意满,是五陵少年的真实写照。

他们挥霍青春,纵情适志,将礼教一本正经的规矩,抛到九霄云外,将自己的任放疏达,发挥到淋漓尽致。

杜牧同样出自京兆杜氏,以阿房宫赋名扬天下,少年时也是张扬高调。曾招摇过闹市,遇见老僧,竟然不识自己,颇为感慨。因为老僧不认识自己这个名门贵少,所以觉得空门意味深长。

杜牧最是声色犬马中的名家。

他曾听闻湖州多美女,便奔赴游历。看上一个美女胚子,但年龄尚幼,便下订聘礼,约十年来娶。只是官场不自由,到了十四年后,才有机会再至湖州。女子家中等了十年,杜牧没有来,早已嫁人了。

杜牧曾在扬州,牛僧孺属下为官。期间风花雪月自不必说,十年一觉扬州梦,十年扬州生活,被杜牧活成了天上人间。

牛僧孺对他非常欣赏,才在他调走前,苦口婆心嘱咐道:以你的才华,前程远大我不担心。我唯一担心是你把扬州的习气带到京中,对你不利啊。

杜牧否认:我很注意自己行为的。

牛僧孺笑笑不语,拿出卷宗记录,竟然是杜牧几年来留恋声色纵情酒肆等处的详实记录。杜牧大为惭愧且感动。

他们任侠使气,轻王侯,蔑权贵。

李白十五喜好剑术,他是个真正的侠客,多次在诗中提到仗剑行侠,仗义疏财。笑尽一杯酒,都市中,李白有没有不得而知,但他表露的这种谈笑中饮酒的气魄,颇为动人心弦。并派头十足,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对境界的极致追求。

李白曾供职翰林院,日常正酒醉的时候,被唐玄宗叫去作诗,李白却干出了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这样的事,这种推崇傲视王侯的风气,为唐人所津津乐道。

张祜以侠义自许。他因为受宰相元稹的打压,仕途不顺,便不以朝堂为念,周游天下,义气交接各地名士。

他曾拜访宰相李绅时,自称为"钓鳌客"。李绅不解,问钓鳌将用什么做钓竿?张祜答曰"彩虹",又问用什么做钓钩,张祜答曰"新月",后问用什么做钓饵,张祜答曰"就是李相公你啊"。李绅惊叹其言,之后对他多有赞助。

他们也素有建功立业的愿望。

所谓出将入相,唐朝很多文人都曾经从军边塞,上过战场,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形象大为不同。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任平原太守时期,敏锐觉察到安禄山的野心。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招兵买马,囤积兵粮,号召各路人马,对抗安禄山。虽是一介文人,却为最终安史之乱能够平定做了很大贡献。

陈子昂少年任侠,后因失手而发奋读书。入仕后两度从军边塞,对边关的形势,应对政策很有见解。

岑参同样数度从军边塞,曾经属于***名将高仙芝的部属。参与唐朝西征的战争。

相比于文质彬彬的后世,唐朝更信奉功名只应马上取的精神,宁愿做一百夫长,胜过做一书生的信念。他们不耻之乎者也的嘴上功夫,不屑三纲五常的礼教束缚,但他们蔑视这些的同时,却向往战场建功,马上封侯,向往报效国家,青史名留

因此唐朝边塞诗大行其道,都是借以抒发对实现这种人生价值的热忱。这也造就了,唐朝虽然文风旺盛,但同时武风不堕,文人士子虽然一样读圣贤书,吟诗作对,但却没有其他朝代文人的迂腐文弱之气,相反更多意志昂扬,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的来说,五陵少年,在唐朝已经变成一种特有的意象。他也并不是指代少年纨绔,更多是描述一种,太平盛世中的青春少年,他们肆意挥霍着自己的意气风发。

斗鸡走狗,游荡漂流,弹挟过市,寻花问柳,本质上只是基于他们对自由无拘的追求,对礼教社会规则的叛逆。实质上他们也有满腔热血,报效国家的志向。

他们只是在唐朝那种恢宏豪迈,雍容自信的盛世景象下,所特有的青春期,所独具的少年感。

杜牧的背景资料

1、“杜陵”典故:

史籍中明确标明籍贯在杜陵的名家,最早者当数秦代的程邈。

程邈字元岑,下杜即今少陵原畔杜曲人。

他原为杜县抄写文书的隶人(胥吏),受职业影响,喜爱研究文字,后因触犯律令,被捕入狱。

秦代统一文字,通用小篆,书写麻烦,难于速成。

程邈在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小篆”(《法书要录·书断》),潜心整理出比小篆简便易书的文字3000多个,上奏朝廷。

