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谨小慎微的害处-谨小慎微会导致抑郁吗
1.小学生的缺点有哪些?
2.抑郁症是怎么引起的
3.一个凡事都能想到最坏打算的人是好还是太悲观呢?
4.抑郁症能好吗?抑郁症是什么引起的源头在哪里?
5.强迫症和抑郁症等神经症到底是神经递质出问题还是心理出问题?
6.是不是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
小学生的缺点有哪些?
小学生的缺点有哪些
问题一:小学生的全部缺点学习兴趣不高,不喜欢看书、不愿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很关键。在三年级之前,建议家长抽出更多时间,关注孩子,引导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年级之前好习惯养成了,四年级以后多数孩子在学习上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了。
还有就是玩LOL坑,喜欢骂人!
问题二:小学生上课的缺点一般有哪些?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分心,做小动作,讲空话,在下面偷偷看漫画书等缺点
问题三:孩子学习的缺点和优点有哪些先从优点说起吧,好奇心强,探索欲旺盛,理解力好,活泼快乐的性格,单纯简单,能够干脆利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想像力强,心思细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特别专注,学习比较主动,精力充沛。记忆力好。
缺点也是不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喜欢的事情坚决不沾边。爱考验大人的底线。喜欢得寸进尺。自由散漫,不守规则。上课时的走线阶段,从没有认真走过。自信过度,从不按老师的课程教授进行,不满足要求会哭闹得无休无止。喜欢说“不”,什么都“不”,唱歌“不”,背诗“不”,该表现时不表现。
问题四:学生的缺点有些什么单纯、幼稚、缺乏社会经验,还是因人而异的!
问题五:学生的缺点有什么?呃呃,能说我们学生没缺点吗?
那就说说我的吧
懒,不想干活
困,早上经常起不来
运动细胞不是很发达,跑操就是上刑场啊
上课无聊的时候会走神.......
行吗
问题六:小学生优点有什么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在家尊老,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问题七:小学生性格缺陷会有哪些表现小学生常见的性格缺陷的表现有: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由性格缺陷导致的心理疾病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可从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入手,与孩子多沟通交流。比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磨练自己的思想意志,树立正确“三观”,多从积极层面去开导孩子,让他们从心理上自己说服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式的灌输孩子心理健康知识。如果孩子因为性格缺陷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应尽快接受专业心理治疗。
问题八:小孩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优点:好奇,对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天真无邪,有求知欲,是未来国之栋梁。顽皮(因为我认为这是孩子好奇的表现)
缺点:防范意识不强,易受骗。易受周围恶劣“环境”影响。
问题九:缺点都有哪些不少于100条1、着急、性子急,做事情急于求成。
2、浮躁,做起事不够沉稳。
3、喜欢吃喝、抽烟,年轻人喝酒不上进,对自己的身体也不负责任。
4、有时候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工作安排的很好,就贪睡。
5、在工作中,自己不主动学习外专业的知识。
6、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7、组织和管理能力比较弱。
8、网络占用了我晚上学习的时间,所以没能好好利用时间来提高自己。
9、年轻经验不足,导致做某些工作效率低。
虚荣心强
好面子,
做事易冲动,
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粗心大意,
脾气暴躁,
奢侈浪费
问题十:学生知识缺陷有哪些不同学生接受新知的能力存在差异是一种客观现实,面对同样的新知识,有的学生接受得较快,有些学生接受得较慢。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接受新知快的学生被认为是聪明的学生,接受新知慢的学生则被看作是智力一般或智力较差的学生。事实上,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能力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导致学生接受新知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一、心智迟钝心理学家詹森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智能有两个水准:水准Ⅰ的智能是指把输入照样输出的联合学习能力,水准Ⅱ的智能是指把输入经过变换重编后再输出的能力,即概念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智迟钝的学生往往只具备水准Ⅰ的智能,他们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记忆容量很小,且难于把学过的东西输入到长期贮存系统,这种情形通常与他们掌握的概念过于简单、缺乏概括能力有关。是心智迟钝造成他们接受亲知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心智迟钝的主要原因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伤有密切关系,这类学生所占比例很少。教育这类学生需要教师适应学生的智能水平。由于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掌握简单的概念,所以教师就应该尝试着为他们提供只包括少量原素的作业,这种作业中至少要有一些是他们以前学过的。又因为这类学生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如果要他们专注于那些延时报偿的课业,他们就很可能注意力分散或因得不到及时报偿而灰心丧气。因此,最好要给他们系列的、能够得到及时反馈的作业。此外,还要引导他们经常重温学过的材料,但要尽量使这种重温更有趣味。二、心理发展缓慢心理发展缓慢不同于心智迟钝。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刚上学儿童提供一些事物,让他们列举这些事物的特征,在可以举出的20个左右的特征中,正常发展儿童平均能举12个,心理发展缓慢儿童平均举了6.5个,而心智迟钝的儿童平均只能举出4.5个。当他们对这些低常儿童进行了一些帮助后,再让他们做类似练习时,情况就有了变化:这时心理发展缓慢儿童能举出10.5个特征,而心智迟钝的儿童只能举出5.7个。这个实验表明:心理发展缓慢不同于心智迟钝。心理发展缓慢不仅表现在智力上,而且也表现在情感、意志方面。深重心理发展缓慢并不是由其机体内部的机能障碍所致,而与儿童早期生活环境中的某些缺陷(如缺乏丰富的刺激、缺乏增长认知能力的条件)或与儿童心理成熟较晚有关。根据苏联科学院和教育科学院的研究,在6岁儿童中,生理机能与智力发展超过和低于应有发展水平的儿童各占20%。另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在6岁入学儿童中,6.3%的孩子处在无法进入教学过程的一般发展水平上。正是其心理发展缓慢才导致他们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差。与心智迟钝学生相比,心理发展缓慢儿童具有更大的智力潜能。教育这类学生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上适应其心理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积极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怎样怎样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是学生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动作。通过动作,使主体和客体发生联系,相互作用而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学生主体既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又获得智力活动的方法和能力。所以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和环境相互作用而理解客观世界,积累经验,正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有效促进了学生心理发展。三、尚未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学生接受新知能力的强弱,主要差别在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如何利用这种知识结构。譬如,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乐山大佛是在哪一朝代修筑?”一们优胜者赛前并不知道这一知识,非接受新知能力,临场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获得了正确答案。他说,乐山大佛是佛像,佛教传......余下全文>>
抑郁症是怎么引起的
1 抑郁症的原因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多样,与人的脾气性格,观念态度,行为习惯有关,更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还与遗传因素,内分泌,神经中枢,其他疾病有关,简单来说,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释。
2 生物因素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并非只有心理因素会导抑郁,能够引发抑郁的生物因素有很多,比如生物化学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某些神经传递质传递功能异常可导致抑郁。
3 疾病因素
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可成为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心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均容易伴发抑郁。
4 心理因素
自卑自责,消极悲观,思虑过度,感情细腻,敏感多疑,优柔寡断,谨小慎微,遇事认真,追求完美,刻板固执的人更容易抑郁,这类人群在遇到问题时不是急着解决,而是沉溺于思虑中,在困难和危机感中不能自拔,态度消极悲观,面对困难总是感到过度悲伤和焦虑,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个凡事都能想到最坏打算的人是好还是太悲观呢?
