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自己讨厌的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2.怎样主动向老板汇报工作?

3.知识问答题

4.幼儿园疑心重的家长如何沟通

5.特别会聊天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面对自己讨厌的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长话短说的三种方法-长话短说的三种方法是

正常情况下,面对讨厌的人是有多远躲多远的,毕竟眼不见心不烦。

可如果必须得天天面对,那怎么办呢?

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转移情绪,自动屏蔽讨厌的人,当对方不存在。你若在意讨厌的人,讨厌的人就会让你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你若视对方为空气,那你就能自由的呼吸。

第二,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讨厌的人需要每天面对,但不需要24小时时时面对吧,你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方式放松自己。

第三,向朋友和家人倾诉。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就要学会向人倾诉,你可以找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向他们倾诉心中的苦恼,如果无人可倾诉,你还可以把自己的苦恼写出来,发到头条上,这里有许多朋友可以听你倾诉,为你出谋划策。

如果对方是个情商特别高的人,又特别擅长演戏,那你可得小心了,因为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被对方带沟里了,这个时候你装傻充愣就行,不管别人演技如何,你且始终安静沉默。你如果真的很忙,那就专注于眼前忙碌的工作,如果你比较清闲,那就专注于看书,总之一句话,不参与和讨厌人有关的一切,这就是惹不起咱就躲着,躲不过咱就沉默。

其实,调整一下心态,转换一下视角,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和讨厌的人在一起,是可以帮助我们成长的。因为必须得每天面对讨厌的人,我们就得每天调整心态,做一个自律的人,最起码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人,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你完全沉浸在阅读的世界时,你可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包括那个让你讨厌的人。

而且呢?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提升自己的境界,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原谅那个让你讨厌的人!因为和别人过不去,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只要你不和自己过不去,即使是讨厌的人也无法让你过不去,这些话看似绕口,但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总之一句话,只要你不和自己过不去,就没有人可以让你过不去,你根本就不把讨厌的人放眼里,眼里还会有讨厌的人吗?

怎样主动向老板汇报工作?

第一,小事不能汇报,否则领导会说你没有主见。工作中一定要能够区分出重点、难点、易错点,然后向领导汇报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大事不能不报,否则领导会说你目中无人。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一定要及时汇报,甚至要提前预警,让领导有准备预案,而不是被动等待结果。

第三,领导忙时要长话短说,以示你的干练

。如果没有眼力见儿,领导要发脾气的。所以平时要学会训练自己的表达力,这个事十分钟之内怎么说,三分钟之内又怎么说,心里要有谱。

第四,领导闲时要短话长说,以显示你的细致。平时要做好准备工作,从而领导问起来马上可以有相应回应。

第五,领导高兴时,你向他请求容易得手。

第六,领导心烦时,你给他辅助就会得到赏识。谁能够解决领导的麻烦问题,谁才能得到领导赏识。

第七,领导在众人场合,你要表现谦恭。

第八,领导在私底下,你可以给他点善意提醒。

第九,你有很多事情,只能有选择地汇报;你没有啥事,也要找点事与领导沟通沟通。

第十,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要带好至少三种应对方案。而不是来指望领导给你解决问题。领导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下属就是要给领导分忧解难的。

知识问答题

答1:我这样做:打电话长话短说,在外吃饭剩下的要打包,自来水用完随手关掉。

答2: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 饰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

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

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裤子较短,裤脚较大。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

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 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2.三月三。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3.赶清明。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场。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4.看龙场。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5.四月八。“四月八”是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个小山头的名称。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头聚众起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辛战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个 极其有意义的传统节日。解放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

6.六月六。这是远古遗俗,是苗族人民纪念六个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后代的祭祖活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凤凰县落潮井一带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举行盛大歌会。邻近的花垣、吉首等县和贵州的松桃、铜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来参加。到会人数常常达两三万人之多。

7.七月七。这是苗族的传统鼓会,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带最为流行。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着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敲鼓,翩翩起舞,纵情欢乐。

8.赶秋。赶秋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彩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传统的秋场有吉首县的矮寨场、花垣县的麻栗场、凤凰县的勾良山、泸溪县的潭溪和梁家潭等地。这一天,秋场上人群摩肩擦踵,四周山坡,人影晃动,花团锦簇,歌音袅袅,笑语盈盈,十分热闹。

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唾手拉弓,一箭射中了那只山鹰,同时坠下了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要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在乡亲的帮助下,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可以同时坐八个人的风车形秋千,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爱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巴贵达惹的愿望实现了。在秋场上,他找到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他俩通过对唱苗歌而建立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从那之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择配佳偶,形成“赶秋”盛会。

