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蛇出洞是什么意思号召鸣放-引蛇出洞打一个生肖
1.朱厚照是哪个皇帝,朱厚照在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2.丁则良的人物印象
3.四字成语什么对流什么
4.李舜臣是什么人 ?和重要事迹
5.什么大招什么的四字成语
朱厚照是哪个皇帝,朱厚照在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厚照在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一说为朱厚燳)(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父亲明孝宗朱祐樘,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暴戾,怪诞 *** ,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总之,武宗富有戏剧性的一生是难以用只言片语概括的。 正德十五年,南巡途中的武宗于清江浦垂钓,不慎落水受寒,由于当时已经是九月天气, 江水寒冷,加之武宗已经被女色掏空了身体,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武宗一行匆匆回到京城,虽然太医们尽心治疗,可还是没有挽回武宗的生命,次年,武宗病于豹房,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30岁,葬于昌平金岭山东北的“康陵”。 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看似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同时武宗又处事刚毅果断,弹指挥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应州大败小王子,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亲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于艺妓,个性强烈,为人却又十分平和,浑不似一代帝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却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武宗。其实,明自英宗朝以来,国势渐弱,而武宗朝却完全称得上重拾信心和威望的时代,但他恣意妄为的行径却又为后人所訾议。幽幽青山绿水间,康陵中静静地安息着武宗。对于他奇特的一生,相信后人依旧会不断地评说下去。
朱厚照的下任皇帝是谁朱厚照之后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后无嗣。
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处,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
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 *** 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
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扩展资料:
朱厚熜的故事: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 年),江西龙虎山来了一位张天师。明世宗与他很谈得来,就封他为正一嗣教真人。以后又有个叫陶仲文的,也时时来装神弄鬼,什么黄白之术。
什么金丹之药,总之只要是得道成仙、念咒驱鬼这一些方术,明世宗最感兴趣。且说这天夜里,有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婢,因事走过长廊,隐隐然听见远处有“笃笃笃”的声音。
她心想,眼下的庙宇多有被毁的,如西宫太后住的慈庆宫和慈宁宫就是拆了庙改建的,哪来的木鱼声?她素来胆子很大,就摸着黑循声去找。照理找到并不难,但她约莫找了有一顿饭功夫。
这才听得真切,好像声音来自石阶之下。走近了细听,又杳无声息了,离开几步,恰又传出声音来。她灵机一动,就捡了一粒小石子放在这石阶上,然后蹑手蹑脚地离开了。
离开时口头望望,淡淡的月光下,似乎有一缕黑烟冉冉丹起。回到后宫,王妃问她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回来,她就将这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宫中除了几个太监,只有皇上一个是男人。
女人们本来就胆小,听说有鬼,如何不怕?当夜就将张金莲的所见所闻一传十,十传百,一时宫中传得沸沸扬扬,大家吓得连觉都睡不踏实。
明世宗既然相信可以成仙,也就自然相信有鬼。第二天他听说这事,也不问一声这是不是宫婢耳昏眼花所致还是别有原因,立即召来了这个陶仲文。
陶仲文即日来到宫中驱鬼。他为了扩大影响,自然要大张其事。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坛场就十分有气势。上下共有5 层:下一层按照五方位置,四下里竖了红黄蓝皂白五色旗。
第二层全是苍松翠柏扎成的亭台曲槛;第三层由81 名小太监各穿法衣,手执氏幡,按方位排立;第四层陈列些钟鼓鼎这一类的东两;第五层才是正坛,上供三清神像,边上列着青狮白象的塑像。
于是香烟袅绕,清馨悠扬。陶仲文头戴御赐金冠,腰系玉带,身着道服,手执拂尘,虔诚祈祷。只见他又是烧符咒,又是念念有词地念咒,一直搞了3天3夜。这才面奏世宗,请求掘地三尺除妖。
