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2.深藏不露拼音

3.形容不明的成语

4.隐晦的反义词

5.李商隐的个人简介

6.我要怀古诗(咏史诗)。行旅诗。闺怨诗。各5首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含蓄即含而不露阅读答案-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

导读诗

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人生若尘露,天道竟悠悠。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

走横驰,飞鸟相随翔。

一、长于抒情

阮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非一时一地之作,是其一生政治感慨的记录。后人对之多有关注和评价,如:

钟嵘曰:“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诗品"上》)。

王世贞曰:“阮公在《咏怀》,远近之间,遇境即际,兴穷即止,坐不著论宗佳耳”(《艺苑巵言》卷三)。

陆时雍曰:“八十二首俱忧时闵乱”(《诗镜》卷七,《魏》第四)。

张燮曰:“《咏怀》八十二章,拉首阳,拍湘累,悲繁华,怜夭折,深心辘轳,而故作求价语杂之,盖身不能维世,帮逃为惊世。广武之叹,苏门之啸,穷途之恸,综忧乐而横歌哭,夫亦不得已者乎”(《增定阮步兵集序》)。

王夫之曰:“步兵咏怀自是旷代绝作……且其托体之妙,或以自安,或以自悼,或标物外之旨,或寄疾邪之思……,不但当时雄猜之渠长,无可施其怨忌,且使千秋以还了无觅脚根处”(《古诗评选》卷四)。

沈德潜曰:“阮公咏怀,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古诗源》卷六)。

吴汝纶曰:“要其八十一章,决非一时之作,吾疑其总集平生所为诗,题为《咏怀》耳”(《古诗钞》卷二)。

作为玄学家的阮籍,其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当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诗人“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文选》李善注,卷二十三),故而“本有济世去”(《晋书"阮籍传》)的他,在人命危贱的时代,迫于司马氏集团的黑暗统治,其人生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只有寄情老庄,将一位正直知识分子的满腔愤懑发而为咏怀诗,形成其为独特的抒情风格,其抒情意味极浓,各篇都有感而发。举以下几例以明之: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清"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这首诗是他全部咏怀诗的序曲,为其咏怀诗奠定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基调。统观全诗,诗的主人公从夜中不寐而披衣弹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风动衣襟,再听到或想象到孤鸿翔鸟,诗人以情观景,以景衬情,正如王国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卷下),“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人间词话》卷上)。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层层变幻,把那难言的忧思和愤懑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其抒情的一大特色。

《咏怀》其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蚩。

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虽崇尚诗书、效法颜闵,但由于社会动荡,司马氏集团凶残地陷害天下有识之士,所以他只有在极其苦闷的精神状态下“登高望所思”,至于“所思”什么呢?任后人去评说。联系他的《咏怀诗》写“思人”的地方,如:

彷徨思亲友,倏忽复至冥。(其二)

临路望所思,日夕不复来。(其三)

登高眺所思,举袂向朝阳。(其十五)

步游三衢旁,惆怅念所思。(其二十九)

独坐山岩中,恻怆怀所思。(其三十七)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其四十六)

幽荒邈悠悠,凄怆怀所怜。(其五十八)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其六十四)

以上“所思”之人,大概是其钦慕时人。由其“所思”发出了“千秋万代后,荣名安所之”的深沉叩问,可见他内心是何等痛苦。苦闷无处发泄,于是道出了“噭噭今自蚩”的悲壮呐喊。《晋书"阮籍传》曰:“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作家那复杂的情感显然融化在这些“所思”与“噭噭”的呐喊声中,情动于而形于言,故作家在理与情,爱与恨,积极与消极、入世与出世的各种矛盾心情中,情至笔随,故而发诸于诗,情感的渲泄最为强烈。

《咏怀》其三十三: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陈沆《诗比兴笺》曰:“终身薄冰之思,此其粗豪浅陋轶荡形骸者哉!”全诗抒情率直,语句如泣如诉。“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容颜憔悴,精神消损的窘迫遭遇,“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巧妙地道出了终日惴惴不安的内心恐惧,作家那种生活于乱世之中而又难于全身的忧患,那对个体生命意识的深沉眷恋,对人生无常的哀叹,于诗行间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司马师曰:“阮嗣宗至慎,每与言,终日言皆玄远。口不臧否人物”(《世说新语"任诞》)。正由于此,作家在不能向司马氏集团倾诉而又不便倾诉的情形下,才“使气以命诗”(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故其表现于诗中则言辞激烈,情绪怨愤,感慨良多。

