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在选择托孤的时候,为什么找了一个匈奴王子,而不是汉族大臣呢?

2.{三国演义}“白帝城托孤”这一情节中刘备将刘禅托付给了谁呢?

3.汉武帝一生都在征服匈奴,为何却托孤于匈奴王子呢?

4.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四位大臣,为何只有霍光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5.汉武帝托孤的典故

汉武帝在选择托孤的时候,为什么找了一个匈奴王子,而不是汉族大臣呢?

汉武托孤指什么生肖-汉武托孤

在汉武帝早年做皇帝的时候,匈奴势力崛起,他就派遣大将军霍去病前去围剿匈奴,当时,与霍去病对战的是由匈奴单于派出的两名大将。霍去病勇猛无敌,自然是使得敌兵落败,匈奴王恼怒,讲自己的愤怒全都撒在了前往对阵的两名大将身上。

最后,逼的这两名大将一举之下带着自己的兵队投降了汉武帝这方。汉武帝很是高兴,派遣霍去病去接见他们,但是就在来的路上,其中一名大将反悔了,不想投奔了,与另外一名发生了口角,后来被另外一名一气之下杀。这位被杀的就是这位匈奴王子的父亲。

父亲了之后,匈奴王子跟随着另一名大将投降了汉武帝。因为当时年纪尚小,又对草原十分熟悉,就被派去养马。后来,汉武帝亲临,别人都十分好奇汉武帝的模样,只有他还在干自己的事情,汉武帝觉得此人不同,仔细询问缘由,原来他就是曾经的匈奴王子,汉武帝就他加以重用。匈奴王子也没有辜负汉武帝这一伯乐,做事有条理,十分有规矩。在汉武帝多次被刺杀的时候,谨慎小心,救了汉武帝,在后期汉武帝让其辅佐霍光的时候,即便自己是匈奴人,仍旧能够为汉朝着想。

就是这样的一位大臣,始终谦逊、忠厚、做事谨慎小心,从不出错,并且还多次拯救汉武帝的性命,汉武帝能够托孤给他,自然也是有道理的。

{三国演义}“白帝城托孤”这一情节中刘备将刘禅托付给了谁呢?

汉武托孤

汉武帝末年,围绕继位问题的一场明争暗斗已经逐步展开。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逼自杀,这场斗争就更趋于表面化。汉武帝为了避免他后政局发生变乱,抑制其子刘旦、刘胥的势力,将幼子弗陵立为太子,随即将其母钩弋夫人处,以绝母后专权之患。不久,便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图画赐予霍光,嘱托霍光像当年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辅佐刘弗陵。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春,汉武帝病,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汉武帝一生都在征服匈奴,为何却托孤于匈奴王子呢?

历史上有武则天不惧风险,大胆重用对她有杀父之仇的女子上官婉儿,殊不知,西汉还有一个无所畏惧的皇帝,竟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自己宿敌的后代?匈奴王子金日磾,他就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汉武帝如此相信这位匈奴的后代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当年,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打了胜仗,匈奴的休屠王不愿投降,浑邪王便把他并且挟持他的部下投降于汉朝,休屠王的妻子和太子金日磾都被带入宫中充当为奴。年仅十四岁的金日磾被安排到养马一职,虽然年纪小,但是由于从小在草原上生活,养马技术一流,而且为人正直,不为美色所迷惑。一次,汉武帝让马奴们把马牵出来让他看看。当时汉武帝身边有好多宫女,其他马奴们都忍不住偷看几眼,只有金日磾一直目不斜视,专心牵马。这些细节都被汉武帝尽收眼底,汉武帝觉得他品行正直,养马技术高超,于是提拔他为马监,后来又不断升职,提拔到了光禄大夫。金日磾被汉武帝所打动,真心实意地归附汉朝,此后更加努力做事,深受皇帝器重。

金日磾对皇位也没有野心,他时常教导他的孩子们不能越了规矩。然而他的大儿子不听,竟然调戏汉武帝身边的宫女,金日磾知道后很生气,怕他以后犯更大的错误,于是在家中竟挥泪杀了自己的儿子。汉武帝知道后,对他更加信任和器重。而且他还不愿自己的女儿当妃子,因为怕以后又惹出事端。