我来回答提问。
我感觉自己有时候就有这方面的情绪倾向,所以也比较留意这方面的问题,今天就利用这个机会,来谈一谈“凡事在做之前都喜欢做最坏打算的人是过于强大还是过于悲观呢”,这个问题我可以分几个部分来说。
首先来说产生悲观情绪的几个心理原因。
第一心里焦虑引发的做事不自信,总担心自己做不好,从而引发不良后果。这是最大众的心里,人做事,尤其是没有把握的事或者比较重要的事,心里总有担忧,怕干不好,从而在做事之前就会引发焦虑和担心。
同办公室的同事大辉,他年纪不大,也就是四十出头的岁数,可是他总是心思重重的样子,头发也变得稀少,每天说话也啰哩啰嗦,比较爱絮叨,对工作但是极其负责任。
有时候我们办公室里来往的人多,好多外科室的过来办业务,一看我们办公室没有女同志,就肆无忌惮的抽烟,大辉也喜欢抽烟,可是他桌子上总放着个烟灰缸,抽完以后随手也就掐灭了。然而别人来了,就没这么讲究了,有往纸篓里面弹烟灰的,有往簸萁里面扔烟头的,这可害苦了大辉,他有时候,下班了,不知道想起什么,还往单位里跑,有几回我加班走的晚,突然看到匆匆忙忙往回赶的大辉,一问他怎么回事,他都长舒一口气,他说下班的时候忘记看看纸篓和簸萁了,怕有人往里面扔的烟头或者烟灰没有熄灭,怕着火。的确大辉的想法是对的,可是有时候他做事的确太往坏的方面考虑,感觉这就是类似说的焦虑症吧。
第二因为自己曾经因为有过失败经历,受过教训,因此再做事的时候,难免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不敢下定决心,怕做不好事,被人笑话,或者承担不良后果。
我有个朋友叫小智,曾经因为喜欢过自己的一个邻居而被女孩拒绝,他就有点钻牛角尖,感觉自己这是一次失败的人生经历,从此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变得干什么事都不自信,变的胆小害怕,变的谨小慎微,你比如说,他变的不再相信任何人,感觉别人都在骗他,于是他就只对周围让他感觉信任的人发生交集,渐渐的,他变得郁郁寡欢,精神抑郁。
第三种情况也许很少见,但是我觉得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感觉职务越高或者当官越大的人会有这种情况 。那就是防备之心,总是担心下属做不好工作,从而连累自己,或者当官的怕有人陷害自己,总有堤防的心理,这样的话,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可能他都会不由自主的往坏处想,这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吧。
以上三种情况,是我分析的,人在做事之前,总往坏处想,害怕做不好事情,这种心理存在的原因,这是站在反面角度分析的,那么还有一种好的情况存在,接下来我要和大家聊一聊。
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种人,那就是心思缜密,未雨绸缪的人,此等人在做事之前,都会把事情分析的头头是道,每种结局都想好对策,在这以后才去运作这件事,这种人成功的机率比较大,也容易干成事情,因为他都考虑的非常周全了,做事的时候,他会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所以说有时候有些人做最坏的打算,并不一定是悲观情绪给闹的,也许他本身就是个能人。
那么我来总结一下,假如你被一种不自信的焦虑症给困住了,那么该如何建立信息,把握关键,从这种不利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呢?
现在医学表明,我们心理的不 健康 ,可能直接导致我们的身体罹患癌症等高风险疾病,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把酒色财气当中的气给定义为“气是的钢刀”。指精神状态,情绪,此专指躁动、暴躁的情绪,即盛气。与嗜酒、嗜色,贪财一起是祸的根源。根据北宋大相国寺的《酒色财气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有时候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我们不能左右的事,或者遇到许多不公平的事,那我们遇到了就要想开了,你既然不能改变,那就不要去想,自己实在不能释怀,那去找你自己信任的人或者长辈去倾诉,不要把事情憋在心里不说,那样长期以往会使自己变的抑郁。
我们要学会对别人出于真心的夸赞,而不是嫉妒和恶语相向,这样我们就会有一颗 健康 的心理,会积极向好的生活。妒忌本身就不是什么好的品质,我们应该远离它。
说实话我也是现实主义者。但有时过于现实并不太好,每个人在心里都会有幻想,当一件事没有敲定的时候,不要把事情想的过于悲观。留一点希望给自己,就会觉得有勇气面对,心中还有一点支撑。
把自己的生活点滴都记录下来,也许有一天你翻看自己的记录,你会发现当时自己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自己的确杞人忧天了,这样久而久之你就不会再去瞎想了。
也许阳光真的能让人坚强自信,因为当阳光照耀在你的身上时,你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你会更加珍惜生命的真实,你会变的不想去再见到自己内心阴暗的地方,让自己阳光起来,战胜邪恶,你就是救世主。
写在最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心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送给大家,这个世界很美好,但是需要用你善良聪慧的眼睛去发现,假如生活抛给你的是难题,那么你要学会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呦,那样也许生活会变的有滋有味的。
悲观从何说起?只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义无反顾的去做,头脑里没有杂念了,不患得患失,减轻带宽负担,就像电脑cpu只运行一个程序一样,飞快运转,当然是好事
抑郁症能好吗?抑郁症是什么引起的源头在哪里?