9.樱桃会。苗山多樱桃树,每当春季樱桃成熟之时,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约聚会在樱桃林中唱和山歌,进行社交活动。此种活动,苗语叫做“柳比娃”,用汉语直译的意思是“摘樱桃”。以花垣县和保靖县一些苗寨最为盛行。

10.跳香会。跳香会流行于吉首、古丈、泸溪和沅陵一带,举行此会时,以跳舞为主,兼及其它游艺活动。

三、婚 姻

湘西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个别富户或女方无生育能力的人户,也有一夫多妻的情况。50年代后,男女均按新婚姻法缔结婚姻。

湘西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但需举行订婚、过礼、结婚、回门等手续。

男家看上某家女子,准备酒肉,请媒人先到女家“讨口风”。媒人到女家后,女家如果非常高兴热情,便说明女家有意,媒人便将此情形回告男家。隔几天,媒人又前往央求,正式提及婚事。按习惯,央求次数越多越好,俗称“亲要多求为贵”。女方家若有心将女儿放口许配别人,必须经过众族人的赞同,才算有效。吃了“放口酒”,就算正式订婚。

订婚后,男方家选择吉日,向女家过礼,叫做“送亲酒”。过礼前一个月,先由媒人通知女家,女家又通知家族人等,届时前来吃酒。男方所过礼物,主要是糯米粑粑、茶叶、食盐、米酒、猪肉、糖等。男家的亲族,每家要去一人帮忙抬礼品。走到女家住的村头时,要放鞭炮。女家听到鞭炮声,立即出来迎接,主客双方,互相道贺。客人到家后,稍加休息,洗脸,主人便取甜酒阴米请客人们吃。女方家族,每户照例到一男一女饱吃一餐。若有能歌唱的青年男女,可在早餐、晚餐时互相唱和,以为娱乐。一共要两天三晚才散客。

过礼后,便可选择佳期娶亲。娶亲队伍走到女家门口,主人首先要关门“拒绝”客人,屋内主人和屋外客人互相比赛放鞭炮。鞭炮放完后,娶亲的人用钱一包从门缝送入门内,叫做“开门礼”。关门的人接受开门礼后,才将大门打开,迎接客人入室。客人进屋,休息一会,吃过饭就发亲。新娘整装完毕,要由胞兄弟(堂兄弟)背着上轿。新娘坐轿去男家,除亲属陪同外,还有若干女友伴嫁。特别要请两个儿女满堂的妇女做“引亲娘”。引亲娘手拿布伞,走在前面,开路驱邪。另外还要请歌师、歌手一同前往,作为娘家的代表参加赛歌。娶亲人和送亲人走到男家门口时,要将轿子放下,经合事用鸡“断煞”后,才能请新娘下轿。新娘进屋前,男家门口必须烧旺火一堆,用来象征吉祥兴旺。有的地方,还要在进门处放一只篾筛,陪伴新娘的女子绕筛而过,只有新娘踏筛而入。众多的青年女子,全都身着盛装,哪一个是新娘,经筛子一“筛”便一清二楚。新娘踏筛进屋后,一直走到地楼火坑边面朝内坐下。主婚人便筛两碗酒放在桌上,斟酒一杯,肉一片,送新郎新娘共饮共吃,表示二人合好不分彼此。吃过肉酒后,又送洗脸水一盆,这种水是用草药煮过的,用来洗脸,据说可以驱除一切恶煞凶神。洗毕,主婚人唱“合事歌”一首,祝愿新郎新娘。歌词大意是:夫妻合好,地久天长。女是太阴,男是太阳,日月同明,诸事吉祥。口合口,心合心,夫妻相合齐眉同到老,百子千孙福寿荣华……

唱完“合事歌”,婚礼完毕。当天,新娘可同女伴出外观游,熟悉寨情,但不能走到与男家同姓人的家里去。吃过晚饭,等到夜幕降临后,便开场唱歌、娱乐。一般习惯由男方歌师唱起,女方歌手应和。两方歌师所唱的歌词,开始时互相谦让,接着互相争胜。唱到深夜的时候,为使众多听众振奋精神,双方歌师不唱正歌,而是互相挑逗、取乐。于是唱出的歌词有互相嘲笑的,有猜谜语的,有讲故事的,说古道今往往引得座客哗然大笑。此时,男家主人散杷粑或煮甜酒给客人和听众宵夜。宵夜后,唱收场歌,大家散去休息。第二天,早餐以后,又唱客饭歌。一直要唱三天三夜,才算完毕。新郎新娘在这几天里,只是见面而不能同宿。满三朝后,清早起来,新娘挑水一担倒进水缸,表示自己从此在夫家殷勤劳作,决不偷懒让人耻笑。有的地区,男家的亲族为了表示盛情,常常留客吃饭,一家一餐,苗语叫做“农列上”或“农列高”,意思是“吃排村饭”,一般说成“排家饭”。有时亲族人多,请客吃饭的户数也就多。弄得客人一天要吃七、八餐饭,常常是,这边刚放碗下桌,那边又喊吃饭喝酒,实在是应酬不暇。“排家饭”越多,客人停留的日子越长,娘家就越满意。

