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什么意思?

2.“此惟救而恐不赡”是什么意思?

3.罔是什么意思?

4.侈的组词大全(约50个) 侈的词语解释_侈是什么意思?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是什么意思?

放辟邪侈是什么意思-放辟邪侈有通假字吗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的意思是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

这句话出自于战国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文章比较长,我就选出一段来帮助理解: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

孟子说:“是的,这是不能求助于别人的。孔子说:‘国君了,太子把政事托付给冢宰处理,喝粥,面色暗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这样,大小官员没有敢不哀伤的,因为太子给他们带了头。’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这件事就在于太子了。”

老百姓中形成这样一条准则,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那么违礼犯法、为非作歹的事,没有不去干的了。等到他们陷入犯罪的泥坑,然后便用刑罚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布下罗网陷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却干陷害百姓的事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必定要恭敬、节俭,以礼对待臣下,向百姓征收赋税有一定的制度。阳虎曾说:“要发财就顾不上仁爱,要仁爱就不能发财。”

如何理解这段文字呢?

首先孟子这段"恒产"的议论后面就是关于"井田"制的言论,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孟子的"恒产"论是土地国有制的井田制下的"恒产"论。这样的"恒产"论只能是劳动者稳定地占有、使用、经营国有土地,而不是拥护土地私有制。

其次,在孟子看来,有固定产业的人思想稳定,没有固定产业的人思想不稳定,这些思想不稳定的人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在这段文字之后,孟子又讲了农家的许行及"其徒数十人",从楚到滕,而对滕文公说:"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许行和他的门徒听说膝文公要行仁政,就表示愿受一廛(住宅)而为氓(民),按周代的制度对外来的民众,受住宅(廛)和土地是同时进行的。这正说明所谓"恒产"就是对授给的国有土地有稳定的使用权。战国中期,由于广泛存在的个体农民在国家赋税、徭役的盘剥下和自然灾害的打击下,纷纷破产,无法进行再生产,这时孟子倡导"恒产",对稳定个体农民经济、发展生产是有利的。

孟子提出“恒产的原因:

孟子认为人民之所以“放辟邪侈”,是由于无恒产所致。于是提出要“制民之产”,即赋予人民一定的个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使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孟子·梁惠王上》)。

上述观点适应于封建地主经济初期发展的要求。“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成为后世士大夫们饱食终日常用的借口。

影响:

孟子予民以恒产的主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的设想,常被后人作为反对土地兼并和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的立论依据。

总之,孟子主张收十分之一、九分之一的农业税和采取单一税收形式,减轻农民负担,让他们富起来,这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夹杂了不少保守、过时、迂阔和不切实际之处。

“此惟救而恐不赡”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样,只把自己从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

出自:齐桓晋文之事(选段)

作者:孟子及弟子

朝代:先秦

原文: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亡;此惟救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释义: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

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这样,只把自己从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扩展资料: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散文大家,也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郭沫若在《荀子的批判》(《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孟子雄辩的才能,犀利的笔锋,在《齐桓晋文之事》这一章中,也可略见一斑。

本文的艺术特点,在于孟子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逐步启发对方的认识,这就形成了本文组织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

百度百科-齐桓晋文之事

罔是什么意思?

罔-释义:

罔,同“网”,用作动词。罔民:张开罗网陷害百姓。

此句意思就是:这样做是张开罗网陷害百姓啊。出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译文: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

侈的组词大全(约50个) 侈的词语解释_侈是什么意思?

侈的拼音 侈的解释 侈是什么意思

1、侈字的拼音是chǐ ; 2、 侈字的解释:(1)(形)〈书〉浪费。(2)(动)夸大:~靡。

精选部分侈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奢侈造句:市场上狭窄的街道可能不像往常那么拥挤了,但是那里的大部分工人和商人说,继续进行罢工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他们罢不起工。

解释: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品。

2、侈谈造句:涉及异域文化的书籍和言论甚至可能是危险的,这是因为它们侈谈于文化间的差异,并且其间的许多信息有时是不准确的。

解释:<书>(1)夸大而不切实际地谈论。(2)夸大而不切实际的话。

3、穷奢极侈造句:法国大革命之前,王室穷奢极侈传说深入民心,从钻石项?事件中可见一斑。

典故: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荒*腐化。

有关侈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侈的组词 侈怎么组词 侈的多音字组词 侈字组词

惰侈、雕侈、侈美、侈荣、侈辞、侈论、侈奢、侈端、侈富、侈浩、侈欲、侈费、侈纵、侈乐、侈风、侈丽、侈游、侈斗、侈饰、侈张、侈质、侈志、侈言、侈俗、侈盛、侈肆、侈国、侈然、侈大、侈搪、侈骄、侈语、侈君、侈华、侈僭、侈离、侈傲、侈侈、侈博、不侈、傲侈、太侈、贪侈、凶侈、自侈、穷侈、靡侈、弥侈、滥侈、丽侈、骄侈、济侈、宏侈、鸿侈、怙侈、浩侈、豪侈、瑰侈、广侈、富侈、饶侈、逾侈、珍侈、庶侈、泰侈、*侈、纵侈、肆侈、汰侈、邪侈、雄侈、游侈、侈服、侈矜、侈长、侈务、侈谈、侈窳、侈意、侈太、侈哆、侈家、侈溢、侈虐、侈阔、侈满、侈汰、侈泰、侈靡、侈物、侈词、侈袤、侈说、崇侈、侈缋、侈心、侈袂、侈声、侈目、侈伪、侈口、侈邪、侈慢、侈从、繁侈、侈卿、侈豫、侈御、华侈、闳侈、横侈、皓侈、贵侈、弘侈、浮侈、丰侈、夸侈、轻侈、僭侈、陂侈、奢侈、奢侈品、穷侈极欲、莫不逾侈、骄侈 *** 、骄侈暴佚、闳侈不经、放僻邪侈、放辟*侈、侈恩席宠、侈纵偷苟、侈衣美食、侈丽闳衍、侈人观听、侈侈不休、逾侈长饰、穷泰极侈、穷奢极侈、穷侈极奢、放辟邪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