抑郁症的病因还是不十分清楚,抑郁症的发生大致与生物(遗传、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系统)、心理和 社会 因素有关,在有的病例中某方面的因素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另--些病例中多方面的因素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共同产生影响。认识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开展对抑郁症的预防及做到早期识别,同时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判断患者的预后。应注意,抑郁障碍的严重情绪低落症状往往会促发其他精神和躯体障碍,而后者又会反过来加重抑郁症状或使抑郁障碍的治疗及预后复杂化。怎样才能早期发现抑郁症?其实抑郁症的简单自我测试很重要。
一、遗传因素
抑郁障碍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有关。家系研究发现亲属同病率远高于-般人群。
血缘关系越近发病一致率越高,父母兄弟子女发病--致率为12%~ 24%,堂兄弟姐妹为
2.5%;双卵双生的为12%~ 38%,单卵双生为69%-95%;寄养子患者的亲生父母为31%,养父母为12%。提示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40%~5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即将近--半的患者可有抑郁症家族史。因此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般人群。关于其遗传方式,目前多数认为是多基因遗传。
二、生化因素(神经递质)
1. 5-羟色胺(5--HT)假说近10 年来,心境障碍的5-HT假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认为5--HT直接或间接参与调节人的心境。5-HT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有关,而5-HT水平增高与躁狂症有关。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对氯苯丙氨酸、利血平可耗竭5-HT,导致抑郁;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阻滞5-HT的回收,起抗抑郁作用;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能治疗抑郁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抑制5-HT的降解,具有抗抑郁作用。
研究发现,自杀者和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5-HT代谢产物5-羟口引哚乙酸(5-HIAA)
含量降低,还发现5--HIAA水平降低与自杀和冲动行为有关;5-HIAA浓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浓度越低,抑郁程度越重;抑郁症患者和自杀者的尸脑研究也发现5-HT或5-HIAA的含量降低。
2.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研究发现双相抑郁症患者尿中NE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转为躁狂症时MHPG含量升高;酪氨酸羟化酶(TH)是NE生物合成的限速酶,而TH抑制剂a-甲基酪氨酸可以控制躁狂症,导致轻度的抑郁,可使经地昔帕明治疗好转的抑郁症患者出现病情恶化;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NE的回收,可治疗抑郁症;利血平可耗竭突触间隙的NE,而导致抑郁。有人认为抑郁症患者脑内NE受体的敏感性增高,而抗抑郁药可降低其敏感性,产生治疗效果。
3.多巴胺(DA)假说
研究发现某些抑郁症患者脑内DA水平降低,躁狂发作时DA水平增高。其主要依据:多巴胺前体二羟苯丙氨酸(L-DOPA)可改善部分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使双相抑郁转为躁狂;多巴胺激动剂,如Pirbedil和溴隐亭等有抗抑郁作用,可使部分双相患者转为躁狂;新型抗抑郁药,如安非他酮(Bupropion)主要阻断多巴胺的再摄取。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时,脑脊液中多巴胺的降解产物高香草酸(HVA)水平降低。另有报道,能阻断多巴胺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可治疗躁狂发作,亦说明心境障碍患者存在DA受体的变化。
其他还有乙酰胆碱(ACh)假说、氨基丁酸(GABA)假说。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某些内分泌改变与心境障碍有关。
1.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通过监测血浆皮质醇含量及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水平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分泌过多,且分泌昼夜节律也有改变,无晚间自发性皮质醇分泌抑制,提示患者可能有HPA功能障碍。其次,约40%的抑郁症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为阳性。
新近研究发现,单相精神病性抑郁症和老年抑郁症患者,DST阳性率高于非精神病性抑郁及年轻患者。抑郁症患者DST异常是比较稳定的,往往随临床症状缓解而恢复正常。研究还发现,重症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增加,认为HPA异常的基础是CRH分泌过多。
2.下丘脑一垂体--甲状腺(HPT)轴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甲状腺释放激素(TSH)显著降低,游离T4显著增加,患者对抗抑郁药反应可能与游离T4下降有关。25%~ 70%抑郁症患者TSH对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的反应迟钝,TSH反应随抑郁症状缓解而趋于正常。TSH反应迟钝的患者预示对抗抑郁药治疗效应好。
3.下丘脑一垂体一生长素(HPGH)轴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生长素(GH)系统对可乐定刺激反应存在异常,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有人还发现抑郁症患者GH对地昔帕明的反应降低,部分抑郁症患者GH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在双相抑郁及精神病抑郁患者中更为明显。但抑郁症患者GH调节异常的机制尚未阐明。
四、生物学因素一神经 可塑性
心境障碍与多种生物学改变有关,其中神经可塑性研究越来越受人关注。神经可塑性或脑可塑性就是指中枢神经系统(CNS)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的可修饰性,即指在一定条件下CNS的结构和机能,能形成一些有别于正常模式或特殊性的能力。新近研究表明,心境障碍中神经可塑性遭到破坏。
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变化
尸检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海马、胼胝体膝下区、眶回、肯侧前额叶和杏仁核等部位的皮质容量、神经元、胶质细胞数量减少;还发现皮层--些区域神经元体积也减小,如带状皮层前部神经元体积减小约23%。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树突的数目与长度减少而导致顶树突萎缩。这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目与体积改变,可能与神经细胞菱缩、细胞发生减少及细胞凋亡增加有关。应激可抑制神经发生,而抗抑郁治疗可促进神经发生,长期抗抑郁治疗可增加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神经发生。长期NE和5-HT的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和电痉挛治疗都可促进新生神经元的增殖和存活,可见刺激神经元活动可以增强神经元发生,提示神经发生可能受神经元可塑性调节。
2.神经元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
抗抑郁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有几条信号传导通路与心境障碍的发病关系密切:
①磷酸肌醇一蛋白激酶一 C环路:抗抑郁药物和心境稳定剂可抑制磷酸肌醇一蛋白激酶一C通路。锂盐和丙戊酸盐可以减少肌醇向胞内转运;同时锂盐作为肌醇磷酸酶的非竞争抑制剂,可阻止三磷酸肌醇转化为肌醇,从而影响了蛋白激酶C信号传导通路。
Wnt信号通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通过作用于Wnt信号通路提高神经元可塑性。
Wnt可激活松散的中间激酶,后者能抑制糖原合成激酶(CSK-38)和蛋白激酶A.
