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懿对外屠城对内刻薄,他这么做是自取灭亡吗?

2.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是哪位?

3.玄奘大概会几种语言?他求法路上如何和别人交流?

4.陆晔字士光文言文翻译

司马懿对外屠城对内刻薄,他这么做是自取灭亡吗?

汉武托孤形容什么-汉武托孤翻译

辽东,自古以来就是苦寒之地,如果冬天没有足够的衣物御寒的话,那是真的会冻人的!

可是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司马懿居然拒绝给士兵发放冬衣,他就不怕手底下的士兵们造反吗?

事情发生在公元238年,当时辽东的军阀公孙渊悍然叛国。

而由于辽东又遥远又寒冷,所以大家都对于征讨叛逆,没有任何的把握。

这个时候,就只能够让老将司马懿出马了。

v

于是在公元238年的6月,司马懿带领了四万士兵发起进攻。

他以声东击西的计策,率领主力部队巧妙的度过了天险辽水,然后直扑敌军的老巢襄平。

这个时候公孙渊的主力还在辽水边布防,老巢空虚。

所以公孙渊只好引兵回撤,这就正好就中了司马懿围魏救赵的计策。

所以在短时间内,司马懿三次击溃了公孙渊的大军,并且牢牢的围困住了襄平。

他稳扎稳打,在襄平周围堆了很多土包,然后派弓箭手在土包上面射箭。

城里面是弹尽粮绝,然后开始人吃人,者不计其数。

最后司马懿打下了城池,而且把公孙渊也杀了。

司马懿的狠辣在这一刻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襄平城内开始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把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都杀了,一共大概有7000多人!

他还把这些尸体聚集起来,铸造了一座京观。

他把公孙渊以下的所有公卿全部都斩首了,还把2000多个叛军的将领也都处了。

然后他又把辽东的4万户百姓强制迁入了中原。

他的这一系列举措,把当时人口繁多的辽东,几乎一下子变成了一片白地。

后来鲜卑,高句丽先后入侵辽东和五胡乱华,可以说都是司马懿一手造成的恶果。

如果说对敌人残忍,我们还可以理解,那么对自己人也非常的不近人情,那就让人感到很诧异了。

也就是在这场辽东之战过后,时间已经进入到了冬季。

大家都知道,辽东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所有的士兵都已经冻得快了,所以就纷纷的向司马懿索要冬衣。

将领们都觉得,既然朝廷已经给了我们充足的冬衣,就堆在后勤仓库里,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冬衣分发给下面的士兵,让他们抵御寒冷。

而且我们打了胜仗,朝廷应该还会再奖励我们。

可是没有想到,司马懿面对他们的合理请求,居然冷冷地说了一句:

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这是管家的东西,我们做臣子的,怎么能够没有命令,就私自发放给士兵呢?

要知道,司马懿是前方最大的将领,按照道理来说,皇帝之所以把这些东西送过来,就是意味着,他有权利可以进行分配。

所以他的这句话显然只是一个借口,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就不害怕手底下的士兵,直接造反吗?

原来,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权宜之计,是他的一种韬光养晦之术而已。

要知道在当时的朝廷里面,司马懿的功劳是最大的,所以威望也非常的高。

这一次再加上他平定了辽东,可以说已经是功高震主了。

那么如果说,他还私自的施恩于军队,那就更加不会让皇帝放心了。

这可不是我瞎说,根据史料记载,在曹操的时候,他就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

传言,有一次司马懿去向曹操汇报工作,结束以后便转身离开,当时曹操心血来潮就喊了司马懿一声,司马懿听到曹操叫他了,就赶紧又回头来看,而身子却依然向前,果然像一头狼一样!

