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子猷雪夜仿载》里的王子猷是个什么样的人

2.王思聪是个怎样的人

3.《儒林外史》第八回人物形象分析?

4.在世人眼里贾宝玉是个怎样的人物?

《王子猷雪夜仿载》里的王子猷是个什么样的人

公子哥儿是什么样的人-公子哥是啥意思

说明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撰者:刘义庆,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人,著名文学家;代表作: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文中的王子猷,其父,是晋代大书法家、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其弟,是与 父同样有名气的书法家、简文帝婿、建威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其叔祖父更是个了不起的 人物,由于王导在晋室南渡后的筹谋擘划,才得以使司马睿偏安江南一隅,使晋祚又延续了 百年之久。

在《简傲》篇,另有两条记载了王子猷的从政经历。其中一条说,王子猷曾在车骑将军桓冲(328—384)的幕府中担任骑兵参军一职。这个官主要是管理马匹的喂养、供给之事,有点像孙悟空曾做过的“弼马温“。但王子猷这个官实在做得潇洒,整天蓬首散带,游手好闲,不问正事。有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部门任职啊?”

王回答:“不知在哪个部门。不过,时常看见有人牵马来,大概是马槽吧。”

桓冲又问:“那官府里有多少匹马呢?”

王子猷应声回答:…不问马,何由知其数?”这个“不问马”是有出处的。《论语·乡党》篇载:“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说马厩失火,孔子赶回来问:“可有人受伤?”却不问马的伤情况。这里,王子猷十分机智地引用这个典故,说:“不问马,怎么知道马有多少呢?”真是令人绝倒!

桓冲也真不识趣,又问:“马近来了多少?”

这一回,王子猷回答得更妙,他说:…未知生,焉知?…(《简傲》11)

这话出自《论语·先进》篇。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什么是“”,而一向关注现实、从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就回答了这六个字,意思是:对生存的意义尚且不知,又怎么知道亡呢?王子猷引用得恰到好处,不过意思发生了改变,变成:“活马有多少我尚且不知,又怎么知道马的数目呢?”言下之意,你这个做领导的,真是“拎不清”!

大概是桓冲对他这种“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态度很不满,又找了个机会提醒他说:“你在我的幕府很久了,近来也该为我料理事情了。”可王子猷呢?却充耳不闻,没事人似的,只是看着高高的远山,用手扳着脸颊说:“西山的早晨,空气真是清爽啊!”(《简傲》13)这真是标准的“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这就是王子猷。用尸位素餐、玩世不恭、目中无人来形容他,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尽管如此,王子猷还是做到了黄门侍郎,但他很快就辞官归隐了。

率性而为

故事发生在他隐居山阴的时候。山阴,即今天浙江的绍兴。这则故事语言很漂亮,不妨分开来读: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幅画面:午夜的山阴,大雪纷飞,万籁俱寂,远山也好,近水也罢,一派银装素裹,景色真是美极了!那个叫王子猷的公子哥儿夜半醒来,再也无法入睡,百无聊赖之间,缓步踱到前庭,打开房门,一股寒风随即扑了进来。王子猷打了个激灵,信步穿过回廊,来到室外。站在雪地里,四望皎然,不禁意荡神摇。

“命酌酒”三个字,其实不简单。它一上来就把“魏晋风度”和我们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拉开了距离。什么是名士?根据晋人王孝伯(王恭)的说法。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任诞》53)

名士不一定要有什么奇才,只要经常闲着没事,能够痛饮酒,而且熟读《离骚》,便可以称得上“名士”了!换句话说,名士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有闲,有钱,还要有文化。如果这是个选择题,答案是全选,三选一或三选二,都算错。所以,后人羡慕晋人的风度,争相效法,却不免东施效颦之弊。

然而那是东晋,而且是在王子猷的家。我们今天做梦也不敢想的事,王子猷早已安之若素。不一会儿,上好的佳酿已经端上备好的小酒桌,小菜和点心想必也都错落有致地摆放完毕。佣人们打着呵欠下去了,苍穹之下,雪色之中,只剩下一个叫做王子猷的人。再看接下来的一段: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雪夜访戴

