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受敌怎么办-四面受敌法
1.这是一场扭转乾坤的战役,每一场战斗都是经典、传奇
2.八面来风四面空是什么意思
3.四面受敌用成语
4.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
5.王安石是怎么的
这是一场扭转乾坤的战役,每一场战斗都是经典、传奇
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亮相的起手式,一记重拳,把西线的美军第八军打得两眼一黑,全然没有开始时不可一世的样子。
美军自仁川登陆以来,一直说要在 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没想到过38线没多久就遭到重创,损失一万五千多人,战线也从鸭绿江退到清川江以南。
朝鲜战场稳住了,下一步怎么打呢!
一、麦克阿瑟的猜想把美国当局带到了沟里
麦克阿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中国真的会出兵,在他看来,中国不会、也不敢出兵。
第一次战役那么生猛的进攻,麦克阿瑟认为是几千个中国的志愿人员干的,志愿人员嘛,跟雇佣兵似的,很能打的。
11月8日,麦克阿瑟派出大批飞机,把鸭绿江大桥炸了,这近乎向中国宣战,远在华盛顿的美国政府和总统杜鲁门气得大骂麦克阿瑟。
但麦克阿瑟轻飘飘地说:这样可以阻止中国军队和物资进入朝鲜。他没想到,冬天的鸭绿江上冰封千里,可以跑 汽车 的。
随后的消息更让麦克阿瑟高兴,前几天被俘的联合国军士兵被放了回来,他们带来的消息是中国军队人不多,也不敢打,正在往回撤。
麦克阿瑟马上召集会议,说出了他的判断:有中国军队,但只有几千人,正在往东三省跑,他们没有空军,更怕美国空军;
所以,美军完全可以开开心心地过一个感恩节(11月23日),随后在11月24日发起最后的总攻。“如果成功的话,这应该说在实际上结束了战争。”麦克阿瑟最后说。
基于此,麦克阿瑟决定,马上发起反攻。还是东线第10军、西线第8集团军;为了加强两线兵力,美第25师、土耳其旅、英第29旅到西线;美第3师调到东线。
这样,前线联合国军总兵力达到22万,还不算随时支援的空军、炮兵。壮观啊,圣诞节(12月25日)前不结束朝鲜战争,说不过去啊。麦克阿瑟想。
二、 元帅对下一步战争的设想
第一次战役还没结束,元帅就有了个清晰的构想,大的方针分两种情况:一是先看看,看美军怎么反应;二是发起更有攻击性的第二次战役,这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的。
先看看,是看美军打不打了,如果他们停了下来,有撤回38线的意思,就没有必要急着打下去,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第二次战役要以此为基础来打,就是说我们要先退一步,积蓄力量。
1950年11月13日,“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指导方针出来了。具体打法是:先以小部队和敌军保持接触,诱敌西线进至馆洞、温井一线,东线进至长津湖地区后再全面反击;
如果敌人不上当,那么我们就主动出击,西线以两个军直插顺川、肃川,东线则围攻永兴,吸引美军来援,来个围点打援。
这些战法都是我军在抗日战争、用惯了的,驾轻就熟。前线部队边打边撤,一路上把破衣烂衫、坏了的武器都扔在路边,看起来很狼狈的样子。
为了配合好“诱敌”,也为了瓦解敌军,我们还释放了抓来的一千多俘虏,对他们说:你们回去吧,以后别再人凝固汽油弹炸我们,太可怕了。我们没多少人,我们就是想保护我们的东北。
三、麦克阿瑟高兴,彭总也满意
作为一个打过二战的四星上将,还有“菲律宾元帅”头衔,麦克阿瑟居然一点不怀疑志愿军大踏步后退有什么“阴谋”,他命令自己的部队大踏步前进,准备发动圣诞节前的攻势。
我国建国以来,有两件事一直让人想不通:一是印度为什么非要打一战;二是朝鲜战争这么明显的态势,美国就是不相信中国会出兵,第二次战役这么明显的诱敌深入,麦克阿瑟就是不知活地往前冲。
说到底,他们就是以为,新中国不敢打;新中国骂他们是纸老虎,在他们眼里,中国连纸老虎都不是,只能是只纸猫。而麦克阿瑟,这家伙不但是个狂妄自大的人,还有种族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的毛病。
