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贤”的成语或论语

2.韦诜文言文

3.苏洵文言文阅读

4.礼部权侍郎阁老史馆张秘监阁老有离合酬赠之原文_翻译及赏析

5.杜牧《金谷园》

有关“贤”的成语或论语

贤良方正科高凤翰-贤良方正科

爱贤念旧 念:思念。爱慕贤者,怀念故旧

纳士招贤 〖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简贤任能 〖解释〗指选用贤能。

简贤附势 〖解释〗轻视贤良,依附权势。

尊贤使能 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

踵武前贤 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优贤飏历 见“优贤扬历”。

优贤扬历 亦作“优贤飏历”。谓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

野无遗贤 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野没遗贤 见“野无遗贤”。

养贤纳士 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选贤任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选贤举能 选举贤人,荐举能人。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贤贤易色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贤身贵体 指身分高贵。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推贤进善 推荐贤士,引进好人。

退让贤路 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使贤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十室容贤 谓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

识才尊贤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圣经贤传 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圣君贤相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社会贤达 指不属任何党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

赏贤使能 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赏贤罚暴 犹赏善罚恶。

三期贤佞 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着,后为御史大夫所诬,免官。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王尊传》。后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求贤下士 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求贤如渴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亲贤远佞 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内助之贤 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君圣臣贤 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敬贤重士 见“敬贤爱士”。

敬贤下士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敬贤爱士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

进贤用能 同“进贤任能”。

进贤兴功 谓荐举贤士功臣。

进贤退愚 进用贤能,黜退愚懦。

进贤退佞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退奸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任能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屏恶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进能 犹言进贤任能。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

进贤黜佞 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进贤黜奸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黜恶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

嫉贤傲士 嫉妒和轻慢有才德的人。

规贤矩圣 谓效法圣贤。

古圣先贤 圣:品德智能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

妒贤疾能 见“妒贤嫉能”。

博弈犹贤 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贤妻良母 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贤良方正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推贤让能 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

思贤如渴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任人唯贤 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任贤使能 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求贤若渴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礼贤下士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敬老尊贤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举善荐贤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举贤使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敬贤礼士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妒贤嫉能 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妒能害贤 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大贤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称贤荐能 称:称扬。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

避让贤路 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嫉贤妒能 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韦诜文言文

1. 文言文韦诜

你应该要的是这个故事吧

太平广记

原文

润州刺史韦诜,自以旅望清华,尝求子婿,虽门地贵盛、声名藉甚者,诜悉以为不可。遇岁除,日闲无事,妻孥登城眺览,见数人,方于园圃有所瘗。诜异之,召吏指其所,使访求焉。吏还白曰:"所见乃参军裴宽所居也。"令与宽俱来,诜话其由,宽曰:"某常自戒,义不以苞苴污其家。今日有人遗鹿,置之而去,既不能自欺,因与家僮瘗于后园,以全其所守。不谓太守见之。"诜因降阶曰:"某有息女,愿授吾子。"裴拜谢而去。归谓其妻曰:"尝求佳婿,今果得之。"妻问其谁,即向之城上所见瘗物者。明日,复召来,韦氏举家视其帘下,宽衣碧衫,疏瘦而长,入门,其家大噱,呼为鹳鹊,诜妻涕泣于帷下。既退,诜谓其妻曰:"爱其女,当令作贤公侯之妻,奈何白如瓠者,人奴之材?"诜竟以女妻之,而韦氏与宽偕老,其福寿贵盛,亲族莫有比焉。故开元天宝推名家旧望,以宽为称首。