(四言)《咏怀》其十三:

晨风扫尘,朝雨洒路。飞驷龙腾,哀鸣外顾。揽辔按策,进退有度。乐在哀来,怅然心悟。念彼恭人,眷眷怀顾。日月运往,岁聿云暮。嗟余幼人,既顽且固。岂不志远,才难企慕。命非金石,身轻朝露。焉知松乔,颐神太素。逍遥区外,登我年祚。

此诗措辞较微婉、平和。“命非金石”至“登我年祚”,不仅抒写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还表达了仰慕隐逸之情,同时那种无拘无束,“逍遥区外”的精神世界追求,显然与老庄思想一脉相承。诗情与玄学结合,这是阮诗抒情的又一特色。

又如《咏怀》其三十四(一日复一朝):诗人认识到,一切都是短暂的,是非曲直也都无差别。这显然是一种虚无的哲学,这种哲学既是对人生悲哀的解脱,但在其根底里却渗透着人生悲哀;《咏怀》其五十二(十日出暘谷):诗人发出了“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的呼号,黄节评此诗:“计利虽善,未有不穷。以此思哀,哀能止乎”(《阮步兵咏怀诗注》);《咏怀》其五十四(夸谈快愤懑):此诗初读不知所云,但深究之,可以见出诗人的深切用心,在于抒发出诗人不为世人理解的痛苦心境;《咏怀》其七十一(木槿荣丘墓):此诗发出了人生短暂,古今同忧的深广情怀,语言慷慨,意绪悲凉,有一种激昂向上的生命力。

?以上诸例可见出阮诗长于抒情的特点,其情或激越,或缓和,或深广,都与作家所处的险恶的时代环境以及中国美学重视抒情的民族特色不无关系,加之作家心灵负荷的沉重、对老庄哲学的仰慕、嗜酒佯狂的放达性格,其《咏怀》组诗中的抒情味可见一斑。

二、工于比兴和象征

关于比兴和象征,袁行霈曰:“中国古典诗歌确实有寄托象征的传统,美人香草、春兰秋菊各有习惯的寓意。诗人有时不敢或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见解明白说出,就用隐晦曲折的手法透露给读者。有时为了使诗歌含蓄蕴藉,也故意隐去真意,用其他事物来比兴。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尤其多用这种手法”(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概论》见其《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一文)。从袁氏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阮诗工于比兴和象征,除了诗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外,更多的是诗人别有所托。阮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上》),这也与其所处时代有关,他不满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亦不便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这恐怕也是情理中事。王夫之评阮诗:“远绍《国风》,近出于《十九首》”(《古诗评选》卷四),陈祚明评曰:“公诗自学《离骚》,而后以为类《十九首》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八),严羽曰:“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沧浪诗话"诗评》),黄节曰:“若阮公之诗,则小雅之流也”(《阮步兵咏怀诗注》序篇)。上述诸例说明,阮诗工于比兴象征,还源于其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大胆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一位有识之士在文学创作上的大胆尝试。以下结合阮诗具体论之:

《咏怀》其十四:

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此诗开篇感物起兴,黄节引吴淇曰:“古之劳人,多托兴于蟋蟀,蟋蟀感时而鸣,人又感蟋蟀之鸣而悲”(陈伯君《阮籍集校注》P265.?中华书局.1987.),从“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可见出他感到世上无可与语者,故“触物以起情”(明"李仲蒙《斐然集》卷十八),意在表明自己的志向操守与世俗不合。

