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亡政息现在的意义-人亡政息周期律
1.为什么商鞅变法能成功 而张居正却人亡政息 只因为万历不喜欢他?
2.一条鞭法能否解释一下?
3.推荐一个颇具意义的成语
4.反腐倡廉文章1000字_关于反腐倡廉的文章1000字
为什么商鞅变法能成功 而张居正却人亡政息 只因为万历不喜欢他?
商鞅那时秦是弱秦,不变法必然会灭亡,所以虽然世族不满,但为国家计,很多人支持商君,最重要的中下层官员不反对他。
而张居正处于明朝,在穆宗之后,大明朝维持着表面的强大,无人思变,且张居正的变法触动了整个官员和读书人阶层利益,被碾碎是很正常的。
一条鞭法能否解释一下?
一条鞭法意思就是:赋和役合并一起收,再通将一个地方的人头税转变为这个地方的徭役,一石粮食折合银子若干,每人交银子不交粮,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以前是交粮的。
在“一条鞭法”之前,赋和税是分开收取的。赋:田地税,税:人头税。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
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扩展资料:
实施结果:
据史料记载,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295. 7116万两,隆庆元年(1567)23万两,万历五年(1577)435. 94万两,天启时327万余两。
一条鞭法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政治危机,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也给处于走下坡路的明王朝一线曙光。
积极意义:
1,一条鞭法后,役银编审单位由里甲扩大为州县,对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有一定调节作用,使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矛盾暂时得到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一条鞭法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
另外,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降低了课税成本,增加了朝廷赋税收入。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官府直接把赋役清单发给各户,各户直接把赋役交给官府,去除了里长和粮长的重役及痛苦和拘私舞弊、耗损公粮的弊端。
由于以银纳税比以实物纳税运输轻便,使得赋役的缴纳、运输等也非常方便,节约了税收征纳成本,既提高了课税的行政效率,又提高了课税的经济效率。
推荐一个颇具意义的成语
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比喻一人当官有势,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著沾光。贬义。
2.一了百了
1. 多用於解决有关的事,要彻底解决,不留尾巴
2. 常用以谓人一,万事俱了
3.一介不取
形容一个人非常廉洁,一钱一物都不随便取用。褒义。
4.一日九迁
形容人升官快速
5.一日千里
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6.一日三秋
形容思念殷切
7.一手遮天
通常用在形容一个骄狂专横的人,控制隐瞒了全部事实。贬义。
8.一孔之见
比喻一个人见识浅薄狭窄。也做自谦的话。
9.一丘之貉
用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贬义。
11.一片冰心
形容人心志高洁,不慕荣利。褒义。
12.一字千金
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文词极为精粹。褒义。
13.一字褒贬
形容记事或评论时措词谨严而有分寸
14.一衣带水
原比喻长江水面狭窄,两岸离得很近。后泛指一水之隔。也比喻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不足以成为阻碍
15.一言九鼎
形容说话极有份量,能起决定作用,一说话便能解决问题
1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比喻话一说出口,就无法收回。强调守信的重要
17.一呼百诺
形容权势很大,侍从众多。也用形容随声应和
18.一面之雅
形容交情甚浅
19.一哄而散
形容散去得很快
20.一柱擎天
比喻一个人身负重任
21.一时瑜亮
形容同时代两个可以互相抗衡的杰出人才
22.一纸空文
指契约、条约、法律、规章等签订或制定后不予履行
23.一得之愚
谦称自己看法浅薄
24.一唱三叹
形容诗文情意婉转,而感人至深
25.一将功成万骨枯
旧时多用作对黩武主义者的批判。现用来形容藉众人之力以成就一己之功
26.一国三公
比喻有权力有主见的人太多,使一个团体的事权无法统一
27.一朝天子一朝臣
原指新王朝的天子登基之后,前朝的臣僚就被新的臣僚所代替。后也泛指***更换,下属人员也随著更换。多用於贬义。
28.一场春梦
比喻世事无常,转眼成空。也用於比喻打算落空
29.一挥而就
形容熟练、敏捷,写字、绘画、作文能很快就完成
30.一叶知秋
比喻看到某些事物的迹象,就可以推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
31.一傅众咻
比喻周围环境不好,正面教导抵不过反面干扰,教育效果很差
32.一语破的
比喻言语、观点准确,能切中要害。又作『一语中的』
33.一暴十寒
原指这样植物不能生长,后用以比喻时而勤奋,时而懈怠,没有恒心
34.一诺千金
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35.一应俱全
多用於具体的事物,间或用於抽象事物,但不用於人
36.一蟹不如一蟹
形容境况越来越差
37.一蹴而就
形容事情一下子就能成功
38.一鳞一爪
比喻只是事物的一小部份。也用於比喻零星,不完整的事物
39.七折八扣
今用以比喻财物打了折扣后,结果剩下不多
40.七窍生烟
形容气愤至极
41.九五之尊
指帝王的尊位
42.九牛一毛
形容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也比喻价值极为渺小轻微
43.九一生
形容多次陷入绝境而幸存
44.二三其德
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也只三心二意
45.人一己百
形容坚定信心,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46.人亡政息
此词与『人存政举』相对,二词经常连用。本指为政在於人,得仁人而治,则其政事可行;不得仁人而治,则其政事废止。后则照字面解释,直指执政者在位,其政事得以施行;执政者后,其政事即废止
47.人中骐骥
比喻十分难得的杰出人才
48.人生如朝露
比喻人生短促,时光一去不返
49.人生如寄
通常用以表示人生短暂
50.人面桃花
1. 取意於『人面桃花相映红』,用以形容女子姿容美丽,堪与桃花争艳