当时就召来不少民工,在当夜宫婢张金莲放小石子的地方,移开石阶,通力深掘,一直掘了4 天,这才好歹掘出一段烂木头来。陶仲文一口咬定说正是这个木鱼精在作祟,于是丢入烈火之中。
烂木头在地底下腐烂多年烧起来浓烟阵阵,恶臭难闻。陶仲文趁势道:“这妖精已被消灭,从此宫内平安,诸位放心就是了!”对陶仲文的装模作样,明世宗竟十分相信。
说他法力无边,灵效异常,重重奖了他一笔。宫中端妃手下有个恃婢,名叫杨金英,本来对张金莲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已很看不惯,现在见陶仲文一口咬定将一截烂木头说成是木鱼。
心里很不以为然,说了句:“我看这明明是截烂木头,哪里是什么木鱼精?偏让这个破道士骗去了许多财帛去!”这话明里在说道士骗人,实质上是说皇上迷信荒谬。
不知哪个多嘴的宫女,将这话传到了明世宗的耳朵里。明世宗大怒,要将杨金英拖出去用乱棒打。幸而当时端妃正得宠于明世宗,百般为她说情,好话讲了一大箩,这才饶了她的命,
但是一顿毒打是在所难免的了。杨金英为了轻轻一句话,几乎丧命,一直养了3 个月伤才痊愈;加上平日里皇上还因几件小事说她恃奉欠周处分过她,直叫她时这个皇帝恨得牙痒痒的。
换了别人,皇帝虽可恨,也只好恨在心头,可是杨金英是个刚烈女子,却付诸行动了。再说这天供雷神的雷坛造好了,明世宗兴致很高,亲自前去祭祷,回宫时已是天黑。
就直接来到西宫中,与端妃一起喝了几杯酒,不由瞌睡上来。他脑中昏昏沉沉,一阵昏眩,顿时觉得周身绵软,动弹不得,由端妃搀扶着滚倒在床,马上呼噜呼噜进入了梦乡。
端妃替皇上盖好被子,放下罗帐,深恐惊醒了他,蹑手蹑脚地带上门,自己到侧厢去了。杨金英原在边上侍候,所有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这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就悄没声儿挨近寝室门口,侧耳细听,只听见帐内明世宗鼾声如雷,睡得正香。她一时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杀心陡起,放着胆子,解下自己腰间的一根丝带,作了一个套结,揭开御帐。
将结轻轻套入明世宗的脖子,用力一收。正在生关头,只听见门外脚步声响。她毕竟是个年轻姑娘,没经历过大场面,顿时慌了手脚,丢下带子,拔腿就逃。
明世宗在梦中被人一勒,手脚乱颤,眼看要送命,现在她一松手,便缓过气来,只是头昏目眩,兀自晕了过去。
回头来说,门外走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宫婢张金莲,这天她正路过此地,远远看见杨金英手拿丝带,神情鬼祟,一时不知道她去干什么,待掩过来偷偷往房里一张,不禁吓得个手酸脚麻。
百度百科-朱厚熜
朱厚照是明朝第几个皇帝啊?他是明君吗?第10个,是明君。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
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暴戾,怪诞 *** ,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从不怠慢。
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历史学家对此颇有分歧,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武宗只不过只是喜欢玩乐,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扩展资料:
朱厚照生平大事介绍:
1、应州大捷
应州大捷亦称应州大战、应州之役,指发生于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武宗亲征在应州击退鞑靼的战事。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部落首领小王子再次率五万人(号称)进犯明朝边境,正遇上明武宗朱厚照出关巡边。
朱厚照以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号调集长城一线的军队参与作战,于是应州之战正式打响。此战中,朱厚照体现出了不凡的军事天赋,首先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牵制住敌军主力部队,再不断增加兵力来消耗敌军的锐气。
整个战事持续了好几天,最终以小王子败退告终。这场战役使得明帝国北方边境暂时安定了一段时间。
2、平宁王之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帝朱厚照西巡归来后,又欲下江南,并周游天下,为了谏阻南巡,惹起一场朝臣大 *** 。
于是,怀有野心的宁王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无道,是年六月十四日兴兵,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
七月初,又以其部将守南昌,自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
明武宗自称“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于八月二十二日率万馀官兵南下“亲征”。后到达涿州时,王守仁捷报传至,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
明武宗身边的嬖幸甚至建议将朱宸濠放回鄱阳湖裏,让明武宗生擒,以展示皇帝威信,为了将平叛功劳延及到明武宗及其诸幸臣,正德十五年(1520年)闰八月,王守仁不得已将擒获的朱宸濠押至南京,献给明武宗,名曰“献俘”。
