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故事及寓意-釜底抽薪的故事完整
1.读书笔记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19)
2.釜底抽薪的故事五十字
3.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读书笔记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19)
1.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
兑(dui)下乾上之象。
2.译文:
当力量比敌人弱的时候,不宜直接以力相抗,
而应削弱他的气势,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他。
3.计名由来:
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火。
用抽去锅底下柴火的办法,来止锅内的沸水。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在军事上一般指不与敌人直接交战,
而是切断敌人供给来源,
破坏敌人所依靠的有利条件,
或者瓦解敌人士气的办法来战胜敌人。
4.故事链接:
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
两军对峙了很长时间,
双方粮草供给都成了关键。
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
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
曹操得知,亲率五千精兵偷袭乌巢,火烧粮草,
袁绍大军闻讯,人心慌乱,
十万大军被曹操打得四散溃逃。
曹操火烧袁绍粮草的这一行为就是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的故事五十字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
侯景最后不得不带着几百名剩余的士兵向梁朝投降。东魏的魏佐就此事写了一篇文章。他指出,像侯靖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砍柴、割草。然而,梁武帝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侯靖投奔梁朝。
扩展资料:
1、侯景简介
侯景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历史人物。北魏末年,六镇起兵。邻近城镇的胡部落反抗北魏的统治。侯景利用了这种情况,建立了自己的事业。梁朝投降后,拜禹州守备,守阳驻扎。四年后,起兵杀了梁武帝、建文帝和玉章皇后,篡位立国,后被部下。
2、汉武帝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创始人。萧伯纳出生在兰陵,是西汉丞相萧和的二十五孙子。宋齐以来,肖衍在执政初期重视政务,纠正了种种弊端。为了使各州和县在他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一种不同政见者变革、任人唯亲和十字军东征的政策。
然而,萧衍改变了先例,尽可能地恢复了他们的崇高地位。他宽恕了王子们,给了他们真正的权力。肖衍统四十八年,居南国皇帝之首。在他统治末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在政府事务上懈怠,沉迷于佛教。“后景乱”爆发后,肖衍被囚禁,于86年于建康台城。
百度百科-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曹操乌巢烧粮草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关羽斩了颜良、文丑,这两场仗打下来,袁军将士被打得垂头丧气。但是袁绍不肯罢休,一定要追击曹操。监军沮授说:我们人尽管多,可没像曹军那么勇猛;曹军虽然勇猛,但是粮食没有我们多。所以我们还是坚守在这里,等曹军粮草用完了,他们自然就不战自败了。
袁绍根本不听沮授劝告,命令将士继续进军,一直赶到官渡,才扎下营寨。曹操的人马也早已回到官渡,布置好阵势,坚守营垒。衰绍看到曹军守住营垒,就吩咐兵士在曹营外面堆起土山、筑起高台,让兵士们在高台上居高临下向曹营射箭;曹军只得用盾牌遮住身子,在军营里走动。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但是,袁绍的军粮却从邺城源源运来。
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领l万人马送运军粮,并把大批军粮囤积在离官渡40里的乌巢。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很冷淡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从邺城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在那里犯了法,已经被当地官员逮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通。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降他,高兴得光着脚板跑出来。他拍手欢迎许攸,说:哎呀,您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坐下来说:袁绍来势很猛,您打算怎么对付他?现在您的粮食还有多少?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冷冷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曹操改口说:对,只能支持半年了。许攸装出生气的样子说:您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在老朋友面前还说假话!曹操只好实说,军营里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月,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险,特地来给您报个信。现在袁绍有l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的防备很松,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了。
曹操得到了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曹洪等人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5000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曹军到了乌巢,就围住乌巢粮屯,放起大火,把1万周司农车粮草,烧得一干二净。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匆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谅慌失措。袁绍手下的大将张_、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四下逃散。
釜底抽薪出自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解决问题应着重消除引进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个计谋在军事斗争上应用得比较多。当强大的敌方不能正面阻挡时,不去直接抗击敌人的锋芒,而是用削弱敌人的气势的办法去战胜敌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