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备方’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2.筸兵什么意思

3.八年级上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性学习 成语的意思

4.什么是府兵制?它为何最终会逐渐瓦解?

5.满族为什么还分很多旗?白旗是什么意思的呢?

‘备战备方’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全民皆兵的意思-全民皆兵意思是厉害还是不行

‘备战备方’应该是“备战备荒”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应对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封锁而提出来的,它的意思从字面上就可以解释:备战即是准备战斗(全民皆兵),备荒就是囤积粮食,应对外国封锁.——一句话,“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筸兵什么意思

筸这个地方的兵,筸是古代的湘西:镇筸,镇筸乃改土归流之地,民皆兵籍。

西筸军的历史渊源及对当地民风的影响筸军的由来历史久远。湘西凤凰原名镇竿,自清朝康熙四十三年始就是湘西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这里常年拥有一支军队,名为“筸军”,军队驻扎的目的原是为了平息苗汉冲突,保住南方苗疆的社会秩序安定。

它实行的“屯田养勇”制造成了凤凰“全民皆兵”的畸形社会形态。由于地处西南边陲,处于国家政治军事的边缘地带,所以筸军并不被朝廷重视。直到清咸丰、同治年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筸军勇赴前线、“纾解国难”、加入湘军,才使其成为了凤凰人的荣耀。

外形特点:

俗话说,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在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统帅的湘军中,有一支由湘西乡勇组成的筸军加入,号称“威虎营”,其中多“深山雾谷寒苦之民”,皆蛮悍骁勇。

沈从文在其作品《一个传奇的本事》中说到了筸军:(中国兵制中的“绿营”组织)最初为镇压苗族造反而设治,因此到咸、同之际,曾国藩组织的湘军,“筸军”就占了一定数目,选择的对象必“五短身材、琵琶腿”。

八年级上语文 第一单元 综合性学习 成语的意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一个人把关隘,就是一万个人也攻找不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在疆场上。 赤膊上阵 :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

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打草惊蛇:惊:惊动。打在草上却惊动了蛇。原比喻惩治甲,以警告乙。比喻做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用兵如神: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

有勇无谋: 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全民皆兵: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声东击西: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攻其不备: 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后也泛指出乎别人的意料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 :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举起竹竿当旗帜。借指武装起义。

什么是府兵制?它为何最终会逐渐瓦解?

??府兵制最早创始于西魏、北周时期,兴盛于隋唐时期,由于均田制的瓦解消亡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历时约200余年。

一、府兵制的兴起

?? 府兵制最早由西魏宇文泰所创建,府兵征家庭富裕农民当兵,另立户籍,不归属地方州县管辖,免除赋役,平时务农,农闲训练,战时集结,自带兵器盔甲。学界认为西魏时期的府兵制是中原征兵制与鲜卑部落征兵制的结合创新。府兵制统率方面在全国设八柱国将军,每个柱国将军下设大将军,大将军下设军将,军将下设郎将,郎将分管全国各军府。

二、府兵制的发展

? ?隋朝开皇十年,隋文帝下令改革府兵制,军人不仅隶属于军府,又与家属隶属州县,入民籍,这样就导致府兵制与均田制紧密结合起来,兵农合一的政策为军人和家属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隋朝府兵制统率方面全国军权总统于皇帝一人,隋文帝在全国设十二卫,置大将军,各卫下辖各军府,士兵每年轮番应征宿卫。府兵制至唐朝初期逐步完备。

三、府兵制的消亡

唐朝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内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唐朝的府兵制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士兵和家属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吏治败坏加剧了这一现象,士兵宿卫负担过重,导致无人愿意从军,兵源锐减。随着府兵制不能满足大唐的需要,募兵制逐步取代了府兵制,两税法也取代了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府兵制在唐朝推行时,地方兵分散,中央政府手握重兵。募兵制推行后,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兵源问题,但是兵源的质量堪忧,大多招募市井无赖,精兵猛将流向边镇,外重内轻的格局为唐朝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逐步走向衰亡。

简而言之,府兵制亡于均田制的瓦解,亡于吏治腐败,亡于士兵负担过重,兵源减少。

满族为什么还分很多旗?白旗是什么意思的呢?

这个网址上写得很详细,(页面也很好看)

一、八旗来历的传说:

过去有“从龙人关”之说,其实从龙人关说的是八条小龙。开始,这八条小龙并不团结,相互之间经常发生你争我斗,逞强好胜。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们的事后,就召见天使说:“地上有人向我告状,日头和月亮总是在一起,这样天天都是白天,半阴半阳的,人们感到很不舒服,总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庄稼也长不好了。”人们很着急,都要求把他们分开。你传我的谕旨,命令八条小龙来完成。

这八条小龙知道命令后,都想立头功,个个争先恐后,这个来,那个去,搬月亮,挪日头,不管费多大的劲儿,怎么也弄不动,大家急得抓耳挠腮,一点好办法也想不出来了。

正在无计可施时,龙王威风凛凛地来到他们面前,责问:“这么长的时间,你们为什么没有完成玉帝交给的任务?”

小龙纷纷抢着说:“日头、月亮太沉了,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整天都跟着月亮和日头后头跑,总是追不上,有时追上也是跑不动,有时跑到头里也是拦不住,还是被它们撞到一边去了。”

龙王问:“你们是怎么去的?”