翻译

润州州长韦诜,自认为是有声名的世家豪族,他挑选女婿,虽然有一些门第显要的人,他都认为不行。过年节那天,闲着没事,他和妻子儿女登上城楼观赏眺望风景。忽然看见远处有几个人在一个园圃里掩埋什么东西。韦诜觉得很奇怪,便叫来一个差人,指着那个地方,叫他去看一看。差人回来说:“看到的地方是参军裴宽的住宅。”韦诜叫他把裴宽找来,问裴宽在干什么。裴宽说:“我经常告诫自己,不能接受贿赂而败坏家风。今天有人送来一只鹿,放下以后就走了。我不能对自己失信,所以和仆人将它埋在后面的园圃里,以便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想到让刺史看到了。”韦诜放下架子对裴宽说:“我有个亲生女儿,想要许配给你。”裴宽拜谢后走了。韦诜回去对妻子说:“总想挑选一个好女婿,今天果然找到了。”妻子问他是谁,他告诉妻子就是今天在城上看到埋东西的那个人。第二天又把裴宽找来,全家人在门帘后面观看,见裴宽穿着八品以下官员的服饰,又瘦又高,进了门以后,全家人一齐大笑,称裴宽是鹳鹊。韦诜的妻子在帷幕后面哭了。裴宽走了以后,韦诜对妻子说:“爱护女儿,就应该让他作德才兼备的大官的妻子,难道要找一个漂亮的奴才吗?”韦诜将女儿嫁给了裴宽。而他的女儿韦氏果然和裴宽白头偕老,福寿尊贵,亲戚中没有人能比得上。所以开元天宝年间,推选名家望族,裴宽被排在第一位。

2. 请帮找我一下 , 《太平广记、汗不敢出》文言文的翻译

太平广记:润州州长韦诜,自认为是有声名的世家豪族,他挑选女婿,虽然有一些门第显要的人,他都认为不行。过年节那天,闲着没事,他和妻子儿女登上城楼观赏眺望风景。忽然看见远处有几个人在一个园圃里掩埋什么东西。韦诜觉得很奇怪,便叫来一个差人,指着那个地方,叫他去看一看。差人回来说:“看到的地方是参军裴宽的住宅。”韦诜叫他把裴宽找来,问裴宽在干什么。裴宽说:“我经常告诫自己,不能接受贿赂而败坏家风。今天有人送来一只鹿,放下以后就走了。我不能对自己失信,所以和仆人将它埋在后面的园圃里,以便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想到让刺史看到了。”韦诜放下架子对裴宽说:“我有个亲生女儿,想要许配给你。”裴宽拜谢后走了。韦诜回去对妻子说:“总想挑选一个好女婿,今天果然找到了。”妻子问他是谁,他告诉妻子就是今天在城上看到埋东西的那个人。第二天又把裴宽找来,全家人在门帘后面观看,见裴宽穿着八品以下官员的服饰,又瘦又高,进了门以后,全家人一齐大笑,称裴宽是鹳鹊。韦诜的妻子在帷幕后面哭了。裴宽走了以后,韦诜对妻子说:“爱护女儿,就应该让他作德才兼备的大官的妻子,难道要找一个漂亮的奴才吗?”韦诜将女儿嫁给了裴宽。而他的女儿韦氏果然和裴宽白头偕老,福寿尊贵,亲戚中没有人能比得上。所以开元天宝年间,推选名家望族,裴宽被排在第一位。

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3. 关于太平广记的翻译润州刺史韦诜,自以旅望清华,尝求子婿,虽门地

润州州长韦诜,自认为是有声名的世家豪族,他挑选女婿,虽然有一些门第显要的人,他都认为不行。

过年节那天,闲着没事,他和妻子儿女登上城楼观赏眺望风景。忽然看见远处有几个人在一个园圃里掩埋什么东西。

韦诜觉得很奇怪,便叫来一个差人,指着那个地方,叫他去看一看。 差人回来说:“看到的地方是参军裴宽的住宅。”

韦诜叫他把裴宽找来,问裴宽在干什么。裴宽说:“我经常告诫自己,不能接受贿赂而败坏家风。

今天有人送来一只鹿,放下以后就走了。我不能对自己失信,所以和仆人将它埋在后面的园圃里,以便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想到让刺史看到了。

”韦诜放下架子对裴宽说:“我有个亲生女儿,想要许配给你。”裴宽拜谢后走了。

韦诜回去对妻子说:“总想挑选一个好女婿,今天果然找到了。”妻子问他是谁,他告诉妻子就是今天在城上看到埋东西的那个人。

第二天又把裴宽找来,全家人在门帘后面观看,见裴宽穿着八品以下官员的服饰,又瘦又高,进了门以后,全家人一齐大笑,称裴宽是鹳鹊。 韦诜的妻子在帷幕后面哭了。

裴宽走了以后,韦诜对妻子说:“爱护女儿,就应该让他作德才兼备的大官的妻子,难道要找一个漂亮的奴才吗?”韦诜将女儿嫁给了裴宽。而他的女儿韦氏果然和裴宽白头偕老,福寿尊贵,亲戚中没有人能比得上。