我们继续想象:就着雪景,王子猷自斟自饮了几杯酒,越发觉得意兴飞扬,不可遏止。此情此景,宇宙恒有而人多不知,怎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望着山影之中那片空蒙的水域,王子猷不由得站起身来,一边彷徨庭院,一边朗声吟诵起前朝诗人左思的《招隐诗》来。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船走了一整夜才到嵊州,不知是辛苦了一整夜的缘故,王子猷到了戴家门前,天已大亮,他的兴致却没有了,于是就掉头回家。王子猷的如此行径,人们自然会很不解的。王子猷乃真性情中人

译文

王子猷(yóu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居住在山阴,一次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人物分析

从《王子猷雪夜访戴》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

《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王思聪是个怎样的人

“年少轻狂、口无遮拦”是王思聪自己写在微博上的简介。

身为新晋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此前王思聪其人其事一直低调且神秘,直到有了微博,大家突然发现可以近距离围观首富之子——而且他确实对得起那自我介绍,无论对方是谁,看不顺眼就嘲讽或直斥,也惹了大大小小的风波、提供了无数娱乐话题。在一片"土豪"的称呼中,这个年轻人本来的样子,也许我们从来都不知道。

王思聪看上去不好惹,年轻且有钱,这两样东西本身就是壮人胆气的,更何况他早有网上掐架的经历,呈现给人一个浪荡毒舌公子哥儿的形象。以为约他采访会经历很多口舌,没想到他痛快答应,并且准时出现。

只不过他表示了困惑:我有什么可说的啊。我没什么可说的。但当被问起有什么是不可说的,他又很坦率地回答:什么都能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然后他就开始小后悔,不应该接受采访。但既然已经答应了,就继续下去吧。然后他就又霹雳了:什么?还要拍照?能不拍吗?早知道要拍照我就不答应了。什么?拍照还要换衣服?能不换吗?哦,好吧。——这也是他第一次接受采访,并不像其他名人那样驾轻就熟,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脾气坏,稍加劝说就很顺从地跟着编辑走了,让他摆出稍微夸张点的表情也摆了,换到第三身衣服的时候几乎是逆来顺受已经不再反抗。

这一刻发现他其实是个温和又有礼貌的年轻人,比大多数名人更好交流。虽然他拍完照之后说以后再不接受采访了,但看到真人的这一面,不由会想到我们对人的印象往往有偏颇,那都是抽象的标签,只有深入了解,才会发现鲜活而真实的“人”。

你们谈论的都是我不在乎的事情

王思聪现在在微博上有300 万粉丝,但他越来越少说话。早前为庆祝百万粉丝时他发起了抽奖活动,几乎拖垮了微博抽奖平台,而抽奖前后疯狂地涨粉丝和掉粉丝简直变成了笑话。

当年著名的"俏江南"骂战之后,问他"你父亲有让你以后在微博上慎言吗?"王思聪说:"我爸一般不管我在微博说什么,不过后来说了一句'我的朋友你别骂',但他朋友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后来又说了一句'实在要骂人就别指名道姓了'。"也是老派人物不愿意招惹是非的初衷,但王思聪根本就不在乎。

"不在乎"这三个字,几乎贯穿了他整个价值观,当然大众往往也很粗暴地回一句"有钱你就了不起啊"。诚然金钱可以让人有更多自由,也确实让人能有安全感和底气,但如果是这种粗暴的对峙,就落入了另一个俗套。"有钱"确实能强化某些"不在乎",但非要让他承认在乎某个事物,他会选择"智商"。毕竟比起有钱这件事来,驾驭金钱的能力才是智商的体现,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中了巨额几年之后又被打回原形的故事。

