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太平天国是变态,而捻军是常态_奕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患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01 0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是

1851年,奕A封恭亲王。1853年在军机处行走。1854年,连封都统、右宗正、宗令。

1855年其母孝静成皇后去世,奕A为其母争封号,被免去军机大臣、宗令、都统的职位,1857年才恢复他的都统职位,1859年又授内大臣。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奕A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9月15、16两日,奕A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是变态,而捻军是常态_奕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奕A主持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的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为他以后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在议和期间他笼络户部侍郎文祥、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副都统胜保,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这是他通过议和捞到的政治资本。

问;对于各列强国奕A提出的分析和建议分别是什么?

1860年12月初,奕A、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各列强国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之策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奕A自己的观察,他认为外国人并非“性同犬羊”,英国“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清***把列强只当作“肢体之患”,认为“可以信义笼络”。

奕A还提出要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加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

12月10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成为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机构。自此,清朝有了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总理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是

清***镇压捻军用了快15年的时间,可谓投入了血本。捻军之所以是中国历史上最难镇压的“农民起义军”,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捻军的根据地是在各个村落

捻军和其他起义军不同,没有以抢占任何城市为目的来逐步扩大自己的领土,而是蜗居在平原的一些村落里面,所以加大了清***剿灭的难度,因为不可以用大规模的炮火和武器。而且很难区分出哪些是村民哪些是捻军,并且捻军还受到村民的拥护,即使被士兵威胁也不愿意出卖捻军,所以,即使清***在人力物力都充足的情况下,面对捻军的特殊性难以一战为快。

第二、捻军的骑兵很是厉害

因为根据地是在平原地区,所以,捻军在骑兵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日常最重要的就是加大骑兵的训练工作,促使了捻军的骑兵们个个骑术高超,根据历史记录,捻军的骑兵人数将近有两万多人,这个庞大的队伍聚集在一起作战时,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抛去炮火等战斗工具来说,单是人力方面,清***当时是以步兵为重,要对付捻军的骑兵是非常难以取胜的。

第三、捻军队伍庞大

捻军和其他起义军不同,形成和最终起义都不是为了替代清***,加入到捻军中的百姓只是为了想在那个乱世中求得生存,不再遭受到朝廷的压迫,所以吸引了很多贫困的百姓加入这个队伍,捻军最多的时候人数达到二十多万人,分散在各个地方,而且没办法统计到每个地方都有多少人力,这就加大了清***每次剿灭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捻军活跃了15年,在清***的不断打压下,最终被以李鸿章和左宗棠消灭。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