2. 取意於『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情景依旧,而所爱的人已不知去向,用以形容一个人缅怀旧情,心生伤感
51.人浮於事
用以形容找事的人多,而可供就业的机会少。与坊记之原意不同
52.人微言轻
指地位低,说话不被重视。多用做自谦之词
53.人谋不臧
用以表示事情的失败,乃由於人之谋划不善所致,与天命无关
54.人赃俱获
用以表示一个人犯法,人的罪行与赃物同时被捕获
55.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遒劲雄健,后用以比喻见解深刻
56.入主出奴
比喻门户之见
57.入吾彀中
1. 指箭矢所及之地,即有效射程
2. 比喻进入了所设的圈套或自己的掌握之中
58.入室操戈
比喻以其人的学说言论还击其人
59.八面玲珑
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又形容建筑物、雕塑等精致灵巧。后多用於形容人处世圆滑,善於应付。多用於贬义。
60.力挽狂澜
比喻竭尽全力挽回险恶的局势。褒义。
61.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语言犀利
62.十室九空
形容人民因灾祸、战乱、横徵暴敛等而大量亡和逃走以后的荒凉景象
63.十行俱下
谕读书甚快,一目十行
64.大才盘盘
形容有极大的才能
65.大匠不斲
形容居高位者,不必代替下司部职
66.大旱望云霓
比喻人在困难中渴望救星的出现
67.大快朵颐
用以形容尽情享受美味
68.大放厥词
原意指铺张词藻,畅所欲言。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69.大醇小疵
用以表示大体纯正,然不免有小缺失
70.大张旗鼓
形容声势浩大,规模雄壮
71.大张挞伐
形容大规模进行武力讨伐,或进行猛烈的攻击。后也用以形容言语、文字上的争讨
72.大厦将倾
常用以比喻腐败的政权或机构即将崩溃
73.大惑不解
表示对某件事或某种情况感到迷惑,弄不清楚。多用於表示不满或质问
74.大腹便便
形容胖子或孕妇
75.大谬不然
指荒谬得与实际情况完全不一样,含有大出意外之意
76.大渐弥留
指病危将
77.小巫见大巫
多用於比较,显得大小、高下、计谋、力量等相差悬殊
78.小姑独处
用以指女子未嫁
79.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指小时后聪明,长大不一定有出息。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80.小学大遗
形容学习时舍本逐末
81.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传播的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也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
82.三月不知肉味
原用以比喻音乐感人至深。后引申以指凡沉醉於某事物,而食不知味
83.三折肱为良医
比喻对於某事阅历多,经验就丰富
84.三姑六婆
旧时用来泛指装神弄鬼、欺蒙拐骗,不务正业的妇女
指反覆领会,谨慎体察
86.三缄其口
形容说话谨慎或一句话也不敢说
8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劝戒人在事情还没做之前,一定要考虑周全,计划详尽
88.丈二金刚
形容茫无头绪,或莫名其妙的状态
89.于归之喜
指称女子出嫁的喜事。也可以简称为『于归』
90.上下其手
用以描述官场中玩法舞弊,亦用指调戏妇女的行为
91.上行下效
指上面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跟著学
92.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比喻位高权重者的一言一行,往往为一般人所追求与模仿
93.上穷碧落下黄泉
今用以比喻竭尽心力,到处搜寻
94.上驷之才
称颂他人有很高的才能
95.下里巴人
指通俗歌曲。后泛指普及的通俗文艺形式
96.口耳之学
指只有道听涂说得来的一点知识,而无真才实学
97.口惠而实不至
指所言不实,许诺没有兑现
98.口诛笔伐
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批判和抨击
99.口碑载道
形容到处都是称颂的声音
100.千夫所指,无疾而
遭众人反对,下场可悲
101.千里鹅毛
比喻礼物虽轻,情意却重。也用於自谦所送礼物的微薄
102.千金买骨
比喻招揽贤才的真诚、急切
103.士为知己者,女为悦己者容
旧时形容甘愿为栽培、赏识自己的人献身
104.子虚乌有
用以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或事物
105.尸居余气
形容人快要的样子。也引申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106.尸位素餐
形容当官的空占著职位白吃饭。有时也用以谦称自己位未尽到职责
107.山珍海错
泛指山间和海内出产的各种珍贵的美味食品
108.山高水长
比喻人品行高尚,流芳后世。褒义。
109.工力悉敌
多用以指文艺造诣或本领不分高下
1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在用以说明要把事情办好,首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有时也用来强调做事之前先把工具准备好
111.才高八斗
原为赞美文人才学极高的常用语。后也形容一个人才智高超,学识渊博
112.土崩瓦解
形容彻底崩溃,无法收拾,也做『瓦解土崩』
113.不一而足
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只一个或一次
114.不二法门
原指泯灭一切相对概念的差别,达到修成大道的门径。现用以比喻独一无二的方法或途径
11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不历险境,没有无畏的精神就不能成功。也用以比喻不经过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116.不分皂白
比喻不管是非曲直或不问情由
117.不分轩轾
比喻分不出高低、轻重、优劣
118.不分畛域
本指不分界线。也形容关系很融洽,不分彼此
119.不刊之论
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之言论
120.不可以道里计
形容差距极大
121.不可同日而语
形容不能一样看待,无法相提并论。指性质、地位、情况等相差甚大
122.不可名状
常用以指所面对的事物特异,非言语所能表达
123.不可造次
指行事要慎重
12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法则
1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指不担任某种职位,就不去干涉过问与这一职位有关的一些事务
126.不足为外人道
指要求不要把有关情况告诉其他的人
127.不足挂齿
形容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以表示自谦
