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终味啥意思-食不终味打一数字
1.食不甘味的故事和含义简短食不甘味的故事和含义是什么
2.后出师表中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4.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是什么意思?
5.什么味同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6.描写吃东西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食不甘味的故事和含义简短食不甘味的故事和含义是什么
1、食不甘味,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bùgānwèi。意思是指吃东西不辨美味,常以形容心中忧虑或身体不好。出自《战国策·齐策五》。
2、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有齐、秦、燕、楚、赵、魏、韩七国,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最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如果强秦发兵入侵该如何办呢?恰在这时说客苏秦(曾任赵国相国、武安侯)前来拜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非常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战国策·楚策一》)
苏秦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必然后患无穷,而不顾招人忌恨,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最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善于开创王业的君主,在于能使诸侯劳顿而自己闲逸,使天下混乱而本国安宁。安逸与大治在我方,而劳顿与混乱在它国,这就是王霸之道。积蓄国力以待来敌,以消兵祸,那么他的国家没有隔夜之忧。有什么事实作佐证呢?过去魏惠王拥有领土上千里,甲士三十六万,倚仗自己实力强大,攻取邯郸,西围定阳,又邀集十二家诸侯朝拜周天子,为图谋秦国作种种准备。秦孝公闻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食不甘味,动员全国,修缮战守的器具,境内严加防守,同时招募士,任命将领,以待来敌。”(《战国策·齐策五》)
后出师表中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一、《后出师表》中“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句话说明:诸葛亮想为刘备打下天下而感激他的识遇之恩,但是又唯恐自己能力不足,不能担负重托。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译文是:我接受这命令的时候,睡觉不觉得席子安稳,吃饭不觉得味道美味。?
二、《后出师表》原文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后出师表》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
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啊,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而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现在谨将这些事陈述如下:
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议论安守策略时,动辄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疑虑满腹,胸中充斥着惧难;今年不去伐战,明年不去征讨,让孙策安然强大,终于并吞了江东,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自从臣下进驻汉中,不过一周年而已,期间就丧失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将领及部曲将官、屯兵将官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士卒一千余人。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各处积集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会损失原有兵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五点。
如今百姓贫穷兵士疲乏,但战争不可能停息;战争不能停息,那么耽在那里等待敌人来进攻和出去攻击敌人,其劳力费用正是相等的。不趁此时去出击敌人,却想拿益州一地来和敌人长久相持,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六点。
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局势已定。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联合,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的失策。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改变立场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凡事都是这样,难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
四、《后出师表》简介
《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姊妹篇。这篇文章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向蜀汉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生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全文以议论见长,传达出一股忠贞壮烈之气。
《后出师表》,当作于蜀汉建兴六年(228),比《前出师表》晚了一年。此时正值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未取得预期成果之时。为消除各方阻碍,在第二次北伐临行之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献上了这篇《后出师表》。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在向刘禅呈上《前出师表》以后,迅即率师进驻汉中。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出师北伐祁山。魏国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叛魏归汉。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的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同年冬十一月,魏国大举进军东吴,魏将曹休为吴将陆逊所败,张郃东下,关中极为虚弱。诸葛亮认为进攻时机已到,准备全师出兵伐魏。但是,蜀中不少大臣,安于逸乐,对进军一事心怀疑虑,并且产生了不少非议。为此,诸葛亮再次上表,苦心孤诣,申明讨伐的决心;义正辞严,批驳非议的错误。因为这次上表后于第一次出师时的一表,故而后世称之为《后出师表》。
五、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一成语,食不甘味。
谁知盘中餐,这句诗中的盘中餐,可以理解为食物,甘就是甜,不甘就是不甜,也就是苦,和粒粒皆辛苦中的苦字相对应。综合起来考虑,这道题的答案就是食不甘味。
食不甘味的原义是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忧虑烦躁或忙碌劳累的样子。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补语。也作食不遑味、食不知味、食不终味。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等《战国策·楚策一》楚王曰: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而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有齐、秦、楚、燕、韩、魏、赵七国,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最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
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如果强秦发兵人侵该如何办呢。恰在这时说客苏秦前来拜他,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非常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就按你的计策去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食不甘味
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是什么意思?
