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还是哀兵必败啊-哀兵必胜还是哀兵必败
1.有没有‘哀兵必败’这个成语?
2.一,十,望,哀,胜,必,得,兵这八个字能组成什么哪两个成语
3.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出自哪里
4.哀兵必败的典故
有没有‘哀兵必败’这个成语?
有的,但常作“骄兵必败”或“哀兵必胜”。
而且这个词有两层含义:1.当“败”作“击败、战胜”之意时——释义同“哀兵必胜”。
2.当“哀”作“失去信心”之意时——释义为失去信心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一,十,望,哀,胜,必,得,兵这八个字能组成什么哪两个成语
一,十,望,哀,胜,必,得,兵这八个字能组成成语——哀兵必胜、得一望十。
1、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
解释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
2、得一望十
dé yī wàng shí
解释得:取得;望:希望。才得一分,就想得十分。形容十分贪婪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
结构连动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贪婪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出自哪里
1、骄兵必败
出 处: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译文:靠着自己的国家国土面积大,国民数量多,就想在敌人面前显现威风的,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努力拼搏,是获胜的捷径,胜在对对手的重视,是所谓哀兵.骄兵必败,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一味相信自己的实力,是失败的前奏。
2、哀兵必胜
出 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 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译文:原意为两军实力相当时,悲愤而激昂的一方,用于战斗,必然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常用以鼓励处于劣势的一方坚定必胜的信心。
扩展资料:
典故:
骄兵必败:楚霸王相项羽以为贵族出身,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刘、项相争,结果是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哀兵必胜:项羽和刘邦,在刘邦的大军围项羽的少数的部队的一个夜里,刘邦的谋臣张良命部队在楚军的四面八方唱楚歌(四面楚歌),楚军的士兵听后思乡心切,士气低落。在第2天的对战中项羽大败而逃。
百度百科——骄兵必败
百度百科——哀兵必胜
哀兵必败的典故
成语与俗语是道理与通,而义不相顾也。"哀兵必胜"是成语。哀兵:指由于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由于被压迫、受欺侮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语本《老子》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这里,宝指身体。)这是成语典处。而哀兵必败,本人不知何典故;单从字义来看非常明了:那就是受极度伤害的悲痛,而无力击退勇敢取胜之强;过度的哀伤之兵,不败才怪呢。这与哀兵必胜是截然不同的结果。同为一个哀兵,一个是哀兵必胜,取决一个"胜"字;一个是哀兵必败取决一个必"败"的败字。当然是"哀兵必胜"更有依据和理由;而"哀兵必败"是自伤不战而败。故,"哀兵必胜"更有说服道理。而"哀兵必败”不可取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