《咏怀》其三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竟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此诗首句以“朝阳”、“白日”起兴,慨叹人生短促。“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惜逝忽若尘”,更以形象的比喻写出了世事之无常,黄侃曰:“人道之促,自古所嗟,唯有从赤松,随渔父,庶几永脱世患也”(陈伯君《阮籍集校注》P312)。此诗运用比兴,使其诗意遥深,以冷谈的语言表达炽烈的情感,这与诗人成熟地运用比兴手法是分不开的。这正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时诗人直接用黄昏来比喻人生,如《咏怀》之八十、八十一,这里不再赘述。

四言《咏怀》其二:

月明星稀,天高气寒。桂旗翠旌,佩玉鸣鸾。濯缨酿泉,被服蕙兰。思从二女,适彼沅湘。灵幽听微,谁观玉颜。灼灼春华,绿叶含丹。日月逝矣,惜尔华繁。

王夫之评此诗曰:“章法奇绝,兴比开合,总以一色成之,遂觉天衣无缝”(《古诗评选》卷二,P89)。黄节云:“宋玉悲秋思君之辞《九辨》曰:‘仰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又曰:‘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嗣宗此篇盖有同感”。(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P101)。诗中的大量比兴之辞委婉含蓄地道出了诗的旨意。“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宣和画谱"花鸟叙论》"《画史丛书》第二册P163),诗人运用比兴的艺术腕力不辩已明。

中国诗歌贵在含蓄。反观阮诗的比兴,我们显然不能把它仅仅视为一个艺术技巧,诗中那生动的形象,高度概括的描写,显与其深厚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现实意义密不可分。袁枚曰:“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随园诗话》卷二,尗坎校点本P41),可见,诗人运用“比兴”传情达意,除了上文所述“不便直言”的政治原因外,更主要的是诗人为了把诗写得含蓄蕴致,这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最佳表达,与诗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有关,从美学的角度言之,可见诗人的艺术境界一旦付诸于诗,显然是悦人耳目、美不胜收的,这即是阮诗“可以陶性灵”(钟嵘《诗品"上》)的缘由之一。

关于象征,吴功正在《我国古典风格理论概说》一文中说:“西方美学重视的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中国美学强调的则是自然物的象征意义。这一民族美学影响及于创作,就有楚辞的所谓美人香草等”(《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从刊》第九辑P5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作为一位封建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阮籍匡世而不得,济世而不成,又为逃避政治的迫害,故而学《离骚》,发泄愤忧,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大约不深解《离骚》不足以读阮诗”。诗中香草、云、鸟、美人等意象深含象征性,又加之他“以庄周为模则”(《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崇尚自然、诗酒风流,故其笔下的山水声色无不体现出一种旷达超时的情怀,正如刘勰曰:“嗣宗倜傥,故响逸而调远”(《文心雕龙"体性篇》)。

《咏怀》其八: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咏怀》其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谶罗衣,左右佩双璜,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飘鹞恍惚中,流盼顾我傍。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咏怀》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酿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咏怀》其八,以黄昏下的诸多物象“回风”、“寒鸟”、“燕雀”、“黄鹄”等,象征昏乱社会里诗人内心的压抑和痛苦;其十九,借美人象征济世之志不得施展的郁闷以及漆黑夜里诗人对理想的热切渴求;其七十九状写凤凰的悲剧,以凤凰象征诗人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迫于时代的凄风苦雨,凌云壮志终无法实现。

阮诗充满苦闷、孤独之情绪,诗人把来自现实社会的压抑发而为诗,正如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之“苦闷象征”说认为:诗人生活中存在着“寻求自由和解放的生命力”与“强制压抑之力”的冲突,人生因此充满痛苦。唯有文艺超脱于这种生活之外来观照和表现人生的苦闷,故产生了“苦闷的象征”。阮诗产生于人命危贱的乱世,其或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其十八、其三十二),或写树木花草的凋蔽(其三、其十二、其五十),或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象征意象,特别是春生秋的蟋蟀,蟪蛄,更成其为诗人反复吟咏的对象(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写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其四、其五、其六十五),或写功名富贵之难保(其十三、其五十三、其五十九),无不让其从自然到人事都深发慨叹,心中那难以排遣的苦闷不得不寄托于诗,面对污浊的社会、短暂的人生,诗人“立象以尽意”,让其象征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不愧为诗中的神来之笔,故其情慷慨激昂,如雷贯耳,达到了震摄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精于用典