我也有智商歧视综合症

和王思聪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他头脑清晰、观点分明,会飞快给出一个结论或结语。加上各种不在乎,简直有种"这天儿还能不能聊了"的既视感。五岁出国读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都在英国完成,毕业于伦敦大学哲学系,受过完整西方教育的王思聪很早就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逻辑学非常重要,然后要有自己的观点,你所说的一切所做的一切都要跟随观点。"这是他考虑问题的方式。

于是这是一个很难被说服的人。因为他手里的牌太好,而哲学专业和逻辑学课程又教会了他如何打牌。然后他就对一切蠢笨毫无耐心,对需要动脑子的事儿则兴致勃勃,还落了个外号叫"爱解释的王老师"。他毫不讳言地说"现在的大学生都太蠢了,完全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就知道起哄,被心灵鸡汤骗、被人生导师骗。真着急啊。"

所以在88 年出生的王思聪身上,少见同龄人的迷茫和困惑,甚至有些观点已经很坚硬。他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怎么评价他,"你的想法和评论改变不了我的现状,所以,随便你说什么,我也无需证明给你看。"

但总会有一些话能让王思聪在意或者生气的吧?问他"说你什么你最受不了?"他几乎要当场爆粗:"……说我学习不好我最生气啦!老子学习那么努力,成绩特别好,居然说我的文凭是买的!"

急着赚钱干嘛?我又不缺钱

投资什么样的项目?选择标准是什么?王思聪也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毒舌,因为他每天会收到很多私信,除了要给他生孩子的,就是想跟他要投资的。

"我想认识真正有想法的人、真正有创造力的人,能够生产出伟大的产品",他说。"我又不想上市,我也不想,有钱可以慢慢选择自己想要投的项目,有钱可以不急着要投资回报,我又不靠公司赚钱吃饭。"

"什么是成功?对我来说,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提起未来投资计划,他已经投资了一家口腔诊所,并且考察了全美top10 排名的医院,计划在北京的东边建一所一流的医院。

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我的优势就是有钱。

很少有采访像这次这么简单粗暴,总是围绕着一个“钱”字。但是没办法,因为王思聪和他的父亲王健林确实有钱。都冠以“首富”之名,如果故意回避金钱,非要谈什么高大上的意义,那也是另一种虚伪。而“金钱观”是三个奇妙的字,就是你对钱的态度,你花钱的方式。

王思聪有两个好朋友,是英国读书时候的同学,他们上个月还一起出门旅行。对方的家庭也是医生或老师这样的普通背景。他是不太跟所谓富二代们一起混的,没意思。"我不在乎朋友的家世,还是要看人本身,是不是好玩、人品好,有钱没钱太不重要了。反正都不如我有钱。"

还有个朋友是卖盗版碟的,买碟时认识,一来二去成了朋友,如今他从事餐饮生意,也算创业成功。“既然是朋友,之前没有太多生意上的来往,我可以给他一些建议,他过生日的时候我送他辆车,但我没有给他投资。”

"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父母有钱这件事,在王思聪眼里也是优势一种。"人长得好看就应该去拍戏、有才华就应该去写书,有钱就应该让钱发挥作用,非要用劣势去和别人竞争有劲吗?"

"真正的有钱人是不虚荣的",王思聪说。在他看来,可以花大价钱买东西,但不要有蓬勃的物欲。他不逛街、不瞎买,就打打游戏,也还能赚钱。你问他真有什么金钱观吗其实也没有,只是分得很清楚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这往往是成功人士的界限分明之处。

我是父母创业的牺牲品

关于有传说说王健林对这个唯一的儿子充满溺爱之情,用上了"怕了他"的形容,他则表示:"我的父亲对我确实特别宽容,除去'老来得子',这中间难免有些内疚之情,我算是父母创业的牺牲品。

"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随和、谦让、包容、刻苦、勤奋、努力。""所以我从小独立,一方面是因为在国外,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父亲做对比。

谈到母亲林宁女士,王思聪的口气明显亲昵了许多,从父亲每年的分红通通都是交到母亲的手里说起,说到母亲的天真和单纯。也会担心母亲误交损友、乱买东西,和我们担心父母乱买小区传销保健品的心情差不多。

"如果你有孩子,会很小就送他出国吗?"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如果说你养孩子,你是希望他以后有出息?还是能养老?告诉你这都不对。父母对孩子唯一的希望就应该是他能开心地生活,给他最好的东西,如果送出国可以给他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教育氛围,为什么不送出去?