CSK-3p可以磷酸化隧蛋白,使其失活。锂盐通过抑制GSK-3p提高p-链蛋白水平,产生抗凋亡效应,并通过T细胞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TefLef-I刺激轴突生长。丙戊酸盐和其他抗惊厥药,也通过抑制GSK-3p或诱导I链蛋白来抗凋亡。③神经营养因子下游信号传导通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可影响神经营养因子信号传导通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参与电痉挛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给予NE和5-HT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可增加海马中BDNF的表达。MAOIs 也可增加前额叶BDNF水平。
五、心理 社会 环境因素
不利的 社会 环境对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这些不利的环境可以归纳为:
①婚姻状况。婚姻状况的不满意是发生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离异或分居或丧偶的个体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婚姻状况良好者,其中男性更为突出。②经济状况。低经济收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易患抑郁症。③生活事件。重大的突发或持续时间在2-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生活事件对个体抑郁症的发生构成重要的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或失恋等情况可以作为导致抑郁障碍的直接因素。
六、人格因素
人格特征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的个体易发生抑郁障碍。具体表现为过分疑虑及谨慎,对细节、规则、条日、秩序或表格过分关注,力求完美,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交往,过分拘泥于 社会 习俗,刻板和固执;或表现为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优虑;或在社交场合过分担心会被别人指责或拒绝;或在生活风格上有许多限制;或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等。
七、儿童期的经历
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往往构成成年期发生抑郁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发现,以下
--些经历与成年后患抑郁症关系密切:①儿童期双亲的丧亡,尤其是在学龄前期。②儿童期缺乏双亲的关爱(例如在儿童期由于父母的关系不融洽、父母分居两地、由于父母的工作或其他原因使儿童本人长期寄养在祖父母处或全托幼儿园或寄读学校等)。③儿童期受到虐待,特别是待。④儿童期的其他不良经历(如长期生活于相对封闭的环境、父母过分严厉、无法进行正常的 社会 交往等)。
八、躯体因素
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可成为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1.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般人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 健康 和生命所构成的威胁以及患病以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 社会 功能的影响、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所致的躯体残缺或生活的不便等均可以作为抑郁障碍的重要诱因。
2.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可出现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动作缓慢、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兴趣下降或缺乏、嗜睡等症状,与抑郁
障碍相似。甲减患者的思维、 情感 和行为抑制尤为突出,患者的反应性、警觉性下降,严重者可以出现抑郁性木僵。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精神症状是心境低落,且糖尿病患者人群的自杀或自杀未遂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因此糖尿病是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在糖尿病患者中所观察到的心境低落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心境低落,但不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心境低落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影响不大;二是心境低落及相关症状对患者的心理 社会 功能构成明显的影响,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抑郁障碍主要原因为:①糖尿病相关的饮食限制、增加的自我护理工作量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②患者对可能出现的躯体脏器的损害和并发症过分担心。③糖尿病造成的躯体脏器损害。④糖尿病的某些病理生理改变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包括血糖紊乱和神经内分泌的异常。
3.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均可作为产生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可表现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等;还有的患者可出现疑病观念等。同时,抑郁情绪又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产生负性影响,包括增加急性心肌梗患者的亡率。
4.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均容易伴发抑郁。调查表明癫痫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般人群,自杀的发生率为一般人群的5倍。最容易出现抑郁的癫痫亚型为强直阵挛发作和复杂部分发作。
导致抑郁产生的原因可能有3个方面:--是由于疾病所造成的 社会 功能受损、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 社会 的偏见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二是某些抗癫痫药物、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影响。三是可能存在的共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作用。
九、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
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和戒断都可成为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这些物质包括鸦片类物质、中枢兴奋剂、、酒精、物等。由于酒精使用(饮酒、酗酒)相当普遍,应予特别关注。
调查发现,长期饮酒者有50%或以上的个体有抑郁障碍。酒精和抑郁障碍的关系在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情况,有的个体是在有饮酒史以前已经存在抑郁,但长期饮酒以后使抑郁更加明显:而对于有的个体来说,是酒精依赖出现以后才出现明显的抑郁障碍,因此酒精和抑郁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简单界定,但在临床上发现嗜酒往往和抑郁障碍相伴随。
此外,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如阿片类物质和抑郁障碍的关系也与酒精相类似。
十、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抑郁障碍,其中包括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
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某些降压药
(如可乐定、利血平等)、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等。这些药物在使用常规治疗量时就可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抑郁障碍,或使原有的抑郁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危险因素在许多情况下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例如影响婚姻状况的因素中除了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外,个体的人格特点也往往影响婚姻关系。在考察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时,应具体分析特殊个体存在的问题。证据表明,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人格缺陷等因素的联合作用可使个体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显著增高。
个人觉得一些让我们感到低沉的小情绪,如不开心、委屈、自卑、压抑等,如果可以放大的话,到达某个临界值时都会导致抑郁。
主要是自己的念头要通达,一直对一些事情钻牛角尖的话,陷入自闭,什么外界的劝阻都会牛入泥潭,最终抑郁的情况会越来严重。
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支撑点,了解能让自己好好生活的动力或目标是什么。心里有了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事,即使生活偶尔没有那么顺心意,也就不会去拒绝生活 觉得什么都无所谓。
现在生活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的。一切都会有希望!
您好,很幸运能够和您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我发表的任何观点属于个人观点
1,忧郁其实每个人都有,人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因为它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几种情况
2,忧郁症最初是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没有了支撑下去的理由,对 情感 、事业、生活等等
3,把自己完全封闭到了另外一个自己的空间,总是回忆一些过去的美好,或者是理想的国度中,不愿意去面对现实
4,我认为想从忧郁中走出来,首先要面对你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不单单要面对,而且还要打破它,让它离开你的世界,去迎接新的生活
5,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我们只能去看一二,因为生活还要继续,还有更有意义的事等着我们去做,有更多的人等着我们去珍惜
好好调整自己,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人的一生像心电图一样,如果没有高低起伏,结果可想而知了,加油!!!!