128.不折不扣
指一点也不减少。也表示完全合乎标准
129.不忮不求
不嫉妒,不贪婪
130.不见经传
用以指称毫无来历,很少人晓得的事例
131.不吝珠玉
请人指教时的客气话
132.不言而喻
形容事理非常明显,不说自明
133.不卑不亢
形容举止大方,对人的态度或言语不失分寸
134.不是冤家不聚头
两个不投合的人,偏聚集在一起
135.不咎既往
对过去已经做错的事情不再予以责备或追究。也作 『既往不咎』
136.不容置喙
指不让人有说话的机会
137.不能赞一词
后来泛用以赞扬说话入耳或文章写得好
138.不胫而走
1. 原指贤才投奔敬慕贤才的人。后用以比喻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开来
2. 也比喻东西忽然丢失
139.不怕官,只怕管
指在人的管辖之下,只得听命於人
140.不情之请
谦称自己向人提出的要求不尽合情理
141.不经世故
形容人阅历浅,没经验
142.不期而会
多用以指较长时间未见的熟人、朋友的偶然相见
143.不寒而栗
形容十分恐惧
144.不欺暗室
形容内心光明坦荡
145.不虞之誉
指出乎预料的赞扬
146.不落窠臼
多指文艺作品不落俗套,有独到之处
147.不置可否
指不表明态度,不发表意见
148.不栉进士
指有才学的女子
149.不蔓不枝
比喻说话、作文简练严谨
150.不愧屋漏
意谓暗中也不做坏事,而问心无愧
151.不辨菽麦
形容愚昧无知,或因脱离生产实践而缺乏实际知识
152.不识之无
形容人不识字或极言文化水准甚低
153.日不暇给
形容事务繁忙,没有闲空
154.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比喻盛极必衰。又作『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155.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比喻功业显著,永恒不变,历久不衰
156.日食万钱
形容奢侈浪费的生活
157.日居月诸
形容岁月流逝
158.日就月将
多用以形容学问日积月累,不断地前进
159.日削月割
形容日渐削减,戕伐
160.日暮途穷
比喻计穷力竭,或临近绝境
161.心比天高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的超过现实
162.心存芥蒂
形容心中怨恨或不快的情绪
163.心如悬旌
形容心神飘忽不定
164.心有戚戚
用以表示赞同他人的看法
165.心有灵犀一点通
原来比喻恋爱的男女心心相印,现泛用以比喻彼此间心意相通
166.心劳日拙
形容对事竭尽许多心力,事情却反而一天比一天更束手无策。多用於贬义
167.心广体胖
1. 原意用以形容一个人心胸宽畅,而身体自常舒泰
2. 今多就字面解释,胖,音ㄆㄤˋ,用以表示一个人心里快活,没有忧虑,身体自会胖起来
168.心旷神怡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畅快
169.天不假年
「天不假年」为「天假之年」之反义。用以感叹人年岁不长
170.天真烂漫
多形容青少年纯真可爱。也用以形容诗、文、书、画等自然天成,真诚亲切
171.天荒地老
形容时间极其久远
172.天马行空
用以比喻思想行为,自由无拘;亦用以比喻才气纵横,毫无拘束。
173.天崩地坼
1. 用以比喻声音宏大。
2. 灾祸重大。
174.天道好还
指作恶的必将受到报复。
175.天道宁论
用以比喻天意如此,人力无奈。通常指善人无善报。
176.天诛地灭
用以强调言行将为天地所不容,常用於对人发誓时。
17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比喻作恶的罪犯逃脱不了应得的惩罚。
178.文不加点
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文。
179.文恬武嬉
形容文武官僚只知贪图安逸享受,不问国家政事。
180.文过饰非
指寻找理由,掩饰错误。
181.文从字顺
形容写文章用词造句都很顺畅。
182.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不同。贬义。
183.五日京兆
比喻暂居其位,准备离职。
184.五内如焚
形容心里十分焦躁、忧愁。
185.五风十雨
形容风调雨顺。旧时作为太平盛世的吉祥徵兆。
186.水落石出
原形容自然景色清明。后用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187.水涨船高
比喻事物随著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
18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比喻对人过於苛求,就不能容众。
189.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比喻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亦可简称为「载舟覆舟」
190.六根清净
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
191.六马仰秣
形容音乐美妙,连马都不吃草料抬起头听
192.六朝金粉
指六朝的靡丽繁华景象
193.予取予求
形容贪得无餍,毫无限制地求取。贬义
194.予智自雄
指一个人妄自夸大,自以为聪明。贬义
195.反求诸己
形容谦虚,严以律己
196.反躬自省
指对自己要求严格,注意自己的德性修养
197.反璞归真
比喻还其本来面目,遗自由自在的生活。后常用以形容诗文朴实无华,也作「归真反璞」
198.方寸已乱
形容心绪繁乱
199.方兴未艾
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可阻挡
200.斗筲之人
比喻气量狭小,见识短浅的人。贬义
201.分庭抗礼
原指古时礼节,主人与宾客在庭院东西两边相对施礼。现比喻以平等关系相处或地位不相上下,也指相互对抗
202.分崩离析
形容国家或团体在崩溃瓦解时,人心涣散不可收拾的情况
203.分道扬镳
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
204.中流砥柱
比喻人英勇坚强,能担当大事,独当重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的作用的力量
205.中原板荡
通常只用在形容中国大陆的动荡混乱。其他国家不适用
206.内省不疚
形容没有做过违背天理的事,自然能问心无愧
207.内圣外王
古代用以称颂理想人物。现多用以写古人
208.少不更事
形容年轻缺乏经验。
209.今非昔比
形容变化极大。
210.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不被外物所感。
211.木已成舟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212.升堂入室
原比喻学问造诣深浅程度的差别。后用以赞扬人在学问或技艺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
213.牛刀割鸡
比喻大材小用或小题大作。指方法和对象不相宜。
214.牛衣对泣
形容贫贱夫妻同过困苦的生活。