我就不相信婚姻这个概念

"王思聪听说你对外围很熟。"

"这是谣传。"

现在的女友年仅20岁,还没有读完书,已交往近两年。但他本人也才26岁,所以看起来还好。但他是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因为从小到大看在眼里的各路爱情故事,让他自己琢磨出另一套理论,用来支撑自己不结婚的态度。

"婚姻就是人类发明出来自欺欺人的东西,我就不相信婚姻这个概念。"他说,"发明这东西是违背大自然的,你看狮子结婚吗?老虎结婚吗?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但他之前有两任女友,都是因为相处久了之后,婚姻问题慢慢浮现在两人中间,而年轻固执的王思聪毫不妥协,就只得分手。

他用非常天真可笑的理由来解释这件事:"我真的不是传说中就喜欢小的那种人……我就是不婚主义啊。可是吧,你说我找个二十四五岁的姑娘,跟人家谈三年恋爱,人家最好的时候都给你了,然后你不跟人结婚,这不是耽误人家吗。至于孩子,王思聪则完全不抗拒:"不婚不代表不要孩子啊。繁殖是大自然的重要话题之一,但要先确定自己是否能做一对负责任的父母才能考虑此事。你看那些90后辣妈,什么啊!自己还没明白呢,整天还想着喝酒泡呢,能对孩子负责吗!"

采访手记

大众总是有好奇心的。人们想知道有钱人家的孩子是不是不学无术的富二代、骄奢*逸的败家子,也想知道自己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当上富二代,因此对这个争议性话题人物还是有深入了解的必要性。

正如开篇所说,此次采访异常顺利,王思聪本人是个温和又实在的人。连“坏脾气”都不算,最多就是个急脾气而已。而他的观点,也是太过实在,没有掩饰,就是一副“我所有的观点都是基于我有钱的这种现状决定的”,并且非常有条理和逻辑,能够很快地针对一个问题给出结论,不再进行不必要的探讨。在谈论事业与观点的时候能够以严肃的态度进行分析,完全不是在微博上那种嘻嘻哈哈的形象,不由让人感慨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没有省油的灯。

这个社会,大家都急于成功,并且很多人将成功理解成赚很多钱。如果按这个标准来,王思聪早就圆满了。所以,人生必然还有其他的目标和远方。在这个目标之前,驾驭财富的能力和心态就格外重要。也就是说,当你具备了哪些品质、拥有了何种心态,才能达到自己的预设。相比这个初衷,富豪的儿子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倒是次要的了

《儒林外史》第八回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第八回主要人物是蘧公孙,形象分析为在吴敬梓先生的笔下有一些喜剧性,但绝非滑稽,有一些幽默的调侃,但更多的是善意的写实。

另外还有一个非主要人物,但是较为重要的角色,即蘧公子景玉,是有名的贤公子,书中着墨不多,然而“翩然俊雅,举动不群”,“谈言微中,名士风流”,丰姿雅韵,跃然纸上。

蘧太守、蘧公子父子两代,一般的淡泊古雅,事迹虽然着墨不多,然都可列上品人物。

《儒林外史》中,“蘧公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他本名蘧来旬,字駪夫,浙江嘉兴人,因为祖父蘧祐做过南昌知府,所以被称为“蘧公孙”。

小说中,他首次出场是在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我们知道,《儒林外史》中很多人物形象都有原型,而一直以来人们对蘧公孙的人物原型似乎都没有探讨过。实际上,蘧公孙的人物原型就是吴敬梓的好友李本宣。

