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醉翁亭记赏析

2.八年级语文28课《醉翁亭记》的全篇课文

3.醉翁亭记文言文归纳

4.文言文里的古今异义词

5.醉翁亭四字成语

醉翁亭记赏析

觥筹交错的现代意思是什么-觥筹交错的意思古义今义

原文

醉翁亭记 北宋 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夫”字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读作(fú,第二声),但由于现代人读惯了,因此(fū,第一声)也不能算错。

译文

粟润湘篆书《醉翁亭记》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向上翘起,像飞鸟展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水泉之上,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智仙和尚。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中。

像那太阳出来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时,水底的石头裸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游玩,到傍晚才回来,一年四季的风景不一样,人们的乐趣也就没有穷尽。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的地方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清冽;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助兴),投壶的投中,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叫嚷的,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为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他们的快乐而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编辑本段]字词句分析

难字生字

1. 滁 chú

2. 琅琊 láng yá

3. 霏 fēi

4. 穴 xué

5. 伛偻 yǔ lǚ

6. 蔌 sù

7 弈 yì

8. 辄 zhé

9.觥gōng

10.暝 míng

11壑hè

12晦huì

13阴翳yì

词语解释:

1.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东部。环:环绕。

2. 皆:全、都。

3. 林:树林。

4. 壑:山谷。 尤:格外。

5. 蔚然:茂盛的样子。

6. 深秀:幽深秀丽。

7. 山:名词作状语,沿山路。

8. 行:走。

9.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0. 回:回环,曲折环绕。

11.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 临:坐落。

13. 作:建造。

14.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15. 谓:命名(太守自谓也。);为,是(太守谓谁?)。

16. 辄:就。

17. 号:取别号。

18. 曰:称为。

19. 意:情趣。

20. 乎:相当于“于”,介词。

21. 得:领会。

22. 寓:寄托。

23. 若:像。

24. 夫:那。

(若夫: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里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

25. 而:就,表顺承的连词。

26. 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雾气。

27. 开:散开。

28. 云归:烟云聚拢。

29. 岩穴:山谷。

30. 暝:昏暗。

31. 晦:阴暗。

32. 朝:早晨。

33. 暮:傍晚。

34. 芳:香花。

35. 发:盛开。

36. 佳:美好的。

37. 秀:草木茂盛 (标准)

38. 繁:浓郁的。

39. 高:高爽。

40. 穷:穷尽。.

41. 负:背着。

行:走路。

42. 休:休息。

43. 应:应答。

44. 伛偻提携: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 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45. 临:来到

46. 渔:捕鱼,名词作动词。

47. 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48. 为:制。

49. 洌:清澈。

50. 山肴:野味。

51. 野蔌:野菜。蔌,蔬菜。

52.杂然:交错的样子。

53.前:在前面。

54. 陈:摆开,摆放。

55. 酣:尽兴地喝酒。

56. 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57. .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进决胜负,叫做投壶。也有可能是猜谜,古时亦叫射覆。

58.弈:下棋。

59.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0.觥:酒杯。

61.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2.苍颜:脸色苍老。

63.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形容醉态,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64. 乎:相当于“于”。

65. 从:跟随。

66.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7. 翳:遮盖。

68. 鸣声上下:意思是到处是鸟叫声。

69. 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70.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感到快乐的事情。

71.醉:喝醉

72.乐:欢乐

73. 述:记述。

74.谓:为,是。

75.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76.诸:那些。

77.望:远望。

78.故:所以。

79.在乎:在于。

80.归:聚拢。

81.去:离开去.。

82.而(云归而岩穴暝):便

83.已而(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一词多义

乐: 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以……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② 山水之乐: 乐趣

③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归: 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②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

②太守谓谁?:是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②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高居,坐落在高处