麦克阿瑟傲慢地宣称:中国人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他们是来朝鲜了,但他们顶多也就六、七万人,这六七万人已经被炸得差不多了,他们在往回跑呢。
11月21日,西线“联合国军”完成了战役展开,所以部队到达攻击线。麦克阿瑟看着地图,心里美啊。
美军到现在还不知道是在朝鲜指挥,美军一直认为是,后来听说在苏联治病,美军认为在朝鲜的应该是四野司令黄永胜。
元帅也在看地图,他心里更美,一切都和他想的一样,美军甚至提前到达指定位置,看来预备的方案可以搁置一边,专心按主用方案打。
11月25日早晨,美军的轰炸机来了,朝志愿军总部就是一顿轰炸,美军扔的是凝固汽油弹,不但炸塌了指挥所的房子,还燃起了熊熊大火,让人没法救援。毛主席的儿子就牺牲在第二次战役总攻发起的前夜。
四、总攻发起,俘虏美军若干,其中女兵多名
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首先在西线发起战役反击。西线的兵力是:38军( 梁兴初 )、42军( 吴瑞林 ),他们的任务是直取德川、宁远地区,打掉哪里的南朝鲜军第2军团第7师、第8师,在敌军阵线上撕开一个口子。
39军(吴信泉)、40军(温玉成)、50军(曾泽生)、66军(肖新槐)的任务是正面突击美第八集团军。具体任务是: 40军负责新兴洞、苏民洞地区美第2师;39军、50军、66军负责云山、泰川、定州地区的美第24师、第25师和英军第27旅、南朝鲜军第1师部队。
1950年11月25日下午4时,总攻开始,一发发五颜六色的信号弹吱吱地窜向天空,炮火的光芒掩盖了快要落山的太阳,德川周围四处都是枪炮声和军号声。
38军的3个师对驻守德川的南朝鲜七师发起了进攻。进攻很顺利,但也很艰苦,38军遇山越山、遇水蹚水;遇见敌人就灭、遇见俘虏就抓。
到26日晚上,南朝鲜七师被围歼,抓了大量包括美军顾问的俘虏,还有很多武器、 汽车 大炮。许多战士冲锋时是三八大盖,现在是身背汤姆冲锋枪;
最让人兴奋的是居然在一个后勤仓库发现了几万只活鸡,但是也不能停下来烧火炖鸡呀,吃了几个月炒面的战士咽着口水把鸡放生了。
吴瑞林的42军同时对南朝鲜第八师发起进攻,他们直捣第八师中心,把宁远城以及周边的敌人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打扫南朝鲜八师十团团部是,一下子就俘获了三十多南朝鲜军官和十七个美国兵,其中还有一些美国女兵,这是志愿军第一次俘虏美国女兵。
五、不妨把口袋扎得紧一点
南朝鲜的军队在麦克阿瑟眼里不是什么问题,打掉就打掉了,放在前面就是为了被打掉的。但是两个师,一夜就被灭,让麦克阿瑟浑身一颤。他命令美第八集团军军长沃克赶快把缺口补上。
沃克派骑一师一个团和土耳其一个旅去堵住刚打开的缺口。骑一师在第一次战役中就打了一仗,损失惨重,师长霍巴特·盖伊少将也变得谨慎很多。他的部队磨磨蹭蹭地在后面慢慢地开拔。
土耳其旅都是土耳其人组成,他们这些人既看不起美军,也看不清中国军队,在他们看来,凭着手里的圆月弯刀,世界就在他们脚下。
他们跑得很快,边前进边打,还伏击了一支“中国军队”,打一千多,抓了一百多俘虏送回去。美军指挥部一看,土耳其人真TM给力,高兴坏了。
把俘虏拿来一审,差点没把美国人气:土耳其伏击的是逃跑回来的南韩军队。这帮苦命人,侥幸逃过了志愿军,又被土耳其人给打了。
不管怎么样把,土耳其旅大喇喇地来到前线,占据了一个高地,晚上升起火,准备休息一下,明天好打仗。
志愿军在附近的38军114师得到了消息,那还说什么,连夜就把这些家伙给收拾了,五千多人的土耳其旅跑回去不到两个连。骑一师一看,我也不去了,去了也没个好。
早在114师收拾土耳其旅之前,我军40军对西线左翼的美二师、39军对美二十五师发起了进攻;50军、66军也在当地实施突击,切断美军后路。
到26日,美二师、美二十五师全线崩溃,尤其是美二十五师一个整编制的黑人连全部被俘,这个连是美军24团C连,148个人清一色都是黑人。
从此后,美军再也没有单独的黑人连队,这是最后一支。俘虏黑人连的战斗是“上草洞战役”,39军116师打的,非常著名。美国人从不提这件事,他们也要脸面。
不光是西线热闹,东线也打开了,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在狼林山脉将美第十军的陆战一师和步七师分割成五段,东线指挥官阿尔蒙德中将急得团团转。他们后来连退路都没有,只好从海上逃跑。
态势已经很明显了,志愿军要把西线美军全吃进去。但麦克阿瑟显然陷在自己的思维里不能自拔,他不但没有把美军后撤,还进一步命令西线左翼的美第一军向定州和泰州发起进攻。