散客后,新娘要回娘家住夜,叫做“回门”。第二天由女家派族人或同胞兄弟护送回夫家。这天晚上,才是新郎新娘洞房花烛成婚的El子。按照习惯,新娘先入新房去睡,新郎要等客人和全家睡尽之后,才人新房与新娘同宿。三个月后,男家又须舂粑粑陪伴新娘一同回娘家休息三天。回家以后,夫妇从事各项劳动,共同创家立业,白头到老。

苗族的婚姻有几点特殊之处:

汉姓相同而苗姓不同者可以通婚。苗族有自己的苗语姓氏,尽管汉姓相同,而在苗姓却是不尽相同的。在湘西苗族中,汉姓相同而苗姓不同的有石姓、龙姓、张姓、吴姓等。如石姓内分“仡瓜”和“仡卡”两宗。“仡瓜”,一般称为大石,祀奉祖先是“椎牛”;“仡卡”,俗称为小石,祀奉祖先是“吃猪”。故此,看似石姓与石姓通婚,实际上是“仡瓜”和“仡卡”两姓通婚。

汉姓不同而苗姓相同的不通婚。如廖姓与石姓不能通婚,因为他们都属于“仡瓜”一个系统。

恋爱自由。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于情义。一般说来,男女至少要经过若干次接触后,双方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肯赠物为凭,约为友好。

四、礼 仪

苗族人民虽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乡,但思想纯朴,对于礼仪十分讲究。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

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

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由。

五、丧 葬

湘西苗族一般实行土葬,只对麻疯患者实行火葬。成年人用杉树棺木敛尸,未成年人用木匣敛尸。寿终正寝的老人,要先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煮水洗澡,然后穿着寿衣上柳床,再入棺。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停柩三朝后,才能上山安葬。灵柩上山,要由后辈家找一个年纪最大的人,拿着火把在前面引路。抬丧不走弯路,逢山翻山,遇水趟水。送亡者上山安葬后,凡是踩了新坟地的人,一律要返孝家。孝家门外放米饭一碗,每人都要取一粒放入口中,然后吐出,吐饭之后,才能回己屋。

对夭亡的人,不能停灵,尸体置屋外。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埋,也不用棺木,仅用木板钉一个木匣装尸。吊颈、跳水、难产而或被刀枪杀的人,苗族叫做“打加”(即凶或不得好之意),其柩不能放在屋内。并且者家里以至整个家族都要立即将盛有酸菜的所有坛坛罐罐抛出屋外,摔得粉碎。如果舍不得摔碎,至少要把坛内所装的物品全部倒光,置空坛于野外,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拿回。

六、禁 忌

苗族的禁忌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忌在家里和夜里打口哨。苗族认为打口哨可招来凉风,而各种神怪则往往是乘着凉风而行。因此,在家里打口哨会引鬼进屋,遭到不幸。在夜里打口哨,会引鬼缠身,降下灾难。

忌踩三脚架。苗族的火坑里放有铸铁三脚架一个,专用于架锅子鼎罐煮饭、炒菜,任何人都不能用脚踩踏。传说三脚架是三个护火的祖先变成的,踩了三脚架是对祖先不恭。

忌坐“杭果”。苗族火坑右边(背向为北,面向为南,余类推)的中柱脚设有祖先神位,苗语称为“杭果”。青年和妇女严禁坐在这一方烤火,孩童更不能在这里打打闹闹。

忌震龙岩。苗族堂屋中央都有一块石板,石板下有一小坑,坑内放有清水一碗,是“龙”的栖身之处,如果震动这块石板,据说“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就会遭灾。

父母健在,晚辈不能包裹白色头帕。

忌过小年。由立春的那一天算起,逢到子日便是小年。如正月初四日恰恰逢到子日,那么从初三晚上半夜子时就要起忌。到时,一家大小,你看我,我看你,静悄悄地不说一句话。这二天,全家都休息,关门闭户不上坡,不干农活。一直要到初四的夜晚子时,才解忌。