小龙们回答说:“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去的。”

龙王听后,大发雷霆,当即骂到,你们这帮笨蛋,都赶不上下界凡人,他们还知道,人心齐泰山移呢!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们各拿一只箭,用力一掰就断了。如果把这8只箭绑在一起,还能掰断吗?过去你们不能取胜,就是单个力量太弱的缘故。

小龙们一听,恍然大悟,当即表示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结合在一起,正象汉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画,实际上就是八条小龙组合而成。金字塔两条龙头合在一起,变成了金字头上的尖,他们齐心协力,象个楔子,在日头和月亮之间一拱,就真的把日头和月亮给拱开了。日头和月亮分开后,由于日头跑得快,很就跑到头里去了。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后边。

这八条小龙完成了任务,也累得筋疲力尽,纷纷朝地上掉下去,此时,刮起一阵大风。说来也巧,不知道从哪里刮来八块颜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这八条小龙正巧每条龙落在一块布上,它们不仅落在布上还张在了布上。

后来,后金国将这八块带有龙图案的布当成了旗标,由于八条龙和八块布的颜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龙落在黄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黄旗;蓝色的小龙落在白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白旗;**的小龙落在红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红旗;树皮色的小龙落在蓝布上,就变成后来的正蓝旗。一条小龙,虽然落在黄布上,由于黄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黄旗;一条小龙,虽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边镶上了一条红边,所以就叫镶白旗;一条小龙落到了红布上,由于红布外边镶了一条白边,所以就叫镶红旗;另外一条小龙落在蓝布上,也是由于外边镶了一条红边,所以叫镶蓝旗。这些旗上都有一条小龙,也都有与明字搏斗的场面,还有云彩、火焰等。

2、八旗的建立及演变:

年 代 地 点 人 物 设 旗 情 况

1601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万历29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初设正四旗:黄、白、红、黑

1615年 抚顺新宾赫图阿拉城(天命元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 正四旗改为:黄、白、红、蓝

同时增设镶四旗即: 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1635年 盛京沈阳(天聪9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编蒙古八旗

1637年 盛京沈阳(崇德2年) 清太宗皇太极 成立汉军二旗:正黄、镶黄

1639年 盛京沈阳(崇德4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汉军为四旗,正白、镶白

1643年 盛京沈阳(崇德8年) 清太宗皇太极 扩充汉军为八旗

合 计 8×3=24旗×7500人/旗 18万人

2、八旗的三级组织形式及人员兵力:

(1)八旗的基层组织官职——牛录(佐领)额真

牛录——满语中是“箭”的意思。满族(女真人),狩猎时集体出行,头人负责所有的“箭”,因此在组织中将这组织的头人,称为牛录额真。始于1601年,定编300人。

(2)八旗组织中的中层官职——甲喇(扎兰、加兰)也称参领,额真。五牛录编入—甲喇,一甲喇(扎兰)=5牛录(5×300)=1500人。

(3)八旗组织中的最高官职——旗主为固山额真

5甲喇=1固山=5×1500人=7500人。

(4)每旗7500人×8旗=60000人。

3、八旗中的旗的区别:

(1)八旗中正、镶旗的读音:

八旗中有正、镶区别,也称“整”、“厢”旗,字面不难理解其意。正——整个、全部讲;镶——在原纯色基础上镶的边,也做“厢”.

(2)区别:正四旗龙首向右,龙腹内有五朵祥云;镶四旗龙首向左,龙腹内有三朵祥云.

(3)旗的样式:

1) 正四旗左右长7尺5寸,上下宽6尺,长方形;镶四旗,是正四旗尺寸剪去外上下角

2) 八色龙旗,均做龙图.镶旗形成,只是加边后,中间面积小,龙形小些。

3) 龙与旗色配合:黄旗配蓝龙,白旗配蓝龙,红旗配黄龙,蓝旗配红龙。

4) 旗杆:长一丈五尺,朱红色,龙头向旗杆,杆端为铁枪头。

4、八旗颜色的含义:

女真人当时分成五种颜色:红、黄、蓝、白、黑。当时的女真人将:红色代表太阳,**代表土地,白色代表水,蓝色代表天,黑色代表铁。铁又先于土,有土就不要五色,只有 四种颜色:红、黄、白,蓝。

称:女真人靠天吃饭,靠天种地、有水、有日,就能生存、发展。

所以用:黄—代表土:白—代表水;红—代表日;蓝代表天。因此用天、地、日、水,对应蓝、黄、白、红。

5、上三旗与八旗旗主们及左右两翼分设。

(1)进北京后的上三旗与下五旗

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成为核心;它们是:正黄、镶黄、正白,守卫皇城,挑取侍卫。担任皇帝外出护卫,是亲军。

下五旗守卫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护卫。它们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1)1601年设立四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长子禇英统领;

正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

1615年扩为八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统领;

镶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统领。

正、镶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侄子阿敏统领。

镶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

(3)左右两翼设置:

左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 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6、进驻北京后,满族八旗在北京城的戍卫驻扎(京旗)、(禁旅八旗):

(1)北京城内城是方城,按方位颜色布防:

两黄旗驻北方(驻德胜门、安定门);

两白旗驻东方(东直门、朝阳门);

两红旗驻西方(西直门、阜成门);

两蓝旗驻南方(崇文门、宣武门).

(2)八旗军队位置按“五行阴阳”划分:

两黄旗驻扎北方,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代表土,土能挡水;

两白旗驻扎东方,东方在五行中代表木,白色代表金,金能降木;

两红旗驻扎西方,西方在五行中代表金,红色代表火,火能克金;

两蓝旗驻扎南方,南方在五行中代表火,蓝色代表水,水能灭火。

东西南北,金木水火,黄白红蓝,一伸一抑、一张一合,顺其自然的天理现象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