②临溪而渔:来到

而:①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

③朝而往:表修饰,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

⑤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

赏析:1.全文围绕一个“乐”字,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心情。

2.全文第一段由滁州写到琅琊山,再写琅琊山的泉,最后写到了泉边的醉翁亭。由远及近,层层递进。描写形象,富有动感。并解释了“醉翁”的由来,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做铺垫。

3.第二段写了山间景色朝暮的变化,四季景色的变化,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安静,和平。

4.第三段突出了一个“乐”字,渲染出一幅恬静的画面——滁人游山之乐于太守宴游之乐。

5.第四段,曲终人散,宴后也有乐。体现了作者与自然界,与人之间的和谐,含蓄地点明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 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 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形容词,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活用作动词,称呼)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名句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文章分析

整体把握

特殊句式:贯穿文章的一个句式:……者,……也(共21个),…而…(共25个)。

应译为:……是……。

这是文言文的判断句式。

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为线索,层层深入,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乐民所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各段段意:第一段:交代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及得名的缘由

第二段:早晚的景象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三段:滁人的游山之乐和太守的宴游之乐

第四段:作者日暮醉归,在议论中含蓄点明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理解背诵:1、滁州的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也。

2、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醉翁雅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4、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将游玩观赏的乐趣融于宴饮之中或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7、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醉翁的自画像: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醉罢晚归: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文章成语

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风霜高洁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

八年级语文28课《醉翁亭记》的全篇课文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稍微饮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阴暗(或)明亮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到了秋天)秋风高爽霜色洁白,(到了冬天)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景色,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前往(山里),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致不同,因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野味野菜,交错地在面前摆放,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玩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的是宾客们欢乐的样子。(有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个就是)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挂在山上,人和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但是禽鸟懂得山林的快乐,却不懂得人的快乐;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客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郡的欧阳修啊。

醉翁亭记文言文归纳

1. 求醉翁亭记文言知识归纳

1、古今异义: ⑴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心愿 今义:意思,含义。

⑵ 苍颜白发 古义:脸色苍老 今义:青颜色。 ⑶ 鸣声上下 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 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

⑷ 负者歌于途 古义: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失败的一方。 ⑸ 晦明变化者 古义:昏暗 今义:隐蔽,不明确 ⑹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花 今义:花草的香味 ⑺ 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树木萌生滋长 今义:美丽 ⑻ 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⑼ 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投壶,一种游戏 今义:射击 ⑽ 非丝非竹 古义:弦乐器 今义:蚕吐出来的像线一样的东西 ⑾ 非丝非竹 古义:管乐器 今义: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2、特殊句式: ⑴ 倒装句: ①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⑵ 判断句: ① 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⑶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 3、“而”连词,其本身并无实在意义,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

按其所表达的结构、逻辑关系,它的作用有: ⑴ 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⑵ 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 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⑶ 表承接关系,译为“接着”,也可不译。 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卖油翁》) ⑷ 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⑸ 表修饰关系,译为“地”或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捕蛇者说》) ⑹ 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 如:“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捕蛇者说》) 4、“也”语气助词,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但它的基本用法是在表上述各种语气的同时,对某种事物或情况表示肯定和确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呢、吧、吗”等。

⑴ 表判断语气,相当于动词“是”。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⑵ 表陈述语气,可译作“了”。 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⑶ 表疑问语气,可译作“呢”“吗”。 如:“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⑷ 表感叹语气,可译作“啊”。

如:“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⑸ 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如:“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

2. 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稍微饮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阴暗(或)明亮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到了秋天)秋风高爽霜色洁白,(到了冬天)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景色,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前往(山里),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致不同,因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野味野菜,交错地在面前摆放,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玩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的是宾客们欢乐的样子.(有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个就是)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挂在山上,人和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但是禽鸟懂得山林的快乐,却不懂得人的快乐;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客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郡的欧阳修啊。