如果38军、42军的穿插是在美军背后架刀,现在美第一军的进攻就是在向严阵以待的志愿军39军、40军、50军、66军送人头啊。
志愿军司令部觉得:既然美军想深入,我军就不妨把口袋扎得紧一点。不但要把美军全包进来,还要保证包进来的美军跑不掉。
六、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
说干就干,给38军军长梁兴初、42军军长吴瑞林下了命令: 38军和42军从德川、宁远突破后,38军迂回三所里,42军迂回顺川,来一个双层迂回,配合正面主力合围清川江地区的美军。也就是 42军负责外层迂回,38负责内层迂回。
内层两个要点:112师的戛日岭和113师的三所里。最关键的是三所里,它南边是大同江天堑,北边正好卡住美军向南逃跑的公路,这个方向是美军第二师、美军第二十五师和美国骑一师南逃的唯一路线,要不然只能跳海。
112师在戛日岭、114师收拾土耳其旅去了,三所里阻击,非113师莫属。美军三个师有三百多辆坦克、四百多门火炮,113师只有十几门迫击炮和少量反坦克手雷,他们不但要插得进去,还要卡得住敌人;四面受敌的战场、几倍狗急跳墙的敌人,西线战役成败在此一举。
志愿军总部不放心,副司令韩先楚亲自打电话给113师师长江潮:“都是老兵,不啰嗦。你们现在出发,明天上午6点前到达三所里,剩一个人也要到达;无论多大代价,必须截住敌人。”
江潮回答了三个字:“清楚了。”挂断电话,拿起手枪,对副师长说了三个字:“我们走。”义无反顾的,113师奔向地。
任务边走边传达,饭边走边吃。支持志愿军战士的不是体力,而是一种精神,他们脑海里只有三个字:三所里!他们要越过一千多米的长安山,不息不休地在6点前到达。
总部指挥所,、邓华、洪学智……一帮将领也是一夜不睡,等着113师的电报。终于,黎明时分,志愿军总部收到113师电报:我部先敌到达三所里!
随后,电报就没停:敌人进攻三所里、我部请示任务、···。一夜未睡的志愿军总指挥一拳砸向桌面:钉在三所里,不准放过一个敌人!
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 打响了。
七、38军干大事,一战成就“万岁”声
这场仗啊,我军一个师,美军三个师,还有其它被打散的联合国军残部。我军十几门迫击炮、几百挺机枪、几千支、一人一堆随身带的手雷,还有一把;美军是几百架飞机、几百辆坦克、上千门大炮。
这些在西线被我军正面兵力打退的敌人知道,不打开三所里、龙源里,就是路一条!北边的志愿军好几个军在马不停蹄地往这赶呢。
时间来不及了,美军炮兵以最快的速度向三所里、龙源里倾泻,随后,所以步兵下车冲锋。也不顾队形密集易遭杀伤,人海战术,越过去就活命。
我们很多战士,在阵地上被炸弹炸得踪迹全无、被炮弹轰得四分五裂、被子弹打得满身弹孔···但是,只要有一个人在阵地,敌军就休想越过一步。
最激烈的是 松骨峰, 守在这里的是337团三连和335团三连。他们两个连的兵力,挡住美军几十辆坦克掩护的骑一师,六个小时,没让美军前进一步。
美军的骑一师在第一次战役就被打了一次,这一次他们基本崩溃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守的这几百米阵地,就是过不去。
下午了,美军也麻木了,不知道发起第几次进攻;对于亡,美军好像也不怕了,阵地上的尸体已经摞了有两三层;奇怪的是,已经冲到本该响起枪声的地方,却没有枪声。
松骨峰阵地上,我军的两个连只剩下九名士兵,子弹、手榴弹也没有了。九个战友互相道别:好兄弟,来世见!然后就端起扑进美军丛中。
天黑了,我军主力也追上来了。三所里、龙源里战场,各种爆炸声、叫喊声,天空上是一片流动的火药之火、炮弹曳光。
什么 汽车 坦克、什么大炮火箭,美军都不要,他们只要命,他们拼命地往南跑,跑到哪算哪。美骑一师完蛋了,他们连遭重创,伤再次过半;美25师也是一样,1/3的伤亡;最惨的是美2师,他们的伤亡超过80%,他们已经没有一个排是完整的。
一开始,志愿军想全歼美军,实际这真低估了美军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火力,我们没有办法把他们全部吃掉。
随后的十几天,美军一路向南,绝不回头。美第八集团军军长沃克中将在逃跑的过程中,车辆居然翻了,一个中将司令,就这么在逃亡的路上,可见当时的狼狈。
这场战役,38军居功至伟,他们的内层包抄阻击是取胜的关键。志愿军给38军的嘉奖令上,最后一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元帅看了半天,提笔加上一句:三十八军万岁!