所以开元天宝年间,推选名家望族,裴宽被排在第一位。

4. 求一篇以貌取人的文章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代圣人孔子尚且会犯这样的错,我们应该小自警惕 任何人和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既可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着坏的趋势转化,所以人们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时候,不能够仅仅盯住眼前的这么一点点表象,因为它只反映了这个人或者这件事目前的状态。

人们要懂得美丽的白天鹅是从丑小鸭变来的,美丽的蝴蝶是从丑陋的蛹变来的,不要以貌取人,应该将目光放得长远些,对人和事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判断,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做出正确的、符合白己利益的决策,否则就要犯急功近利的错误 说到以貌取人,大家肯定会想到三国时期,和“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了。当时,庞统隐居在江东鲁肃慧眼识英才、周瑜后,他就向孙权极力推荐庞统。

可是孙权见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里十分不喜欢,又嫌庞统出言不逊,轻视周瑜,便拒而不用,轻易地将他放走了。于是,鲁肃只好把他推荐给了刘备。

庞统虽然早,但是从当事人对他的评价,以及他生前所做的事来看,他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孙权因为以貌取人,就失去了这样一个人才,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而司马懿则比孙权聪明多了。他任用的名将邓艾在小时候就常常被人瞧不起邓艾从小是个孤儿做过放牛娃,犯有口吃的毛病,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常常憋得脸红脖子粗。

像他那样的人想要做官是没有什么指望的。但是他从小喜欢武艺,爱看兵书、每见高山大河、形势险要的地方,他总要指指点点,结结巴巴对人说:‘这…..这举狂支兵….兵马,敌….敌人就打不进来。

’人们都笑他人小心大.做不了文官还想当武将。 就是这样的个人,也被司马懿看中了.并做了尚书郎。

后来,邓艾带兵消灭了蜀国,扫破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而韦诜择婿的故事更是为“以貌取人的人上了一课 唐玄宗时,裴宽曾在润州地力官手下做事。

当时润州刺史韦诜正在为女儿挑选丈夫,很久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一天,他在家里休息,登楼远望,看见花园里有个人往土堆里埋东酉,于是向家人打听那是谁,家人回答说:“是裴宽。

他为人清廉,不愿意接受人家的贿赂、生怕站污了自己的家门。有人送给他一大块鹿肉干放下东西就走了,他没法退还给那个人,又不敢自欺欺人所以就把它埋起来了。”

韦洗听了对裴宽的人品赞叹不已,决定把女几许配给他结婚那天,韦诜让女儿躲到帷帐后而偷偷看裴宽裴宽又高又瘦,穿着一件碧绿的衣服,族人都取笑他叫他“碧鹤”。韦诜严肃地说“父母爱惜自己的女儿,一定要让她嫁给贤良的公侯作妻子,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果然,裴宽不负岳父的重望,后来当了礼部尚书,很有声望。

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某个人现在很贫贱不一定证明他日后就不能富贵反之,某个人现在很风光不一定证明他以后就不会窘迫。关键在于要学会识人,从这个人的本质看出他日后的情形韦诜选中了裴宽,着眼点不是放在此时此地.而是放在了彼时彼地;他不何也比不过徐公。

以衣貌取人,不以贫贱取人,是因为他明白人是会变化的这个道理他从裴宽埋肉干的行为看出他清正廉洁的人品由此断定裴宽以后必定能够飞黄腾达.而后来裴宽当上了礼部尚书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眼光果然没有错。

5.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那篇文言文答案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

擢进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

再补陆浑主簿,入调吏部,侍郎岑义叹曰:“君今郤诜也!”荐为左补阙。性舒迟,进止雍如也,当官则正言,不可得而诎。

睿宗召授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诏改虞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

请发太仓粟及减苑囿鸟兽所给以赈贫乏,人赖其利。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恃以弄法;姚崇子彝留司东部,通宾客,招贿赂。