个人认为抑郁症是因人而异的想治好还是要靠自己的意志力
抑郁症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生理、 社会 的因素都有影响。现在抑郁症发病率是四十年前的十倍以上,中国十八岁以上人的发病率是百分之四,女性是男性的两倍。具体到发病原因,比如现代 社会 的压力、还有 社会 发展带来的快乐感下降、自身的解释风格都会导致抑郁的出现。一旦确诊抑郁,及时就医,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
这个问题可能从专业角度回答不好,但是重要的是 抑郁症需要心理和药物配合治疗 ,及时治疗(这个是我们老师一直告诉我们的思想),很多都不了解抑郁症,单纯的看做是心理问题是不对的,这个是心理影响和大脑生理的改变引起的,大脑生理的变化还是需要药物治疗的。
抑郁症就是心理上对某件事感觉不理解,不能接受导致的心理疾病。有时候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真我过不去,觉得自己不行,做不了,怎么没人真爱,没有人保护自己之类的问题!其实就是性格不独立,不能坚强的面对现实。
抑郁症常见的病因
1.大多数患忧郁症的儿童,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或虐待,心情压抑,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2.有些孩子由于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使孩子无法承受,从而情绪不佳。
3.有些孩子由于生活十分单调,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思想闭塞,情绪压抑,否认忧伤、喜悦、痛苦或欢乐,都无法充分发泄。
4.有些孩子因身体有关,家庭不幸,学习成绩差,而心理上承受沉重负担,认为这一切无法挽回,因而意志消沉。
了解一下 五羟色胺!
抑郁症能好吗?抑郁症是什么引起的源头在哪里?
抑郁症是可以彻底康复的,关键是方法正确,本人积极配合,家人全力支持。
形成抑郁症有几个因素,包括性格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自卑自责,遇事容易焦虑。在工作学习婚姻中遭遇了一些失败、失误、挫折。不能理性分析原理,而是盲目自责,认为自己不行,高度焦虑,放大困难,觉得自己更加没用,对将来失望甚至绝望。
人没有在真空中,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谁都是出现失误,有的人能解决,有的人觉得困难重重,就出现了高焦虑,所以抑郁症的源头是自卑敏感,遇事容易焦虑,没有安全感的性格,这种性格也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环境形成的,所以可以调整,可以康复,也可以预防。
强迫症和抑郁症等神经症到底是神经递质出问题还是心理出问题?
强迫症和抑郁症等神经症到底是神经递质出问题还是心理出问题?
很多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患者到医院就医,一般先了解一下情况,做一个或几个心理量表,有的还可能做一下神经递质的检测,神经递质包括五羟色胺、多巴胺,是体内内分泌系统分泌出来的,是一类让人快乐积极的激素,但是这些患者的检测结果往往是减少,处在较低水平有的医生就说,你的神经递质少了,所以得病了,需要吃药补充。
我们问一下,一个好好的人,神经递质为什么会突然减少呢,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恐怕很多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人在焦虑不安的时候,内分泌系统会紊乱,导致神经递质分泌减少,女性的月经也属于内分泌系统,很多女性患者的月经都不正常,同时她的神经递质也处在低水平,男性也是如此。所以是焦虑导致的,而不是神经递质少了导致的焦虑症,强迫症等。
我们看一下各种问题的原理,焦虑症不用说,强迫症是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是焦虑;疑病症是担心得了绝症,是焦虑;社交恐怖症是担心别人笑话自己,是焦虑;抑郁症是担心自己能力解决不了问题,也是焦虑。
把焦虑消除了,神经递质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先说一下我自己,我曾经是一名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症,社恐,强迫症,还有强迫自杀思维的患者,患这所谓的心理问题将近十年时间,已经痊愈马上两年了。
它不是什么神经递质出了问题,实质就是我们内心出了问题,我就是例子,之前吃了很多药,中药,西药,都试过,后来从内心去转变,现在完全好了。
其实这所谓的心理问题,只是我们内心的负能量太多了,自己却无法控制,无法摆脱,关于正负能量,下面附上了一张图。
一般人,有时在正能量状态,有时在负能量状态。抑郁症就是长期处在负能量状态下,无法自拔,无法产生正向能量,时间久了之后,由于离正能量的距离太远,已经无法对正向能量产生共鸣,甚至大脑对正向能量是无知觉,无反应的。反而对于负能量状态,异常的兴奋。虽然抑郁的人也不想这样,也知道这样很痛苦。但就是无法控制,有时越想控制越痛苦,比如对于生活当中的所有不如意的事,就不停地要去想,越想越痛苦,大脑越想越兴奋。
所以经常是整夜想得睡不着,每想一次都使负能量加大,那根竖轴线,不断地向下走,越走越兴奋。负能量越大,吸引来更多的负能量,越多越兴奋,无限的恶性循环,无限放大痛苦,甚至一点很小的事都会让患者极其痛苦、焦虑。这样一直走下去,最终就是想走向亡。
所有的外在表现这些所谓的症状,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你的内心是怎样的,表现出来的外在症状就是怎样的。
你说我们抑郁症或强迫症患者缺了啥,缺的不就是快乐吗,快乐是我们内心发出来的,内心没有障碍了,凡事都知道如何正确去做,不再迷茫,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哪里还有什么痛苦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希望人人都快乐, 健康 ,幸福!
人有强迫情绪和忧郁情绪都属于心里问题,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自行缓解,也可通过亲朋好友的劝解和倾诉,还可以求助往年交。如果这种强迫情绪和忧郁情绪耿耿于怀,半个月不能释怀,很有可能导致强迫症、忧郁症,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换句话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掌控自己的未来。
强迫症就是无论思维还是动作,都反复去做同一件事情和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明知没有必要,但不得不被迫去做去想,虽然有意识对抗,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思维症状:盯一件事想,门锁是否锁好?今天孩子是否回家,反复的想,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即使答案是肯定的,还是忍不住去想。
动作症状:患者反复的洗手、洗脸,甚至洗得皮肤发白、脱皮,还再洗,患者明明知道却控制不了自己,自己也感到非常痛苦。
再说忧郁症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忧郁症是 情感 持续低下,行动缓慢,自卑、自罪,易怒,自我否定,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想而不怕,甚至存在自残、自杀倾向为主诉的精神心里障碍疾病。
强迫症、忧郁症都离不开药物治疗,更离不开中医调理,唯有中西结合,才能标本兼治,这是最佳的黄金搭档。
与其说强迫症、忧郁症是大脑线路出了问题,还不如说是人的精神出了问题,倒不如说强迫症、忧郁症就是精神心里疾病。
作者简介:我是20年双相 情感 障碍抑郁症康复者,超心理学受益者!