而从面相上来说,这个狼顾之相就代表着凶狠,狡猾,而且非常有野心,而古代的人都很注重面相,所以曹操也对司马懿感到非常的不安。

于是第二天曹操就告诫曹丕,说司马懿绝非人臣,一定要小心他。

但是曹操也不会就因为司马懿的面相不好就把他给杀。

因为一方面的话,当时天下还没有统一,他还需要司马懿的才干,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司马懿出生名门,而且跟很多世家豪族都有密切的往来,如果直接就把他无故给杀,对于政权的稳定会非常的不利。

但是曹操在位的时候,并没有给司马懿任何的兵权,只让他出谋划策。

一直到曹操后,曹丕即位,由于他一直跟司马懿十分的要好,所以就在一时冲动下给司马懿委以重任,让他带兵出征。

而在司马懿打辽东的时候,是魏明帝在位。

这个魏明帝,有人曾说他是秦始皇汉武帝的胚子,所以也是一个猜疑心很强的雄主。

在他手底下办事,司马懿也是带着12分的小心,所以他宁愿自污,宁愿背上虐待士兵的骂名,也要证明他对魏明帝是忠心无二的。

而且他在辽东的屠杀,其实也是在向朝廷表明,他只是一个莽夫,没有任何自立的野心。

而他的表演也确确实实骗到了魏明帝,使得魏明帝真的将他当成了诸葛亮一样的忠臣。

所以在魏明帝病入膏肓的时候,他将司马懿火速的叫到了洛阳进行托孤,甚至还让太子抱住了司马懿的脖子。

可是演戏终究会有散场,司马懿并不是像诸葛亮一样的忠臣,所以在辽东之战结束后的第11年,这个大忠臣司马懿就开始联络各方将领发动了政变,从而篡夺了国家的政权。

当真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很多时候真的表现的非常的忠诚和谦恭,只是因为他有更大的图谋!

像司马懿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扮演着忠臣的角色,居然骗过了所有的人,这种阴险和隐忍,真的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

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是哪位?

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生于公元前259年,于公元前210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显著而醒目的一页,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出生在东周末年。当时东周已经开始衰败,有7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他们之间发生了历时几百年的“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征战,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在当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后,秦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到战国末年(秦始皇诞生)时,秦国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已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基本条件。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后,选拔了许多得力武将,对其它六个国施展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策略,于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即秦王朝,自号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职位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官定期调动位置,以防他们建立势力范围;修建驰道、直道,连通首都与各郡。秦始皇所确立的这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他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秦始皇时期,改革后的小篆文字及隶书文字开始兴起,并完成了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以后虽改朝换代,各地语言不同,发音各异,但统一的文字却把整个中华民族始终联系在一起。他所改制的方孔圆钱形制在中国货币史上沿用了两千年之久。 这位皇帝在公元前213年,为了推行新王朝制度,采纳了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除工、兵、农书、法书、医书和秦朝史籍之外的各国史书和其它书籍,使全国各地纷纷燃起了烧书的烈火。焚书的第二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打击异端思想,借故将在咸阳的460余名读书人活埋,将其余的人全部流放到边远山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不仅将中华民族千余年文化发展的结晶付之一矩,更严重的恶果是扼杀了学术探讨的自由,中断了春秋以来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而且从此开了中国历代王朝大兴“文字狱”的先河。 在对外政策上,秦始皇开展对南方和中国所属其它地区的大规模征战。在南方征服了“百越”,在北方沉重打击了“匈奴”。为了阻止“匈奴”对北方边境的骚扰,秦始皇调拔大批人力物力,在燕、赵、秦原修筑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补,新筑,把北方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巨大高墙,这就是代表中国悠久历史见证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药,不惜数次花费巨万钱财,还将3000童男童女送去葬身海底,尸喂鱼鳖;为修自己一座陵墓,发70万刑徒,终年累月地去营造;修阿房宫、筑长城、击匈奴、戍边塞……这些都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人民在横征暴敛,苛捐重税和无休止的徭役下已无法生活下去。剌杀秦始皇的事多次发生,但都未成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公元前209年,农民陈胜、吴广带领广大不堪忍受剥削的农民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王朝很快就崩溃灭亡了。 秦始皇既是中国历史长河转折点上的伟人,又是后人眼中的暴君。

玄奘大概会几种语言?他求法路上如何和别人交流?