忌言。清早起来后,到吃早饭以前这段时间,忌说龙、蛇、虎、豹和鬼。

七、饮 食

苗族的饮食,以大米、包谷、豆类、薯类为主食,其中又以大米、包谷为主。最具有特色的是腌酸鱼肉。苗族人民忠厚好客,虽然生活较为艰苦,但对客人一秉至诚。如有客人来家,不论常来或初到,一定要千方百计以酒肉相待,绝不可少。并且认为没有鱼肉列到桌上,便觉得是主人不贤惠.对客人不敬。由于苗乡平时买肉不太方便,所以一般人家,都在事前做好准备,以免客人到后临时张罗不周。而要保存备用鱼肉,最好的方法,莫如腌坛。杀猪捉鱼后,往往切成小块,和以米粉香料,加盐腌之,装入坛中,密封坛口,倒覆于浅水盘内,使之不透空气。经两周后,鱼肉米粉略变酸味,便可取出炒食,味美异常。

八、祭 祀

湘西苗族的祭祀活动很多,对通常所说的三十六神、七十二鬼都行祭礼。其中规模最大而又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要数吃猪、吃牛和接龙三种。此外,还有一种“还傩愿”的祭祀活动亦在苗族中流行。20世纪50年代后,这些带有迷信色彩和耗费财力物力过多的大规模祭祀活动已不再举行。

答3: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首长独有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服饰有别于其他民族,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黎族妇女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穿桶裙,头发扎成球形,插以骨簪或银簪。

黎放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木料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船底形屋又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铺地形的地板以石头垫高,离地面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离地面6尺,上面住人。

黎族的历法与汉族不一样,有本民族的历法,以12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命名,顺序是:鸡日、、猪日、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周而复始,盛行的节日在:春节、元宵、三月三、端午节、七月十五的鬼节、中秋节、冬节(冬至日)等,其中以春节最为隆重,其次是三月三。

幼儿园疑心重的家长如何沟通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面对幼儿园常见三种类型家长的沟通方式,供大家参考。

类型一:包办代替

有的家长经常说“老师,我的孩子不会穿鞋,请老师帮助穿好;我的孩子吃饭慢,老师多给喂喂”之类的话。他们从来不提及让孩子学习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味的让老师代劳。

此类家长在家一定是包办代替,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完全不考虑孩子的能力,这是包办代替型家长。此种类型的家长容易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自信心不足,不适应集体生活。

应对措施:

1.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2.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有哪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3.教给幼儿生活方面的技能技巧,在幼儿园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的机会,帮幼儿树立自信心,让幼儿愿意为自我服务,并把幼儿的成功及时反馈给家长。

类型二:望子成龙

有些家长一来接送孩子,就和老师长谈,还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孩子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上课回答问题了吗?学的东西都掌握了吗?在家需要家长怎样辅导?”等等。

其实,此类家长对孩子抱以重任,“望子成龙”的心态过重,希望孩子样样都出类拔萃,遥遥领先,有些急功近利,却往往造成孩子做事情胆怯,缺乏创造力。

应对措施:

1.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讨论过分管制孩子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教师在幼儿入园、离园时主动与他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多报喜少报忧,最好长话短说。

3.舒缓幼儿情绪,鼓励其认真完成每件事,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

类型三:漠视教育

有的家长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家中的情况。如果老师与他反馈幼儿在园情况时,好的方面他只是表示同意,不好的方面嘴里说“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正”,却没有看到他真正行动。这类家长其实是在漠视教育。此种类型家长会造成幼儿对一切事物产生无所谓的态度,不求上进。

应对措施:

1.先了解家长不交流的真正原因:是工作忙?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配合老师?

2.与家长个别沟通,教给家长配合的方法,向其说明配合后会产生的效果。对工作忙的家长,老师可以以书信的方式与之交流,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

3.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取得好成绩后及时向家长汇报。

以上三种沟通方式需要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

开学季马上就要来了,一大波家长和幼儿马上就要涌入校园,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我们家孩子刚上幼儿园,情绪不稳定,您能不能多关注他一下?”

“孩子在家不会自己吃饭,老师怎么处理,会喂饭吗?”

“孩子在家需要我提醒大小便,在幼儿园,老师怎么做才能保证孩子不尿裤子呢?”

“一个班有这么多孩子,老师能看的过来吗?”

“都上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了,怎么来幼儿园还会哭呢?”

……

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如果你对于开园初期的这些问题不太注意,甚至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也使得后期的家园活动难以开展,就得不偿失了。

特别会聊天的人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特别会聊天的人,一个是他的思维是发展性的,都能够跟你的话题中找到适合的说法,迎合你的心理,同时也会有自己的见地。他们善于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放开了说,你都能够换位思考,既得体又让人听了舒服。汽车上的人首先是善良的,有爱心的同时又是知识比较广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