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的意思和道理-克己复礼这句话害人
1.如何理解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2.论语~克己复礼
3.一日克己复礼翻译
如何理解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论语~克己复礼
孔子对礼是高度重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从建设理想社会的角度,孔子提出礼的层次性规范化理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代表国家行政人员及研究学问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规范性行为是义:忠于职守,清廉为政,学问泽人。他们的义,在于谋取社会民生之大义和大利。小人,从事社会生产劳动阶层的人员,他们立足本职去谋利,实质为社会增添财富。国家富足,民生康裕,直接动力源是小人利。在一定规范条件下的小人利,也是社会民生的大义和大利。提出礼的层次规范化理论,在文化史上孔子是第一人,理论上的应用、社会实践的历史沿流,已成儒学不易之义理,直至现今,仍然有存在之光辉。礼的层次规范化原理只会出现在孔子及儒学的理论中,决不会出现在老庄的道家体系中,也不会出现在佛教体系里,世界观体系及精神境觉决定其思想体系的优劣。<
一日克己复礼翻译
一日克己复礼翻译: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内容简介: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成书过程: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