215.牛鬼蛇神
原来比喻想像怪诞,思路奇特;后来多用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贬义
216.牛骥同皂
比喻才能低的人和才能高的人混在一起
217.夫子自道
后多指本想说别人,却正说了自己;有时形容自己夸耀自己。
218.户限为穿
形容来往进出的人非常多
219.手足胼胝
形容辛勤劳苦
220.引吭高歌
形容人们在高兴时唱歌的样子
221.引领而望
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222.毛遂自荐
比喻自告奋勇,推荐自己
22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比喻事物的优劣都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
224.尺布斗粟
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相容。也指少量的粮食布帛
225.太阿倒持
比喻授人权柄,自贻祸患
226.天矫不群
形容人气宇轩昂,俊逸出众
22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比喻事情发生前的徵兆
228.孔武有力
形容威武有力
229.目不交睫
形容因心中有事长时间不曾合眼睡觉
230.目不暇给
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231.目不见睫
比喻见远而不见近,或没有自知之明
232.目光如豆
形容目光短浅,缺少远见
233.目光如炬
1. 原形容怒视的样子
2. 后也用以形容洞悉事理,见识高远
234.木无全牛
形容技艺精湛纯熟
235.令人作呕
形容非常使人厌恶
236.令人齿冷
指叫人耻笑
237.令人喷饭
形容叫人感到非常可笑
238.令人发指
形容使人愤怒到了极点
239.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比喻好人处在不好的环境中,也会变坏
240.白云苍狗
形容变化多端的浮云。也用以比喻世事变换无常
241.白驹过隙
形容生命短暂,年华易逝
242.生於忧患,於安乐
指人应该奋斗和上进,不要贪图享受和安逸
243.生杀予夺
指统治者掌握著随意处置人民生命财产的权力
244.生张熟魏
比喻两人阅历、性格不同。也用以比喻彼此互不熟悉
245.生灵涂炭
形容人民处於极端困苦的境地
246.巧言如簧
比喻用动听的话骗人
247.巧取豪夺
形容以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物
248.巧诈不如拙诚
劝勉人们做事为人应以诚相待
249.功高震主
旧指臣僚功劳过大,就会使君主震骇而产生疑忌
250.功亏一篑
惋惜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完成
25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无法存在
252.皮里阳秋
形容一个人外表若昏於事者,其实内心甚明,且早有定见,或早有褒贬
253.皮相之谈
讥人说话浅薄不深入
254.瓜田李下
比喻避免引起嫌疑
255.瓜剖豆分
比喻国土被分割
25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比喻用对方的观点来反驳对方
257.以讹传讹
指越传越错,影响很坏
258.以儆效尤
指通过对一个人或一个案例的处理,来告诫学做坏事的人
259.以汤沃雪
比喻轻而易举,颇见功效
260.以邻为壑
今用来比喻嫁祸於人
261以蠡测海
比喻见识狭窄
26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强调要待人以诚,充分信任,大胆放手
263.用行舍藏
指儒家的一种处世态度。任用时就出来做一番事业,不用时就隐退。后也泛指人的出处行止
264.付之一炬
指东西被火烧毁
265.付之东流
喻前功尽弃或希望落空
266.左支右绌
形容力量不足,穷於应付
267.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原比喻用他国的贤才可以作为本国的辅佐。也用以比喻别人榜样可作为自己的借镜。也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68.未可厚非
指言、行等还有一定的道理,不能全盘否定,过分责难
269.未雨绸缪
形容做事要先做好准备,以免到时手忙脚乱,招致损失
270.石破天惊
多用来比喻文章或事情新奇惊人
271.司空见惯
形容事情很常见,不足为奇
27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常用以指称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多用於贬义
273.玉石俱焚
比喻好坏同归於尽
274.叱吒风云
形容声势威力极大
275.古稀之年
指人的年龄已到70岁。有时也用以指老年
276.布鼓雷门
喻在高手面前卖弄本领
277.市井之徒
旧时对商贾、城市平民的蔑称,或指贪图私利
不讲信义的人
278.切肤之痛
比喻感受非常深切
279.失之交臂
形容把好的机会错过了,以后机会就难得了,有惋惜意
28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比喻开始有损失,后来终於得到胜利;或这方面失败了,却在那方面取得成功
281.民无信不立
指人民如果对政府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282.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指以智谋取胜,而不用实力硬拼的作战方针
283.外圆内方
用以形容人表面和顺周到,内心却严正刚直。褒义
284.包藏祸心
指内心怀著恶意。贬义
285.奴颜婢膝
形容低声下气,卑鄙无耻地谄媚奉承的样子
286.代为说项
指替人说好话,以助其达成目的
287.兄弟阋墙
后用以喻指内部的纷争
288.出尔反尔
现指说话不算数或作了事又反悔。表示言行前后矛盾,反覆无常
289.甘之如饴
比喻为了某种崇高目的乐意承担某项艰苦工作或甘愿过一种艰苦生活
290.可操左券
比喻有把握取得成功
291.瓦釜雷鸣
1. 比喻小人得志在位,声势显赫
2. 比喻拙劣的文章、音乐、美术等,反而到处风行
292.瓦解冰消
比喻事物彻底的崩溃或消失
293.由剥而复
形容人从逆境转为顺境
294.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用以劝人凡事须亲自去体验
295.如火如荼
原形容军容壮盛,后用以比喻气势旺盛
296.如出一辙
比喻彼此思想、言论或行动情况十分相似
297.如法炮制
比喻照现成的样子做
298.如丧考妣
形容悲痛至极
299.如雷贯耳
形容名声极大。表示对人倾慕已久的话
300.如数家珍
比喻对所列举的事物或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01.如胶似漆
形容相互之间(过去多指夫妻)亲密无间,无法分开
302.如堕五里雾中
比喻模模糊糊,摸不著头脑或认不清方向
303.如蚁附膻
用以比喻趋附者众多
304.如释重负
形容完成一件大事或摆脱繁重事物后所感到的轻松爽快