秦始皇看到后非常高兴,命令颁布施行。

这些文字出自隶人之手,故称“秦隶”。

西汉时,秦隶经过发展,改象形为笔画,改圆转笔画为方折,成为一种全新的书体,就是“汉隶”。

从小篆到秦隶、汉隶,是中国文字演进史上一次最重大最深刻的变革,史称“隶变”。

程邈作为一位文字学家,在这次变革中处于前驱地位,功不可没。

西汉建都长安,特别是杜陵县设置以后,杜陵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

当地杜氏家庭,乃西周杜伯国的后裔,涌现出了御史大夫杜延年、议郎杜钦等名臣。

韦氏从东方邹地(今山东邹县)徙至杜陵,逐渐繁衍成为名门望族,韦贤和韦玄成父子均官至丞相。

杜陵的张氏、苏氏家族也很有名。

张氏家族出了法学家张汤、军事家张安世;苏氏家族出了军事家苏建、爱国志士苏武。

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时以中郎将身份,率领使团出使匈奴。

匈奴单于为达到政治目的,将他扣押并诱逼其投降。

苏武热爱祖国,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匈奴单于恼羞成怒,把他放逐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牧羊,整整十九年,过着非人的生活,直到汉昭帝时方回到长安。

唐代诗人陈羽有诗称颂苏武的品格:“天山西北居延海,沙塞重重不见春。

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

”(《读苏属国传》)此外,名儒萧望之、名将冯奉世、学者田何、外戚大臣王商和史高等,也是杜陵人。

从王莽新朝到北朝,杜陵县曾改名饶安县、杜县、杜城县。

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并入长安县和万年县。

东汉时,杜陵出了位书法家杜操,善用草书上奏章,世称“章草”。

西晋时,杜陵出了位杰出的军事家和史学家杜预。

杜预字元凯,博学多谋,率兵参加伐吴战争,屡战屡胜,因此获得“杜武库”的美名。

他喜爱和研究《左传》成癖,自号“《左传》癖”,所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一书,是流传后世的最早《左传》注本。

唐代建都长安,杜陵更是名家辈出。

杜氏家族共出了十位宰相,其中最著名者是杜如晦和杜佑。

杜如晦字克明,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忠心辅佐唐太宗,为创建“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杜佑字君卿,长期主持财政事项,卓有建树。

而且用30年时间,著成《通典》200卷,为中国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巨著。

诗圣杜甫的祖籍在杜陵。

诗人杜牧和杜光庭,则是地道的杜陵人。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诗、赋、文俱佳,作品《过华清宫绝句》《江南春》《泊秦淮》《清明》《山行》《阿房宫赋》等,脍炙人口,世代流传。

韦氏家族也很显赫,韦巨源、韦安石、韦处厚等均任宰相,韦述为史学家,韦元添和韦偃为著名画家,韦应物和韦庄为著名诗人。

当时,杜氏、韦氏家族分居樊川的杜曲、韦曲一带,对于李唐王朝的政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故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说。

唐代“京兆长安”、“京兆万年”,实际上是包含了原先的杜陵县的。

杜陵产生过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含诗人)、艺术家、史学家、文字学家等,堪称名家的摇篮。

它为光辉灿烂的汉唐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词语拼音:

[ dù líng ]

3、词语解释:

(1)地名。

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古为 杜伯国 。

秦 置 杜县 , 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 。

并改 杜县 为 杜陵县 。

晋 曰 杜城县 , 北魏 曰 杜县 , 北周 废。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

” 唐 白居易 《***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馀。

” 宋 张先 《更漏子》词:“ 杜陵 春, 秦 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2) 汉 宣帝 陵墓。

《汉书·元帝纪》:“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

”《三辅黄图·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长安 城南五十里。

帝在民间时,好游 鄠 杜 间,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复古 《答杜子野主簿》诗:“ 杜陵 之后有孙子,自守诗家法度严。

” 明 郑昂 《感怀》诗:“ 王粲 凄凉仍去国, 杜陵 老大竟飘蓬。

” 清 孙枝蔚 《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诗:“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无诗。

”参见“ 杜陵野老 ”。

韦杜的诗句韦杜的诗句是什么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

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长篇如《郡斋独酌》,着重表现诗人"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拯物济世的抱负,直抒胸臆,感激淋漓。

《感怀诗》反映唐王朝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跋扈、边患频仍的历史,画面宏伟,意气纵横,可与其《罪言》并读(翁方纲《石洲诗话》)。