众所周知,典故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语言和文化行为。在司马氏的高压政策下,阮籍怀才不遇,虽说“乱世之音怨且怒”(《礼记"乐记》),但作为文化人的他,不得不凭借古人古事来隐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其用典之多已成必然。这正如清"赵翼说:“诗写性情,原不专恃数典,然古事已成典故,则一典已自有一意,作诗都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此后代诗人不得不用书卷也”(《瓯北诗话》卷十)。

五言《咏怀》其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此诗运用了大量典故:开篇四句用江妃二女与郑交甫始好终弃的神话爱情故事,“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化用宋子侯:“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的诗句,“倾城迷下蔡”化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嫣然一笑、或阳城、迷下蔡”的典故,“萱草”以下三句,皆用《诗经"卫风"伯兮》诗意,结尾二句中“金石交”出于《汉书"韩信传》:“楚王使武涉说韩信曰:足下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禽也”。此诗用典微露端倪,并不明言,故其旨意隐微迷离,引起不少诗论家的争论,沈约认为是讽刺爱情不专,何焯言为喻君臣遭际,元代刘履则认为是嗣宗婉其词以讽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背叛,此即所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诗品"上》),体现了诗人用典入微,别有所托,后人对其典故之旨的猜度,恰好证明了其诗艺术魅力之所在。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咏怀》其十六: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走横驰,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族无俦匹,俛仰怀哀伤。

此诗用典颇为精切。诗人开篇便将时空转移到遥远的战国大梁,给人以发思古之幽情的假象,“鹑火”二句虽暗点时间线索,却巧妙地借用《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伐虢的典故加以掩护,而“君子”、“小人”的褒贬似乎又太露骨,于是诗人又大胆倒用《荀子"天论》:“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的句子,如此苦心孤诣,至少在凶残的司马氏集团眼中,不易引起太大的怀疑,可见得诗人是何等的惨淡经营。

《咏怀》其三(嘉树下成蹊),前两句“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套用《汉书"李广传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张玉谷《古诗赏析》:“此首言世事有盛有衰,避乱宜早也”,此典故正好道出了世事盛时的情况,七八两句“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用了伯夷、叔齐隐居之典,言要快速离开乱世追随伯、叔而到西山隐居。诗人求仙问道,旷达脱俗的心态已暗藏于典故中;《咏怀》其十一(湛湛长江水),全篇化用楚辞,描绘楚景,讽咏楚事,托喻深微,令人品味;《咏怀》其三十二(朝阳不再盛),借“齐景公游牛山”、孔子“逝者如斯”的感叹以及《尚书》、《庄子》、《楚辞》、《史记》里的典故,以荒诞的口吻表达了严肃的主题,正所谓王闿运所说:“言不为魏,耻与晋生”(转引自《阮步兵咏怀诗注》P42)。典故的使用致使诗意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有时,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超脱尘寰、远离人间、美妙绝伦而又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的追求(见其《清思赋》),组诗中多处运用“邓林”典。《咏怀》其十:“焉见王子乔,乘云游邓林”,《咏怀》其二十二:“夏后乘灵舆,夸父为邓林”。《咏怀》其五十四:“夸谈快愤懑,情慵发烦心。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咏怀》其十,全诗主旨盖反世俗之纵欲,而主淡泊以养生,这里之“游邓林”,无疑与人生理想有关。《咏怀》其二十二,用“邓林”典,谓沧海桑田,人生短促,一切终会逝去,只有王子晋登仙之事,为历代不少骚人墨客所追慕。《咏怀》其五十四,诗人感喟茫茫宇宙,人生短暂,用“邓林”典,直承首两句:世俗污浊,令人愤懑,夸谈只能暂缓苦闷心情,如果要彻底摆脱痛苦,只有遗世远游,此处“望邓林”,应指向往超脱尘世之境界。“邓林”典在诗人心中,是其理想的人生境界的寄托,我们不可不察。