武宗与诸近侍身着戎服,摆开作战的阵势,将朱宸濠除去桎梏,释放在军队的包围圈中,然后伐鼓鸣金而擒之,重新给他戴上枷锁,列于队伍前面,作凯旋状而归。
十二月,朱宸濠被押至南京。但明武宗直到次年十月方才班师。十二月,武宗在通州处朱宸濠,除宁王之藩。
百度百科——朱厚照
正德皇帝之后是哪个皇帝明世宗朱厚熜。
一、生平介绍
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武宗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在位时间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万历帝。
二、为政举措
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不侍朝,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而非影视剧情演绎的那样昏庸无能。
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嘉靖帝驾崩,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葬于北京明十三陵的永陵
推行改革嘉靖帝在位前期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清理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改革科举制度、革除外戚世封等,内容广泛,成效显著。所以获得很多赞美之声。
青词宰相:
青词,又叫绿章。因在青藤纸上用朱红色字写而得名,青词本是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献给天界神明的章表奏文,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出皇帝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青词进入官方序列。
青词的真正发扬光大,应该是明嘉靖年间,嘉靖对道教是异常入迷,明代因此出现了顾鼎成、严嵩这样以写青词而晋级成功,跻身首辅的文人。
扩展资料人物评价
嘉靖帝执政的四十五年,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发展的、纺织品和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的时代。嘉靖帝和他父亲读圣贤书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历史上还是不多见。这也可与他在礼仪之争时的强硬态度联系起来。
在群情汹涌之中,毅然要为自己父母争得更为尊荣的地位。嘉靖帝是个十足的孝子,但他逞一己的私孝而不顾天下公义,终究太小气太狭窄,有违宽阔浩荡的为君之道,后人说他是“中材之主”,似可认作确论。
后世的史家说嘉靖除了他自己和他父母,他没有爱过任何人。在四十五年的统治中,杀大臣杀言官,他毫不留情,连后宫中都到处弥漫着他的强横。嘉靖帝与儿子们的关系也说不上融洽,他一直到都没有立太子。
可以说在他父母去世后,嘉靖帝已经没有可以温馨相处的人。每逢节日和他父母的忌辰,嘉靖帝总要屏退众人,向父母的灵位长跪,流泪默祝,神情惨楚,让偷偷窥见的宫女也为之动容,也只在这时,刚强的皇帝才显出骨子里的些许温情与脆弱。
百度百科-朱厚熜
明武宗朱厚照后 是谁当皇帝的是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
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 *** 败。
扩展资料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
武宗驾崩后的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2日,一个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北京。
在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发生了第一轮冲突。根据杨廷和的安排,要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即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
但朱厚熜并不接受这种方案,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即位不久,嘉靖帝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嘉靖帝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
嘉靖帝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
丁则良的人物印象
