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二章 节选课文里有些词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请写出两个成语

2.形容加贫的成语?

3.论语中的成语解释

论语十二章 节选课文里有些词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请写出两个成语

箪食瓢饮和曲肱饮水区别-箪食瓢饮的道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三十而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故知新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箪食瓢饮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乐在其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逝者如斯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博学笃志

形容加贫的成语?

① 含有贫字的成语

安富恤贫 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安贫乐道 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安贫乐贱 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赤贫如洗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

辞富居贫 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

打富济贫 打击豪绅、地主,贪官污吏,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

甘贫乐道 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济寒赈贫 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济苦怜贫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

家贫亲老 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家贫如洗 家里穷得象水冲洗过一样。形容极度贫穷。

劫富济贫 劫:强取;济:救济。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馈贫之粮 广博的见闻是赠给知识贫乏者的宝贵的精神食粮。

乐道安贫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贫病交加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贫病交迫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贫而乐道 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贫贱骄人 身处贫贱,但很自豪。指贫贱的人蔑视权贵。

贫贱之交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② 描写一个人喜贫清廉的成语

描写一个人喜贫清廉的成语如下:

两袖清风

洁身自好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③ 形容贫嘴的成语

出口成章,能说善辩,伶牙俐齿满舌生花 巧舌如簧 油嘴滑舌 唇枪舌剑 三寸不烂之舌 乖唇蜜舌 铜嘴铁舌 虚嘴掠舌 油嘴油舌 斗唇合舌 簧口利舌 舌战群儒 慧心妙舌 舌尖口快,妙舌战群儒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搬唇弄舌 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搬口弄舌 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 笨嘴笨舌 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笨嘴拙舌 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闭口捕舌 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闭口结舌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辩口利舌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裁心镂舌 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口舌. 长舌之妇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瞠目结舌 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鸱鸮弄舌 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比喻小人.鸱鸮卖弄口舌.比喻小人拨弄是非,得以逞强. 齿弊舌存 指刚者易折,柔者难毁. 齿落舌钝 指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齿亡舌存 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赤口白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赤口毒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赤舌烧城 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唇敝舌腐 犹唇焦舌敝.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唇尖舌利 指言词尖利. 唇焦舌敝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唇枪舌剑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瞪目结舌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瞪眼咋舌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调唇弄舌 ①耍嘴皮子,纵谈.②搬弄是非.亦作“调唇弄舌”. 调舌弄唇 犹言调唇弄舌. 调嘴调舌 指耍嘴皮子,搬弄是非.同“调唇弄舌”. 调嘴弄舌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调嘴学舌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掉三寸舌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掉舌鼓唇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钉嘴铁舌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斗唇合舌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杜口结舌 犹言杜口吞声. 多嘴多舌 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改口沓舌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膏唇贩舌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指卖弄口舌. 膏唇岐舌 犹言膏唇拭舌.岐舌,指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膏唇试舌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膏唇拭舌 膏:用油脂涂抹;拭:擦去.用膏涂嘴唇,用布巾揩舌头.形容用尽语言之所能以打动人心. 鼓唇弄舌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鼓唇摇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鼓唇咋舌 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同“鼓唇摇舌”. 鼓舌掀簧 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指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鼓舌扬唇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鼓舌摇唇 鼓动嘴唇,摇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鼓吻弄舌 指鼓弄唇舌. 乖唇蜜舌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乖嘴蜜舌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慧心妙舌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豁口截舌 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戟指嚼舌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尖嘴薄舌 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坚额健舌 厚颜利口. 缄口结舌 缄:封,闭;结舌:指不敢说话.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 *** 不敢讲话. 焦唇敝舌 指费尽口舌. 焦唇干舌 指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 结舌杜口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金舌蔽口 比喻闭口不说话. 噤口卷舌 指缄默不言. 噤口卷舌 指缄默不言. 酒入舌出 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 口干舌焦 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同“口燥唇干”. 口干舌燥 燥:干.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口轻舌薄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两面二舌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满舌生花 比喻能说会道. 摩口膏舌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目瞪舌强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目瞪舌挢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目瞪舌强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南蛮鴂舌 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南蛮鴃舌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弄口鸣舌 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鸣: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 弄嘴弄舌 弄:玩弄,卖弄.犹言耍嘴皮子.形容卖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贫嘴薄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贫嘴恶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同“贫嘴贱舌”. 贫嘴滑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同“贫嘴贱舌”. 贫嘴贱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七舌八嘴 形容人多口杂.同“七嘴八舌”.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口杂. 钳口挢舌 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钳口结舌 钳口:闭口.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 *** 不敢讲话. 钳口吞舌 犹言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强嘴拗舌 说话倔强的样子. 巧舌如簧 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青口白舌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轻口薄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轻口轻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同“轻嘴薄舌”. 轻嘴薄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 饶舌调唇 饶舌,多嘴.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三寸不烂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舌敝唇焦 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舌敝耳聋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舌端月旦 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舌锋如火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舌尖口快 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舌剑唇枪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舌挢不下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舌桥不下 形容惊讶的神态. 舌战群儒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使嘴使舌 搬弄口舌. 是非口舌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驷不及舌 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糖舌蜜口 甜言蜜语,说讨人喜欢的动听的话. 饕口馋舌 比喻贪吃的人. 恬言柔舌 犹言甜言蜜语. 甜嘴蜜舌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铜唇铁舌 比喻雄辩的口才. 徒费唇舌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枉费唇舌 白费言辞,不起作用. 枉口拔舌 比喻肆意胡说.多指造谣生事. 枉口嚼舌 比喻肆意胡说.多指造谣生事.同“枉口拔舌”. 枉口诳舌 比喻肆意胡说.多指造谣生事.同“枉口拔舌”. 妄口巴舌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咸嘴淡舌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鸮心鹂舌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 鸮心鹂舌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 虚嘴掠舌 比喻花言巧语. 摇唇鼓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摇嘴掉舌 犹摇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一簧两舌 比喻胡言乱语. 一口三舌 比喻唠叨、话多. 龈齿弹舌 龇牙咧嘴地咒骂. 鹦鹉学舌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油嘴滑舌 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油嘴油舌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 有嘴没舌 形容不善言辞. 咂嘴弄舌 形容贪馋的样子. 咂嘴咂舌 形容贪吃的馋相.亦表示食物味道美好. 齰舌缄唇 “齰”念zé.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唇,同“唇”. 张口掉舌 指发表言论. 张口结舌 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张嘴挢舌 犹张口结舌. 拙嘴笨舌 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足趼舌敝 指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嘴尖舌头快 比喻话多而轻率. 嘴快舌长 指爱说长道短. 嘴清舌白 指话说得明确清楚.语连珠