说说李本宣,字蘧门,江苏扬州府江都县人,吴敬梓取李本宣的字“蘧门”之“蘧”作为小说中人物的姓氏,而蘧来旬的名字“来旬”取《诗经·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之典。

熟悉《诗经》的人看到“来旬”自然会想到“来宣”,而“来宣”与“本宣”形近,喻含了李本宣的名字,这也是吴敬梓为小说中人物取名的惯用手法。

当然,仅此还不够,小说中蘧公孙的行为以及家世与李本宣也高度契合。

在世人眼里贾宝玉是个怎样的人物?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是王夫人的心肝宝贝,深受其祖母贾母的宠爱。他生得面目娇好,聪明有才,是贾府里有名的公子哥儿。然而,在贾府之中,在不同人物的眼里,人们却有着不同的贾宝玉,而且都很有代表性。一、 贾政夫妇眼里的贾宝玉

贾政和王夫人一共生有贾元春、贾珠和贾宝玉等三个子女。长子贾珠已经去,女儿贾元春被选入宫,因此,如今实际上只有贾宝玉一个独子呆在身边。贾政和王夫人如何看待贾宝玉,也许两人的具体看法不尽相同,但从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一致的,这以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王夫人对她说的一番话为代表:“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染他……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到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的两三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儿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疯疯傻傻,只休信他。”此外,有两首《西江月》词,也高度概括了贾政夫妇对贾宝玉的看法: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以上所有对贾宝玉的评价,都是贾政的所谓封建正统观点。在他们看来,贾宝玉无疑是地主阶级的“祸胎”、“孽障”。这是因为贾宝玉历来就不肯读所谓的圣贤书,不愿参加科考,不肯与贾雨村之流的官宦士大夫们交往。

二、 林黛玉眼里的贾宝玉

林黛玉是贾宝玉最信任的一个人,两人志同道合,青梅竹马,虽然有时也不免有些磕磕碰碰,甚至林黛玉还为此而不时哭哭啼啼,但他们确实是难得的一对知心。贾母就曾经为此而称他们两人为“两个小冤家”。但他们两人却自始至终还是深情地相恋着,难以割舍。那么,在林黛玉的眼里,贾宝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第三回,林黛玉初次来到贾府的时候,贾宝玉是最后一个与她认识的人。当两人相认之时,小说是这样叙述的:“……进来了一个年轻公子。头上带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缵花结长穗宫涤,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锻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待贾宝玉见过了其母王夫人并换了妆再来与黛玉相见时,在林黛玉的眼里,宝玉又是这样的一个人:“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了小辨,红丝结束,共缵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稍,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上穿着红撒花半旧大袄,仍就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似施脂,转盼多派情,言语常笑。天然一断风骚,全在眉稍;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这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第一印象,在这第一印象中,贾宝玉在林黛玉的眼里是一个面目娇好的、活泼可爱的富贵人家少年公子的形象,而且好象十分的面熟,就像在哪里见过一样。所以她当时心中就这样想道:常听其母说,“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在自己还没有见到这位表兄时,的确信以为真,如今亲眼见了,便深感怀疑,觉得这些说法与自己亲眼见到的宝玉很不一样。于是在以后的相处之中,她才与贾宝玉志趣相投,并且感情日深,最后终于上升成了生相恋之情。

三、 薛宝钗眼里的贾宝玉

在薛宝钗的眼里,贾宝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薛宝钗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形象,她博学多才,贤惠孝顺,宽宏大量,善解人意,所以得到人们普遍的赞赏。她和贾宝玉是表姐弟的关系,其母薛姨妈和宝玉之母王夫人是同胞姐妹。她自己比贾宝玉大两岁。薛宝钗亦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十分富有。除了江南老家之外,在京都她家还有不少的房产和商铺。其父已,家中只有她和母亲及哥哥薛蟠三个人。她家之所以举家到京城投奔贾府,据说是为了送宝钗进京待选,其实是为了送宝钗到贾府与贾宝玉完婚。