乐于分享成功走出心理问题的经验,希望能给遭受心理困苦的人们带来信心和希望!
相遇是缘,亲先点击右上角关注作者后阅读哦
作为一个有着20年双相 情感 障碍抑郁症史的康复者,我有着太多的经历,也有着太多的苦。
从最开始的失眠睡不着发展到中度抑郁症,后来每天都控制不住的想自杀。
在这个过程中,我跑遍了无数的医院,吃尽了药,西药,中药,偏方药,去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信主,信神,信神婆,烧香拜佛,所有方法都用尽了,也咨询了当时最权威的心理咨询师,最终也没有治好我的病。
我对能好已经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了,只等自生自灭了,等到父母百年以后,等到女儿长大成人,我就来个自行了断。
感谢命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后来遇见了我生命中的大贵人,我的老师李嘉琪。
是老师救了我的小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自从跟着老师学习,改变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和思维模式,我的人生真正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直到遇到老师,跟老师学习才知道了抑郁症的本质,才知道原来是方向错了,才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吃药不好的原因。
是因为负面思维和负面情绪释放和纠缠了太多的负能量,方向一直向下,直到最后每天都在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自杀,到了亡的边缘。
经历九一生,经历无数磨难,得了20年的抑郁症好了后,也久病成医了。
至于强迫症和抑郁症是因为神经递质出问题了还是心理出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以为是先是心理出现问题了,然后导致神经递质也不正常了。
因为以前我吃的药,医生说就是为了调节神经递质,可是吃了13年的药,调节了13年的神经递质,也没有治好治好我的双相 情感 障碍抑郁症。
因为心病还需心药医,吃药治标不治本!
有个人需求可以私信,本人业余时间承接成人个案咨询、儿童教育和学生心理辅导。
抑郁症的源头在哪里,大家都持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生理问题。例如知名媒体人张进老师,自己曾是抑郁症患者,痊愈后先后接触了上千例患者。他在《抑郁完整认知》系列文章文中说写道:‘大约40%的患者用药是无效的,这还不包括误诊、用药不当、患者缺乏服药依从性等情况。”
这类人坚持认为抑郁症是生理疾病,是缺少多巴胺等神经递质造成。是抑郁症造成心理疾病,不是心理疾病造成抑郁症。抑郁症的长期病痛折磨,长期的思考原因,苦苦寻找解脱方法而不得,病痛的压力下思想行为走上歪路才出现心理问题。抑郁症的病痛压力不得解脱,心理问题就不能解决,只是无限恶性循环。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更多人认为的造成神经症的源头 —— 心理问题,所以现在心理医生也越来越多了。
不过很可怕的是,现在很多人会将神经衰弱归结到抑郁症,造成病人家属过分担忧,没有抑郁症也整出抑郁症。 所以,拜托别再给那些神经衰弱的患者戴一顶抑郁症的帽子。
我是注册 健康 管理师,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神经递质和心里疾病是相互关联的,心里疾病可以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也会影响心里状态,抑郁症药物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增加神经递质分泌,缓解症状。
抑郁症中重度几乎不会产生生理症状,很容易耽误治疗,但随着症状加剧,各种生理疾病症状开始出现,后果是很严重的,很容易产生自杀想法。
)
作为一个抑郁症亲历者,从一开始对它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可以说是久病成良医,我个人认为,强迫症和抑郁症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而并不是一个方面出了问题而造成的病症
首先是大脑神经递质出了问题
咱们一般都说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每个人大脑也是不同的,某些人的神经外科功能就比较好,而某些人就不太好,这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是一个道理。
当一个人的大脑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它会抑郁大脑活动,包括活动频率和活动方式,大脑感觉不到快乐和幸福,这样下去的话,你的整体感觉会给别人不好的感受,而这时候,如果外界对你再不好的评价和影响的话,心理问题就会随着而来,心理负担。
其次是心理问题
患者基本都存在一个对自己认识不够理性和客观,或者说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说自闭,比如说自卑甚至自负,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当外界出现自己不喜欢的情况或者不受控制的情况,又或者是自己听到了别人对自己的攻击的时候,心理问题就会放大,心理问题方法的话,就会影响你的大脑思考,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和行为,进而影响大脑正常运行
最后的话,比如身体虚弱,精神低迷的情况下,抑郁都会趁机而入,从而给抑郁症发生创造了温室。
以现代目前的科学眼光来看,强迫症、抑郁症与心理、个性、 社会 、遗传等都有关系。但这种说法,并不利于解决这两种病症,无法真正帮助人从强迫症、抑郁症中解脱出来,甚至还不停吃药,不吃药还不行,而且越吃越严重。所以,我觉得这种认识和观念,对强迫症、抑郁症患者来说价值和意义不大。
强迫症、抑郁症,在本质上都是心理的问题,是心上的秩序出现了混乱造成的。这两种病症首先是心上出了问题,才会导致身体机能的紊乱、甚至是脑内神经错乱,各个原因要发生影响都是需要借助心理这个通道才能成功影响患者。
无论哪种心理疾病,都要从心上下手。所以, 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心到底指的是什么。
心在目前的科学中,认为是心脏,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心其实就类似于空心一样,是一个中空的穴位,在我们的胸口中央凹下去的地方,中医里称它为膻中穴,老百姓称为心窝、心口、心门、心头等。从心窝这样的称呼中,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心的窝、心的口、心的门、心的头。而且我们听到这些名词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把注意力往胸口上去观察一下。
那心的作用是什么呢? 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记载“膻中者,喜乐出焉”,就是在告诉我们,膻中穴的作用也是心的作用,就是发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我们内心感觉到强迫、必须,压抑、郁闷等情绪也同样是发生在这里的,这些都是我们情绪的种种表现。
了解到我们的心就是我们强迫、压抑等情绪的发生位置,以及心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来治这个心了。 药方是什么呢?