吃东西也不香,睡觉不能安眠。
食不知味:出处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夜不能寐:出处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八·虔州城楼》:“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予因道昨见者.是日徒于孤独,竟夜不能寐。”
与“寐”字相关的成语有:
1、晨兴夜寐
拼音:chénxīngyèmèi
解释:兴: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劳辛苦。
出处:出自《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例句:一家人在老家晨兴夜寐,春种秋收,过起了田园生活。
2、梦寐不忘
拼音:mèngmèibùwàng
解释:梦寐:在睡梦中。在梦中也念念不忘。
出处: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七节:“吾知我必有复与诸君握手戮力以成就我辈所梦寐不忘一大事之日,吾以是自信,吾以是。”
例句:虽然身在海外,但祖国永远是我梦寐不忘的地方。
3、梦寐以求
拼音:mèngmèiyǐqiú
解释:寐:睡着。睡觉做梦时都在追求。形容期望或追求的迫切。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例句: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了青岛,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
什么味同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第四个字是味字的成语
食不兼味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累味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知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终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熟读玩味玩味: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形容反复仔细地阅读。
山海之味山海中所产的珍贵食品。
索然寡味寡:少,缺少。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索然无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山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殊滋异味奇异的滋味。指美味佳肴。
铁窗风味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
一镬之味镬:无足的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尝一点就知道全鼎食物的味道。比喻从已知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部。
言外之味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语言无味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有滋有味指十分有味道,生动
珍羞美味珍贵而美味的食物。
别有风味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别有滋味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淡而无味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干燥无味味:滋味,趣味。干巴巴的毫无趣味。
个中滋味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旧时风味风味:风度,风采。从前的风采。
佳肴美味指上等的、第一流的食品,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
可人风味可:适合。令人满意而又有特色的风光或事物。
枯燥乏味枯燥:单调无趣。指单调缺乏情趣兴味。
枯燥无味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耐人玩味耐:禁得起;玩味:鉴赏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平淡无味本指质性平和无味。后含贬义,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
饶有兴味饶:富裕、丰富;兴味:趣味,兴趣。形容事物和景物富有情趣。
食不重味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食不二味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食不甘味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食不遑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2. 形容味道很香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桂馥兰香
读音:guì fù lán xiāng。
解释:形容气味芳香。
引证:清代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只见堂里敷设的花团锦簇,桂馥兰香,一几一椅,全是紫榆水南的名手雕工。”
例句:那小盒美玉无瑕,流彩溢目,雕龙画凤,桂馥兰香。
2、鸟语花香
读音:niǎo yǔ huā xiāng。
解释: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引证:清代李渔《比目鱼·肥遁》:“一路行来,山青水绿,鸟语花香,真是个好风景也。”
例句:春天到公园里踏青,身处鸟语花香的境界,别有一番乐趣。
3、芬芳馥郁
读音:fēn fāng fù yù。
解释:形容香气非常浓。
引证:张恨水《啼笑姻缘》第二回:“家树先不必看她那人就闻到一阵芬芳馥郁的脂粉味。”
例句:喜欢水仙,是因为那冰清玉洁的花朵和馥郁芬芳的清香,更喜欢那亭亭玉立的神韵。
4、月满花香
读音:yuè mǎn huā xiāng。
解释:明月正圆,百花飘香。指良辰美景。
引证: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九回:“如今从网眼里 *** ,好容易遇着这等月满花香的时光,他如何肯轻易放过。”
5、活色生香
读音:huó sè shēng xiāng。
解释:形容花的颜色鲜丽,香味浓郁。
引证:元代王恽《繁杏锦鸠图》:“尽堪活色生香里,拥顾双栖过一春。”
翻译:这些美丽的场景全都显得活色生香,那些鸟儿双双靠在一起栖息在一处度过这一年美丽的春天。
3. 什么味可什么的成语有什么没有“什么味可什么”的成语,含“味”的成语如下:
别有风味 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淡而无味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个中滋味 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津津有味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枯燥无味 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耐人寻味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其味无穷 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气味相投 气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山珍海味 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食不重味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食不甘味 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索然无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味同嚼蜡 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兴味索然 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臭味相投 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意味深长 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语言无味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别有滋味 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厚味腊毒 指味美者毒烈。
声希味淡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食不遑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兼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累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知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终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味方丈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索然寡味 寡:少,缺少。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铁窗风味 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