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久之,为太子左庶子。

母亡,受吊庐前,宾客未尝至柩室。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

服除,迁中书侍郎。玄宗以仙州数丧刺史,欲废之,沔请治舞阳,舞阳,故樊哙国也,更为樊州,帝不纳,州卒废。

沔既喜论得失,或曰:“今中书宰相承制,虽侍郎贰之,取充位而已。”沔曰:“百官分职,上下相维,以成至治,岂可俯首怀禄邪?”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

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召还,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为集贤修撰,历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议加宗庙笾豆,又欲增丧服。沔曰:“加笾豆未足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朝,徒近侈耳。”

韦述等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笾豆坐各六,余仍旧制。每朝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

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 笃孝:非常孝顺B.当官则正言 正言:说正确的话C.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 姻家:结为亲家D.以成至治 至治:大好局面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B.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C.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D.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沔有才学,能经得住检验。

他考中进士,在贤良方正科考试中成绩优等,后遭人公开诋毁,经主管部门的审察复试后,他最终名列第一。B.崔沔为人纯正,孝顺父母。

睿宗征召他担任中书舍人,而他在东都的母亲生病,他不忍心离开母亲去任职,于是坚决请辞,请求能亲自侍奉母亲。C.崔沔为官正直,敢于同权奸斗争。

宋宣远依仗卢怀慎的权势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事情被崔沔知道后,崔沔不畏权势,坚决弹劾了二人。D.崔沔爱护百姓,设法救济穷人。

他曾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削减苑囿中的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在魏州刺史任上,他放宽禁令,来给百姓提供方便。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2)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

答案4.B “正言”在这里应解释为“言词严正”。5.D6.C “坚决弹劾了二人”错,原文是“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

7.(1)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进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多次称赞他。(得分点:“谒”,拜见;“存亡”,去世;“数”,多次。)

(2)凡是诏令和部门事务,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高兴,让崔沔出任魏州刺史。(得分点:“凡”,凡有(凡是);“曹事”,官署事务;“异同”,不同的意见。)

(每个句子,译对一个关键词得1分,译对大意得2分。)参考译文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是从博陵迁居到这里的。

崔沔纯正谨慎,没有虚假之言,侍奉父母非常孝顺,很有才华。他考中进士,应试贤良方正科成绩优等,没有考中的人公开诋毁他,武后敕令主管部门对他进行审察复试,崔沔的对答更加高妙,最终名列第一。

两次补授为陆浑主簿,调入吏部任职,吏部侍郎岑义赞叹说:“您是当今的郤诜啊!”推荐他任左补阙。崔沔性情和缓,举止温文尔雅,但处理公务时却言词严正,(别人)不能使他屈服。

睿宗征召他,授予他中书舍人一职,他因母亲病于东都而不忍离去,坚决辞让,请求能奉养母亲。他又上表建议让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来代替自己担任这个职务。

(皇帝)下诏让他改任虞部郎中,不久,又任检校御史中丞。崔沔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以及减少苑囿中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人们因他的奏请而获得利益。

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是亲家,依仗卢怀慎的权势而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在东都任职时,结交宾客,收受贿赂。崔沔准备查验弹劾二人。

6. 关于不能以貌取人的诗句

1、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出处: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补》。

释义:

相马者往往因为马瘦而看错马的材质,相人者往往因为人穷而忽略人的才能。这两句说明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因人的地位低下或贫贱而忽略人的才能,以致失去有才之士。

2、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释义:

我因为听信他人的话失去了宰予,因看人相貌失去了子羽。

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羽相貌丑陋,孔子对他很冷淡,他只有离开孔子回去自修,后成为有名的学者。而学生宰予长得很好,且能言善辩,但后来被孔子批评言行不一。也有一说,是宰予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亦字子我)当宰予。不论是什么原因,孔子曾感慨地说:“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凭人说话来衡量别人“。

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释义:

不可用人的相貌去衡量人,不能用盛酒的酒斗去测量大海的水。

扩展材料:

不能以貌取人的典故

韦诜择婿

唐玄宗时,裴宽曾在润州地力官手下做事。当时润州刺史韦诜正在为女儿挑选丈夫,很久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一天,他在家里休息,登楼远望,看见花园里有个人往土堆里埋东酉,于是向家人打听那是谁,家人回答说:“是裴宽。他为人清廉,不愿意接受人家的贿赂、生怕站污了自己的家门。有人送给他一大块鹿肉干放下东西就走了,他没法退还给那个人,又不敢自欺欺人所以就把它埋起来了。”

韦洗听了对裴宽的人品赞叹不已,决定把女几许配给他结婚那天,韦诜让女儿躲到帷帐后而偷偷看裴宽裴宽又高又瘦,穿着一件碧绿的衣服,族人都取笑他叫他“碧鹤”。韦诜严肃地说“父母爱惜自己的女儿,一定要让她嫁给贤良的公侯作妻子,怎么能够以貌取人呢,”果然,裴宽不负岳父的重望,后来当了礼部尚书,很有声望。

7. 崔衍 左丞伦之子译文

赵弘智,洛州新安人。

北魏车骑大将军赵肃的孙子。父亲赵玄轨,为隋朝陕州刺史。

弘智早年丧母,以奉事父亲孝顺闻名。勤于治学,精通《三礼》、《史记》、《汉书》。

隋朝大业年间,为司隶从事。武德初(618),大理卿郎楚之应诏命举荐他,授官詹事府主簿。

曾参与修撰《六代史》。开始时即与秘书丞令狐德..、齐王文学袁郎等十多人共同撰写大型类书《艺文类聚》,后转任太子舍人。

贞观年间,转任黄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因病出京为官任莱州刺史。

弘智奉事哥哥弘安,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所得到的俸禄都送到哥哥手中。到世时,他悲哀得形销骨立超过礼仪。

他侍奉寡嫂也很谨慎周到,抚养侄儿以慈爱著称。随即迁任太子右庶子。

到东宫太子位被废时,获罪除名。不久起用为光州刺史。

永徽初(650),转任陈王师。高宗下令让弘智在百福殿讲授《孝经》,召来中书门下三品官及弘文馆学士、太学儒生,一道参与讲解经义。

弘智阐发畅叙经义的通达幽微之言,备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人、庶人等五种人的孝行。学士们连续不断地进行问难,弘智则应答如流。

高宗很高兴地说:“我很专心研习古代典籍,至于《孝经》,更是偏爱反复翻阅。而孝作为一种道德,加以弘扬的话,意义确实深远,所以说:‘以道德教化施加于百姓,作为治理天下的法典。

’由此可知孝道所以重要的原因了。”并对弘智说:“应该概略地陈述孝经的要领,以辅助有所不及的地方。”

弘智回答说:“从前皇帝有直言谏诤的臣子七人,虽然暴虐无德政而不失天下。小臣愚昧,愿意将此言进献皇上。”

高宗很高兴,赐给他彩绢二百匹、名马一匹。不久转任国子祭酒,仍为崇贤馆学士。

永徽四年(653)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为宣。有文集二十卷。

裴守真,绛州稷山县人。北魏冀州刺史裴叔业六世孙。

父亲裴腘,大业年间为淮南郡司户。适逢淮南郡人杨琳、田瓒依凭本郡造反,尽杀官吏,因为裴腘平素施行仁政,便互相告诫不许惊吓他,还派人护送裴腘和他的妻子儿女回乡。

贞观年间,官职做到赞阝县令。 裴守真幼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到母亲去世时,他因悲哀而骨瘦如柴,几乎不能忍受丧母的痛苦。