④ 形容安贫乐道的成语

箪瓢陋室: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古代装水的小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回容生活简朴答,安贫乐道。

箪瓢陋巷: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古代装水的小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形容生活简朴,安贫乐道。

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共挽鹿车: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君子固穷: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鹿车共挽: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疏水箪瓢:疏水:粗糙的饮食;箪瓢:简陋的食具。比喻安贫乐道。

饮水曲肱: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⑤ 形容生活贫困的成语

[食不果腹]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一饥两饱]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食不充饥]犹言食不果腹。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朝趁暮食]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箪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典妻鬻子]典:典当;鬻:卖。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饥寒交迫]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糠豆不赡]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鹑衣鷇食]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忍饥受饿]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饥寒交至]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饥寒交凑]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牵萝补屋]萝:女萝,植物名。拿藤萝补房屋的漏洞。比喻生活贫困,挪东补西。后多比喻将就凑合。

[牛衣岁月]指贫困的生活。

[掣襟露肘]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冻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衣不蔽体]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贫困潦倒]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

[啼饥号寒]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穷困潦倒]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贫贱不移]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饥不择食]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百孔千疮]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 *** 呼号的饥民。

[左支右绌]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⑥ 贫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赤贫如洗[ chì pín rú xǐ ]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chì pín rú xǐ ]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 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赤贫如洗。”

⑦ 形容人贫困的成语 祝福语

金尽裘敝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

囊匣如洗 形容异常贫困

掣襟露肘 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箪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典妻鬻子 典:典当;鬻:卖。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点金乏术 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

饿事小,失节事大 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甘贫乐道 甘贫:情愿受贫困;乐道:乐于守道。甘于受贫,乐于守道。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

环堵萧然 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饥寒交迫 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济困扶危 济、扶:帮助。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

家徒四壁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糠菜半年粮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乐道安贫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牵萝补屋 萝:女萝,植物名。拿藤萝补房屋的漏洞。比喻生活贫困,挪东补西。后多比喻将就凑合。

樵苏不爨 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身后萧条 形容后家境冷落、贫困。

三旬九食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穷困潦倒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食不果腹 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一寒如此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⑧ 形容贫苦的成语有哪些