3. 求醉翁亭记 的知识整理

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辄醉 琅琊 岩穴暝 林壑 伛偻 酒冽 山肴野蔌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 颓然 阴翳 酒酣 林霏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环滁皆山也 (2)蔚然而深秀者 (3)翼然临于泉上 (4)饮少辄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山行六七里 (7)名之者谁 (8)杂然而前陈者 (9)非丝非竹 (10)射者中 (11)临溪而渔 (12)颓然乎其间者 (13)树林阴翳 (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2)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吾与谁归 (4)霏 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告于莅事者 B 吾祖于是 C 多会于此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8、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的景色。

B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是说酒宴上人人都在欢乐,唯独太守精神不振,自饮自醉。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中的“丝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意思相同。 D “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迁移与拓展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6、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7、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

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9、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10、概括本段的大意。 (二)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2)佳木秀而繁阴 2、翻译下面的语句:云归而岩穴暝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三)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苍颜白发 (2)伛偻提携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 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是 字。 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6、“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四)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 __,___ , 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

4. 醉翁亭记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乐: 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以……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归: 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②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 ②太守谓谁:是,通“为”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开花,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②临溪而渔:来到 诸:①其西南诸峰:各个,众 ②投诸渤海之尾:兼词,之于 而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并列 3、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连词,表顺接 6、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顺接 7、野芳发而幽香…………………………连词,表顺接 8、佳木秀而繁阴…………………………连词,表顺接 9、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顺接 10、朝而往………………………………连词,表修饰 11、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12、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 13、往来而不绝者………………………连词,表修饰 14、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15、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 16、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 17、起坐而喧哗者…………………连词,表并列 18、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副词,表时间 1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 20、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承接 2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连词,表转折 22、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 2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连词,表修饰 2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5. 醉翁亭记复习重点

一、复习要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

3.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4.认识作者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复习过程

1.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谥号文忠,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2.疏通文意:

重点语句: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④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中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4.理清层次结构: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出人和事。

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

5.理解课文写作上的特点:

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②语言流畅婉转,抑扬错落,

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③描写景物,方式多样。

从远到近(第一节:“望之……醉翁亭也”)

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第二节)

从外到内(第三节)

山间夕照全景(第四节:“已而……禽鸟乐也”)

描写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为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服务。

6.理解主旨:

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用文中语句概括:“醉能同其乐”。

三、自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从结尾处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写“ ”字,“ ”字只是表象。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

6. 醉翁亭记字词总结

1、而: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 已而夕阳在山

⑵连词,表并列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而乐亦无穷也③溪深而渔肥④泉香而酒洌⑤起坐而喧哗者

⑶连词,表承接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⑤野芳发而幽香⑥佳木秀而繁阴⑦水落而石出者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连词,表递进①而年又最高

⑸连词,表修饰①朝而往②暮而归③往来而不绝者④杂然而前陈者⑤临溪而渔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⑹连词,表转折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②而不知人之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2、也:“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⑴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玡也。

⑵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词多义:

1、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到,临溪而鱼。

2、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 动词,给 ?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4、乐:以,, 为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欢乐,名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7. 文言文 醉翁亭记

词目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发 音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释 义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出 处

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示 例

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二回)

近义词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指桑骂槐 3.别有用心 4.另有企图

常 用

:常用成语,

年 代

:古代成语,既然是欧阳修写的,年代应该是北宋(欧阳修所在的年代)

结 构

:复句式成语,

词 性

:中性成语

文言文里的古今异义词

1. 古文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编辑本段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编辑本段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编辑本段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编辑本段感 *** 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编辑本段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编辑本段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编辑本段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编辑本段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编辑本段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编辑本段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2. 高中常见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13、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3、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4、何苦 古义:怕什么 今义:不值得做。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 古义:丢弃。 今义:献出。

例句:乃捐金于野。(《乐羊子妻》) 26、烈士 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7、虽然 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

今义:一个词。 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 28、然而古义:两个词。“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例句: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所以古义:a、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再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30、学者 古义:两个词,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句: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墨池记》) 31.(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泛地学习今:学问渊博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以西一带。河的西面 2、赢粮而景从 担负。