他奉事寡居的姐姐以及兄长也很恭谨,所遵闺门礼法的情形,被士人朋友们推崇。开始时考中进士,后应制举考试入仕,转任乾封县县尉。

碰到永淳初(682)关中遭遇大饥荒,守真把他的俸禄全部给了姐姐和众外甥。自己和妻子儿女则连粗粮糙米还填不饱肚子,却始终没有厌倦的意思。

不久授官太常博士。 守真尤其善长礼仪之学,当时都认为他的才能很称职。

高宗时封嵩山筑坛祭天。诏命礼官商议有关射杀牲畜的事宜,守真奏禀道:“根据《周礼》及《国语》来看,到郊外祭祀天地,古代确是天子亲自射杀祭祀用牲畜。

汉武帝只封了泰山,他是命令侍中儒官射杀牲畜来祭天。至于其余的祭祀,也没有射杀牲畜的文字记载。

只是君王亲自动手射杀牲畜,虽是古礼,长时间以来已简省废除了。据封禅祭祀天地的礼仪来看,天亮前三四个小时,宰人用有铃的鸾刀斩杀牲畜,待天亮时进行祭祀。

等到皇帝的车驾到达祭祀地点,宰杀牲口的事已全部完毕,皇上只需用玉器祭奠,酌酒以献神罢了。如今若于祭祀前一天射杀牲畜,行事失之于过早;若祭祀那天才开始射牲,事情又有损于太晚。

如果依照汉武帝的先例,就不是天子亲自射牲的礼仪,射牲的事不可行。” 又有《神功破阵乐》、《功成庆善乐》二部舞乐每次演奏时,皇帝都要面对着站立,守真对这事又议论道:“这两部舞乐开始兴起时,讴歌盛世长久百代相续,赞美六府三事功业的盛大辉煌,与万国民众之心相谐和。

其意义与《韶》、《夏》之乐相同,兼用作接待宾客以及祭祀的礼仪,都是祖宗盛德,而子孙享用的意思。详细阅览各种传记,并没有皇帝君主站立观赏的礼节。

何况帝王祭天上告成功这样的大事,中外人士毕集,全国民众仰望垂衣拱手而治的安康,外国使臣怀着向往朝拜天子的庆典。所有推行教化长育万物的事,没有什么不是神灵的功绩,岂能在乐舞方面,特别地表明严肃敬畏之意?我们这些臣子仔细商议过了,觉得演奏二部舞乐时,天皇不应当起立。”

当时大家都同意守真的意见。恰逢高宗生病,事情就未能实行。

及高宗去世,当时没有大行丧礼仪式,守真与同时的博士韦叔夏、辅抱素等人对过去的先例加以讨论创制一种丧礼仪式,当时人认为很符合于礼。 守真天授年间为司府丞,武则天特别任命他重新审理奉武则天诏命关押的的案子,他坚持公平仁恕之心,前后上奏章免去数十人的罪行。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合则天旨意,他被贬为汴州司录,后转任成州刺史。守真施政不追求威严重刑,很被百姓官吏所喜爱。

不久转任宁州刺史,成州人送他离任送出境的有数千人。守真长安年间(701~704)去世。

裴守真的儿子裴子余,侍奉继母以孝行闻名。考中明经科入仕,后补官..县县尉。

当时他的同事李朝隐、程行谌都以写法令条文著称,子余独以文章学问知名。有人问雍州长史陈崇业,子余与朝隐、行谌谁优谁劣,崇业说:“好比春兰和秋菊,都不可偏废。”

景龙年间(707~710),为左。

苏洵文言文阅读

1. 《六国论(苏洵)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

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 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肴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

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

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 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

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幸运的是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得分点:“材”,“为……所”,“患”,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得分点:“好事者”,“以为”,“脱”,“远”,句意,共4分

(3)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得分点:“野人”、“所薪”“理”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几何,此处应为“多次”之意。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小题2:

试题分析:两个“所'字都是“为……所”被动结构。B第一个“之”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代词,“我”。 C第一个“者”,助词,“……的人”;第二个“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 通“尔”,你们的。

小题3:

试题分析:原文是说“非徒爱其似山”,不仅仅是因为它外形像山,而不是“不是因为它像山”。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材”,名词动用;“为……所”,被动句式;“患”,灾祸,祸患。(2)“好事者”,“以为”应为“以之为”,“脱”“远”脱离,远离之意。(3)“野人”,“所薪”,“理”,

参考译文

树木生长,有的还在幼苗时便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就了。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的形状好似山峰一样,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间的峰头,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间峰头的,但那高耸挺立的样子,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B小题1:C小题1:C小题1:(1)只有天下最冷静的有修养的人,才能看到细微的变化便预知发展的结果,月亮周围起晕,将要刮风,屋柱石础返潮,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2)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说得完呢? 小题1:略小题1:略小题1:略小题1:(1)5分“惟”,“乃”,“著”,“风”“雨”各1分。(2)5分;“是”判断句式,“岂……哉”“胜言”各1分,大意1分。