矜贫恤独: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乱首垢面:犹蓬头垢面。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履穿踵决: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蓬户桑枢:蓬户:蓬草做的门。用蓬草编门,用桑树作门。指贫苦人家的住房。

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指贫苦的人家。

蓬首垢面:头发很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清贫寡欲:清寒贫苦,欲念甚少。

穷光蛋:指贫苦人民。

穷苗苦根:比喻处境贫苦的人。

桑枢瓮牖: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

室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指室内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贫苦。

裋褐不完: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

薪桂米金:薪:柴草;桂:木名。把柴草看得像桂木,把粮食看得像金子。比喻生活极度贫苦。

⑨ 形容贫苦的生活的成语

安富恤穷 安:安定;恤:体恤。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短褐不完 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完:完整。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

断齑画粥 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

蓬头垢面 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蓬户瓮牖 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指贫苦的人家。

蓬首垢面 头发很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桑枢瓮牖 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

衣不蔽体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访贫问苦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矜贫恤独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履穿踵决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济贫拔苦 〖解释〗指救援贫苦人家。

鸦巢生凤 〖解释〗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带经而锄 “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坚持学习。

荜门委巷 荜:同“筚”;荜门:柴门;委巷:小巷。指贫苦人家居住的地方

⑩ 形容贫苦的成语

一贫如洗 一无长物 踵决肘见 不名一钱

赤贫如洗 箪食瓢饮 家贫亲老 家贫如洗

金钗换酒 贫病交加 贫病交迫 穷困潦倒

上雨旁风 身无长处 绳床瓦灶 瓮牖绳枢

家徒四壁 五月粜新谷

论语中的成语解释

《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

1. 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 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

解释:指人不得好。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然。”

10.不舍昼夜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

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 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 成仁取义

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5. 成人之美

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 从心所欲

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 大动干戈

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 待价而沽

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9. 箪食瓢饮

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 当仁不让

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1. 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2. 道听途说

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3. 恶衣恶食

解释: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5. 发愤忘食

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 犯上作乱

解释: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7. 肥马轻裘

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8. 斐然成章

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9. 分崩离析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0. 父母之邦

解释:指祖国。

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24. 耳顺之年

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1. 刚毅木讷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32. 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 刀。’”

33. 各不相谋

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4. 恭而有礼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3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6. 攻乎异端

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7. 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8. 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39. 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 患得患失

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1. 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 惠而不费

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43. 见义勇为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5. 既往不咎

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 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 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8. 敬而远之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 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 侃侃訚訚(yín)

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51. 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52. 理屈词穷

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 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53. 乐山乐水

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 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 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 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7. 苗而不秀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58. 敏而好学

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0. 鸣鼓而攻之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61. 名正言顺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62. 内省不疚

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3. 能近取譬

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4. 年富力强

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65. 匹夫不可夺志

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自:《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6. 披发左衽(rèn)

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现多指落后不文明的状态。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67. 轻裘肥马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6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9. 任重道远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意思是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70. 三复斯言

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71. 三十而立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72. 三月不知肉味

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73. 杀身成仁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4. 色厉内荏

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75. 善贾而沽

解释: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76. 生荣哀

解释:活着受人尊敬,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者。

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也哀。”

77. 生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旧时指人的生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出自:《论语-颜渊》:“商闻之矣,生有命,富贵在天。”

78. 升堂入室

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出自:《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79. 手足无措

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80. 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1. 食无求饱

解释: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82. 逝者如斯

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3. 述而不作

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4. 而后已

解释:已:停止。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85. 驷不及舌

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86. 四海之内皆兄弟

解释: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87.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88. 斯文扫地

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89. 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90. 文质彬彬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1. 无为而治

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92. 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自:《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93. 血气方刚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自:《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94. 学而优则仕

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5. 循序渐进

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 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96. 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97.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98. 言必有中

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99. 言不及义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00. 言而有信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0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102. 一言以蔽之

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3. 一以贯之

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 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04. 以德报怨

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05. 以直报怨

解释: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出自:《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06. 因人废言

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7. 用行舍藏

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108. 有教无类

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109. 欲罢不能

解释: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10.愚不可及

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11.怨天尤人

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12. 择善而从

解释: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3. 知之为知之

解释:为: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4. 众星拱辰

解释:比喻众人拥护,围绕着一个他们所敬仰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15. 中庸之道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