扩展资料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

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去天尺五成语

韦杜的诗句有:名家韦杜旁,韦杜城南村。

韦杜的诗句有:城南怅韦杜,韦杜城南村。注音是:ㄨㄟ_ㄉㄨ_。结构是:韦(独体结构)杜(左右结构)。拼音是:wéidù。

韦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唐代韦氏_杜氏的并称。韦氏居韦曲,杜氏居杜曲,皆在长安城南,世为望族。时称"韦杜"。2.指长安城南的韦曲_杜曲。唐望族韦氏_杜氏世居于此。山青水秀,林木繁茂,为当时游览胜地。后亦借指风景秀丽之地。

二、引证解释

⒈唐代韦氏、杜氏的并称。韦氏居韦曲,杜氏居杜曲,皆在长安城南,世为望族。时称“韦杜”。引宋程大昌《雍录》卷七:“杜县与五代都城谨相并附,故古事著迹此地者多也。语谓‘城南韦杜,去天五天’,以其迫近帝都也。”元李好文《长安志图》卷中:“_樊川_长安名胜之地。周处士韦_、唐杜公牧之、祁国杜公奇章、牛公之居,皆在焉。唐人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可见昔时之盛。”⒉指长安城南的韦曲、杜曲。唐望族韦氏、杜氏世居于此。山青水秀,林木繁茂,为当时游览胜地。后亦借指风景秀丽之地。引唐韩愈《出城》诗:“暂出城门蹋青草,远於林下见春山。应须韦杜家家到,_有今朝一日_。”宋陈师道《城南寓居》诗之一:“游子莫何归?韦杜城南村。”清龚自珍《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词:“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

三、国语词典

唐代的韦氏与杜氏为望族,故用以比喻名门贵族。

四、网络解释

韦杜韦杜:词语韦杜:***河池市金城江区五圩镇党委组织委员韦杜(词语)韦杜,汉语词汇,一指唐代韦氏、杜氏的并称;二指长安城南的韦曲、杜曲。

关于韦杜的诗词

《牛头寺·韦杜城南俯可凭》《纪游诗·韦杜城南尺五天》《寄题黄州李史君韦杜山居》

关于韦杜的成语

杜口无言布衣韦带韦编三绝佩韦佩弦韦陟朵云杜渐除微桑枢韦带杜口吞声杜渐防萌

关于韦杜的词语

韦陟朵云韦编三_布衣韦带韦裤布被佩韦自缓韦编三绝桑枢韦带三绝韦编杜口无言杜渐防萌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韦杜的详细信息

古代长公主

成语:去天尺五

拼音:qù ?tiān ?chǐ ?wǔ

简拼:qtcw

解释:天:指宫廷或皇帝。极言与宫廷相近。

出处:汉·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五尺。”

示例:泠然棹入川流,~。 宋·张炎《清波引》词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去天尺五 成语接龙

顺接:五丈灌韮 五世其昌 五五三三 五亩之宅 五亲六眷 五传*** 五位百法 五体投地

顺接:挨三顶五 捱三顶五 拔十失五 拔十得五 猜三划五 攒三聚五 攒三集五 隔三差五

逆接:把臂徐去 不如归去 陈言务去 春来秋去 大势已去 大江东去 颠来倒去 颠来播去

逆接:去伪存真 去住两难 去伪存真 去危就安 去天尺五 去太去甚 去头去尾 去如黄鹤

成语 去天尺五 意思?

1994年10月,随着唐昭陵新城长公主的墓葬挖掘工作的进行,考古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墓室壁画上侍女的头部全被人砍去了。有人根据史书记载进行推测,认为是心爱的胞妹一夕猝死让唐高宗极为悲愤,从而迁怒于公主身边的侍女,认为是她们没有照顾好自己的主人,所以下令将墓室壁画中所有侍女的头部全部砍去。那么新城长公主为什么会猝死,难道真如某些网文所谣传的那样,她是一位死于驸马的家庭暴力之下的公主?

新城公主,初封衡山公主,出生于贞观八年,不仅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所生育的七名儿女中最小的那颗掌上明珠,也是唐太宗所有女儿中最年幼者。

不过也有人因此奇怪过,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逝世于太极宫立政殿后,唐太宗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所生的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李明达,却为什么没有抚养最年幼的女儿衡山公主呢?