八、后记
第二次战役,敌军伤亡3.6万。 南朝鲜军第7、第8师全歼;美军第7师1个加强团被全歼;土耳其旅大部被歼;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遭歼灭性打击;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遭重创。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阵亡。缴获飞机、大炮、坦克、不计其数。
第二次战役后,李奇微担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他在回忆录里说:美军第2师11月底彻底失去战斗力,这也是它没有参加后续战役的原因。美军退到38线后一直惴惴不安,在37线做了大量防御准备。
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三万人,随后,朝鲜战争基本稳定在38线附近,美军也没有大规模越过38线。
胜利是辉煌的,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追寻先烈的足迹,缅怀过去的艰难。
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困难、阻力不比以前少,只是这些困难险阻以另外的样式存在。
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向英烈们致敬!!!
八面来风四面空是什么意思
八面来风四面空是困境四周围攻,无处可躲。
八面来风四面空是一个形容困境四面被敌人或压力包围,无处可躲的成语。它意味着周围所有的出路都被封堵了,没有任何逃避的空间。这个成语类似于被包围的困境中,敌人从各个方向发起攻击,无论哪个方向都没有躲避的余地。
八面来风四面空的意思可以用于形容人面临的艰难困境或者压力。当一个人面对重大的决策、困境或者挑战时,他可能会感到四面受敌,无处可躲。此时,无论他选择什么方向,都似乎没有可以逃避的空间。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陷入无助的境地。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团队或组织面临的困境。当团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如市场竞争、内部矛盾、经济困难等时,团队的每一个方向都没有明确的逃避出路。这会给团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类似于八面来风四面空的困境。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面对困境时,人们需要勇于面对现实,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行。
八面来风四面空的挑战与应对
面对八面来风四面空的困境,人们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形势,找出困境的根源和原因。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和计划,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付诸行动并不断调整和改进。
面对八面来风四面空的困境,团队的协作和团结显得尤为重要。团队成员需要相互支持和合作,将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融入到团队的集体智慧之中。通过共同努力和相互扶持,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困境,并取得共同的成功。八面来风四面空形容了困境四面被敌人或压力包围,无处可躲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困境,人们需要积极面对,勇敢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面临困境时,人们的人生观和心态调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坚定信心和勇气。适应性强、具有韧性的心态也能让人们更快地从困境中走出来,并寻找到新的机遇和希望。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能够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四面受敌用成语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 处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例 句
我们利用有利地形,又调来几支队伍,使敌人陷于~的绝境,不得不缴械投降。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八面受敌 八方受敌 十日并出 四郊多垒 腹背受敌
反义词
歌舞升平 左右逢源
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
⑴ 四面楚歌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专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属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于是,便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个地方.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比喻四面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
翻译Songs of Chu on All Sides.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例句Tom人缘一直很好,可是受到了别人的中伤,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环境,几乎要崩溃了.