彼岸的杨振宁先生光荣退休,以其人之功德圆满,引起一片喝彩,杨先生也以朱自清当年诗句自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人生绚烂归于平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新境界,着实令人企慕又感动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归宿,比如杨先生回忆少年读书情节,他是清华成志小学和北平崇德中学的学生,清华教授杨武之先生教子有方,当杨振宁读初一时,即有了家教的待遇,数学家的杨武之先生要平衡儿子的知识结构,所以,他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数学,也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的物理。他去找雷海宗教授,那个时候雷是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是我父亲的好朋友,他跟雷先生说,你可不可以找你的一个学生,来教振宁《孟子》。雷先生就介绍了他的一位得意的学生,叫做丁则良。丁后来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学家。杨先生回忆,那一个半暑假的家教使他终生受益,因为《孟子》里头有很多关于儒家哲学,你可以了解整个中国的思想方式,这对于我这个人的整个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杨振宁教授谈教育》)。今天是不会有给自己的孩子请讲哲学的家长了,而那个雷海宗的得意弟子、著名历史学家的丁则良,不要说没有挨到夕阳无限好的时光,就是让今天中国各高校学历史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等等回答知不知道这丁先生,恐怕也百不出一了,这就是时间的残酷。
不尽然是时间的残酷呵,那还是历史的残酷。我不知道后来杨先生打听过丁先生没有,我知道有一年杨先生于尼克松访华后返乡参观。曾有美国华人科学家参观团到来,其中任之恭、林家翘、王浩、张明觉、刘子健等等,其中多清华出身者,作为陪客的竺可桢提心吊胆他们会打听赵忠尧等下落,果然周总理宴请众人,任先生开口询问钱临照、胡刚复、陈寅恪等情况,周公自是一番苦心。在场的历史学家刘子健,其两位兄长已在运动中双双夫妇自杀了,另外一个兄长在农村劳动,周公特别对刘先生嘘谈,使刘大为感动(《竺可桢日记》),周公还恳请参观团返美后不要过分为中国宣传,只能适可而止,因国内缺点尚多,那是不堪的一幕。任先生等当年同行,竺先生于日记中有段椎心泣血的自白:熊庆来作古,数学所评之为学术权威,并早已停止薪水,给生活费,后才声明是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恢复薪水。科学界老一辈从此又弱一个,生物学钱崇澍、秉志、胡先?三老相继去世,物理学胡刚复、饶毓泰,化学王进,地质谢家荣、何作霖,气象赵九章等继亡,今日又有数学家熊迪生,我辈真成鲁殿灵光了。杨先生大概不曾想到:那个家教于庭内的书生丁先生,早已不在人世了。
遍查了各种人名辞典和辞书,可惜我们都没有记载这个丁先生,当然他是一个异类,是被遗忘的对象。还是周一良先生的近作《毕竟是书生》提及丁先生。周先生还为海峡彼岸的朋友拟为丁先生所编的文集写了序言,可惜也仅是序言而已,这本书结果并未出版。周先生是曾由研究他独擅的国史转而研究亚洲史的,这个大胆的转变福乎祸乎小子不敢妄议,在周先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北大全盘苏化,按照苏式教学计划安排授课,原来周先生与丁先生是合开国史的,便改行去教亚洲史,以后编亚洲各国史教材,周先生负责古代,近代部分则归丁先生负责,他完成了几篇颇有水平、当时很受重视的亚洲近代史论文,但由于他在运动中被迫害含冤而,未及出书,周先生呢,只是直到70年代中期梁效成员受政治审查,我才坠欢重拾,又接触魏晋南北朝史。
丁先生是怎么的?周先生婉约微讽,有这么一段自伤自哀的回忆:1957年从'引蛇出洞'搞起来的派斗争,是解放后知识分子遭受的第一次大灾难。我生性小心谨慎,加之解放后'原罪'思想沉重,认为自己出身剥削阶级,又在举国抗战期间置身国外,对不起人民,鸣放期间确没有什么不满,运动开展后则诚心实意努力紧跟,以后历次政治运动无不如此。但当涉及自己亲近的人时,不免真情流露。在批判亚洲史教研室青年教师夏应元的会上,我发言说他'辜负了党的培养和我的期望,随之落泪。好友丁则良在北大含冤自杀,我因须开会不能送葬,在他停灵处绕棺一周以示告别。作为北大民盟支部负责人,我主持批判他的大会。丁则良到苏联开会,根本未参加整风鸣放,毫无可抓辫子的言论,是原单位欲加之罪故意捏造出'三人反党集团'。我在大会上只能批判他'辜负党的信任和重用'。这些以后都在全系大会上受到'温情'与'立场不坚定'的批评。只有翦老,在会上听到我绕棺一周的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了一句话:'你对丁则良是真有感情啊!'当时心想翦老还有人情味。有人情味的翦伯赞先生,后来也只能效丁先生的玉石皆焚。丁先生那年自殒不过42岁。他是清华抗战前历史系的毕业生,曾在西南联大、昆明师院、云南大学以及母校任教,并曾在伦敦大学作研究,后来院校调整,被发配去了东北人民大学,周先生说两人共治亚洲史,那是他回到了北大(与清华历史系合并了)的事情,不久也就自沉未名湖。学人之难,于乱世为常情,令今天人们艳羡不已的徜徉于北大未名湖边的学子未必知晓湖上故事吧。
我是学历史的出身,我没有读过丁先生的大作,相信知道有过历史学家丁先生的历史系学子不会更多;我们也没有一本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史,去年出版的1957年《思忆文丛》仿佛也没人提到过丁先生,许是人太多了吧,比如石挥和储安平怎么的?就没人知道。再说北大,也是历史系出身的程贤策是怀揣了烈酒和敌敌畏进了香山深处,钟敬文女弟子朱家玉是蹈了渤海……;受了伤的,汪曾祺先生喃喃:受过伤的心总是有璺的,……为政临民者,可不慎乎;受了惊吓的,则如周先生等,名在舒芜《四皓新咏》中,他如冯友兰、魏建功诸先生,以冯先生之倒孔、魏先生诠释《乡党篇》,进退失据,终是憾事,推其原委,尽在毛之于皮的无奈,冯、魏两家夫人门前私议,说:解放以来经过多少次运动,想着这回跟着毛主席可跟对了,不想更错,乃两位老太不胜唏嘘,真是可慨也夫!