薛宝钗有一把金锁,在她小时候,有个癞头和尚曾到他们家对其父母说,宝钗这人以后必须嫁给一个有玉的男子,其婚姻才会幸福美满。而后来,贾宝玉又刚好衔玉而诞。于是,薛家及王夫人都认为,宝玉和宝钗乃天赐的金玉良缘。所以,宝钗几娘母才来到了贾府。

对于贾宝玉,薛宝钗本来很不喜欢其性格与为人,尤其是宝玉不肯读圣贤书,不想参加科考等。她曾好言规劝过他,但宝玉却对她很反感,还是我行我素。她也讥笑过宝玉,说他是“无事忙”等。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淑女,她主要还是对宝玉给以了宽容和体谅,平时则对他给以了不少的关心和体贴。因为她确信金玉良缘之说,绝对服从父母的安排,认定宝玉便是自己终身的丈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四、 秦钟眼里的贾宝玉

秦钟既是贾宝玉的同窗学友,又是一位知心朋友。他本来是秦可卿的弟弟,论辈份应该称贾宝玉为“叔叔”。通过其姐而认识了贾宝玉之后,在宝玉和凤姐儿的帮助下,秦钟终于实现了到贾府学馆上学的愿望,并与贾宝玉结成了知心朋友。此后,在贾府学馆上学期间,他与贾宝玉一起生活与学习,形影不离,十分亲密无间。有人甚至怀疑,他与贾宝玉也许还有过同性恋。可惜的是,秦钟也是短命一个。到贾府上学不久,小小年纪的他便紧随着其姐秦可卿一命乌呼了。他的是因为与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早恋而导致的。那么,在秦钟的眼里,贾宝玉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第一次见到贾宝玉的时候,秦钟见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浮,更兼金冠绣服,娇婢侈童”,心中便这样想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人溺爱他,可恨我偏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结。可知‘贫富’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这是他对宝玉的第一印象,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贾宝玉的羡慕。但他羡慕的是贾府的富贵,羡慕贾宝玉的有福,认为他是一个享尽了福的富贵人家的公子。在以后的交往之中,他进一步认为贾宝玉虽然出身高贵,但心地诚实,是信得过的一位朋友。所以,后来他在临之时便对贾宝玉说:“……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以后还当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尽管此话对宝玉来说未必中听,但“人之将,其言也善”,至少秦钟确实是至仍把宝玉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而吐出了肺腑之言的。总的来说,在秦钟的眼里,贾宝玉是他最值得羡慕和信任的贵族少年公子。

五、 北静王水溶眼里的贾宝玉

北静王水溶是皇宫中与贾府关系最密切的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其年纪大约比贾宝玉梢大几岁。虽然年纪不大,但北静王却“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很有见识。北静王与贾宝玉是在秦可卿后的送殡途中正式认识的,当时他虽身份尊贵,却对贾府的人兼恭有礼,十分谦逊,还特别点名要见一见“衔玉而诞”的贾宝玉。待见到了贾宝玉之后,北静王水溶见到贾宝玉带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于是便笑着夸赞道:“名不虚传,果然如花似玉。”然后便仔细看了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还问灵验与否等等。

在与宝玉的交谈过程中,北静王认为贾宝玉言语清楚,谈吐有致,接着又向贾政夸赞宝玉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谅也。”你看,还是北静王水溶慧眼识宝玉,他就认为贾宝玉很不一般,将来必定前途无量。然后,他就宝玉的培养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这样对贾政说:“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致,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陷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常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此后,他还和贾宝玉保持着经常性的来往,并给贾宝玉赠送了不少的礼物,两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可见,北静王不但看重贾宝玉,而且与宝玉十分知心,可以称得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朋友。据有的红学家研究发现,北静王是一位与贾宝玉一样有着许多相同的爱好和兴趣而无政治野心的王爷。这大约也是他喜爱贾宝玉的缘故吧。