在我们的《中庸》当中,提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就是告诉我们在情绪没有发生的时候,要去感受内心没有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感觉就是中的状态,在《道德经》里也有“常无欲以观其妙”,就是体会这种中的状态,就是观察它的妙的感觉;我们有情绪发生的时候,就要去感受我们内心生起各种感觉的大概样子是什么,正如《道德经》里“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就是样貌、样子。观其徼,就是要观察这情绪感受来临时候的样貌,那种感觉是热的还是冷的,是温的还是凉的,是柔的还是刚的,是急的还是慢的,是沉的还是飘的,是轻的还是重要,是大的还是小的……就是体会类似于一个物品的物理属性一般,这就是发而皆中节,也就是观其徼。
这个整体的药方的核心就是观,要么观察无的、妙的、中的感觉,要么观察有的、徼的感觉,做到和的感觉,也就是与我们的内心情绪和平共处。有的时候自在,无的时候自在,时时刻刻都自在。有了这个药方,观就可以治我们的内心。就像是一个黑屋子一样,把灯打开,有亮光就不再黑暗了。心中有情绪,把内心一观,看清楚这股情绪的感觉、物理属性以后,所谓的情绪就自在了,我们就能做到与情绪和平共处。
强迫症、抑郁症,作为心上的病症,一样用这种方法来对治,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他再配合放松、饮食、调理等,有个别实在太严重的配合药物,就能迅速从各种心理疾病中走出来。
神经递质出问题、心理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而且身心是一体的,神经递质出问题,心理也会跟着出现障碍;心理出问题,神经递质也会发生异样,两者可形成恶性循环,致人起病后难以自愈。
从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病因来说,神经递质出问题属于生物学因素,比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体内激素水平分泌异常;心理出问题属于心理 社会 因素,比如个性内向、敏感多疑、追求完美、谨小慎微、要强好胜等,对小事情反应过大过多过久;或者工作竞争激烈、工作或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恋爱婚姻失败或长期不满意、疾病久治不愈、亲人亡故、生意失败等等,使人难以适应,都可能引发神经症。导致神经症的原因还包括遗传因素等。
总的说来,心理 社会 因素是导致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神经症更多是心理出现问题引起的。所以,得了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需要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心病心医,它是能治愈的。
平时,个人需要多注意自我调节,避免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每天下班、放学回到家,把一天的情绪整理一下,工作、学习有压力,或者人际关系没处好要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不开心就唱唱歌聊聊天或者换上运动装出门跑跑步,或者开场**什么的。及时疏解负性情绪,避免不良情绪淤积时间长了致病。
类似抑郁症、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成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以抑郁症为例,它是生物-心理- 社会 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让我简单地给屏幕前的剖析下:
1.遗传与生物因素,我们知道,同卵双生子拥有一样的遗传基因,科学家也在同卵双生子的群体中发现,当其中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另外一个人患有抑郁症的概率是50%,而普通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大概是2%,由此可见,基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那是不是说,只要有“抑郁症”的基因的人,一定会患有抑郁症呢?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基因影响一个人的表型时,需要经过翻译,表达等过程。就像你想画一幅山水画,基因就是给你一张纸,但要画成一幅画,还要再画上去。拥有“抑郁基因”,我们说这个人就拥有了生物性质上的易感性,比普通人患上抑郁症的概率要大,但不是一定就会。剩下的就还包括个体所处的环境和思维方式。
出身在一个不断吵架,父母不懂教育,甚至受到过家暴,虐待的经历肯定要比相反情况下出身的孩子更易患抑郁症;此外,有没有重要的亲密关系的支撑,所处的 社会 氛围,工作压力等等都是外部“ 社会 ”因素的影响。
3.最后,就是个体的气质,思维方式等等。为什么同一件事,抛开前面的因素,有的人会被挫折打倒,有的人越挫越勇?就在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的不同。有的人的核心信念是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面对挫折就很容易消沉;有的人则相反。
当然,患有抑郁症的两个人,情况也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可能是遭遇到了重大生活事件打击,一时间应付不了;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有抑郁气质,小小的一件事就像世界末日般。前者对应的是“外源性的抑郁症”,以生活事件,外部因素为主;后者对应的是“内源性的抑郁症”,以生理因素为主。
总而言之,抑郁症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以上,希望我的专业回答能帮到你!
是不是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
本人创立的生本能心理学,汇集了大量的心理问题研究,包括抑郁问题,认为抑郁是一个人遇到现实或心理上的重大困境走不出来,因此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而走不出这个困境的根源是由于认识偏差,再往下追是因为思维受到了束缚、思路闭塞所致。
因此,解决抑郁问题的根本是聚焦于困境,打破思维束缚,积极开拓思路,集思广益想办法,有了解决困境的办法,才能彻底走出抑郁的阴霾。另外一些问题是没有办法的,这时候也要打破思维束缚,积极开拓思路,看待合理遇到的问题并接受自身现实。
有的人说我没感觉自己遇到什么困境,那是他没感觉到,实际上是存在的。这个困境可能不是现实的学习、生活困境,而是心理的比如人生目标、生活动力等精神困境。当一个人没有生活目标的时候,也会抑郁。
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这是由他们的“追求完美”的性格特质造成的。
“追求完美”的性格特质会让一部分人产生强迫性的思维思考状态,产生强迫性心理问题,在有些事情上面纠结不清,反复思考思维思虑,其实这个与对于自己要求严格还是有点区别的。
对于自己要求严格,是在一定的智慧水平的基础上的做人做事的处理方式。不是产生“抑郁症”性心理问题的那种“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我执”,在微小事情上面的纠结不清。
不是,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而对自己要求严格跟个人行为控制有着很大关系。
抑郁症主要表现在情绪上的低落跟消沉,焦虑感,厌世,意志力弱等等。
患有抑郁症的人大多对于行为的控制并不明显。因为他们思维方面迟缓,意志力并不强。他们并不会主动去要求自己怎样,也不会对自己要求严格。
如果抑郁症患者一直不给予治疗,发展严重会有精神上的问题甚至会有自杀的行为。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来源于生活跟工作上的压力。面对抑郁症患者需要缓解生活跟工作上的压力,及时的进行心理上跟药物上的治疗。
不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是对别人要求过高!