味如嚼蜡 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见“味同嚼蜡”。
五味俱全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4. 带“同”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共[100]条成语 分[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1页 第2页 注音 词目 出处 点击 bù yuē ér tóng 不约而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 339 fēi tóng xiǎo kě 非同小可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 255 bù gǎn gǒu tóng 不敢苟同 。
. 77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不可同日而语 《战国策·赵策二》:“夫。. 193 māo shǔ tóng mián 猫鼠同眠 《新唐书·五行志》:“龙。
. 298 dǎng tóng fá yì 党同伐异 《后汉书·党锢传序》:“。. 171 fèng xiāo tóng cháo 凤枭同巢 。
. 120 fēn xíng tóng qì 分形同气 《吕氏春秋·精通》:“父。. 128 fēng yǔ tóng zhōu 风雨同舟 《孙子·九地》:“夫吴人。
. 495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冰炭不同器 《韩非子·显学》:“夫冰。. 153 dí kài tóng chóu 敌忾同仇 《诗经·秦风·无衣》:“。
. 80 bù tóng fán xiǎng 不同凡响 。. 286 biāo tóng fá yì 标同伐异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 140 bù tóng liú sú 不同流俗 《礼记·射义》:“不从流。. 160 běn tóng mò yì 本同末异 魏·曹丕《典论·论文》:。
. 200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道不。. 281 dà tóng xiǎo yì 大同小异 《庄子·天下》:“大同而。
. 237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二人。. 162 ēn tóng fù mǔ 恩同父母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
. 141 ēn tóng zài zào 恩同再造 《宋书·王僧达传》:“再。. 166 fēi tóng ér xì 非同儿戏 。
. 124 gōng shǒu tóng méng 攻守同盟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 146 gǎn tóng shēn shòu 感同身受 。
. 177 gōng zhū tóng hào 公诸同好 清·胡凤丹《〈龙川文集〉。. 128 hé ér bù tóng 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君子和。
. 184 sān mǎ tóng cáo 三马同槽 《晋书·宣帝纪》:“三国。. 82 无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乾》:“同声相应,。
. 121 hé guāng tóng chén 和光同尘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 82 qiú dà tóng,cún xiǎo yì 求大同,存小异 。
. 60 jiān tóng guǐ yù,xíng ruò hú shǔ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 341 liù ěr bù tóng móu 六耳不同谋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 78 shì tóng lù rén 视同路人 。. 107 shū tú tóng guī 殊途同归 《周易·系辞下》:“天下。
. 253 无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64 qiān lǐ tóng fēng 千里同风 汉·王充《论衡·雷虚》:。
. 91 jiǒng rán bù tóng 迥然不同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 73 jié rán bù tóng 截然不同 宋·陆九渊《与王顺伯》:。
. 208 pǔ tiān tóng qìng 普天同庆 《三国志·魏书·郭淮传》。. 224 shàng xià tóng mén 上下同门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
. 227 lán ài tóng fén 兰艾同焚 《晋书·孔怛传》:“兰艾。. 86 lù lì tóng xīn 戮力同心 《墨子·尚贤》:“《汤誓。
. 191 tóng pán ér shí 同盘而食 《魏书·杨椿传》:“吾兄。. 111 tóng shì sāo gē 同室操戈 《左传·昭公元年》。
. 125 tóng shēng sǐ,gòng cún wáng 同生,共存亡 。. 163 tóng xīn hé lì 同心合力 《书·泰誓中》:“予有乱。
. 165 tóng xīn lù lì 同心戮力 《墨子·尚贤》:“《汤誓。. 193 niú jì tóng zào 牛骥同皂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 262 qiú tóng cún yì 求同存异 。. 428 qíng tóng gǔ ròu 情同骨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 180 qíng tóng shǒu zú 情同手足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281。
5. 味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意味深长、
津津有味、
耐人寻味、
味同嚼蜡、
索然无味、
兴味盎然、
五味俱全、
山珍海味、
臭味相投、
个中滋味、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人风味、
不知肉味、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食不累味、
枯燥乏味、
兴味索然、
味如鸡肋、
语言无味、
山海之味、
臭味相与、
厚味腊毒、
殊滋异味、
枯燥无味、
铁窗风味、
食不知味
描写吃东西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⑴ 有没有什么名人名言或者成语,大概意思就是描写享受吃东西
津津有味
⑵ 描写美食的成语
1、其味无穷
其味无穷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í wèi wú qióng,意思是其中的味道没有穷专尽,形容含义深属刻,使人回味不尽。
2、垂涎欲滴
垂涎欲滴,拼音是chuí xián yù dī ,汉语成语,意思是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也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3、五味俱全
五味俱全,成语,出自《礼记·礼运》,形容调味(酸甜苦辣咸)齐全适宜,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心境等。另还有马志明的相声《五味俱全》。
4、珍馐美馔
珍馐美馔,读音zhēn xiū měi zhuà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
5、八珍玉食
成语八珍玉食,泛指精美的食品。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近义词为山珍海味。山珍海味是产自山野和海洋的名贵珍稀食品,是食物中的精品的部分,熊掌、燕窝、鱼翅、海参等,在古人食谱上常充主角。
⑶ 形容人吃相的成语是什么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copy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食不甘味: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沿门托钵: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狼飡虎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狼飡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狼餐虎噬:①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狼餐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飧虎咽:飧: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食不遑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知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终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⑷ 形容吃饭快的成语是什么
1、大吃大复喝:狼吞虎咽地制吃。 2、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形容吃饭...