周一良先生为丁先生文集作序,感慨还有多少幕后的悲剧,那是丁先生子女们的命运。丁先生作为历史学家,按先前的说法:家学渊源,父承子业,等等,这些后来都难作数了。胡风先生以他曾经沧海的经验嘱咐他的晚辈要坚决不考文科,这消息披露后让多少彷徨于专业志向的学子看淡了文科而改考理工呵,丁先生事业的绝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周先生以为幕后悲剧的故事是从来没有间断过。不说一汪未名湖了,市场经济你可敌得过它?如是,将来,还会有杨振宁功成名就之后感怀丁先生早年之家教的故事吗?
四字成语什么对流什么
1. 引什么大什么的四字成语
引的成语 :
引人注目、
旁征博引、
引人入胜、
引经据典、
引吭高歌、
引颈受戮、
引咎自责、
抛砖引玉、
引以为耻、
引以为荣、
引狼入室、
引以为憾、
引蛇出洞、
引以为戒、
引领以望、
旁引曲证、
引绳切墨、
引譬援类、
引律比附、
引喻失义、
责躬引咎、
引申触类、
引虎自卫、
引手投足、
穿壁引光、
翘足引领、
箕引裘随、
引风吹火、
发引千钧、
引水入墙
2. 四字成语“迎面什么”“迎面什么”形式的四字成语:无。
迎面的相关知识:
1、读音:yíng miàn
2、释义
(1)正面,前面。
(2)对面;冲着脸。
3、例句:
(1)爷爷足有七十岁,胡子雪白,穿着件对襟白袍子,迎面结着飘带。
(2)迎面吹来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让树木不断招手,让小草高兴得点头哈腰、翩翩起舞。
(3)迎面走过去同他们打招呼。
(4)刚到花神庙门口,迎面走出一群人。
(5)四凤端着药碗向饭厅门走,周蘩漪迎面走进。
4、同义: 劈面、扑面、对面、当面、劈头。
5、反义:相背
3. 四字词语步履什么什么步履开头的成语有两个,分别是步履维艰和步履蹒跚。
一、步履维艰
拼音:[ bù lǚ wéi jiān ]
解释: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出自:《宋史·章宗经三》:“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示例:譬如祖母的脚是三角形,~的,小姑娘的却是天足,能飞跑。 ◎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行动不便
二、步履蹒跚
拼音:[ bù lǚ pán shān ]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出自: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示例:爷爷腿脚不灵,走起路来~。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步履维艰和步履蹒跚的近义词有寸步难行、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一、寸步难行 [ cùn bù nán xíng ]
1. 解释: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2. 出自: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3. 示例:美娘赤了脚,~。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处境艰难
二、进退维谷 [ jìn tuì wéi gǔ ]
1. 解释: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2. 出自:《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3. 示例: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着一种~的苦闷。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
三、左右为难 [ zuǒ yòu wéi nán ]
1. 解释: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2. 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为难,如何是好!”