六、 王熙凤眼里的贾宝玉

王熙凤是贾宝玉之母王夫人的亲侄女,在这一层关系上,两人属于表姐弟的关系。但凤姐儿后来嫁给了贾琏,而贾琏则是宝玉的堂哥,这样,贾宝玉又称王熙凤为嫂子。由于王熙凤十分受到王夫人的喜爱和信任,而且她又很会奉承和讨好贾母,所以在荣国府当上了掌握实权的内当家。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与贾宝玉的关系是十分融洽密切的。在很多场合上,都可以看到两人经常在一起。例如,王熙凤要到宁国府看望秦可卿,往往都要带着贾宝玉前往。还有,秦可卿后,在送殡途中,王熙凤不但自始至终都将贾宝玉带在身边,而且晚上还专门带领贾宝玉和秦钟到馒头庵里去歇宿。而平时,王熙凤亦处处关心、照顾贾宝玉,十分体贴入微。她之所以要这样,一是因为贾宝玉确实自己的兄弟、小叔子;二是她知道贾母和王夫人都十分喜欢贾宝玉,她对宝玉关怀具备,便可以讨得她们的欢心,更加信任和重用自己,如此而已。就贾宝玉来说,他倒十分看重王熙凤在管理方面的才干。秦可卿后,贾珍欲尽自己之所有对其丧事大操大办,来过风风光光,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同时也借以对者的怀念。但此时,不知为何原因,贾珍之妻尤氏却突然称病不能理事了。正当贾珍为此而一筹莫展时,贾宝玉却向他推荐了王熙凤,让她来协理宁国府。后来,王熙凤果然把宁国府管理得井井有条,还革除了宁府的许多积弊,得到了宁荣两府上下一致的好评。

其实,对于贾宝玉,王熙凤是了解得最清楚的。她曾这样说过,贾宝玉“不是我们的里头的货”。她知道,贾宝玉与自己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所以,贾宝玉显然与她不是同类的人物。

七、 尤三姐眼里的贾宝玉

尤三姐是贾珍之妻尤氏后母的女儿,尤三姐和其姐尤二姐其实与尤氏既不同父也不同母。因尤氏之母后,尤老娘带着其前夫的两个女儿改嫁给了尤氏的父亲,于是两姐妹便改随了尤姓。是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尤三姐与贾宝玉并不相识,因贾珍的父亲贾敬在城外炼丹中毒亡,在丧事期间,尤氏把尤老娘三娘母请来帮看家,两人因此才正式认识。通过平时对贾宝玉的察言观色,以及家人们的介绍等,尤三姐才对宝玉的为人有所了解。就尤三姐的身份,她虽然不是社会底层中的丫鬟与仆人,但她也不是什么有地位和有脸有面的贵妇人或**。通过与贾府的人的不断接触,特别是跟随其母到宁国府帮贾珍夫妇看家的这一个月,以及贾琏伙同贾蓉父子背着其妻王熙凤偷娶尤二姐为二奶后,她对整个贾府及各个人物可以说都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她既看透了贾家主子爷们的腐败,却对贾宝玉十分敬佩和爱慕。当贾府的奴才小厮们向她和二姐介绍宝玉是如何疯傻痴呆等行为时,她却向他们明确表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尤其欣赏和爱慕贾宝玉那种“不大合外人式”的性格和作风。

八、 奴隶兴儿眼里的贾宝玉

兴儿是贾琏的心腹小厮,是贾府中地位低下的奴隶。这些奴隶,有的是世代在贾府里为奴,有的则是贾府花钱从外面买来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不管是哪类人物,一般来说他们都没有文化,素质低劣,且又目光浅短,惟利是图。他们的责任是服侍好主子,任由主子的调谴和宰割,完全没有丝毫做人的权利和自由。所以,除了尽心服侍主子之外,巴结讨好主子,狡猾而有点趋炎附势,是他们这些奴隶们的通病。在他们的眼里,贾宝玉并不不像一个主子的样子,平时总是混在女儿堆中,而且形态又不时疯疯傻傻。这些,都叫他们很不理解,甚至还很有点看不起。兴儿就这样认为,贾宝玉是“世界上最没有出息的男子”。