305.自反而缩
用以形容为人光明坦荡
306.自出胸臆
指见解、旨趣独特
307.自出机杼
比喻构思独特新颖
308.自我作古
指创建新,代替旧的
309.自怨自艾
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后只含有悔恨之意
310.自诒伊戚
用以指称自寻苦恼
311.自惭形秽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风度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312.因利乘便
指善於利用有利的形势
313.因陋就简
原指任其简陋,不求改进。今多指利用原有的简陋条件,尽可能把事情办好
314.因时制宜
指根据不同时期(或时间)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采取适宜的措施
315.因势利导
顺著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316.因噎废食
比喻做事出了一点毛病,就把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停止不做
317.耳目昭彰
形容被大家了解得十分清楚,已无法隐瞒
318.耳提面命
形容严肃而恳切地教导
319.耳熟能详
今多用以形容为人所熟知
320.耳闻目睹
指亲耳听到和亲眼看到
321.耳濡目染
指经常听到看到,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322.耳鬓厮磨
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一般指男女儿时的友爱
323.光怪陆离
形容色彩班烂,形象奇异
324.光风霁月
比喻襟怀坦荡,品格高尚
325.光前裕后
形容人有非凡的丰功伟绩
326.行不由径
形容为人端庄、正派、严谨。褒义
327.行百里者半九十
比喻事情越接近愈困难。用以鼓励人要持志不懈
328.行将就木
表示寿命不长,已临近亡
329.行云流水
常用以比喻诗文流畅明快或处事自然超脱
330.江心补漏
比喻发现问题太晚,要救治已无济於事
331.江河日下
比喻事物一天天衰败下去
332.江郎才尽
比喻人的才情文思衰退
333.老生常谈
今多指听惯了的老话。有时用作自谦之词
334.老僧入定
意指一个人闭目打坐,胸中毫无杂念,浑然忘我
33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比喻年纪虽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336.守正不阿
指坚守正道,决不偏袒、奉迎。褒义
337.守身如玉
用以形容人谨持自身清白。褒义
338.守株待兔
比喻坐等意外的侥幸心理。野用以比喻守狭隘或局部的经验
339.守经达权
形容既坚持原则,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40.危如累卵
比喻处境十分危险
341.危言危行
形容敢於直言,做事正直
342.危言耸听
多指故作惊人之语,藉以吓人
343.有口无心
形容说话心直口快,欠缺考虑
344.有为有守
指既有作为又有操守
345.有脚阳春
就职赞美官员施行仁政用语
346.字字珠玑
形容诗文珍贵,言语精练
347.字斟句酌
形容写作或说话十态度认真,措词严谨
348.有余辜
形容罪大恶极。贬义
349.得其所
形容人的有意义,有价值
350.多行不义必自毙
指违背正义必然没有好下场。贬义
351.多历年所
指经历年代久远
352.曲肱而枕
形容悠闲无忧的隐居生活。也形容人安贫乐道
353.曲突徙薪
用意劝戒人防患未然
反腐倡廉文章1000字_关于反腐倡廉的文章1000字
当今世界,反腐败是各国政府和执政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尽管党和政府在建设廉洁政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反腐倡廉 文章 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反腐倡廉文章1000字篇一:反腐倡廉论文[摘要] 反腐倡廉是我党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腐-败来自于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改革开放以来,腐-败之风愈演愈烈。反腐倡廉,“一靠 教育 ,二靠制度”。要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 经验 ,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完成这一艰巨的社会工程,创造一个清正廉明、法制健全、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
[关键词] 反腐倡廉 道德教化 健全法制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 报告 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反腐倡廉是我们党面临的首要政治任务。当今世界,腐-败现象正在全球曼延,改革开放以来,官员腐-败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近几年各类大案要案不断攀升,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政府大员案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治理腐-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 措施 ,并可借鉴中国的历代及国外反腐倡廉的经验,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
腐-败来自于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孟德斯鸠曾断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曾分析:“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由此可见,腐-败完全是由于公共权力失去约束或社会约束力不够而造成的。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的职能为己谋私,危害他人及公共利益,结果使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权力走向其反面,成为危及公共利益的权柄,成为贪官污吏发家致福的资本。“千里做官只为财”成为千古“遗训”,西晋的王恺,石崇、宋代的“六贼”(蔡京、朱 勔 、王黼 、李彦、童贯、梁师成)明代的严嵩、清代的和坤,无一不是手握大权,大发横财。和坤被嘉庆皇帝抄出家产共折银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相当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国家财政总收入四千三百五十九万两的五倍,可谓前无古人。建国之初,中央领导特别注重廉政建设,人心清淡,天下太平。但是,改革开放之后,环境和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造就了腐-败现象灰复燃的契机,各类腐-败案件与日俱增,直接危及国家和执政党的生存亡,国人对此无不忧心忡忡。纵观历史全局,我们不难分析当代社会腐-败滋生的动因。