近义词腹背受敌、山穷水尽、楚歌四面
反义词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⑵ 四面楚歌成语故事简介急请快一点,谢谢
就是刘邦和项羽大战,项羽却大败,最后被刘邦给围在垓下,但项羽是猛人啊!于是专刘邦就想了一计属,即四面楚歌,找了许多会江东的乐曲的人在垓下周围弹奏,歌唱,表现繁华的一面,这样,项羽的部队就军心不定了,许多兵听到家乡的曲便想家老,再也无心战斗,最后项羽的部队投降了一大半。
⑶ 四面楚歌的成语典故
秦朝灭亡之后,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本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去往彭城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
这时,项羽手下的士兵已经很少,粮食也没有了。于是张良想出一个计谋,让士兵们唱起楚地的民歌。那歌声婉转低沉,令每一个听到它的楚军都不禁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夜里,项羽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了楚地民歌,不禁吃惊地问:“刘邦已经得到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楚人这么多?”等他跑到军帐外,看到自己军队的士兵聚集在一起,有的望着天上的月亮留着泪水,有的漠然地手扶长枪一言不发。看到这样的场景,项羽自己也无限伤感。
张良这个四面楚歌的计谋果然令楚军军心涣散。为了不让项羽心有牵挂,他最爱的妃子虞姬为他舞剑后自刎而亡,悲痛万分的项羽英雄末路,最终也自刎于乌江边。
(3)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⑷ 详细四面楚歌讲的成语故事
四面楚歌
sìmiànchǔgē
[释义]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正音] 楚;不能读作“cǔ”。
[辨形] 楚;不能写作“触”。
[近义] 腹背受敌 山穷水尽
[反义] 安然无恙 旗开得胜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腹背受敌”(329页)。
[例句] 我们利用有利地形;又调来几支队伍;使敌人陷于~的绝境;不得不缴械投降。
[英译] beutterlyisolated
[成语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
⑸ 成语故事: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
释义意思是楚人唱的歌,从四面八方传来。比喻四面受敌,所处的环境险恶,陷於孤立无援,走投无路的困境。
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世局混乱,各地百姓纷起抗秦,最後只剩楚汉争雄天下。公元前二○二年,刘邦统帅汉军,将项羽指挥的楚军,重重包围在垓下(安徽省)。楚军困守城内,眼见粮食渐尽情危急,项羽曾多次率军出击,想要冲出重围,但都没能秦效。
一天夜晚,汉军帐营中,传来阵阵歌声。项羽听后,心中百感交加,因这正是他故乡楚国歌谣。对项羽来说,楚是他的据守点,而军队也大都是楚人。这传来阵阵的歌声,幽怨凄惨,令人闻之心起感伤。项羽喃喃自语地说:「汉军是否已完全攻取楚国了?否则,汉军中怎麼会有那麼多人半夜唱?楚国歌谣呢?」不仅是项羽,营中的将士们也都受到感染而心忧丧志,有的人不禁随歌声唱和起来,甚至人人勾起无限乡愁而泪落满襟。
其实,楚歌的和唱,是张良向刘邦所献的计策,以打击楚军上下士气,瓦解军心。楚军不知是诈,纷纷中计。由于长时间受制于汉军,楚军渐丧斗志,又有四面不断传来的楚歌,搅得军心大乱。於是便有人趁黑夜弃兵械,或逃走,或投奔汉军。项羽此时亦是心烦意乱,焦躁地回到营帐中,借酒来排遣心中忧闷。他最佳心的就是锺爱的虞姬和爱马乌骓,黯然神伤地扶拍马背,无限的依恋,最後,还是令士兵将它牵走,但乌骓似有感应,久久不肯离去。项羽此时悲愤异常,激昂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见此情此景,便也挥舞双剑,随唱和。
有道是:「英雄人泪不轻弹」,即使是纵横沙场,杀敌无数的项羽也满含泪水,其他官兵莫不低头落泪。虞美人为免项羽后顾之忧,舞完剑便自刎而亡。项羽心痛得五脏俱裂,一怒之下,跨上乌骓,冲奔汉军营阵加,奋勇杀敌。随项羽冲锋陷阵的只有八百名骑兵。哀愤逾恒的项羽突破层层包围来到乌江边,身旁只剩下二十余名骑兵。乌江县亭长指江边的小舟,劝项羽快逃,但项羽感慨地说:如今,我还有何颜面回去见江东父老呢?项羽将爱马乌骓遣关给亭长,便又领二十余名部众再次冲入汉军阵中,杀灭数百人,他自己也身受重伤。项羽见大局已无法挽回,便壮烈地拔剑自刎。
⑹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⑺ 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内和陈平的规容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于是,便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个地方。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比喻四面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
翻译Songs of Chu on All Sides.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例句Tom人缘一直很好,可是受到了别人的中伤,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环境,几乎要崩溃了。
近义词腹背受敌、山穷水尽、楚歌四面
反义词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⑻ 成语故事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内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容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
⑼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急