3. 示例:千思万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4.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大什么大什么大包大揽把事情全部包下来。也表示有把握,负得起责任。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大慈大悲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大吹大打指鼓乐齐作。
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大吵大闹激烈地争吵。指争论各方并无严重分歧而进行毫无秩序的争吵骚动。
大吹大擂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澈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开大合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大富大贵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大风大浪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大喊大吼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大吼大叫大声喊叫。
大喊大叫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如:她喜爱淡雅,从 *** 大红大绿的衣服。
大红大绿指颜色浓艳。
大行大市指商品的一般市场价格。
大哄大嗡形容动员众多的人一哄而起去作一件事,实际效果并不好。
大红大紫形容显赫、得意。
大经大法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大吉大利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大酒大肉指菜肴丰盛,大吃大喝。
大鸣大放鸣:有所发抒;放:发出,开出。指群众在对某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上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大锣大鼓形容大肆宣扬。
大男大女指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女。
大破大立大举击毁旧物,大力建立新事物。
大起大落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大请大受指优厚的待遇。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大仁大勇形容为人仁义且勇敢。
大是大非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大手大脚原指人手大,脚大。后多用来形容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大鱼大肉指美好丰盛的饮食。形容菜肴丰盛。
大智大勇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李舜臣是什么人 ?和重要事迹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李舜臣(,1545年4月28日 - 1598年12月16日),字汝谐,号德水。朝鲜王朝时期京畿开丰(今开城)人,德水李氏出身。朝鲜王朝时期将军,封号忠武,是朝鲜与韩国的民族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50年7月设立了李舜臣勋章和李舜臣奖章授予作战中荣立战功的海军将士。现在韩国的学校除了檀君像及世宗大王像以外,还放有忠武像。韩国首都首尔的忠武路就是为了纪念李舜臣的功绩。他的头像也出现在韩国的100元硬币上。
朝鲜壬辰卫国战争前夕,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他改制的龟甲船能攻能防,在抵御日本海军的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李舜臣统帅朝鲜水军在玉浦、唐项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重创日军。后因谗言一度下狱。1597年日本出动14万兵力,水陆并进入侵朝鲜。李舜臣被再次起用,出任三道水军节度使。他率朝鲜官兵和明朝援军共同御敌,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他和中国水军总兵邓子龙共同指挥朝中联合舰队大败日军,不过李舜臣在此役遭遇到岛津家的突袭,最后战疆场。
1592年春天, 日本的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帮助日本攻打中国,调集近20万大军,700艘战船,悍然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日军在朝鲜登陆,仅3个月的时间,就接连攻陷了朝鲜的京都汉城及平壤、开城等重要城市,国王逃到鸭绿江边躲藏了起来,整个朝鲜如覆巢之卵,岌岌可危。丰臣秀吉见初战告捷,颇为得意,他狂妄地对部下说:
“你们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头呢,要不了多久,朝鲜、中国的臣民就会俯伏到我的脚下,听候我的驱遣!”
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海上他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因为他们碰到了朝鲜的爱国名将李舜臣率领的海军。李舜臣出生于1545年,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县城的狱吏。因为他刚毅勇敢、足智多谋,被首相破格提升为全罗道左水使,扼守朝鲜海峡,他早就看出了日本想吞并朝鲜的狼子野心,他非常重视训练水师,并特别改进了传统的龟船。
龟船是朝鲜人很早就发明的一称战船,船身装有硬木制成的形似龟壳的防护板,故叫龟船。李舜臣改进了龟船的结构和设备,把船身造得更大。每艘船身长十余丈,宽一丈多,甲板之上有厚木制成的顶盖,并且裹上铁板,可以掩护船上水军避免敌人火器投射,顶盖上和甲板旁,装着许多尖锐的大钉和铁钩,使敌人不敢攀登,船头上安装着一个大龙头,上穿两个大炮眼,头尾都装有金属尖杆,必要时可用来冲击敌船。船身前后左右有74个枪眼,射手可以伏在内部施放火器。船身两则又各设10只大桨,全部划动,急驰如飞。加上船身很大,可以装载很多饮水和粮食,这使龟船更适于水面久战了。
龟船有许多优点,指挥它的李舜臣又多谋善断,深韬武略,难怪日军在他面前要撞得头破血流了。
这年5月1日,李舜臣得知玉浦港停靠着50余艘日本兵船,船上的士兵大都上岸抢劫百姓财物去了,他立即指挥90多艘龟船去偷袭日军,日军从未见过这种战船,远望还以为是一群大乌龟朝他们爬过来了呢!
