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下一句是什么?

2.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名人名言大全摘短句抄

3.改过不及的下一句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下一句是什么?

改过不吝的下一句怎么写-改过不吝的下一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过不吝,从善如流。”的拼音是rén shuí wú guò? guò ér néng gǎi ,shàn mò dà yān 。gǎi guò bú lìn ,cóng shàn rú liú 。

一、释义

谁没有过错,有过错后能改,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二、出处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原句:“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2、“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出自? 宋代苏轼的《上皇帝书》。

语句:“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而为一,在《上皇帝书》中说:“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所绝无而仅有。”

译文: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这就是尧、舜、禹、汤的所努力而力行,秦、汉以来的没有皇帝做到而只有您。

扩展资料

1、《左传》的简介:

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2、《上皇帝书》的思想背景:

苏轼在《上皇帝书》中指出,皇帝与“大夫”们不一样,“大夫”最需要的是功名,而皇帝需要的则是“人心”。

富国强兵能给“大夫”们带来功名,却也会使皇帝丧失人心。以其去争论变法的对错,不如直接看看人心之向背。人心之所欲,行之必有利;人心之所弃,行之必遗后患。此所谓:“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

以上资料参考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以上资料参考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名人名言大全摘短句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名人名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谷则伤农,太贵是伤末。

恃大而不戒,则轻敌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深谋而必克。

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丰凶相济,农末皆利。

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则兵易解而功易成。

冤者获信,者无憾。

服人以诚不以言。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博现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目有昧刚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名重则于实难副,论高则与世常疏。

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所种者谷,虽瘠土惰农,不生稗也;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论必作,作必成。

事不素讲,难以应猝。

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临大事而不乱。

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合则留,不合则去。

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忍小忿而就大谋。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

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志虽大而才不副。

与君暂别不须嗟,俯仰归来鬓未华。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易以理服,难以力胜。

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心欲言而口不逮。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十年生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穷不忘道,老而能学。

情发于中,言无所择。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其择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

呼之则来,挥之则散。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成事在理不在势。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经典名言大全摘抄

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经典名言警句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7、圣人无常师。《师说》

8、事业无穷年。

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1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11、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14、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15、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16、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17、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1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唐伯虎 即 唐寅 (明朝苏州才子) 字伯虎,明朝南直隶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朝著名画家。传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唐伯虎 名人名言: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一醉解千愁,酒醒愁还在。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但愿老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

人言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满腹尽是沧凉事,颓笔难填婉约词。步诗三十愁千万,苦辣酸甜我自知。

西湖美景共君游,利禄功名不必愁。海阔天空千怨解,知足常乐百愁休。粗茶淡饭代良药,性善心诚消患忧。 补路修桥添福禄,一杯浊酒醉红楼。

怎知两载相思日,想煞三秋梦里人。

九月黄花映晚霞,满仓稻谷喜农家。三秋寒露摧红叶,一季骄阳照碧华。老骥不嫌征路远,桑榆怎叹日西斜。 苍颜笑睹西山景,莫学无知井底蛙。

一行大雁舞长空,去去来来岁岁同;秋去羞看正月雪,春来喜弄三月风。江南犹是千川绿,塞北已然遍山红;草木枯荣归万象,人生皆在转轮中。

花落花开花自知,秋来春去恼蜂儿。寻槐觅桂焉无意,踏蕊啄芳岂有私。辛苦成甜非自用,勤劳换蜜为人施。 一生短暂倏忽过,化作香魂绕茧丝。

天高云淡又经秋,不吝青春吝白头。年少有为时不待,老来无事岁空流。太君期颐执军令,姜尚杖朝扶钓钩。 富贵贫穷皆梦幻,沧桑历尽勿须愁。

生在阳间有散场,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买,不使人间造孽钱。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名人名言警句摘抄

郑板桥(16931765年),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郑板桥名人名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君有奇才我不贫。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难得糊涂。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 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有酒时学佛,没酒时学仙。

酒能乱性,所以佛戒之。酒能养性,所以仙家饮之。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改过不及的下一句

从善如流。根据查询中国书籍出版社官网显示,改过不吝下一句是从善如流,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上皇帝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改正错误时毫不吝惜,听从他人的好意见就像水向低处流淌一样迅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