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难未已-庆夫不, 鲁难未已
1.成语“庆父不,鲁难未已”是含贬义的成语吗?
2.庆父未鲁难未已是什么意思
3.我们常听到“鲁难未已”,鲁难未已是何意?
成语“庆父不,鲁难未已”是含贬义的成语吗?
这是中性的成语,不含贬义。
成语:庆父不,鲁难未已
读音:qìng fǔ bù sǐ, lǔ nàn wèi yǐ
意思: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出处: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
造句例子:庆父不,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典故:《左传·闵公元年》
冬,齐仲孙湫(从水,秋声)来省难(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公曰:"若之何而去之?"
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公曰:"鲁可取乎?"
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注:冬,齐仲孙来。其曰齐仲孙,外之也。其不目而曰仲孙,疏之也。其言齐,以累桓也。)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去。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熏心、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之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其欲自立。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国。
庆父派人杀公子般后,令立(子开)闵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混水摸鱼,以致把鲁国闹得不太平。
齐桓公便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事实果然如此。过了一年,庆父又杀了鲁闵公。两年之内,鲁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庆父恨之入骨。庆父见在鲁国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国。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
庆父未鲁难未已是什么意思
庆父未鲁难未已的意思是不除掉庆父,鲁国的政局就很难稳定。
“庆父不,鲁难未已”的成语,比喻,不除掉制造大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和人民就不得安宁。后人也常常把制造内乱的源头人物比作庆父。该成语出自《春秋左传闵公元年》。
庆父是鲁国公子。公子的原意,一般指其父亲是国君,但是其本人没有继承君位,而是其兄弟继承了国君。这样的人在本国一般地位仍然很高,有相当的ZZ影响力,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们就叫做“王孙”。公子王孙这个词语就是这么来的。
庆父未鲁难未已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是鲁庄公。庄公在位期间取得了一些政绩,最为著名的是在齐鲁长勺之战中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大军。他统治了鲁国32年,与齐桓公是同时代的国君。鲁庄公晚年希望立宠妃孟任的儿子班为太子,并咨询了弟弟叔牙的意见。
然而,叔牙提议,庆父拥有出色的才干,应该继承王位。这一提议令庄公不满,于是他咨询了弟弟季友的意见,季友表示,立班为太子是最合适的选择,并承诺会全力支持班。不久后,鲁庄公去世,季友和众大臣们支持立班为新国君,成为鲁国的新国君。
然而,公子庆父一直渴望夺取王位,他联络鲁庄公的妃嫔哀姜,策划班,然后立开为新国君,即鲁闵公。一年后,庆父企图夺取国君地位,派人暗杀开,使鲁国陷入政治混乱,国民怨声载道。此时,流亡的老一代公子季友借机召集鲁国大夫和将领,联合起义讨伐庆父。
庆父看到形势不妙,匆忙逃到莒国。在那个时代,齐、鲁、莒是山东地区三大主要国家,它们的王族互相联姻,各自的公子和王孙与邻国建立了婚姻关系。庆父逃难的选择是莒国,他希望能够在自己姥姥的国家寻求庇护。
因此,齐、鲁、莒三国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手段。当庆父逃到莒国后,老一代公子季友请齐桓公来主持重新立国君的仪式,鉴于齐桓公当时的威望,这有助于确立新国君的地位。鲁僖公被立为新国君,鲁国内的混乱局势才最终平息。
我们常听到“鲁难未已”,鲁难未已是何意?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鲁难未已?是说国家不得安宁。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仲孙湫,被《左传》记载,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不加以清除,国家就不得安宁。
1.?鲁难未已?的由来
要追溯这句话的来源,就要把目光放到春秋战国。当时齐国发展占据绝对的优势,而鲁国可以说是附属于齐国,所以两国之间的各种事宜都有一定的联系。齐桓公担心鲁国目前的现状,就派遣朝中的大臣仲孙湫代替自己一查究竟。目前鲁国正处于内乱状态,庆父身为鲁庄公的弟弟,却以下犯上,为了继承所谓的君王之位,处决了鲁国国君。
仲孙湫抵达鲁国时,鲁国国君鲁闵公在他面前全然没有了一国之君的模样,甚至不成体统地拉着仲孙湫地衣袖一顿嚎啕大哭,其意思也不言而喻,就是传达出内心地委屈,表示庆父威胁了自己。后来仲孙湫又与季友碰面,很明显不能清楚地表达目前鲁国的形势,只是含蓄地向对方表示孤掌难鸣。最终仲孙湫返回齐国,通过这一系列的举动,已经深知鲁国目前地现状如何,在齐桓公询问时,就告诉对方倘若庆父不能够从鲁国铲除,那么鲁国就无法回归往日的平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内乱。
2.?鲁难未已?的意思
根据由来就可以直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庆父此人不能够从鲁国彻底铲除,鲁国的内乱是不可能解决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就开始广泛应用,并且意思也得到了通化,目前标准的意思就是:不除掉制造打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和人民就得不到安宁。现在这句话普遍用在贬义的意境中,广泛运用在各大事件文章上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