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句式分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什么意思?
2.慎终如始是什么意思?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自哪里?
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下一句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什么意思?
其安易持①,其未兆易谋②。其脆易泮③,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本,生于毫末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⑥。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⑦,常于几成而败之⑧。慎终如始⑨,则无败事。
注释?
①持:把握、把持。?
②未兆:尚未显现。?
③脆:弱。泮:解散。
④毫末:原指细毛的末端,此处喻事物极细微的萌芽。
⑤累土:一堆小土块。?
⑥执:操持。
⑦从事:行事,办事。?
⑧几成:接近成功。败之:把事情搞坏。
⑨慎:小心对待。
今译 局面安定之时,容易把持。事情尚没明显的迹象时,容易图谋。脆弱的东西容易化解,细微的事物容易打散,(所以)要在事物没有发展之前就处理好,在祸乱没有产生之时就要有所防备。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而逐渐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一堆堆泥土建筑而成的,千里的征途是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如果对事物有所作为,就要失败;对事物进行操持,就会失去。所以圣人无为,就不会失败,不去操持,也不会失去。人们办事,常常在快要成功之时而失败。(如果)能谨慎地对待事物,始终如一,就不会失败了。所以圣人追求的是往往被别人所忽略的,不看重珍奇异宝。学习别人所不愿学的,用以矫正众人的过失,以引导万物归于自然之性,但不敢妄为。
慎终如始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做人做事,常以一种不过分索求的心态,这样,也就没有失败了。后面还有一句,无执故无失,是说不勉强去干,所以就不会遭受损失。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所作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节选如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如下: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作者简介
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百度百科——道德经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自哪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下一句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能够在做事时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发生。圣人追求的是人们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