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内,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也容有同名歌曲。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⑽ "四面楚歌"成语故事简介
就是刘邦和项羽大战,项羽却大败,最后被刘邦给围在垓下,但项羽是猛人啊!于是刘邦就想了一计,即四面楚歌,找了许多会江东的乐曲的人在垓下周围弹奏,歌唱,表现繁华的一面,这样,项羽的部队就军心不定了,许多兵听到家乡的曲便想家老,再也无心战斗,最后项羽的部队投降了一大半。
这是标准的:
解释: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示例: 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近义词: 腹背受敌、山穷水尽
反义词: 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含贬义
英文: be embattled on all sides
故事:
常用度: 高
王安石是怎么的
问题一:历史上,王安石是怎么的?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问题二:王安石怎么的?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望采纳。。谢谢
问题三:王安石怎么的?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实行的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在主张变法的宋真宗后,王安石失去了靠山,四面受敌,被痛恨变法的保守派施以“车裂”之刑而。
满意请采纳。
问题四:王安石怎么的? 公元1086年,也就是宋神宗逝世后的第二年,“新法”被完全革除。此时的王安石正在老家江宁,听到这个消息后,忧愤无比得疾,第二日早(5月21日)逝世,年终65岁。(虚岁66岁)
问题五:历史上王安石怎么的 北宋文人王安石简介 元v元年(1086年)四月,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v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问题六:王安石怎么的活了多少岁 王安石 公元1021-1086 享年65岁.
问题七:王安石后为什么还被加封 王安石变法因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就其变法的内容来说,绝对是非常利于国家的。他是个大忠臣。
问题八:王安石的儿子王是怎么的 通常的说法是没有儿子.一说有一个儿子,叫王旁.一说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王,一个叫王旁.但缺乏考证.
民间传说王安石有一个儿子,但体弱多病,早.儿媳年轻守寡,所以扒灰这个词和王安石有关,但可能是污蔑.
下面的材料可以一看:
王安石的后裔今何在
王安石(1021~1086) ,中国宋代改革家,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 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 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的万 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 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 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 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 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 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 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王安石有否在其出生地的江西留下直系后裔一事,近日通过电话与王安石纪念馆负责同志取得联系,始知在王安石故里已没有他的直系后裔,他的兄弟的后裔却非常繁盛。王安石的同乡晚学傅林辉先生花费近20年时间,完成了《王安石世系传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一书,对王安石的世系和生平作了非常详尽的叙述。傅林辉先生在该书的自序写到:“王安石研究会的熊焰先生又提供给我大量的王氏家谱,金溪柘岗的吴氏后裔,我的文友吴文丁和吴汉又为我提供了王安石岳家和外祖家的柘岗吴氏家谱,掌握了王安石上三代,下三代与王安石有关人物一百多人的资料。”其中王氏家谱就有《抚州市孝桥璜溪三修王氏宗谱》、《临川县展坪竹溪王氏十一修族谱》、《金溪县陈坊王氏四修宗谱》、《临川县展坪乡大坂三公王氏族谱》、《抚州市长岭九井王氏宗谱》、《金溪县陈坊城湖吴氏宗谱》。 据该书介绍,王安石兄弟姊妹十人。兄弟有安仁、安道、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姊妹三人。在江西临安的王氏宗谱记载可知,王安石没有直系后裔繁衍至今。唯有《抚州市孝桥璜溪三修王氏宗谱》在王安石的名下载有子王旁。清在所著《王荆公》第十九章《荆公之家庭》中说:“公子二:曰,曰旁。惟公集有题旁诗一首,亦可征其早慧。”《金陵新志?王安石》对旁有一点记载:“弟旁,旁生桐,桐生、珏 ”陆游《老学庵记》载:“荆公所玉带阔十四……真宗朝赵德明所贡,至绍兴末,王氏犹藏之,曾孙奉议郎始复进入禁内。”可见王旁还有后代,这就证明王安石有直系后代。王安石长女鄞女早夭、次女婿为吴持节, *** 婿为蔡卞,蔡京之弟。王安石的两位女儿,想必也会有后裔流传至今,可惜未作详考。
王安石被贬,家道衰退,儿子王是穷饿的,无法养活
问题九:王安石的变法以及最后他自己的个人结局是怎样的? 王安石由于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以及地方官员借变法的机会中饱私囊,使得人民怨声载道,他的本意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但是最后却造成了“与民争利”的现象的产生。王安石为国为民的初衷和他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过于超前的理财思想并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所以最后变法失败了。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