事实上正是因为贞观十年时的衡山最多也就只有两岁,还是个需要乳母哺育照顾的孩子,唐太宗没法带在身边抚养。不过除了不能亲自照料小女儿外,衡山的待遇和其他三位同母姐姐并没有任何区别。

贞观十六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将年仅八岁的小女儿册封为衡山郡公主——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不仅位在名山之列,同时是道家和佛家的宗教圣地,对于自诩为道教鼻祖老子后人的李唐皇室而言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地方,而《唐六典》中也曾明文规定道:“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结果唐太宗就将这么重要的李唐皇室的宗教圣地衡山郡封给了小女儿,他对这个女儿究竟有着何等的宠爱之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册封为公主后衡山就有了实封,甚至没过多久又增加了一次实封,墓志上因此记载道:“汤沐增赋”。而根据各卷史书的记载,唐朝公主往往只有出嫁时才能拿到实封,这一点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事实上史书上记载的也只是太平公主是第一个出嫁时在三百户实封的基础上又加了五十户实封的公主,而不是第一个在出嫁之前就开始享有实封的公主。而唯有晋阳公主与衡山公主这样非常得宠的公主,才能早在出嫁之前就开始享有实封(正因为晋阳公主在册封公主后就有了实封,晋阳十二岁逝世后,唐太宗下诏让有关官员将晋阳于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爱女的往生祈福)。

同年,衡山被父亲许配给郑国公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魏征在贞观一朝的重要性毋须多强调,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杜如晦,比房玄龄还高一名,而魏叔玉身为魏征的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从一品郑国公的爵位的。这一年年底,魏征病重,唐太宗特地带上太子李承乾与衡山公主一同前去探望,并对魏征说:“你看看,这是你的儿媳妇!”然而魏征此时病势已沉,连坐起身道谢的力气都没有了。

贞观十七年初,一代谏臣魏征病逝,出人意料的是,就在魏征去世不久后被人安上了荐人失当邀名卖直的罪名,唐太宗一怒之下亲自写下诏书悔婚仆碑,衡山与魏叔玉的这段姻缘也就就此作罢了。而贞观十七年的衡山不过九岁,于是唐太宗再次精挑细选,为宝贝女儿敲定了婚事,于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将她许配给长孙操之子长孙诠,而这一天,也正是长孙皇后的生日。

那么衡山未来的公公长孙操又是何许人也?

长孙操即长孙皇后的叔父,长孙家族作为外戚一直备受唐太宗的看重,不仅连出三位国公与四位驸马,就连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在贞观元年犯下谋反的大罪本该按律当斩,唐太宗也因为长孙皇后的求情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长孙敞因为受贿被免官,但唐太宗念及他是长孙皇后叔父的缘故,经常命人送绢给他供他开销,最后又让他以宗政卿的官衔退休,并加授了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长孙安世因效忠唐朝的死敌王世充被唐高祖李渊杀死,但他的几个儿子不仅安然无恙,次子长孙祥还因为是长孙皇后侄子的原因被唐太宗提拔为了刑部尚书

长孙操本人也颇有才干,武德元年任陕东道大行台的金部郎中,后出任陕州刺史的时候,从陕州的东边引水入城,极大地惠及了当地百姓。长孙操历任洺州刺史、益州扬州的都督长史等职务,皆有善政。唐太宗又因为他的儿子长孙诠要娶衡山公主为妻,特意将他升为岐州刺史——乍一看岐州刺史的职位并不打眼,但岐州(即扶风)自西汉以来便与京兆、冯栩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而唐朝将州分为七个等级,岐州便位列第二等,仅次于雍州、洛阳、并州,中晚唐时更是一度被定为了西京。所以长孙操作为一介臣子,只因儿子尚主便被提拔为了岐州刺史,一下子升了三四级的官,唐太宗对衡山未来的婆家有多重视由此可想而知。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唐太宗希望能够在生前看到爱女的出嫁,但由于公主出嫁的仪式十分繁琐,所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逝世于九成宫含风殿时,正在筹备出降仪式的衡山也因为父亲的去世中断了婚礼。但即位后的唐高宗李治并不想耽误妹妹的婚期,所以永徽元年国丧孝除后,李治打算在这年秋天就让妹妹风光大嫁,更因此早在正月时便开始令人着手准备婚礼仪式。结果这样的举动遭到了于志宁的强烈反对,于志宁坚持要求衡山长公主守满3年的孝期才能出嫁,李治无奈之下只得应允。

只是李治唯恐耽误了妹妹的大好年华,所以等到永徽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距离三年孝期尚有三天才完全守满之际,李治便将妹妹由衡山长公主改封为新城长公主,并加食封五千户,以此作为她的新婚贺礼。