抑郁的朋友,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对这个世界或者对周围的人事,都有很多的执念……他们总是固执的认为很多事“不对、不好、不应该这样”……
其实世事哪有那么绝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如同太极一样,任何事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不断的变化着……就好比易经中的“易”字。
您所认为的对,有时候未必是对的;就好比正午时的太阳,明明看着很高,实则已经准备慢慢西落了……所以,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和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发展!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珍惜好您身边的家人朋友,过好当下吧[祈祷]
您说得很对,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
这与他们从小的家庭教育背景有关:
这种孩子一般都生长在父母本人都比较正统的家庭,从小对孩子就比较严格和正统,孩子为了“讨好”父母,也一直向着父母所“期望”的样子去成长。
等到长大以后,虽然父母不在要求,但却已经“内化”为“自我苛求”。
其主要表现为:
※凡事过于追求完美,总想把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扮演好,不能允许自己犯哪怕是一丁点儿的错误;
※由于过度严格要求自己,必然导致凡事过于认真,在“自我苛求”的同时自然不自然地“苛求自己身边的人”,所以与这种人相处,常常会感到很累;
※过于在乎他人的议论和评价,自己以为这是“自尊心”很强,事实上,这是典型的“他尊心”,我称之为“他人取向”;
※不懂得拒绝,这种人正是因为在乎他人的评价,对别人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都不好意思予以拒绝,结果必然会搞得自己活得很累,总怕别人说自己“不仗义”或“无情”;
※不懂得“享受生活”,正因为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放弃了生活中的很多乐趣,稍微放纵自己一下就会从内心产生“负罪感”。
总之,严格要求自己使他们总是在“扮演角色”,很少能真正地“放飞自我”,久而久之,必然会因为长期的压抑而迷失自己。
所以我经常说:罹患抑郁症的人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谢谢平台邀请。
不是!
在这个问题上,抑郁症患者分为对自己要求严格,和对自己没要求。
1、? 相当部分抑郁症患者,对自己没啥要求,典型表现是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诸如:学习,工作,甚至于对性生活,也提不起一点兴趣。据了解,有近八成的厌学学生是因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原因就在于,实在没有能激起他学习的乐趣。
2、? 还有一类,对自己乃至对别人都要求严格的人——注意,这类对别人要求严格的抑郁症,一般不是对普通人提要求,相反,是对自己最亲密的身边人,越是他看中的人要求越严格,乃至得理不饶人。但是,往往他很较真的要求完、发泄完一通,病情散去,冷静下来,就会觉得自己特别空虚,因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
应该是,。
不是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是气脉不畅的作用,使人的性格, 情感 专注到一个情节。说是钻牛角,兴趣专一,孤注一掷,要求严格,独有情衷都可以。
就是不由自主,偏爱一处。好点的很容出成绩,冒尖,只要稳定就是成功人士。但要是受到意外刺激, 情感 打击,重感冒(这种人易感冒),就可能突然暴发“抑郁症“。
一般情况下表现,严重的就成了纠结,再严重的就很难在某个细节上出来,即身不由己,对某些问题,情景十分敏感,而对别的方面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受到剌激打击就会出现了说的"抑郁症"。
在此情况下,要是能高度认知自己,有规律进行:身体锻炼,有节奏的音体美参加一项,长期坚持,调理 情感 兴趣宽些,做的好就完全可以"化"此 情感 ,终生受益,成为"成功人士"。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种抑郁亚型去解释:
Sidney Blatt 探索 了不同抑郁状态个体的内部体验和治疗需求。其中一种抑郁状态是“我不够好,我有缺陷,我自作自受,我就是罪恶”Blatt称这种为内摄型抑郁。另一种抑郁状态是“我很空虚,我很饥渴,我很孤独,关心我吧”Blatt称这种为依赖型抑郁。
内摄型抑郁的人他的攻击性是朝向内部的,他们容易内疚,能部分意识、自我协调、广泛存在的负罪感。他们常常将憎恨和批评指向内部而非他人,对他人的过失通常谅解,敏感和同情。他们常常觉得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和做的不够好导致了问题的发生,他们谨小慎微,克己奉公,珍惜与人的关系。除非抑郁非常严重,人际交往中他们多数还是讨人喜欢且值得赞许的。
依赖型抑郁的人他们常常觉得生活空虚而无意义,长期陷入缺憾,渴求,徒劳以及绝望的感觉,他们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合群,渴望交往却总是事与愿违。他们觉得自己不配获得爱与关怀,其中羞耻(不招人喜欢)要多于内疚。尽管他们渴望亲密关系,但认为努力也不过是白费力气。人际关系中常常表现为“同病相怜”携手共叹命运的不公。
以上分别阐述了抑郁的两种亚型的特点,可以看出内摄型抑郁的人对自己要求非常严苛,他们坚信自己不好,内疚感根深蒂固,为了避免错误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出现一点问题就自罪自责,无法自拔。依赖型抑郁的人自我体验相对较好。
所以,并非所有的抑郁症患者对自己都是要求严格的。我的解释,是否让你对抑郁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我看来不是的。
抑郁症就是走不出内心的困境,自身不论努力做什么,都无法解脱对自我的折磨。说的简单些,就是观念上放不下,至于放不下什么呢,可以有各种东西融合成情绪积压在内心,以至于自我逼迫得没有出路。容易杞人忧天,说的好听些就是多愁善感。
抑郁症实际上就是自我的拉扯。渴望摆脱绝望情绪,可是太难(比如失恋的阴影徘徊于昼夜,一时半会走不出去的)。他们或许会刻意地找些什么来做以期转移注意力,但阴影的力量太强了,只要一停下来依然陷入抑郁情绪。
找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来做,把生活环境改变一下,养成积极 健康 的生活习惯,坚持下去。享受生活的美好,内心的鸡毛蒜皮都是造作出来不切实际的东西,不用去管。
是的,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对自己要求都很好。开玩笑地说:“抑郁症患者都太善良了,他们舍不得伤害别人,所以都对自己下手。”弗洛伊德提出三部人格说,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原始的、自然的、隐性的、潜意识的“我”的表现,是以“快乐”为目的;“自我”是努力的、享受的、显性的、有意识的“我”的表现,是以“现实”为目的;“超我”是本我的超越、自我的实现、潜意识与有意识共同发挥的“我”,是以“道德”为目的。抑郁症患者压抑本我和自我,有很强的超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常常自我抨击,伴随着内疚感和羞耻感甚至是无价值感。因此,抑郁症患者除了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还需要心理咨询,改变不合理信念,接纳自己包容自己、好好爱自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