输赢的“赢” 32、山东豪俊并起 崤山以东,即东方。指山东省 33、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34、以为桂林、象郡 以之为。以为,认为。

35、于是六国之士 在这时。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前一事引起的。

36、国家无事 指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3.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归纳

古今异义词完全盘点1、走[古义]跑。

[今义]走路,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2、居[古义]表示经过的时间。[今义]住,住处。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3、请[古义]问。

[今义]请求,邀请。[例句]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4、缀[古义]紧跟。[今义]缝,装饰。

[例句]缀行甚远。(《狼》)5、股[古义]大腿。

[今义] *** 。[例句]屠自后断其股。

(《狼》)6、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液汁。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狼》)7、去[古义] ①距离;②离开。

[今义]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例句]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②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8、跪[古义]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

耸身挺腰时则为跪。[今义]屈膝,膝盖着地。

[例句]妻跪问其故。(《乐羊子妻》)9、鄙[古义]①边境;②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恶劣;看不起。[例句] ①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10、逮[古义]及,赶得上。

[今义]捉。[例句]不逮人也。

(《为学》)11、将[古义]或者。[今义]把,拿;将近。

[例句]将非鬼也。(《宋定伯捉鬼》)12、唧唧[古义]织布机声。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例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13、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

[例句]芳草鲜美。(《桃花源记》)1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15、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1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17、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例句]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8、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例句]诣太守,说如此。

(《桃花源记》)19、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中间[古义]当中夹杂着。

[今义]当中。[例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21、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级。

[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22、稍稍[古义]渐渐地。[今义]稍微。

[例句]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23、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例句]指通豫南。

(《愚公移山》)24、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例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25、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例句]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6、毛[古义]草木。[今义]动植物皮上所生的丝状物。

[例句]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27、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例句]虽我之。

(《愚公移山》)28、且[古义]将近。[今义]而且,并且。

[例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9、以为[古义]把……当做。

[含义]认为。[例句]以为神。

(《黔之驴》)30、因[古义]于是。[今义]因为;原因。

[例句]因跳踉大口阚。(《黔之驴》)31、烈士[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32、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普通,通常。

[例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33、奔[古义]飞奔的马。

[今义]奔跑。[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34、盖[古义]原来。[今义]覆盖;覆盖器物的东西。

[例句]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35、比[古义]并;等到。

[今义]对比,比较。[例句]比肩继踵而在。

(《晏子故事两篇》)比至陈。(《陈涉世家》)36、方[古义]①正要;②当……的时候。

[今义]方形;地方。[例句] ①今方来。

(《晏子故事两篇》)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墨池记》)37、其实[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实际上。[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故事两篇》)38、赞[古义]传记结尾评论性文字。[今义]赞扬,夸赞。

[例句]赞曰:……(《五柳先生传》)39、可[古义]约,大约。[今义]同意;能够。

[例句]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40、十九[古义]十分之九。

[今义]十九。[例句]者十九。

(《寓言四则》)41、相[古义]一起,共同。[今义]互相。

[例句]父子相保。(《寓言四则》)42、虽然[古义]尽管如此。

[今义]关联词语,表让步。[例句]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公输》)43、所以[古义]①用什么(方法);②……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例句] ①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44、夷[古义]平。[今义]泛指少数民族。

[例句]其船背稍夷。(《核舟记》)45、夫[古义]句首发语词,不译。

[今义]丈夫。[例句]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唐雎不辱使命》)46、始[古义]才。[今义]开始。