狼吞虎咽 [láng tūn hǔ yà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例 句
大家见他~吃东西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风卷残云 饥不择食
反义词
细嚼慢咽
⑸ 形容吃的样子的成语是什么
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解释涎:唾沫,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特别馋,见了吃的东西就忍不住流口水的样子。现多形容见了好东西就眼红,竭力想占为己有。
出自: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示例:
1.对面坐着一个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挤眉弄眼的希望吃些。
2.这个孩子看见人家吃这些东西,总是馋得垂涎三尺。
3.看着满桌丰盛的菜肴,这个孩子已经垂涎三尺。
食指大动(shí zhǐ dà dòng)
解释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
垂涎欲滴 ( chuí xián yù dī )
解释涎:口水。欲:就要。①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②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
出自: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示例:但是在我这样的一个穷小子看来,确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老实说,确也有些垂涎欲滴!——邹韬奋《经历·贫民窟里的报馆》
⑹ 形容能吃的成语是什么
饥不择食 [jī bù zé shí]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回喻需要急答迫,顾不得选择。
出 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例 句
饿急了什么都吃,冻极了什么都穿,此所谓~,寒不择衣嘛!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狼吞虎咽 慌不择路 寒不择衣 饥肠辘辘
反义词
挑肥拣瘦
⑺ 形容吃饭的成语是什么
狼吞虎咽
lángtūnhǔyàn
[释义]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语出回]
清·李宝嘉《官场现答形记》:“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正音]
咽;不能读作“yīn”或“yè”。
[辨形]
吞;不能写作“舌”。
[近义]
大吃大喝
饥不择食
食不甘味
[反义]
细嚼慢咽
[用法]
用于形容吃东西的样子。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饥不择食”有相似之处。而~偏重在外表的形体动作。但“饥不择食”偏重在饿得急了;顾不上选择食物;除吃东西外;还可形容对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
[例句]
大家见他~吃东西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
[英译]
garbagedown
⑻ 形容吃饭的成语
你好 用来形容吃饭的成语,最常见的成语就是狼吞虎咽。
⑼ 形容东西很好吃的成语
津津有味、垂涎欲滴、八珍玉食、食指大动、五味俱全、三牲五鼎、垂涎三尺、秀色可餐、脍炙人口
一、津津有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出自: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译文:哀忧郁的令人伤心啊,吃得很有味道有兴趣
示例: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
二、垂涎欲滴 [ chuí xián yù dī ]
解释:涎:口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
出自:唐·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译文: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花费了一下午
示例:但是在我这样的一个穷小子看来,确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老实说,确也有些垂涎欲滴!
三、食指大动 [ shí zhǐ dà dòng ]
解释: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译文:楚国人献鼋给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相见,有美味可吃特别心动
示例:这道菜看起来特别好吃,令人食指大动。
四、垂涎三尺 [ chuí xián sān chǐ ]
解释:涎:口水。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出自:老舍《赵子曰》第三章:“对面坐着一个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挤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须子和皮。”
五、馋涎欲滴 [ chán xián yù dī ]
解释: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极其贪馋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红。
出自:宋·苏轼《将之湖州》诗:“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译文:吴儿鱼末子一缕薄欲飞,不去先说口水快下来的样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