综上所述,阮诗之所以含蕴婉至,能做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由于时代的悲风苦雨敲击着诗人的琴弦,正如沈德潜曰:“遭阮公之时,自应有阮公之诗”(《说诗啐语》),加之诗人:“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博览群籍,尤好《庄、》《老》”(《晋书"阮籍传》),故其诗能收到蕴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永不衰竭的艺术生命力。

深藏不露拼音

深藏不露的拼音为shēn cáng bù lù。

一、释义

深藏不露比喻人有知识才能但性格内敛,不爱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懂得收敛自己的光芒,韬光养晦,以图在关键时刻一鸣惊人。这类人往往具备出色的能力,却选择在别人面前低调行事,不张扬自己的实力。懂得如何保持冷静和谦逊,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二、近义词及释义

1、深不可测

比喻某人的思想、言辞或某事难以理解或领悟,如同深不可测的水一般难以探底。

2、韬光养晦

比喻隐藏自己的才智和才华,不显山不露水,等待时机展现自己的能力。

3、隐晦曲折

指说话或写作含蓄而不明说,不明确表达意思。

4、含而不露

形容有才能或有感情的人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才能或感情。

5、不露形色

不显露神色,不流露感情。形容内心活动不表露在脸上或言语中。

深藏不露的例句

1、他虽然平时不言不语,但才学出众,深藏不露。

2、别看他平时默默无闻,其实他才是这个团队中的高手,真是深藏不露啊!

3、她在公司里深藏不露,却经常能在关键时刻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4、别看他整天嘻嘻哈哈的,其实他内心深处有着许多想法,真是深藏不露啊!

5、这场比赛的胜利者,平时深藏不露,实力不容小觑。

6、他从不炫耀自己的才华,深藏不露,令人敬佩。

7、在职场上,有些人看似平凡,其实深藏不露,实力强大。

8、虽然他平时低调,但关键时刻总能展现出深藏不露的实力。

9、深藏不露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冷静,应对各种挑战。

10、她的才华深藏不露,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魅力。

形容不明的成语

表示不明的成语有:

暧昧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暗淡无光: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黯淡无光:黯淡:同“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白黑不分: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半间半界: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鞭打快牛: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

不皦不昧:不明不暗。形容恍惚不可捉摸。

不明底蕴:蕴:含着。不明白事情的底细、原委。指只知表面,不知另有因由。

不明就里: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不明白其中含义。

不明真相:明:明白;真相:事情的实际情况。不明白事情的实际情况。

不清不白: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不通时宜: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

不阴不阳: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不知颠倒:犹言不明事理。

不知所以: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藏头亢脑: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藏头漏影:藏:隐藏。把头藏起来,却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痴呆懵懂: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愚笨糊涂,资质低下。

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迂腐,不明事理的人。

二缶锺惑:指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公生明,偏生暗: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官项不清:项:款项。公款不明,闹亏空。

含糊其词: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何许人也:何:什么;许:地方。指不知来自何方,来历不明的人。

黑漆皮灯:不透光亮的灯笼。比喻糊涂、昏庸,不明事理。也指贪赃枉法的官吏,掩盖民间疾苦,对下只干坏事,对上只言好事。

糊涂虫:不明事理的人。

糊涂到顶:人头脑十分不清楚或不明事理。

黄毛丫头: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子。

昏愦胡涂:昏愦:昏乱。形容头脑糊涂,不明事理。

叽里咕噜: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叽哩咕噜: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泾渭不分:泾水和渭水清浊不分。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久梦初醒:形容长期从不明事理中开始明白过来。

困而不学: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流言混语:毫无根据而且不明事理的话。

虑事多暗:考虑事情不明。

盲瞽之言:盲瞽:眼睛瞎,比喻不明事理。指见识短浅或没有分寸的话。常用作自谦语。

茫然若迷:迷惑不明白的样子。

蒙昧无知: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迷离徜彷:模糊不明。

渺如黄鹤:渺:渺茫;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名重识暗:暗:愚昧不明。形容名气很大但学识浅薄。

明昭昏蒙: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冥行盲索: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

谋及妇人:谋:计议,商量。指机密大事与不明大义的妇女商量,因而遭致失败。

潜台词: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强作解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强作解事:比喻本不明事情的真意而妄加解释、议论。