辩 奸 论苏 洵事情发展有必然如此的原因,情理有原本如此的根源。只有天下最冷静的有修养的人,才能看到细微的变化便预知发展的结果,月亮周围起晕,将要刮风,屋柱石础返潮,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人事的发展变化,道理情势的因果关系,其空疏难知、变化莫测的程度,怎能与天地阴阳之事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么缘故呢?爱憎越乱了他们的思想,利害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啊!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就说:“将来贻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

郭汾阳见到卢杞,就说:这个人如果得志,我的子孙就会被他杀得一个不留。”今天分析起来,那道理确实是可以预见到的。

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容貌漂亮,能说会道,确实有可以欺世盗名的本钱。然而,他不忌妒,不妄求,只是随波逐流,假使晋朝当时没有惠帝这个呆子,哪怕仅是一个中等的君主、即使有千百个王衍,又何处能把天下搞乱呢?卢杞的奸险,固然足以败坏国家,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谈不足以欺世,如果不是遇到鄙陋昏庸的唐德宗,又怎么会得到重用呢?由此说来,山、郭二公对王、卢二人的预言,也可能未必有那样的结果。

现在有个人,口中背诵孔于、老子的词句,亲身实践着伯夷、叔齐的行为,招纳一些好名誉、出风头、不得志的士人,共同制造舆论,自我标榜,把自己说成是颜渊再世;盂轲复生,实际上却居心叵测,阴险狠毒,与一般人的旨趣不同。这是王街、卢杞合成-个人了。

他将来造成的祸害岂可用言语细说呢?面孔脏了不忘揩洗,衣服脏了不忘洗涤,这是人之常情。现在这个人却不然,穿奴仆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头发蓬乱像囚徒一样,满面灰尘像居丧十榉,却大谈神圣的诗书,这难道是人的真实情感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样的人。

用盖世的好名声,来促成他尚未形成的祸患。虽然有想把国家治好的君主;爱好贤才的宰相,还是会举荐他,任用他的。

那么他成为天下的祸患,将是必然而没有疑问的,这就不只是王、卢二人所能比拟的了。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无显赫的功勋。”

假使这人不被重用,那么我的话就说错了,而这个人会有怀才不遇韵感叹,谁能知道祸患将会达到上述严重地步昵?假使不是这样的,(他受到了重用)天下将要遭受到他的灾祸,而我会获得能见微知著、察言识人的美名,那就太可悲了。

4.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B 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辞:拒绝.(2)B A①我②的;B用、拿;C①想法②我,D①表承接②却.(3)C“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错误,苏轼没有向韩琦要官.原文为“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4)①“比冠”,到二十岁;“博通”,精通;“属”,写;“好”,喜欢.译文为: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②“出”,出了城;“动摇”,动摇民心;“谁与”宾语前置,和谁.译文为: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答案:(1)B(2)B(3)C(4)①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②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起居注如何?”韩琦说:“起居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 *** 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5. 文言文阅读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

(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前句: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比:比得上.后句: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比:等到;B:前句:最终保全了徐州.卒:最终.后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卒:最终.意思相同;C:前句: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以:凭借.后句:赵普又把这个人上奏.以:用;D:前句: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启:启奏、禀告.后句:关上大门,打开(装书的)箱子,把书拿出来.启:打开.故选:B(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直接的体现有: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以《春秋》对义居第一.(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所以待:所字结构,翻译成名词性的短语,对待您的礼数;常:寻常.句意为:皇上对待您的礼数,不是寻常的礼数.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弗为:不能做;乃:才.句意为:人必须知道做不仁义的事,无辜的人,(即便)得到天下(也)不能做(这样的事),(知道这些)才可以.答案:(1)B.(2)直接的体现有: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以《春秋》对义居第一.(3)①皇上对待您的礼数,不是寻常的礼数.②人必须知道做不仁义的事,无辜的人,(即便)得到天下(也)不能做(这样的事),(知道这些)才可以.。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案 14 . D 15 . D 16 . A 17 .( 1 )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 2 )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