[例句]始悟为山市。(《山市》)47、若[古义]你。

[今义]如果,好像。[例句]若为佣耕。

(《陈涉世家》)48、苟[古义]假如,如果。[今义]随便,暂且。

[例句]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49、诚[古义]果真。

[今义]真心,的确。[例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50、往往[古。

4.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的词有哪些

精锐语文老师为您解答:初中文言文古今词总汇例句实词古义今义七年级上册明察秋毫《童趣》秋毫纤细的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明察秋毫形容眼力极好比喻为人精明,任何问题都看得很清楚惟危楼一座《山市》危高 危险直接霄汉 《山市》直接一直连接到不经过中间事物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儿子女儿太丘舍去《陈太丘与有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去离开跟“来”相对相委而去《陈太丘与有期》委舍弃指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有期》不顾不回头看不顾及,不考虑暮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亡丢失亡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亡逃跑亡者十九《塞翁失马》十九十分之九数词十九七年级下册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是此判断词未尝识书具《伤仲永》尝曾经尝试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或有的或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理文采和道理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即书诗四句《伤仲永》书写书本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稍稍渐渐稍微泯众人矣!《伤仲永》众人普通人大家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父亲爷爷双兔傍地走《木兰诗》/夸父与日逐走走跑行走两股战战《木兰诗》股大腿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只是但是出郭相扶将郭《木兰诗》郭外城作姓氏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博士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当中夹杂着当中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即使虽然八年级上册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鲜艳美丽(味道)新鲜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妻子儿女 男子配偶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连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穷尽贫穷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间隔断绝来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不足不值得不充足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像这样这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闲人清闲的人与事无关的人余拿一小船《湖心亭看雪》拿撑、划用手或其他方式抓住或搬动东西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强痛快勉强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白酒杯白色八年级下册 人物略不相睹《观潮》略一点儿与“详”相对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许大约许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东西指代方向泛指人或事物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戾 到达罪过经纶世务者《与朱元思书》经纶治理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至于夏水襄陵《三峡》至于到了……的时候表示另提一件事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会意对书中旨意有独特体会领会别人没明白的意思是马也《马说》是这判断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或有时或许或以为,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或有的人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或或者或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等一样等待故虽有名马《马说》虽即使虽然媵人持汤沃灌汤《送东阳马生序》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假借不真实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趋奔趋向八年级下册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去离开往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青年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制规模多指制度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气象景象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薄迫近多指不厚的,浅显的把酒临风《岳阳楼记》把拿者把握波澜不惊《岳阳楼记》惊起、动受惊吓至若春 和景 明《岳阳楼记》景日光景观\景色沙鸥翔集《岳阳楼记》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则有去 国 怀乡《岳阳楼记》国国都国家而或 长烟一 空《岳阳楼记》空消散某处没有某事物等予尝 求 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心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多指心脏微 斯 人《岳阳楼记》微没有小的属予作文以 记之《岳阳楼记》作文写文章语文堂上写文章的练习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醉翁亭记》蔚然茂盛的样子茂盛、盛大觥筹交错《醉翁亭记》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喝酒的热闹情景。

局促一室之内《满井游记》局促拘束,限制 拘谨,不自然九年级上册 今亡亦《陈涉世家》亡逃跑 亡等《陈涉世家》等同样等待举大计亦 《陈涉世家》大计起义大的主意或策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豪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才能出众的人会计聚会商议管理财务计算的人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往往到处常常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直 只是不弯曲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吉祥休息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谢道歉感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夫成年男子夫人,丈夫夫起大呼《口技》夫丈夫夫人,丈夫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唐雎不辱使命》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用在句首,作发语词夫人,丈夫九年级上册每自比于管仲《出师表》每常常每次此人可就见《出师表》就接近表承接遂用猖蹶 《出师表》用因此用猖蹶失败凶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出师表》所以用来……的表因果关系连词将军宜枉驾顾之《出师表》顾拜。

醉翁亭四字成语

1. 文言文《醉翁亭记》的重要字词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蔚然:树木茂盛的样子。 2、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饮少辄醉:就 4、而林霏开:雾气 5、晦明变化者:阴、晴 6、伛偻提携:驼背,借指老人 7、山肴野蔌:肴:野味;蔌:菜蔬 8、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9、树林阴翳:覆盖 10、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二、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名词用作动词,取名 2、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沿着山路 3、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号 4、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5、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乐: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