强做解人:强:勉强;解人: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如汤泼蚁:汤:沸水。像用热水去泼蚂蚁,一泼即散,既而又聚。比喻效果不明显。

赏罚不明: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胜败论人:指仅以胜负来评论人。多含不明辨是非曲直之意。

识昧高卑:识:见识;昧:昏暗不明白事理。不懂得尊卑高下。

首鼠模棱:首鼠:踌躇,迟疑不决;模棱:含糊,不明确。形容犹豫不决,动摇不定的样子。

司马称好: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畏影避迹: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畏影恶迹: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无好无恶:好:喜爱;恶:憎恨,讨厌。指既不喜爱,也不憎恨。形容感情藏而不露。也指态度不明朗。

无头告示:用意不明的文告。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

无知妄作: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

五里雾: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五里雾中: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五里云雾: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稀里糊涂:不明白,迷糊,不认真,随意。

贤否不明:贤否:好坏。好和坏不能分辨。指不明是非好坏。

醒聩震聋: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杳然黄鹄:杳:无影无声;黄鹄: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杳如黄鹤: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依阿两可:依阿:依靠阿谀;两可:不置可否,不明确表示是非。一味顺从附和,没有主见。

隐晦曲折:隐晦:不明显。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

隐约其词: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隐约其辞: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有功不赏,有劳不录:功、劳:功劳,成绩;录:记录。对有的人,既不奖励,也不记录。形容赏罚不明。

愚昧落后:愚蠢而不明事理,跟不上形势等。

愚昧无知:昧:糊涂,不明白。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愚忠愚孝:指不明事理,盲目愚蠢地尽忠尽孝。

云山雾罩:罩:覆盖。山被云雾笼罩,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比喻故弄玄虚,暧昧不明。

云天雾地: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云遮雾罩:罩:覆盖。山被云雾笼罩,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比喻故弄玄虚,暧昧不明。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震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自是不彰:自是:自以为是;彰:明晰。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

自作解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醉梦生:像在醉梦中那样昏昏沉沉度日。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糊里糊涂。

做哑妆矬:矬:短。假装哑巴、不明事理。形容置身事外,不闻不问。

隐晦的反义词

隐晦的反义词是明显、明显、显着,表示清楚、易见、不含糊的意思。

一、释义:

隐晦,昏暗不明。指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明白;有歧义而意义不清楚或不明确的。

二、出处

1、《诗经·小雅·鹿鸣》:鹿鸣之罘,言采其蒿。予独有嘉宾,鼓瑟吹笙。鼓瑟吹笙,瑟兮笙兮。嘉宾式燕,乐且有仪。《毛诗正义》:式燕,隐晦之言。

2、《诗经·小雅·鹿鸣》:鹿鸣之罘,言采其蒿。予独有嘉宾,鼓瑟吹笙。鼓瑟吹笙,瑟兮笙兮。嘉宾式燕,乐且有仪。《毛诗正义》:式燕,隐晦之言。

3、《红楼梦·第六十回》:只见他那一双眼睛,时时的向宝玉那边瞧,又不敢正眼看他,只是斜着眼角儿瞧他,那神情儿,真是隐晦得紧。

三、组词

1、隐晦曲折:指言辞或文章不直接明了,而是含蓄曲折,不易理解。

2、隐晦微妙:指事物或情况不明显,而是微妙复杂,难以捉摸。

3、隐晦暧昧:指态度或关系不清楚,而是含糊不定,有歧义或隐情。

4、隐晦含蓄:指表达或意思不直白,而是含蓄深刻,有寓意或深意。

5、隐晦不明:指事实或道理不清楚,而是模糊不清,有疑问或误解。

相关例句:

1、这篇文章内容隐晦,不容易理解。

2、他有一种隐晦曲折、光怪陆离的表达方式。

3、这些话没有任何隐晦曲折的含意和讽刺色彩。

4、他还隐晦地向她提议,在赞美她的朋友时一定要小心。

5、事实上,它们的矛盾更大,只不过是比较隐晦,收敛与克制罢了。

6、他的诗歌风格很隐晦,不是一般人能够领会的。

7、她对他的感情很隐晦微妙,既不敢表白,也不想放弃。

8、他们之间有些隐晦暧昧的事情,让人看不清楚。

9、他的话语很隐晦含蓄,需要仔细推敲才能明白他的意图。

10、这个案件的真相很隐晦不明,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

李商隐的个人简介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我要怀古诗(咏史诗)。行旅诗。闺怨诗。各5首

