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面桃花词语解释

2.谁知道人面桃花的典故?

3.人面桃花是形容什么

4.“人面桃花”这一成语,出自哪个诗人?

人面桃花词语解释

人面桃花的出处-人面桃花的意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一位有名的诗人—崔护。有一年清明节,独自一人到城南踏青。无意间看到一座村舍,四面围着盛开的桃花,环境美丽如画。不禁引起了好奇心,想去拜访一下这屋子的主人。于是便向前敲门。

出于他意料之外的是:开门出来的竟是一位艳丽绝伦的女子,并且很殷勤地招呼他,不禁使他大为惊奇。

这次奇遇,使他念念不忘。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他又想起了去年的奇遇,于是便循着旧路再到原地去,希望能够重见那桃花丛中的美人。

谁知这一次竟又出于意料之外,当他到达那所村舍时,看到四周桃花依旧盛开,可是花丛后面的小屋却门上加锁,已经空无人居。他觉得非常失望,在门前徘徊了一会,惆怅之情,不能自已。便在门上题了一首七言绝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首美丽的诗,到现在还有无数的人时常时来吟咏,因而低徊不已。而「人面桃花」也就成为常常被人引用的成语了。 ※形容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见唐崔护「清明日遇女子诗」。 人面桃花 成语众生相(一百三十四) 这是唐诗中最凄美的一个爱情故事。 语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是(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叩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邪?』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护惊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先说《本事诗》作者,孟棨,字初中,僖宗乾符二年(875年)进士,曾为司勋郎中。 其书作于光启二年(886年),系记述诗家本事之作。 唐代诗人轶事,颇赖以传。 再说崔护,生卒年不详。 字殷功,清河东武城(今山东)人。 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 元和元年(806年)与元稹、白居易等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大和三年(829年)为京兆尹,同年七月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全唐诗》存诗6首(其中3首尚有争议)。 由此看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及其本事,并非后人虚构杜撰。 孟棨用当时的大白话写成这个情场佳话,千余年来,被人们演绎成小说、故事、剧本、诗词、歌曲、书画……历久愈醇;而崔护的这首绝句则成了历代言情诗文中的极品。 后人遂以「人面桃花」,或形容女子的美貌,或蕴含少年男女的恋情,或藉以抒发爱情失意的情怀,或表达追怀恋情往事的虚幻感受。 □吴咏青 FROM: qzwb/gb/content/2004-11/30/content_1447291. 《细说成语典故》

人的面庞和粉红的桃花在一起。

典出唐代孟棨(qǐ)《本事诗?情感》。

这是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故事。唐朝时的某一年清晨,书生崔护独自去长安城南的郊外踏青游览。只见新柳婆娑,绿野无极,麦苗在春风中起伏,到处鸟语花香。好不令人心旷神怡。走着走着,崔护见绿树掩映中的一处农家宅院,院子中的桃花十分茂盛。远远望去,院墙上一片粉红。

崔护口渴,便紧走几步,赶到这农家门前,想讨杯水喝。崔护轻叩门扉。三声过后,开门的是一位姑娘。这姑娘看上去大约十六七岁。有沈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在满院桃花的衬托下,更是娇美动人。姑娘见崔护年少俊美,仪态非凡,对视之下,姑娘不由粉面羞红。待问过缘故,姑娘忙取来香茶,深情地看着崔护一饮而尽

崔护交还了茶杯,对姑娘说:「明年今日我来订亲,愿与姐姐结百年之好。」姑娘没说话,只是娇媚地点了点头。

第二年清明,崔护备好聘礼,去长安城南访问那位一见钟情的赐水姑娘。但是,无论如何,怎么敲门都没有应答了。于是崔护便「撰诗」《题都城南庄》于左扉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用以喻示男女邂逅钟情,随之分离以后男子追念旧情的心思。

(王成纲 王其方) FROM: data.book.hexun/chapter-379-4-5.s

谁知道人面桃花的典故?

