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犯啥意思-明知故犯是什么意思
1.明知故犯什么意思
2.明知故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明知故犯什么意思
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明知故犯,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g zhī gù fàn。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一切含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什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译文:问:一切生物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为什么却要投身成驴和马呢?大师回答说:这是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句:他明明在聚餐时喝了酒,竟然还敢酒驾开车上路,真是明知故犯!
近义词:知法犯法
扩展资料:
明知故犯的反义词是恪守成宪。
恪守成宪的意思是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出处:明朝初年·宋濂(1310~1381年)、王袆(1321~1373年)主编《元史·完泽传》:“元贞以来,朝廷恪守成宪,诏书屡下,散财发粟,不惜巨万,以颁赐百姓,当时以贤相称之。”
译文:从元贞以来,朝廷官员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诏书一下,官员散尽钱财,不惜巨万,来赏赐百姓,当时都已贤相来称呼官员。
百度百科-明知故犯
百度百科-恪守成宪
明知故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668 成语 明知故犯 注音 ㄇㄧㄥˊ ㄓ ㄍㄨˋ ㄈㄢˋ 汉语拼音 míng zhī gù fàn 释义 形容明明知道不对,却故意去做。
语本宋.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一。
典源 宋.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一西山蔡先生训子,……曰:「作事皆依本分,屈己饶人终无悔。
吝钱谷与人交关、头头让人、些少生事,一切用柔道理之。
若识些道理,不做好人,天地鬼神亦深恶之。
盖不识好恶1>,如童稚2>,如醉人,虽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
〔注解〕(1)好恶:音ㄏㄠˋ ㄨˋ,喜好和憎恶。
(2)童稚:孩童。
典故说明 「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是错的,却故意去违犯。
例如国家颁布了法令,人人都应该遵守,但是有些人因不知法而犯法,这是无心之过,还可原谅;如果是明明知道法令规定如此,却故意去触犯,这就是「明知故犯」了。
这种意念在文献上比较早的出处是宋代陈世崇的《随隐漫录》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对子孙的训示说:「盖不识好恶,如童稚,如醉人,虽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汉,如果犯错,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是已经知道不对了,还去犯错,那就应该受法律制裁。
这里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
后来「明知故犯」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明明知道不对,却故意去做。
在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五.德山志先禅师》也有「知而故犯」的说法。
「明知故犯」不一定单指犯法而言,泛指一切明知事情是错的,却故意去触犯的行为。
如明代郑若庸《玉玦记》第二二出:「正是明知故犯,也因业在其中。」
又如《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们那般发急,我们自己倒明知故犯。」
都是这个意思。
书证 01.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二二出:「正是明知故犯,也因业在其中。」
02.明.李贽《焚书.卷二.书答.与周友山书》:「然弟之改过实出本心,盖一向以贪佛之故,不自知其陷于左道,非明知故犯者比也。」
03.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词曲部.音律.恪守词韵》:「常见文人制曲,一折之中,定有一二出韵之字。
非曰明知故犯,以偶得好句,不在韵中,而又不肯割爱,故勉强入之,以快一时之目者也。」
04.《镜花缘》第六一回:「此物既与人无益,为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许多?岂非明知故犯么?」05.清.〈会批义律禀〉:「因此次尚在收缴之际,是以从宽驱逐;如将来再有他夷明知故犯,定照新例严办,不能再邀宽贷也。」
06.《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们那般发急,我们自己倒明知故犯。」
0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正惟这一班明知故犯的忘八蛋,做了出来,才使得那一班无知之徒,跟着乱闹啊!」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明明知道不对,却故意去做。
使用类别用在「故意妄为」的表述上。
例 句<01>无心之过,情有可原;假如是明知故犯,那可要加重处罚了。
<02>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抽菸,他却明知故犯,当然要被记过处分了。
<03>老师已经再三告诫他不要沉迷网咖,他却置若罔闻、明知故犯,真是令人生气。
近义词: 知法犯法
反义词: 知过必改 辨识 参考语词 知而故犯,明知明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