虽然婚期屡有波折,不过好在新城公主与驸马长孙诠婚后感情十分和睦,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墓志上也因此记载道:“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也正因为夫妻感情深厚,所以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李治贬黜,长孙诠也因此被流放巂州甚至被杀后,新城的反应十分激烈,她的墓志上于是写道:“虽外尊大义,不登叛人之党。而内怀专一,无亏字□之□。兰泽靡加,尘弥□□之镜;铅□罢饰,网缀回鸾之机。贯秋柏以居贞,掩寒松而立劲。”

面对丈夫的流放至死,新城虽然表面上并没有抱怨什么,但从此不再梳妆打扮,用沉默来表达对哥哥的***。而考虑到新城的葬礼是李治下令操办的,且墓志铭作为古人丧葬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然是要经过李治亲自过目并认可的,所以新城的墓志上敢如此直截了当地记载她是如何因为丈夫的流放而对哥哥耍脾气,可见李治对这个宝贝妹妹绝对不是一般的纵容。

由此也可以看出,新城倔强的个性与父亲唐太宗如出一辙,再加上新城自幼被父亲与哥哥们百般娇宠着长大,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风波,会因此事对哥哥不满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李治既舍不得对妹妹发火,也舍不得新城就这样寡居下去,于是为她选了一位新的驸马,即出自“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韦氏韦正矩,而韦正矩也因为尚新城公主为妻,由从五品的奉冕大夫被提拔为正三品的殿中监,官阶竟然连升了8级!

但可惜的是,也许是因为和前夫长孙诠的感情太深,也许是新驸马与新城的性格不太合适,这段婚姻关系并不如之前的结***缘融洽,二人成婚不久就有了韦正矩对公主失礼的传言,而没过多久,新城公主就逝世了。李治对妹妹的骤然去世十分悲痛,认为是韦正矩导致了新城的死亡,于是下令有司审问,结果韦正矩无法为自己辩解,李治一怒之下便杀了韦正矩。

然而事实上新城的逝世其实完全是个意外。单从韦正矩来看,韦正矩因为尚主而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再加上皇帝十分疼爱新城,所以韦正矩完全没有理由,更没有胆量谋害公主。而且根据《唐两京城坊考》和《长安志》等史料记载,就在新城去世的这一年,她的身体似乎并不太好,所以李治特地为新城建了一座建福寺以作祈福之用。和新城身处同一时代的薛克构也曾说过,“吾闻新城以病而卒,夫子受其戮辱”,证明了新城公主的确是病死,并非现代网文所谣传的那样是死于驸马的家庭暴力。

后来李治也发现这是一桩冤案,所以韦正矩死后李治又将他与新城公主合葬昭陵。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京兆金石录》的记载,驸马都尉韦正矩碑至宋朝时还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韦正矩并没有新城公主,否则李治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妹妹的凶手与她合葬。

龙朔三年三月,痛失爱妹的唐高宗李治将新城以皇后之礼下葬,“皇帝悲棣萼之长湮”“废朝不举,有越常伦。赗往饰终,用超恒制”——以公主之身却按皇后之礼隆重下葬的这份殊荣,放眼整个唐朝仅此一例。不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史书还是墓志都说得很清楚,新城公主的“葬事宜依后礼”“以皇后礼葬昭陵旁”,指的是下葬时的葬礼规格与皇后同一个等级,而不是指陵墓规格与皇后同级别。如果指的是陵墓规格,那么史书就会如永泰公主那样,明确记载她是“号墓为陵”。

新城公主作为唐太宗的爱女唐高宗心爱的妹妹,自幼备受呵宠,无论是父亲唐太宗还是哥哥唐高宗,都将她视为掌上明珠,不仅一早就封为公主且享有实封,她所下嫁的夫婿及其家人也因为她的缘故而备受皇帝的看重。

新城公主虽然三十岁盛年而逝,但活着时享尽了一生荣宠,与驸马长孙诠夫妻恩爱琴瑟和鸣,死后还以公主的身份得到了整个唐朝独一无二的以皇后之礼下葬——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新城公主的一生不仅完全不像某些网文所谣传的那样凄惨可怜,反而是截然相反的备受宠爱。出人意料的同时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新城公主作为唐太宗心爱的女儿,拥有的就是如此华丽瞩目的人生!

去天尺五?

拼音: qù tiān chǐ wǔ

解释: 天:指宫廷或皇帝。极言与宫廷相近。

出处: 汉·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五尺。”

举例造句: 泠然棹入川流,去天尺五。 ★宋·张炎《清波引》词

拼音代码: qtcw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