为乐,享受欢乐 三、一词多义。

1、临 临溪而渔(临:靠近,在。

旁边)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临下) 2、归 云归而岩石暝(归: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去) 3、谓 太守自谓也(谓:称) 太守谓谁(谓:通为,是) 4、乐 山水之乐(乐:乐趣,名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乐:欢乐,形容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乐:以。

为乐,动词) 5、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而:表顺接,不译) 朝而往,暮而归(而:表修饰) 日出而林霏开(而:表顺承,就)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表转折,可是) 6、也 在乎山水之间也(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也:表解释) 环滁皆山也(也:表肯定陈述) 四、译文(华文新魏字体的是重点字) 环 滁 皆山也。 其西南 诸 峰,林 壑 尤 美,望之 蔚然 而 深 秀者, 环绕滁州城四周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望见那树木繁茂而又幽深秀丽的,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山峰之间奔泻出来的,就是酿泉。

峰 回 路 转,有 亭 翼 然 临于泉 上者, 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有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高踞在泉水上边的, 就是醉翁亭。

作 亭 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 自 谓 也。

修建亭子的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 少 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 自 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客人来这里饮酒,喝很少一点就醉,(太守)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 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而)在于游山玩水之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略在心里,寄托在饮酒上。

若夫日出而 林 霏 开, 云 归而 岩穴 暝, 晦明 变化者,山间之 朝 暮也。 象那太阳升起,林中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中,山谷就昏暗了,暗明交替变化的,是山里的早晨和傍晚。

野芳发 而 幽 香,佳 木 秀而繁 阴, 风霜高洁,水落 而 石出者, 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秀美茂盛,而绿荫浓郁。风高霜洁,水位降落,石头露出, 山间之四时 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 无穷也。 是山间的四季变化。

早晨上山,傍晚回来,四时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是无穷尽的。 至于 负者 歌于途, 行者 休于树, 前 者 呼, 后 者 应,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着,后面的人答应着, 伛 偻 提 携, 往来而 不绝者, 滁 人 游也。

临 溪而 渔, 弯腰曲背的人,被搀着走路的孩子,来来往往而不停止的,是滁州的人在游乐。来到溪边 钓鱼, 溪深 而 鱼肥, 酿泉 为 酒, 泉香 而酒 洌, 山肴 野 蔌, 溪水深,鱼儿肥, 用酿泉水造 酒, 泉水香甜酒 清澈, 山里的野味,田野里的野菜, 杂然而 前 陈 者, 太守宴也。

宴 酣 之 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 胜, 杂乱地在面前摆着的,是太守的宴席。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 觥 筹 交 错, 起 坐 而喧哗者, 众宾 欢也。

苍颜 白发,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 是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容貌苍老,头发花白, 颓然 乎 其 间 者, 太守醉也。

醉醺醺的样子 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已而夕阳在 山,人影散乱,太守归 而 宾客 从也。

树林 阴翳, 鸣声上下, 不久 夕阳落在山头,人影散乱,是太守回去、宾客们跟随着。树林浓密成阴,鸟儿上下欢叫, 游人去 而禽鸟 乐也。

然而禽鸟 知 山林之 乐,而不 知人之 乐; 游人归去,飞鸟就欢乐了。可是飞鸟只知道(生活在)山林里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 人 知 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 也。

醉 能同其 乐,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 快乐, 却不知太守 快乐他所乐的事情。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快乐, 醒 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酒醒了能 用文字来记述的是太守。

太守 是谁? 庐陵的欧阳修。 五、《醉翁亭记》鉴赏(节选)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著名散文家和诗人。

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一、优美的意境。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朝暮变化之美。 其三,四季变化之美。