过了一会,才看清了那群“乌龟”,原来是战舰,日军顿时慌了神。当他们仓皇跑上船,准备起锚逃离时,已经来不及了。
“开炮!”李舜臣一声令下,千百道火龙扑向日船。“轰轰……”日船上百花齐放,烟火缭绕。在强烈的炮火下,日军抱头乱蹿,鬼哭狼嚎,转眼间40余艘日船被炸毁、击沉,士兵伤亡不计其数。不可一世的日军舰队就这样被李舜臣的“大乌龟”们吞没了。
玉浦海战的胜利,粉碎了丰臣秀吉从海路侵略朝鲜沿海地区的计划,侵略军、后勤物资的运送也处于瘫痪状态,陆军的进攻也因此受到阻滞。20多天后(5月29日),李舜臣又打响了第二次大海战。
当时,10多艘日船停泊在泗川岸边,日军自以为有险可据,想等朝鲜船只靠近了再打。李舜臣看穿了敌人诡计,故意引船后退。日军以为他惧阵脱逃,就驾船追击,不料,刚离岸不久,李舜臣就让龟船掉头向日军猛攻。霎时,枪炮齐鸣,火焰纷飞,日船又被大乌龟吞没了。
接着,在唐浦,李舜臣又率领龟船攻击日军阵地。他先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俘获日船21艘,后又巧妙地运用引蛇出洞的策略,用3艘龟船伪装侦察地形,引诱敌人,主力船只则预先埋伏在山脚下。日船果然倾巢出击。进入伏击圈,结果遭到前后夹攻,26艘日船全被焚毁。战斗中,李舜臣左臂受伤,血流不止,但他屹立船头,指挥若定。
7月的一天,在闲山岛地区,李舜臣又同日军展开大战,最后一举歼灭日军水师主力,控制了海域,李舜臣也因屡战告捷,功勋卓著,被晋升为三道水军统制使。
就在这时,中国明朝 *** 应朝鲜 *** 要求,派出援军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两军很快收复平壤、开城,把日军赶出朝鲜北部。丰臣秀吉被迫与朝鲜进行和平谈判,可惜在日本间谍的破坏和奸臣的诬陷下,李舜臣竟在1597年2月被免职治罪。
丰臣秀吉见自己的眼中钉被拔去,立即中止谈判,派出15万大军再犯朝鲜。
当时,指挥朝鲜海军的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军官,他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交战不久,朝鲜军节节败退,海军几乎全被击溃,大片国土又重新沦入敌手,朝鲜 *** 见情势万分危急,只得重新启用李舜臣,并请求中国再次出兵援助。
李舜臣临危受命,重整水师。他团结抗日将士,惩办怕官员,又吸收忠勇的农民参加水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残余的12只战船和一百多名水兵的基础上,又重新组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强大水师。
他率领这支水师利用天时地利,巧布铁索阵,在鸣梁海峡诱敌深入,以12艘龟船击沉30多艘日船,击毙击伤日军4千多人,致使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1597年冬,朝中联军在李舜臣和中国老将邓子龙的率领下同日军主力在露梁海打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海战。
交锋开始在深夜,当500余艘日船抵达露梁海时,朝中战船同时发出猛烈的炮火,海面上烈火冲天,亮如白昼,战士们勇敢地跳上敌船,杀得敌人横尸满舱。
敌军惶如瓮中之鳖,急欲夺路逃跑,但被切断退路,于是集中火力负隅顽抗。在激烈的交战中,李舜臣发现邓子龙身陷重围,就立即驶船去援救,不幸左胸中弹,他忍着剧痛,嘱咐部下不要声张,并将军旗交给副手,要他代施号令,战斗一直由夜晚打到白天。第二天中午时,朝中水师共击沉、击毁敌船450艘,歼灭日军一万多人。至此,持续了6年之久的朝鲜卫国战争终以辉煌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开始于1592年,按农历属壬辰年,所以朝鲜历史上把它称作“壬辰卫国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李舜臣和邓子龙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光辉却映照千秋万代,而李舜臣的作战实践,也为在海上进行反侵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什么大招什么的四字成语
1. 大什么大什么的四字词语大全
大什么大什么的四字词语大全 :
大吃大喝、
大模大样、
大摇大摆、
大彻大悟、
大吹大擂、
大红大紫、
大起大落、
大包大揽、
大轰大嗡、
大仁大义、
大是大非、
大喊大叫、
大手大脚、
大男大女、
大慈大悲、
大吉大利、
大恩大德、
大智大勇、
大富大贵、
大经大法、
大行大市、
大钱大物、
大喊大吼、
大盘大碗、
大鱼大肉、
大吵大闹、
大风大浪、
大锣大鼓、
大本大宗、
大开大合
2. 引什么大什么的四字成语引的成语 :
引人注目、
旁征博引、
引人入胜、
引经据典、
引吭高歌、
引颈受戮、
引咎自责、
抛砖引玉、
引以为耻、
引以为荣、
引狼入室、
引以为憾、
引蛇出洞、
引以为戒、
引领以望、
旁引曲证、
引绳切墨、
引譬援类、
引律比附、
引喻失义、