怀古诗(咏史诗)。

《夷门歌》和《西施咏》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也知。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行旅诗

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拚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以下的诗都是是范成大所作写盛赞峨眉山的雄姿秀色。

三峨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

石龛石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

丹岩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

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栖岩阿。

四时青黛如彩绘,岷嶓蔡蒙实相对。

昔生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

光相寺

峰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苔痕新唏六月雪,不势旧偃千年风。

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

浮云元自有超脱,地上可怜悲攓蓬。

点心山

入山窘宿雨,上山贺朝霁。

跬步便历险,转盼已呀气。

岂惟膝点心,固已头抢地。

游人贪胜践,姑吟蜀道易。

胡孙梯

木磴鳞鳞滑带泥,微生欹侧寄枯藜。

胡孙愁处我犹过,个里如今幸有梯。

大扶捭

身如鱼跃上长竿,路似镜中相对看。

珍重山丁扶我过,人间踽踽独行难。

八十四盘

冥鸿无伴鹤孤飞,回首尘笼一笑嘻。

八十四盘新拄杖,万三千乘旧牙旗。

石梯碧滑云生后,木叶红斑雪霁时。

说与同行莫惆怅,人间捷径转巅巇。

闺怨诗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白《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 独宿空房泪如雨。

李白《妾薄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相思》李白

日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一声,不读轻声)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回答者: 苦苦湖 - 五级 2009-11-30 23:26

怀乡、行旅诗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作者: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解:

1、和:指用诗应答。

2、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3、淑气:和暖的天气。

4、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韵译: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

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评析:

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

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

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评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韵译: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评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评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解:

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

5、凭轩:靠着窗户。

韵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评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韵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

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评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解: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如梦令》(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 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析读]绍圣元年(1094),秦观贬官处州,以后流徙南荒,直到卒于旅途中。

这首小令写贬途之中旅居客馆的寂寞凄凉。词由静而动,由梦而醒,醒而无寐,隐晦曲折地写出主人公的不安情绪。作者善于用精简的笔力捕捉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如凄清的夜景——极具表现力。叠词的使用,增强了全词的表情效果。

《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投笔吏,汉人班超,始以抄书为生,后投笔从军被封为定远侯。

请长缨,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受长缨,后指自愿从军为请缨。

[析读]诗人登上燕台,被边关壮美的景色和边疆熊熊的烽火震撼,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汉代,被古代的英雄业绩所激发,顿生投笔请缨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

全诗想象雄奇,写景壮阔,抒情豪迈,气势不俗。

苏 幕 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②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品评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回答者: 985282258 - 二级 2009-12-2 19:26

行旅诗

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拚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以下的诗都是是范成大所作写盛赞峨眉山的雄姿秀色。

三峨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

石龛石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

丹岩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

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栖岩阿。

四时青黛如彩绘,岷嶓蔡蒙实相对。

昔生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

光相寺

峰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苔痕新唏六月雪,不势旧偃千年风。

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

浮云元自有超脱,地上可怜悲攓蓬。

点心山

入山窘宿雨,上山贺朝霁。

跬步便历险,转盼已呀气。

岂惟膝点心,固已头抢地。

游人贪胜践,姑吟蜀道易。

胡孙梯

木磴鳞鳞滑带泥,微生欹侧寄枯藜。

胡孙愁处我犹过,个里如今幸有梯。

大扶捭

身如鱼跃上长竿,路似镜中相对看。

珍重山丁扶我过,人间踽踽独行难。

八十四盘

冥鸿无伴鹤孤飞,回首尘笼一笑嘻。

八十四盘新拄杖,万三千乘旧牙旗。

石梯碧滑云生后,木叶红斑雪霁时。

说与同行莫惆怅,人间捷径转巅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