除了金日磾诚实正直的品格和对皇帝的别无二心,还有一件事让汉武帝很感激。一次,皇帝身边的马何罗和马通打算造反,金日磾发现后及时阻止,救下皇帝一命,算是皇帝的救命恩人。因此,汉武帝极其信任金日磾,以至于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他。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四位大臣,为何只有霍光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汉武帝临终之时,给他的儿子汉昭帝选了四个辅政大臣——2个“车夫”,1个“马官”,1个“财政部长”。这里面既没有所谓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影子,也没有一个是被证明过有出色治政才能之人。

甚至,有人认为所谓的武帝托孤实际上是一场四个人导演的政变,而接下来在几个人之间也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结果是只有霍光一人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武帝的托孤标准

公元前87年二月十二乙丑日,病重中的汉武帝将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立为皇太子。次日,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驸马都尉金日磾[jin mì dī]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诏命四人共同辅佐幼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汉武帝的这四个辅政大臣原本的官职都不高,霍光和金日磾主要负责的是汉武帝的銮驾,霍光负责正车,金日磾负责副车。

上官桀还好一点,位列九卿,官拜太仆,负责皇帝的舆马和马政,而他擅长的也刚好是养马。四个人里面能力最突出的是桑弘羊,汉武帝后期的很多经济政策都是出自于他手,只不过他犯过几次错,所以官职没升上去,到托孤之时只不过是个搜栗都尉,但是干的却是大司农的活,算是汉武帝手下的财政部长。

所以,很显然,在汉武帝选择辅政大臣的标准里,能力并不是最主要的。毕竟此时的刘弗陵年仅8岁,一切的权力都将掌握在辅政大臣手里。为谨慎起见,汉武帝最看重的只能是——信任。

霍光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两个人看起来天差地别,但是在汉武帝这里却非常类似。

他们都在宫中服侍武帝数十年之久,而且每每武帝所安排的事,他们都能做得妥妥当当,从未犯过大的错误,对于汉武帝这样一个比较挑剔的人来说,二人所作所为殊为难得,所以,他们是汉武帝最信任的人,只不过因为金日磾匈奴人的身份,才让他屈居霍光之下。

桑弘羊早在武帝当太子的时候,就是他身边的伴读书童,可以说是武帝看着他一点点成长起来的。而上官桀则是凭借精湛的演技取得了武帝信任,比如武帝出游,风大他把车盖拿下来给武帝挡风,下雨他给武帝挡雨,马瘦了他说因为武帝身体不好、无心养马等等。

虽然说武帝对他们四个都非常信任,但是他们是不是都值得信任呢?我们还要再看一看他们接下来都做了什么。

二、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根源

我们再来看一下武帝给这四个辅政大臣封的官职:

1、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2、金日磾:车骑将军

3、上官桀:左将军

4、桑弘羊:御史大夫

可以看得出来,尽管说四个人都是辅政大臣,但是相比之下,霍光的权力却要比三个人加起来还要大,他可以说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甚至行使着代皇帝批阅奏折、审理上书的权力,而其他三个人与其比起来,则要逊色得多。换句话说,其他三个人如果有什么政治诉求的话,首先是要经过霍光批准的,一旦霍光无法满足他们,政治裂痕的产生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政治裂痕的产生

由于金日磾在汉武帝后一年便去世了,所以也避免了参与这场政治斗争,问题主要集中在上官桀、桑弘羊以及另外两个皇戚的身上。

他们都有些什么政治诉求霍光没有满足呢?我们来一一聊聊看:

1、上官桀

公元前83年,汉昭帝刘弗陵十二岁,他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汉武帝之女,受武帝之命在宫中照顾年幼的昭帝)开始为他选后。这时,上官桀便动起了脑筋,他和霍光本就是亲家,他的儿子跟霍光的女儿生了一个女儿上官氏,此时年仅5岁,而上官桀却希望这个女孩能够进宫当皇后。结果,被霍光以孩子太小为由一口回绝了。

2、鄂邑盖长公主

盖长公主的夫君盖侯王充耳了以后,她就养了一个面首叫丁外人。

上官桀在霍光那里碰了钉子以后,就想起了他的儿子上官安跟丁外人关系不错,于是就通过丁外人的关系联系上了长公主,成功将上官氏送进了官,而条件就是帮助长公主,为丁外人打开封侯之路。(按照西汉惯例,公主一般是配列侯的,丁外人如果能够封侯自然身份也就转正了)

然而,不但丁外人封侯的诉求也被霍光给否了,连当个官的要求也没能得到满足。

3、桑弘羊

从资历、功劳、能力等几方面来讲,桑弘羊自认都是在霍光之上的,所以他一向对霍光爬到自己头上不太服气。看着霍光时不时地提拔人上去,桑弘羊也想让自己同族子弟沾沾光,结果,每次他提出要求,霍光都给搁置了,两人的嫌隙自然也就越来越深了。