首先,社会历史的变革,为各类腐-败现象造就了一定的现实时机。改革开放使我国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国门打开,过去封闭条件下的理性观念也随之瓦解,西方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大举登陆。东西方物质生活的强烈反差,从根本上动摇了一些官员的精神意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俘虏。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都处于传统和现代因素的并存交替之中,两种体制两种经济模式并存的混合型体制其明显的缺陷是政治管理机制与经济运行方式缺乏高度的和-谐,利益关系不能圆满调节,身居官位,大权在握的官员们趁机以权谋私,权力与金钱的交易在所难免。这是近十几年来各类腐-败案件不断发生的社会原因。
其次,制度约束力下降,对各级官员的监督明显弱化,这使得贪污腐-败有机可趁。正如____所言;法制不健全,制度上有漏洞,坏人就会趁机横行,好人也无法做好事。建设中国特色面社会主义仍然处在探索之中,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制度只能一步一步地完善。制度的缺陷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分子在制度的空档中频繁作案,危机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反腐倡廉,预防犯罪,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只能边走边治。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腐-败而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不可忽视。
其三,传统的因素和人性的因素,是导致腐-败的内在根源。腐-败具有其历史传统性。上下几千年,腐-败事件不绝于史籍。即使在王朝 清明 ,君主严正肃贪的时代,也未根除腐-败这个毒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是历代贪官的写造。政治清明的年代尚且如此,那么在昏君当道的年代,腐-败渗透朝野,老百姓盼望明君,盼望青天只是一种空想。在一个“权之所在,利亦随之”,官位崇拜侵入民族心理的国度,以权谋私几乎成为社会生活的“金科玉律”,并且具有历史遗传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可谓现代社会的至理 名言 。另一方面,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性中既有仁爱、慈善的一面,也有贪婪、邪-恶的一面。人的自私在适当的环境中很容易显露出来,其结果必然导致因为个人利益而危及他人和社会利益。正如霍尔巴-赫所言:“如果罪过使人幸福的话,人就一定喜欢罪过。”“人对人是狼”(霍布斯语)正是利己主义者的内心独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已成为贪官污吏们的人生信条。当代中国,亡党亡国这类警告对于已经腐-败的特权阶层和贪官污吏来说,只能是对牛弹琴,他们正需要亡党亡国,这样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侵吞国家财产。正是这种传统的腐-败基因和人性的贪婪邪-恶,造就了当代社会一大批腐-败分子,并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骇人听闻的腐-败事件。如厦门远华公司特大走私案,正是走私分子与腐-败官员联合演出的一幕人间丑剧。
(二)
对于腐-败的治理,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了一系列制约措施。贪官污吏每日每时都在挖空心思为己谋利,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也每日每时在制定策略,预防和铲除腐-败分子。中国历史从吏治制度的角度分析,是一部精彩的反腐-败历史,前人所提供的吏治之策,现在看来不失为治贪之良方。
中国历史上头脑稍微清醒的皇帝都懂得腐-败对于王朝的重大威胁。侵吞敛财,可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克扣军饷,可以导致军备废弛;卖官鬻 爵必然败坏社会风气;勒索百姓,导致,王朝崩溃。唐太宗告诫儿子和百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用以酷刑“剥皮实草”以诫官吏,可谓用心良苦;康熙皇帝认为;“治国之要,莫过于惩贪,至治之道,首在惩戒贪蠹”;雍正皇帝对贪官从不手软,是个名副其实的“抄家皇帝”,他自己言:“贪官惟利是图,必定夺其利他方醒悟;贪官之财来得就不和情理,以不合情理的手段剥夺其财,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不算冤枉!”乾隆皇帝执政六十年,仅封疆大使就诛杀了几十个,索命追财抄贪官的家,叫他们人财两空。这些严厉的吏治措施,确实起到了震撼作用,史载雍正年间,大官守法,小吏清廉成了风气,贪婪之徒,少有不洗心革面的。但是,封建社会是皇帝一人专制,“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根本不可能禁绝腐-败现象。乾隆在世时总觉得贪官越杀越多;雍正皇帝不得已按品级发给官员“养廉银”,试图高-薪-养-廉,结果也不如人意。但在封建社会,能如此不遗余力治理腐-败,确实值得后人称道。
建国以后,以为首的新中国***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5年毛主席在回答黄炎培提出中国***如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的“周期率”时就说:“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的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监督政府的举措,为建国后各级政府官员的廉政风气开辟了道路,其反腐倡廉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和预防。在全国刚解放时,就向全党发出告诫:要警惕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打中,并不断进行思想教育,严格规定各级官员的行为准则。二是发现腐-败行为,立即严惩,决不姑息。五十年代张子善、刘青山因为贪污腐化,被处以极刑,这对全党是一个教育,对各类有腐-败观念和行为的官员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三是群众监督,坚持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践证明:群众监督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
