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是谁写的?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3.杜甫《忆昔》的问题

4.玄怪录原文及译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是谁写的?

齐纨鲁缟的典故-齐纨鲁缟

是杜甫写的《忆昔二首》写于广德二年春,杜甫寄居阆州。杜甫感于今昔变化,借忆昔表示对现实的忧虑和哀叹。

出自:《忆昔二首》

作者:杜甫

原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翻译: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

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扩展资料: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

百度百科-忆昔二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这句诗的意思是:遥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居住了万家人口。

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忆昔二首》其二,诗的全文如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孙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小邑:小城。藏:居住。万家室:言户口繁多。《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

白话译文

遥想当年开元盛世,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扩展资料:

《忆昔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组诗作品,写于广德二年(764年)。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讽今。第一首忆昔讲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李辅国和宠惧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目的在于警戒唐代宗不要走肃宗的老道;第二首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应致力于安国兴邦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忆昔二首

杜甫《忆昔》的问题

杜甫的一生见证了唐朝的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后的日渐衰落。这首《忆昔》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写下的。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意思是天下太平,旅途安宁,没有行凶打劫,不需要择吉日出行。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齐纨鲁缟是指山东地区出产的素色丝绢,泛指名贵丝织品。意思是运输良品织物的车辆络绎不绝,男耕女织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本段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当时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玄怪录原文及译文

《玄怪录》原文及译文如下:

1、原文:宝应中,有元无有者,尝以仲春末独行维扬郊野。值日晚,风雨大至。时兵荒后,人户逃窜,入路旁空庄。须臾,霁止,斜月自出。无有憩北轩,忽闻西廊有人行声。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乃云:今夕如秋,风月如此,吾侪何不为文,以纪平生之事?其文即口号联句也。

吟咏既朗,无有听之甚悉。其一衣冠长人曰:齐纨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为子发。其二黑衣冠短陋人曰:嘉宾良会清夜时,辉煌灯烛我能持。其三故弊黄衣冠人,亦短陋,诗曰:清冷之泉俟朝汲,桑绠相牵常出入。

其四黑衣冠,身亦短陋,诗曰:爨薪贮水常煎熬,充他口腹我为劳。无有亦不以四人为异,四人亦不虞无有之在堂隍也,递相褒赏,极其自负,虽阮嗣宗《咏怀》亦不能加耳。四人迟明方归旧所,无有就寻之,堂中惟有故杵、烛台、水桶、破铛,乃知四人即此物所为也。

2、译文:唐代宝应年间,有个元无有,曾经在仲春二月末,独自行走在江苏扬州的郊外。正赶上天晚了,大风骤雨到了。当时是兵荒马乱以后,住家人多半逃跑了,于是进入道旁空旷的村庄里。不久天晴了,斜照的明月才升起来。

元无有坐在北窗下,忽然听到西廊有行人的脚步声。不一会,看见月中有四个人,衣服帽子都奇异,互相交谈很和谐,吟诗咏诵得很顺畅。于是说:今晚象秋季,清风明月这样美,我们怎能不说一二句诗,用来抒展平生的愿望呢?其中有一个人就说对对,吟诵诗的声音很清朗,元有听得完全明白。

其中一个衣帽华贵的高个子就首先吟诗说:齐地产的绔,鲁地产的缟象霜雪一样洁白,清彻响亮的高声是我发出来的。其中第二个穿着黑衣戴着短冠的丑陋的人说:最好的来宾良友相会在清风月白的夜晚,煌煌灿烂灯烛我能支撑。其中第三个穿着旧的破的黄衣冠的也是短小的丑陋的人,作诗:清洁冰凉的泉水等候晨来汲取。

用桑树皮搓成的绠绳互相牵引着常常出来进去。其中第四个穿旧色衣帽的人作诗说:燃烧柴禾贮存泉水互相煎熬,充实别人的口腹我为他们勤劳。

元无有也不认为四个人为奇异的怪物,四个人也没料想到元无有就在堂下的空沟上,轮流相互褒奖欣赏,羡慕他们自己高傲了不起,就连三国时魏的阮籍的《咏怀》,也象不能比他们好了。四人到天亮后才归回原来的地方。元无有就地寻找他们,堂屋中只有旧杵、灯台、水桶、破锅,才知道四个人,就是这些物件变化的。

《玄怪录》写作特点:

1、情节曲折离奇:在《玄怪录》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事件和人物描绘得惊险曲折、扣人心弦。故事情节往往包含着意想不到的转折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满期待和惊喜。

2、人物形象鲜明:在《玄怪录》中,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不仅有各式各样的凡人,还有许多神仙、鬼怪等超自然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性格特点,而且往往具有深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得读者对人物形象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3、语言简练优美:《玄怪录》的写作语言简练、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作者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文学手法,将语言锤炼得精炼、优美、形象、生动,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紧张和刺激,还能够领略到语言的艺术魅力。

4、思想深刻独特:《玄怪录》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化意蕴,涉及到了人性、命运、道义、爱情等众多主题。作者通过讲述各种奇异事件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主题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还能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