( 3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 解析 14 . 试题分析:没:同 “ 殁 ”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15 . 试题分析: D .均为表目的,连词。 A .表并列,连词;将要,副词。

B .她的,代词;它们的,指书,代词。 C .在,介词;从,介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16 . 试题分析: ④ 写其持家之才, ⑤ 写其教育孩子, ⑥ 写其善良助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 C 。 17 . 试题分析:注意尽量直译。

第一句:何为,为什么, 1 分。甘,甘心吃, 1 分。

独,难道, 1 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1 分。

第二句:,为 …… 而, 1 分。戚,忧伤, 1 分。

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1 分。第三句:穷,困窘, 1 分。

振,救济, 1 分。业,置办产业, 1 分。

定语后置句式, 1 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 1 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 “ 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

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

” 于是我说: “ 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 ” 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

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

有人对夫人说: “ 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 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 夫人说: “ 是的。

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 ” 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

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 “ 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 ” 夫人说: “ 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

” 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 “ 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 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 “ 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 。 ” 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

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 “ 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

”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 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

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礼部权侍郎阁老史馆张秘监阁老有离合酬赠之原文_翻译及赏析

脉脉羡佳期,月夜吟丽词。谏垣则随步,东观方承顾。林雪消艳阳,简册漏华光。坐更芝兰室,千载各芬芳。节苦文俱盛,即时人并命。翩翻紫霄中,羽翮相辉映。——唐代·崔邠《礼部权侍郎阁老史馆张秘监阁老有离合酬赠之》 礼部权侍郎阁老史馆张秘监阁老有离合酬赠之 脉脉羡佳期,月夜吟丽词。谏垣则随步,东观方承顾。

林雪消艳阳,简册漏华光。坐更芝兰室,千载各芬芳。

节苦文俱盛,即时人并命。翩翻紫霄中,羽翮相辉映。崔邠(754—815),字处仁,清河武城人。祖佶,父陲,官卑。邠少举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科。贞元中授渭南尉。迁拾遗、补阙。常疏论裴延龄,为时所知。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至中书舍人,凡七年。又权知吏部选事。明年,为礼部侍郎,转吏部侍郎,赐以金紫。邠温裕沉密,尤敦清俭。上亦器重之。裴垍将引为相,病难于承答,事竟寝。兄弟同时奉朝请者四人,颇以孝敬怡睦闻。后改太常卿,知吏部尚书铨事。故事,太常卿初上,大阅《四部乐》于署,观者纵焉。邠自私第去帽,亲导母舆,公卿逢者回骑避之,衢路以为荣。居母忧,岁余卒,元和十年三月也,时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简。

崔邠

太皞御气,句芒肇功。苍龙青旗,爰候祥风。律以和应,神以感通。鼎俎修蠁,时惟礼崇。——唐代·包佶《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迎神》

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迎神

太皞御气,句芒肇功。苍龙青旗,爰候祥风。

律以和应,神以感通。鼎俎修蠁,时惟礼崇。澄潭皎镜石崔巍,万壑千岩暗绿苔。林亭自有幽贞趣,况复秋深爽气来。——唐代·李隆基《过大哥山池题石壁》

过大哥山池题石壁

澄潭皎镜石崔巍,万壑千岩暗绿苔。

林亭自有幽贞趣,况复秋深爽气来。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唐代·武则天《唐享昊天乐。第一》

唐享昊天乐。第一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

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杜牧《金谷园》

年代:唐

作者:杜牧——《金谷园》

内容: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作者:

○杜牧 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毫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座客莫不称异。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结以金币。洎周墀入相,牧上笺乞守湖州,比至,已十四年,前女子従人,两抱雏矣。赋诗曰:“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此其大概一二。凡所牵系,情见于辞。别业樊川。有《樊川集》二十卷,及注《孙子》,并传。同时有严恽,字子重,工诗,与牧友善,以《问春》诗得名。昔闻有集,今无之矣。

注释:

金谷园:晋石崇的豪华宅第,故址在今河南洛阳。石崇有爱姬,当石遭人陷害被捕时,跳楼自殒。

简析:

诗人见到晋代石崇的金谷园一片荒凉,顿生沧桑之感,对其爱姬绿珠的身也寄予的悲悼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