从国外反腐-败的举措来看,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监督机构,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实行严格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美、日、德等国家都有类似规定;舆-论监督,许多国家新闻舆-论揭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贿赂行为受法律保护;社会公众舆-论监督,许多国家规定了举报措施和保护奖励举报人的制度。这些经验和措施,也值得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参考和运用。
(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在反腐-败斗争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腐-败与反腐-败是个历史问题,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 方法 分析问题,对于指导今后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腐-败滋生皆因人的因素,因此,反腐-败重在道德教化。的唯物论告诉我们:人具有高度思维能力和意识能动性,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的。从意识和精神方面造就人的问题是任何社会都不可忽视的。从人的本质来说,并不是天生的善,也不是天生的恶,一切皆由后天决定,皆由社会决定。腐-败根源于社会,根源于历史。霍尔巴-赫说:“造就恶人的并不是自然,而是我们的制度决定了恶人。”根治腐-败,以教化为本。朱元璋劝告官员做廉洁自爱的清官:“朕先教后诛,不是不教而诛,尔等若是不听话,硬是要贪,那就只有路一条了。”在严惩贪官的同时,也奖励那些廉洁奉公的清官。直到临前,他在遗嘱中写道:“我后,内外文武白官要竭忠尽智,扶佐新君,安抚百姓,切不可重蹈覆辙,干那些贪脏枉法害民害己的事了。”康熙皇帝自幼熟读儒家经史,对历代王朝的兴衰独有见解,他说:“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做官要奉公守法 、清廉不贪。大官做小官的表率,京官做外官的楷模。大官守法,小官自然清廉,这叫源清流洁;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在惩罚贪官的同时,他用心扶持清官,提升了于成龙,傅拉塔,要百官向他们学习:“你等做官要把廉洁不贪放在第一位,做一个清官多好,不但你在任时百姓敬仰,离任时依依不舍,后又给你建祠堂永久凭吊,多好呀!从来说百姓最愚但最欺骗不过,官员贪与不贪,人人有一双眼,有一张口,你不能勉强别人说你好。你等好自为之,做一个清官才好!”
现代社会反腐-败斗争,仍然要注重思想教育。同志说:“加强教育,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造就廉洁自律的官员队伍,使他们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不为个人利益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以私利而危及全局。这种教化工作在廉政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其次,健全法制以严密控制公职人员。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更大的腐-败。治理腐-败, 必须构筑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来规范权力的运作,使掌握权不能贪,这是反腐倡廉的一条有效途径。同志说:“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完善制度尤为重要。朱元璋登基后,发现各类贪污的情况十分惊人,于是立即下了一道诏书:“奉天承运,为惜民命,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决不宽贷!”后来,朱元璋花了两年时间,编成了《大诰》一书,该书既反映了他对贪官的态度,办案方法和手段,也是朱元璋发布的进一步整肃贪官的纲领。朱元璋下令宣传这本书,做到每户一册,还抄录其中章节,贴在路旁,供认阅读。他还布告全国,要求老百姓举报有贪污行为的官员,甚至可以将贪官捉赴京师控告,常熟县民陈寿六将贪官拿住赴京面奏,受到皇帝嘉奖。朱元璋参照《唐律》、《宋律》制定了一套适用的《大明律》,他说:“所谓法度,就是朝廷治理天下的原则。”清代的雍正皇帝除了抄家,还十分重视各项 规章制度 的完善和落实,他认为对付贪官光靠杀或光靠教育是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的,而是要从一些制度入手。
总结 历史经验,腐-败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制约它的社会机制。就我们目前的反腐-败斗争而言,完善各项制度尤为重要,法制社会,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必须制定专门针对官员腐-败的“反腐法”,并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从制度上保障对腐-败现象的严格控制和及时打击。各级党委领导下的纪检部门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并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需要进行改革,完善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制定和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及官员离任时的审核制度,结合现实,可试行高薪制度和公积金制度,通过“高-薪-养-廉”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标。只要制度健全,反腐-败斗争才有法可依,这是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其三,严格执法加大打击腐-败斗争现象的力度。有法可依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这是自古以来的吏治之道。中国历代王朝对官吏都有一套严格甚至残酷的治理制度,朱元璋发现贪官必诛,甚至“剥皮实草”以儆后任,发誓“杀尽贪官”。可见执法之严厉。康熙皇帝亲政不久,就下令“大计”(全面考核)文武百官,发现问题,立即处罚。雍正皇帝说,惩治只是一种权宜的办法,关键在平时的监督。