其四,动静对比之美。 二、精巧的结。

2. 醉翁亭记字词翻译

字音 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僧(sēng)辄(zhé) 霏(fēi) 瞑(míng)伛偻(yǔ lǚ) 携(xié)洌(liè) 肴(yáo) 蔌(sù) 觥筹(gōng chóu) 阴翳(yì)弈(yì) 酿泉(niàng) 翼然(yì) 岩穴(xuè)晦明(huì)朝暮(zhāo mù) 酣(hān) 颓然(tuí)词义 1.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滁州在安徽省东部。环:环绕。

2. 皆:全、都。 3. 林:树林。

4. 壑:山谷。 5. 蔚然:茂盛的样子。

6. 山:沿着山路。 7. 行:走。

8.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9. 回:回环,曲折环绕。

10.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11. 临:坐落于,靠近。

12. 作:建造。 13.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14. 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谓:命名。 15. 辄:就。

16. 号:称号。 17. 曰:称为。

18. 意:情趣。 19. 乎:于,介词。

20.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里。 21. 得:领会。

22. 寓:寄托。 23. 若:像。

24. 夫:那。 25. 而:就,表顺承的连词。

26. 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雾气。

27. 开:散开。 28. 云归:烟云聚拢。

29. 岩穴:山谷。 30. 暝:昏暗。

31. 晦:阴暗。 32. 朝:早晨。

33. 暮:傍晚。 34. 芳:香花。

35. 发:开放。 36. 佳:美好的。

37. 秀:茂盛,繁茂。这里指草木茂盛。

38. 繁:浓郁的。 39. 高:高爽。

40. 穷:穷尽。 41. 负:背着。

42.休:休息。 43. 应:应答。

44. 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45. 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46. 渔:捕鱼,名词作动词。 47. 酿泉:(名词作状语)用酿泉,。

48. 为:制。 49. 洌:清纯。

50. 山肴:野味。 51. 野蔌:野菜。

52. 杂然:各色各样。 53. 前:在前面。

54. 陈:摆开,摆放。 55. 酣:畅快地喝酒 56. 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57. 丝:弦乐器的代称。 58. 竹:管乐器的代称。

59. 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进决胜负,叫做投壶。也有可能是猜谜,古时亦叫射覆。

60. 弈:下棋。 6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2. 觥:酒杯。 63.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4.苍颜:脸色苍老。 65. 颓然:指醉醺醺的样子 66. 乎:相当于“于”。

67. 从:跟随。 68.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9. 翳:遮盖。 70.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71.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2.乐:乐趣。

73.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第一个乐,以……为乐。

第二个乐,欢乐。 74. 述:记述。

75. 谓:为,是。 76.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

现在江西省吉安市。一词多义 乐: 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名: 1.名之者谁:命名 2.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得: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2.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 3.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 意:1.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2.每有会意:意旨 3.此中有真意:心思 高:1.而年又最高:大 2.风霜高洁:高爽 宴:1.太守宴也:宴请 2.宴酣之乐:宴会 出:1.水落而石出者:显露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 酿泉:1.酿泉也:泉水的名称2.酿泉为酒:用泉水酿造 在: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2.已而夕阳在山:挂在 归: 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②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 ②太守谓谁:为,是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②临溪而渔:来到 3.把酒临风:面对 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②颓然乎其间者:在 而: 1. 表并列 2. 表承接 3.表递进 4.表转折 5.表修饰 6.连词,无意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 2、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3、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5、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6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并列 7、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 (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7) 鸣声上下 (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至于负者歌于途 古义: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失败的一方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射者中 古义:投壶 今义:射箭文章成语 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

3. 《醉翁亭记》中有哪些成语

水落石出、山肴野蔌、峰回路转、觥筹交错、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水落石出

释义:指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

二、山肴野蔌

释义: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文: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三、峰回路转

释义: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也指转折点。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四、觥筹交错

释义: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译文: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五、醉翁之意不在酒

释义: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也体现了作者的宽和仁爱之心。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