发音 rén miàn táo huā

释义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出处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典故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二、书籍

 

书名《人面桃花》

作者格非

简介

光绪二十七年春,罢官回籍的陆侃突然从普济消失,不知所终。其女陆秀米开始第一次正视她所面对的这个世界。几天后,革命党人张季元以养病为名来到了普济。在秀米的眼中,张季元就是这个神秘世界的象征:他查访一个六指木匠,联络地方革命党,购运,准备起义;他去过日本横滨,与母亲的关系也令人生疑。而对于张季元来说,这个他暗中渴慕的美貌少女的存在使他对革命的信念产生了动摇。两人之间的情感于暗中滋生并迅速成长,但随着革命党的被剿灭,特别是张季元猝而告终。

三、**

导演 杜海滨

国家/地区 大陆

语言/对白 四川方言

**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成都某同志酒吧一些从事反串演出演员的纪录片。反串即由男人着女装演绎女性角色。片中的反串演员都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性取向,他们是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的边缘人群。他们在台上演绎着不同于自己性别的角色,在台下过着不同于常人的生活,以自己的方式追索自己的自由与快乐。

影片着重记录了反串舞蹈演员——莎姐(以下人名均为演员艺名)、青青、西西与他们的生活伴侣以及他们周围人群的生活。47岁的莎姐是是演出队中年龄最大的演员,早已不再年轻的他努力的守着自己的那一角舞台,通过艰苦的练习,他仍能做出批跨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但日渐臃肿的体态,迟缓的反应无法掩饰的昭示着他的衰老。他被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年轻演员们作为消遣的对象,但是他仍坚持的跳着,并准备这样跳下去。同时他是酒店老板的初恋男友,他们有过惊心动魄的罗曼史,如今早已没有的性关系,但仍旧相濡以沫,彼此扶持。

25岁的青青是该酒吧的元老级人物,他出道较早,因为长相出众在成都同志圈中颇有名气。不久前,他和一个特别喜欢他的女孩袁静结婚了,二人结婚生子。如今,他们的女儿佳佳已经半岁,他们共同经营了一家有小弟的水吧。妻子袁静默默的承受着内心莫名的不安……

22岁的西西来到酒吧之前也是一家酒店的服务生,一个偶尔的机会他开始了反串演出,两年后便跻身于“四大金刚”之列,甚至超过青青成为酒吧的新台柱。西西有一个女友叫微微,她是女同志中的T,他俩曾相约将来一起结婚以安慰双方的父母。但微微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西西,一度使二人的关系变的紧张微妙……

通常酒吧的演出是在每晚10:00,一台节目大约有一个半小时,包括小品、中国传统舞剧、现代流行歌舞……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有的在完成自己作女人的梦想,有的为了生存,也有的想在这个圈子里找寻安慰与快乐……

他们生活在夜晚……

他们生活在灯光下……

你时常会恍惚舞台上的是“他们”,还是“她们”……

但无论怎样,舞台上的他们个个“人面桃花”……

四评剧剧目

时有书生崔户外出游春,偶见一庄园,但见那园中桃花正艳满园春色,甚是雅致,那崔公子便止步观赏。忽从屋中走出一民间女子,但见那女子貌若天仙美似嫦娥,她一出现满园桃花顿然失色,那崔公子一见倾心,便上前搭言,一个才子佳人的美谈便由此开始……

人面桃花是形容什么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桃花是一句诗中的词句,原句为人面桃花相映红。是指(女)人站在桃花的旁边,脸和桃花的颜色相互映衬。不知是被桃花的红色映在脸上显得脸色红润还是,脸色映得桃花更加的娇艳。这句诗是用来形容人长得漂亮,可人的。后来就简化成为人面桃花了,还有解释成人的脸像桃花一样娇艳动人的。

“人面桃花”这一成语,出自哪个诗人?

“人面桃花”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原指女子的容貌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以指所爱而不能相见的女子。

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这扇门里望去,只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彼此相互映衬的绯红。

今日再来此地,那丽人已不知所踪,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白话译文: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注释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后世影响

此诗及其本事很有传奇色彩,欧阳予倩先生曾就这个故事写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这首诗流传甚广,而且在以后的诗词中也累见其痕迹。比如:“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晏几道《御街行》)再如:“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华《瑞鹤仙》)从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后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作者简介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官岭南节度使。《全唐诗》存其诗六首,尤以《题都城南庄》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