在制度上规定:文官三年一次“大计”,武官五年一次“军政”(即鉴定),发现问题必须处罚。在打击腐-败方面,乾隆更甚于雍正,雍正在位十三年,杀正三品以上大员只有几个人,而乾隆杀了布政使以上督抚封疆大吏三十多人,府州县下级官员不计其数,见到贪官犯罪名册,他朱笔一挥即行正法:“此等贪酋如不加惩创,国法安在?”从我国目前惩治腐-败分析,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打击不及时,有的贪官怎么也打不倒,甚至升官。二是处理刚性不足,弹性过大,使许多贪官蒙混过关。三是处理腐-败案件受到各种干扰,查处程序环节过多,各种因素互相制约,不易保密,许多案件无法正常处理,举报人员、办案人员甚至受到威胁和打击报复,因此,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检查制度执行情况,违法必究,决不能让腐-败分子漏网。否则,法律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法律条文再多,对于惩治腐-败只能纸上谈兵,无所作为。
最后,任用官吏必须严格把关,这是治理腐-败的起点,也是预防腐-败的关键。科举取仕曾是封建王朝把握用人关的措施,在人才选拔方面既注重才,更注重德,做到德才兼备,至今仍然不失为选贤用能的明智之举。开明的皇帝对官吏选拔十分重视,每到开科取仕,皇帝必亲临,有的甚至亲自出题阅卷,客观上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从我国的官员任用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选拔途径不规范,用人标准不明确“任人为亲”无法消除,国家对此没有系统的成为法规,这就导致在反腐-败源头上无法把关,使许多本质较差的人混入了官员队伍,其结果必然造就大批的贪官污吏。因此,必须在用人制度上进行改革,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公开招聘公职人员。这种公开性,可以加强社会透明度,也为选贤用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途径。二是严格考试制度,选拔公职人员必须严格考试,达到标准方可任用。三是加强考核和审查,对各级公职人员必须规定具体的考核办法,不可流于形式。四是制定辞退办法,对不合格的公职人员一律辞退。建立职务回避制度,职务轮换制度,规范公职人员的日常行为,使反腐倡廉在源头上得以制约并贯穿于吏治制度的始终。
反腐倡廉既是个历史问题,又是现实的重大问题,正如同志所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既有全球反腐-败的共同特性,又有中国特色。因此,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经验教训。中国历史上每当王朝面临困境的时候,往往进行“变法”,其目标之一是为了打击贪官污吏,但在变法过程中又产生新的腐-败,这一历史现象发人深思。反腐倡廉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必须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同腐-败分子作斗争,以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使中国社会逐步进入清正廉明,法制健全,高度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时代。
反腐倡廉文章1000字篇二:反腐倡廉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
近日来看了许多关于反腐方面的文章,颇有感触,这里汇报如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谚。人们也常常将它奉为真理。但是,近墨者就一定黑吗? 教导我们,应当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由此看来,“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肮脏的环境常常是个大染缸,使人不知不觉腐化变质。例如,解放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以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文坛,但他到了十里洋场后,受那种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纸醉金迷的生活来了。此可谓“近墨者黑”的绝好例子。 但是如果因此就断言“近墨者黑”,就不免太绝对化了。同样是从半殖民地半建设社会出来的鲁迅,就非但没有因为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笔为枪,向那个他深深厌恶的黑暗社会世界开火。他对那种“浓黑的悲凉”是深深体味过的,可谓“近墨”了,但他不但不黑,还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样高洁。像这样的人物是很多的,他们可谓“中国的脊梁”。因此,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到底黑不黑,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心灵如何。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在好的环境里也未必能成材,一到坏环境中更是同流合污了。可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品格高尚,在肮脏的环境中不但不会受其污染,反而更能显示其高风亮节。前段时期曾有一股行贿受贿的歪风在社会上吹过,尽管并不强大,有的干部还是受了影响,心灵的天平向金钱倾斜了。但是真正的***员却保持了廉洁的作风,只为群众,不为个人,“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作出了表率。这种近墨而不黑的精神令人敬仰。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风气总的来说是很好的,但由于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的地方还不尽完善,甚至也会在小范围内出现不好的环境,对此,我们不仅不能躲避,而且应当用行动去改造它。《陈毅市长》中的陈毅有一段话:“我听说上海是个染缸,谁跌进去谁就会被染黑,我倒想看看,是它把我陈毅染黑,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一个红彤彤的新上海!”这才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不仅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更要把那些肮脏的角落打扫干净,让我们的整个社会更加完善,更加美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