责躬引咎、
引申触类、
引虎自卫、
引手投足、
穿壁引光、
翘足引领、
箕引裘随、
引风吹火、
发引千钧、
引水入墙
3.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大什么大什么大包大揽把事情全部包下来。也表示有把握,负得起责任。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大慈大悲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大吹大打指鼓乐齐作。
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大吵大闹激烈地争吵。指争论各方并无严重分歧而进行毫无秩序的争吵骚动。
大吹大擂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澈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开大合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大富大贵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大风大浪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大喊大吼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大吼大叫大声喊叫。
大喊大叫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如:她喜爱淡雅,从 *** 大红大绿的衣服。
大红大绿指颜色浓艳。
大行大市指商品的一般市场价格。
大哄大嗡形容动员众多的人一哄而起去作一件事,实际效果并不好。
大红大紫形容显赫、得意。
大经大法根本的原则和法规。
大吉大利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大酒大肉指菜肴丰盛,大吃大喝。
大鸣大放鸣:有所发抒;放:发出,开出。指群众在对某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上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大锣大鼓形容大肆宣扬。
大男大女指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女。
大破大立大举击毁旧物,大力建立新事物。
大起大落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大请大受指优厚的待遇。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大仁大勇形容为人仁义且勇敢。
大是大非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大手大脚原指人手大,脚大。后多用来形容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大鱼大肉指美好丰盛的饮食。形容菜肴丰盛。
大智大勇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4. 招字四字成语有哪些招摇撞骗、
花枝招展、
屈打成招、
迎风招展、
金字招牌、
不打自招、
招架不住、
招摇过市、
招兵买马、
招财进宝、
树大招风、
扬幡招魂、
翦纸招魂、
招风惹雨、
目挑心招、
招降纳款、
招降纳叛、
招蜂引蝶、
纳叛招亡、
招权纳贿、
扑满招尤、
招灾惹祸、
招降纳附、
惹罪招愆、
招风揽火、
招降纳顺、
枉勘虚招、
挖耳当招
5. 招开头的四字成语招亡纳叛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招花惹草指挑逗、勾引女子。
招兵买马①招募士兵,购置战马。谓组织武装,扩充兵力。②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招灾惹祸招引灾祸。
招灾揽祸招揽灾祸。
招事惹非见“招是惹非”。
招降纳叛①招引接纳敌方叛降的人。②称网罗坏人,扩充势力。
招是生非见“招是惹非”。
招是惹非招惹是非。谓无故生事。
招是搬非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招是揽非犹招是惹非。
招风惹雨见“招风惹草”。
招风惹草比喻惹是生非,引出事端。
招风揽火比喻招惹是非。
招军买马犹招兵买马。
招摇过市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注意。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招摇撞骗谓借名炫耀,进行。
招蜂引蝶比喻逗引异性。多指女子。
招蜂惹蝶犹招蜂引蝶。
招贤纳士招引接纳贤士。
招权纳贿把持权势,接受贿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