4、燕王刘旦

确切来说,燕王刘旦(汉武帝三子)并不是对霍光不满,而是对父亲汉武帝和弟弟汉昭帝。明明他才是武帝尚在的最年长的儿子,却没能当上继承人,所以他一直认为是父亲偏心,对弟弟的仇恨更是越来越大。

虽然刘旦与上面三个人恨的人略微有些不同,但是追求权力的目的却是一样的,所以很自然的四个人便走到一起成为战略盟友,奔向他们的战略目标——”除掉霍光,推燕王称帝“。

四、”反霍光联盟“的失败

”反霍光联盟“最初的想法还是很简单的,只要忽悠一下小皇帝刘弗陵,就可以轻松把霍光拿下了。于是,由上官桀等人准备霍光的”反面材料“,再借燕王刘旦的名义,趁着霍光不在的机会,找汉昭帝弹劾霍光。

计划看起来确实挺顺利,他们很轻松就把奏折送到了汉昭帝刘弗陵的手上,可问题是他们实在是太低估这个小皇帝了。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刘弗陵直接在朝堂之上,表明”霍光是忠臣,奏书是假的“,不但保全了霍光,还给燕王刘旦等人留了面子,简直一举两得。

不过,”反霍光联盟“显然并不打算善罢甘休,既然小皇帝这里无法打开突破口,那就直接找霍光下手吧。

于是,他们便计划由一直躲在暗处的鄂邑盖长公主出面邀请霍光到府上饮宴,并在宴席之上将霍光杀,再进宫控制小皇帝,迎燕王刘旦入京称帝。可是,计划最终还是败露了,不但霍光没被杀,反而上官桀、桑弘羊被灭族,燕王和长公主畏罪自杀。

至此,当初武帝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仅仅剩下了霍光一人,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权倾朝野的那个人。

复盘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之所以霍光会成为站在权力巅峰那个男人,一方面是因为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犯错误给了他机会,另一方面也跟武帝当初的安排不无关系。

正因为武帝赋予霍光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衡,才保证了霍光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当然,也正因为武帝的这一安排,才保证汉室江山没有走上歪路。依照上官桀的计划,他是打算在燕王进京之后除掉他,自己当皇帝的。

反观霍光,虽然此后独揽大权十余载,废立过皇帝,却并未有过代刘称帝的迹象。汉武帝终究没有看错霍光,后来的孝宣中兴,其中也有霍光不小的功劳。

汉武帝托孤的典故

汉武帝托孤的典故: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将军的弟弟霍光被汉武帝任命为光禄大夫,侍奉汉武帝20多年。汉武帝年事已高,几个儿子争夺帝位而发生变故。汉武帝决定立8岁的小儿子为皇帝,拜托霍光辅佐小皇帝。霍光尽心尽责,直到去世。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在他年幼时,因为其父亲刘彻突然驾崩,他被迫承袭皇位,成为汉朝的皇帝。这是一个不幸的事件,因为汉武帝还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很难承担起帝国的管理工作。后来,汉武帝靠着自己的积极努力和聪明才智,终于成为一个有多的君主。

在年幼的时候,汉武帝曾有过一段经历。当时,他的母亲丢政君和其舅舅霍光等人一手掌控了朝廷的大权,实际上是代替汉武帝处理政务。但是,霍光擅权久了,也引起了其他官员的不满。于是,有人积极地为汉武帝说话,说霍光擅权丧失了天下人民的信任,希望汉武帝可以亲政。最终,经过一番讨论之后,霍光被罢免了,汉武帝也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皇帝。

这段经历就是我们所说的汉武托孤典故。汉武帝表示,如果没有这群人对他的关爱和支持,他可能会一直处于母亲和舅舅的控制之下,无法成为真正的皇帝。这段经历也告诉我们,诚实和坚持自己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发挥自己所长,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打败对手,取得胜利。

人物介绍: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之子。

刘彻不但是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文学家。后人将其诗文整理为《汉武帝集》二卷(今佚),因此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集的皇帝。

清代严可均所辑《全汉文》第三、四卷就收录刘彻的诗文,包括《李夫人赋》《秋风辞》以及制、诏、册书、策书、敕书、玺书、报书、鼎文、刻石文共100篇。另有与群臣联句的《柏梁台诗》,但被认为是后人伪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