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分庭抗礼的意思及故事

2.分庭抗礼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3.分庭抗礼意思解释

4.分庭抗礼是什么意思

成语分庭抗礼的意思及故事

分庭抗礼的意思是什么-分庭抗礼的意思是什么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分庭抗礼的意思及故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成语:

分庭抗礼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庭即庭院;抗原作“伉”(kà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抗礼即行平等的礼。分庭抗礼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出处:

《庄子·杂篇·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举例造句: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

成语典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因为得罪了宋国的宰相而被杀,他的曾祖孔防叔被迫逃到了鲁国,家道也因此衰落下去。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时,因为立了战功,才被封为贵族最低的一等武士,做了小县城陬邑的县长。

叔梁纥的妻子一连给他生了九个女儿,他的小妾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但是个跛子。叔梁纥希望有个像样的儿子来继承自己,于是晚年又娶不满20岁的颜征在为妻,生下了孔子。据传,生孔子时,叔梁纥和颜征在曾去尼山(今山东曲阜城东南)祈祷山神,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大约在孔子三岁时,年老的叔梁纥就去世了,葬在防山,当时颜征在还很年轻,按照礼制不能去送葬,所以她就不知道丈夫的墓地在哪里。丈夫去世后颜征在带着幼子离开原来居住的陬邑昌平乡,迁到了鲁国国都曲阜西南角的阙里,过着孤儿寡母的贫困生活。

在艰难生活中,颜征在把希望寄托到了对儿子的培养上。她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孔子的启蒙教育,要他学习礼仪技能、文献知识,以便将来重返贵族行列。另外,曲阜是鲁国都城,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周代的文物礼制,这里传统的文化氛围,也对幼小的孔子起了极大的熏陶作用。孔子自小就经常摆上自制的祭祀时用的祭器,练习磕头、揖让等礼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孔子15岁时就立下了“志于学”的决心,勤学好问,博览群籍,孜孜不倦。孔子学无常师,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广泛向各种人学习。

到了十六七岁,孔子已经成为一个熟知礼仪,很有文化修养的少年了,在当地小有名气。当时鲁国大夫孟子赦就十分欣赏孔子,他病危时曾告诫子说:“孔子年纪轻轻就这么博学多礼,将来一定是个大人物。我快要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后来孟懿子果然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仪制度。

孔子整理编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为“六经”。它不仅是我国儒家最基本的经典作品,而且也是世界上富有学术价值的古代文化瑰宝,它的整理和保存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社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分庭抗礼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722 成语 分庭抗礼 注音 ㄈㄣ ㄊㄧㄥˊ ㄎㄤˋ ㄌㄧˇ 汉语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释义 「分庭抗礼」之「抗」,典源作「伉」,对等、匹敌之义。

「分庭抗礼」指分处庭中,相对设礼,以平等的礼节相见。

比喻地位相当。

语本《庄子.渔父》。

后亦用「分庭抗礼」比喻两者对立。

「平起平坐」 典源 《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拏音而后敢乘。

子路旁车而问曰:「由1>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2>威也。

万乘之主3>,千乘之君4>,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5>之容。

今渔父杖拏逆立6>,而夫子曲要磬折7>,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湛于礼义有间矣,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

进,吾语汝!夫遇长不敬,失礼也;见贤不尊,不仁也。

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长伤身。

惜哉!不仁之于人也,祸莫大焉,而由独擅之。

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

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注解〕(1)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字子路,一字季路,春秋鲁国卞人。

孔子弟子,性好勇、事亲孝。

仕卫,于孔悝之难。

富政治长才,在孔门四科中,列于政事科。

(2)其:指渔父。

(3)万乘之主:指大国诸侯。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后世因称天子为万乘。

战国时称诸侯国小者为千乘,大者为万乘。

乘,音ㄕㄥˋ,古代计算车辆的单位。

(4)千乘之君:指小国诸侯。

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以千乘为诸侯的代称。

战国时称诸侯国小者为千乘,大者为万乘。

乘,音ㄕㄥˋ,古代计算车辆的单位。

(5)倨敖:骄慢不恭。

倨,音ㄐㄩˋ。

敖,音ㄠˋ,通「傲」。

(6)杖拏逆立:持扙背对。

拏,音ㄋㄚˊ,执持。

(7)曲要磬折:弯腰屈身如磬,以示恭敬。

曲,音ㄑㄩ,弯折。

要,音|ㄠ ,通「腰」。

磬,音ㄑ|ㄥˋ,乐器名。

典故说明 「分庭抗礼」原作「分庭伉礼」。

《庄子.渔父》中曾记载一段关于孔子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带着弟子到郊外游玩,遇到一位老渔夫。

