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珠和璧异质同妍,随珠和壁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25 0
  1. “绛树青琴殊共妍,随珠和璧异质同妍”是啥意思
  2. "绛树青琴殊共妍,随珠和璧异质同妍"出自哪里?

孙过庭《书谱》诗解8书缘真情

题文诗:

真情至简,至简至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随珠和璧异质同妍,随珠和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书之为妙,近取诸身,

因情为文,因文为字,因字为书,书缘真情,

点画有情,触类旁通,初心不忘,情通始终.

镕 铸虫篆,陶均草隶.五材并用,仪形不极;

八音迭起,感会无方.数画并施,其形各异,

和有不同;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各有区别.

一点规字,一字准篇.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方圆之情,泯于规矩;曲直之义,遁于钩绳.

真情所至,非断非续,乍显乍晦,若行若藏;

达性豪端,畅情纸上;性达情畅,心手无间,

物我俱泯,忘怀揩则.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正文:

易曰:“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 况 书之为妙,近取诸身 。***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睿发于灵台。必能 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 。 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 。

解释: 《易经》上说,观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就可以察知四时的变化,观察人类的文化现象和人情的趋向,就可以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治理天下。何况书法的奥妙,就是首先取自人自身的形象。***如在运用笔法上不周密,功夫不够深,对书法的奥秘就不了解。如能注意笔画的波澜起伏的变化,就能从内心得到启发,就能融类旁通,知道各种点画的情致,就可以把书法的方方面面的道理联系起来,就可以融会古今,把古代的虫篆、现代的草隶融为一体。这就象把五种材料(金木水火土)一并运用,就可以生成无穷变化的物品。这也和八种乐器组成的音乐,此起彼伏,使人的情感随之变化,感受无穷。

至若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 。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违 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泯规 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揩则 ,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随珠和璧,异质同研。何必刻鹤图龙,竞惭真体; 得鱼获兔,犹 恡 筌蹄 。

(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解释: 至于几个笔画在布局安排上,(好几个相同笔画摆在一起)形态要有所不同,若干个点排列在一块,其体势要相互变化,(各有区别)一个字首先下笔的那一点,便对该字起着规模的作用,首字就是一篇的准则。既要有变化,而又不违犯法则;既要通篇和谐,而又不能字字雷同;行笔既要有留、驻之意,但又不能一味迟缓;放开笔写,也不是一个劲地快速书写。出现一些燥笔(枯笔、飞白),方能显出润泽;有一些浓湿处,反而显现出枯渴处。将法则融化在方、圆不同的笔画中,将规矩(钩绳:木匠用的曲尺和墨线)隐于曲直的线条中。时显时藏(可能指藏、露),或连、或断无穷变化于笔端,把书者的性情、情感、格调表现在纸上,使心手相应,无所阻隔,此时已经忘记了是在写字,也不是被种种法则所束缚,这样也就是背离了二王也不会失其规矩,就是违背了钟、张的规范仍然可以得到精巧的工夫。譬如古代的美女绛树和青琴,容貌虽不同,但是都很漂亮,隋侯之珠、和氏的壁玉,质地虽不同,但都很珍美。为什么一定要刻意去摹鹤描龙,追求和他人一样,竟然自叹自巳本来的面目呢?获取了鱼和兔,还吝惜那些捕捉工具又有什么意义呢?

59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淬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易》曰:“观

60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已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

61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

62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

63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殊和

璧,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恡筌蹄。

“绛树青琴殊共妍,随珠和璧异质同妍”是啥意思

习作,四尺三裁。

语出《书谱》:

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随珠和璧,异质同妍。

"随珠和璧,明月清风”,其中“明月清风”源自《南史·谢惠传》:

“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绛树青琴殊共妍,随珠和璧异质同妍"出自哪里?

绛树、青琴这两个女子虽然不同,但美丽相同。而随珠、和氏璧两样宝物虽然不同,但他们的质地都是非常好的。

作品简介:《书谱》中国唐代书法理论著作。《书谱》正文已佚,仅存序一名《运笔论》,撰于垂拱三年(687)。 内容论及文字源流、书体,并品评名迹讲述笔法等。文思缜密,言简意赅,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孙过庭,孙过庭,唐代书法家,吴郡富阳(今浙江省富阳县)人,一说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曾官右卫胄参军。

出自《书谱》: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殊和璧,异质同妍。

《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孙过庭(6~691),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名虔礼,以字行。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曾任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胸怀大志,博雅好古。擅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著《书谱》2卷,已佚。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义。有墨迹《书谱》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