的确,贾宝玉这个典型人物,他既有封建地主阶级公子哥儿的习气,又在许多根本性问题上,如“仕途经济”,“读书应举”的道路,“文谏”、“武战”的最高道德,都予以否定,同传统的价值观念抵触,不大合主流社会的要求,是一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这样的人,不但兴儿这些奴隶不能理解,就是连贾宝玉的父亲贾政也是瞧不起的,所以他才基本上对宝玉这个儿子不抱什么希望。

九、 贾雨村眼里的贾宝玉

贾雨村人称“奸雄”,虽然也出身于诗书仕宦之族,但因家道中落,到贾雨村这代,其家境已十分寒酸。后流落在葫芦庙栖身,因结识了甄士隐,经他资助,才进京考中了进士,从此步入仕途生涯。为官之初,因缺乏作官的经验,不久即被人弹劾而丢了官。在此期间,他由于心中郁闷,只好在江南一带游山玩水,借以消愁散心。一天,他在城外郊游踏青时,在一家酒店里遇到了昔日都中专营古董贸易的老朋友冷子兴。冷子兴便向他介绍了京中的一些新闻,特别谈到了贾府的情况。在谈到贾宝玉时,他说,宝玉这人,本来衔玉而诞便很怪异,随着年纪的不断长大,每日只混在姑娘堆里,还说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个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嗅逼人。”冷子兴还说,怪不得他父亲贾政在他两周岁的时候,为了测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致使政老爷看后十分生气,于是断定他“将来酒色之徒耳”,从此对他失去了教育的信心。

听了冷子兴的话后,贾雨村却说:“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接着,他还向冷子兴谈了一番大道理,说是世上之人一般都分为“大仁”、“大恶”两种。“大仁”者则应运而生,而“大恶”者则应劫而生。他认为,尧、舜、禹、孔、孟之流等都属于应运而生者,而桀、纣、秦始皇、曹操等则为应劫而生者。他又说,清明灵秀,本来是天地之正气,是仁者所具有的。但是,这种正气与邪气相互撞击,有时候却会产生一种情况,它既不能成为仁人君子,也不能成为大凶大恶之流。他认为,这种人如果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往往就会成为情痴情种;如果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成为逸士高人;如果生于穷苦人家,则成为奇优名娼。他说,历代中的骚人墨客、画家艺人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人物。这些人,在社会上自然另有一番作为。他们或许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里没有多大建树,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往往会大有作为。所以,对这些人是不应该全盘否定的。

在此之前,贾雨村并不认识贾宝玉,他只是从冷子兴那里侧面了解到了贾宝玉大概的为人情况,就对贾宝玉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并第一个把贾宝玉说是“情痴”、“情种”。应该说,他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和有眼光的,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十\ 宁、荣二公眼里的贾宝玉

关于这个命题,读者朋友们看后也许都觉得十分可笑。因为贾宝玉出生之时,宁、荣二公老早已经去,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宝贝孙子,何来什么“眼里的贾宝玉”?这不是无稽之谈么?然而,细心的读者你也许还会记得,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先带宝玉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然后来到了一个“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而且遍地“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的好地方。随着警幻仙姑一声“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话还没说完,只见来了几位“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娇若春花,媚如秋月”的仙子。谁知见了宝玉之后,她们却都埋怨警幻仙姑说,什么贵客,姐姐不是说来了绛珠妹子的生魂么?为何倒来了这么一个浊物呢?千万不要让他污染了我们这清净的女儿之境啊!警幻仙姑却对她们说:“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瞩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弈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于子孙虽多,竟无一可继业。其中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性诡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这里,小说通过宝玉在梦境中所见的警幻仙姑之话,明确转达了老祖宗们对贾宝玉的充分肯定,并说明只要有人正确引导,贾宝玉是惟一能够继承家业的孙子。这就彻底否定了包括贾政在内的所谓正统派对贾宝玉的定论,其意味是十分深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