孔子与他谈话后,觉得他见多识广,谈吐不俗,似非普通人,便问他住处,想再上门多向他请教些道理,没想到渔夫却不理会,撑船而去。

孔子相当敬重他,站在岸边一直等到他人影消失后才离去。

他的学生子路无法理解老师何以如此尊敬一位渔夫,便问:「学生侍奉夫子您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从没见过有人这样对您。

以往天子诸侯接见您,没有不以相称的礼节对待,您总还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

今天这位渔夫对您无礼,您却弯腰屈身,对他如此恭敬,有点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机教育子路,指出人无贵贱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

文中的「分庭伉礼」指诸侯以分处庭中,相对设礼,以平等的礼节对待孔子。

后来「分庭抗礼」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当。

亦用于比喻两者对立。

书证 01.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宋豫章太守谢瞻等诗》:「课其实录,则豫章、仆射,宜分庭抗礼。」

02.南朝陈.姚冣〈续画品序〉:「荀卫曹张,方之篾矣。

分庭抗礼,未见其人。」

03.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镇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

帝麾止余人,独与迪翔步而入。

堂户卑庳,姥出迎,分庭抗礼,慰问周至。」

04.《隋唐演义》第五七回:「公主乃金枝玉叶,妾乃裙布愚顽,既蒙宽宥,已出望外,岂敢与公主分庭抗礼。」

05.《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忙过几日,匡超人又进城去谢知县。

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

用法说明 一、语义说明以平等礼节相待。

使用类别用在「程度相等」的表述上。

例  句<01>唐代虽有不少著名诗人,但恐怕只有杜甫能和李白分庭抗礼吧!<02>他学了几年的二胡,近来进步神速,已经能和师傅分庭抗礼了。

<03>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04>他虽然还是个学生,但在诗学上的造诣已足以和著名学者分庭抗礼。

<05>经过一年多的严格训练,我终于能够与上届冠军分庭抗礼,一较长短。

<06>这虽然是个私人美术馆,但馆内艺术品的价值足与罗浮宫分庭抗礼,所以会有那么严密的保全系统。

二、语义说明比喻两者对立。

使用类别用在「相互对立」的表述上。

例  句<01>在补教界里,这两家老字号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分庭抗礼,学生人数不相上下。

<02>一个是短跑金牌,一个是长跑健将,如今在这场比赛中分庭抗礼,不知谁会胜出?<03>大家都没想到平日看似娇弱的女生,在拔河赛中居然能和男生队分庭抗礼,形成激烈的拉锯战。

<04>他纵横商场数十年,晚年想退休享福,但唯一的独子却不愿接手,甚至还另起炉灶与他分庭抗礼。

近义词: 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平起平坐,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互别苗头

反义词: 自甘雌伏,俯首听命 辨识 请参考『辨识722』 参考语词 分庭伉礼,分廷抗礼

分庭抗礼意思解释

分庭抗礼原意指古代宾主相见时,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彼此抗衡。

分庭抗礼这个成语出自明朝李贽的《续焚书?与周友山书》:文(文天祥)与吴(吴楚材)分庭抗礼。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天祥与吴楚材平起平坐,相互抗衡。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可以想象出一个场景,两个人在庭院中面对面地站立,彼此行礼,表示相互尊重和敬意。而这个成语的引申意义则是表示彼此平等、对等的关系,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不同领域中两个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现代汉语中,分庭抗礼多用于描述两个组织、公司、国家之间的平等关系,或者形容个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种用法既包含了原意中的平等含义,也表达了相互尊重、对等交往的意义。

分庭抗礼造句:

1、这两家公司在市场上分庭抗礼,竞争激烈。

2、这两位演员在**界的地位不分伯仲,可以说是分庭抗礼。

3、他在音乐界独树一帜,其影响力与地位足以和大师分庭抗礼。

4、这两个政治派别在国会中各自占据一席,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

5、这两支篮球队实力相当,比赛时必定是分庭抗礼的局面。

6、两位画家各自在艺术领域都有所建树,可以说是在艺术界分庭抗礼。

7、这位年轻的歌手和老牌歌手在音乐舞台上分庭抗礼,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

8、这两个国家的***会晤时,分庭抗礼,展现出了双方的平等地位。

9、这家新公司虽然在市场上起步较晚,但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和出色的产品,很快就和老牌公司分庭抗礼。

10、这三位演员在演艺圈分庭抗礼,凭借出色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分庭抗礼是什么意思

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例句:

知县此番便和他~,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