玄奘会梵文和汉语,在求经路上很多时候靠当地的翻译交流。

杨维中教授说,在西行路途中经过的国家,如果语言不通可以找到侨民和商人沟通。而他的梵文,在国内一些名师那里可以学习,也有可能在国内拜外国僧人学习。但杨教授告诉记者,玄奘对语言的学习和佛教学习,是在印度系统完成的。

原来,在玄奘到达西天后,除了求取那里的佛学经典外,他还做了另一件事情,就是兼习印度古代各种学说。《慈恩传》介绍,除了学习佛家哲学中的大小乘各派学说外,印度古典哲学以及论理学(因明)、音韵学(声明)、医学(医方明)、术数工艺(工巧明)等学科均在必修之列。而其中的声明就相当于语言学,玄奘杰出的翻译技能就是从这里学来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黄征教授也告诉记者,初唐时期,各族混杂,在中国西部地区已经居住了大量从西域来的胡人,语言自然也五花八门,而玄奘西行前应该会做准备。而且,在玄奘西行的那么多国家中,很多当时也在中国管辖之内,如高昌国、龟兹、阿耆尼国等,都在新疆境内。

陆晔字士光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 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的原则, 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不可以随意地更换,下面为大家分享了陆晔字士光的原文翻译,欢迎同学们参考!

  原文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人也。伯父喜,吴吏部尚书。父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晔少有雅望,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丧,以孝闻。同郡顾荣与乡人书曰:“士光气息裁属,虑其性命,言之伤心矣。”后察孝廉,除永世、乌江二县令,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辟为祭酒,寻补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疾不拜。预讨华轶功,封平望亭侯,累迁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迁太子詹事。时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晔以清贞著称,遂拜侍中,徙尚书,领州大中正。明帝即位,转光禄勋,迁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寻加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壸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江陵伯。帝不豫,晔与王导、壸、庾亮、温峤、郗鉴并受顾命,辅皇太子,更入殿将兵直宿。遗诏曰:“晔清操忠贞,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既委以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成帝践阼,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百人,常侍如故。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峻平,加卫将军。给千兵百骑,以勋进爵为公,封次子嘏新康子。咸和中,求归乡里拜坟墓。有司奏,旧制假六十日。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驳曰:“晔内蕴至德,清一其心,受托付之重,居台司之位,既蒙诏许归省填茔,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远。愚谓宜还自还,不须制日。”帝从之,晔因归。以疾卒,时年七十四。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七》)

  参考译文: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县人。伯父亲高兴,吴吏部尚书。父亲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范晔少有名望,堂兄机常常称赞他说:“我们家世代不乏公了。”居丧,以孝闻名。同郡人荣誉与同乡书说:“士光呼吸仅属,担心他的性命,说他伤心了。“后来察举孝廉,除永远、乌江两县县令,都不去。元帝开始镇守左边,征召他任祭酒,不久补为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有病为由不接受。参与讨伐华轶有功,封平望亭侯,多次升任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升任太子詹事。当时武帝任命侍中都北士,应该同时用南方人,范晔以清廉著称,于是拜授侍中,调任尚书,领本州大中正。明帝即位,改任光禄勋,升任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不久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壶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位为江陵伯。帝身体不适,鞋和王导、壶、庾亮、温峤、郗鉴都受顾命,辅佐皇太子,改入殿领兵直宿。遣诏说:“晔操守清廉忠贞,历职显允,而且他的兄弟侍奉君主和父亲,忧国如家,岁寒不雕,体自家风。已经委托给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授散骑常侍。”成帝即位,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一百人,常侍照旧。苏峻的困难,刘晔随皇帝左边石头,行动正直,不以凶威改变。苏峻让刘晔吴士的期望,不敢加害,使守卫禁城。匡术以苑城归顺,当时共同推举陆晔督察宫城军事。峻平,加授卫将军。给兵一千一百名骑兵,因功劳升爵为公,封次子福新季康子。咸和年间,请求回乡拜祖先的坟墓。有司上奏,旧制度给予60天。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反驳说:“晔内心道德,清一的心,受托付的重任,在台司的位置,既然蒙诏答应回家探望填坟,大臣的义原在忘记自己,怎么会有时间就回来,没有约定一定远。我认为应该回到自己回,不需要制。皇帝听从了”,刘晔于是回家。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四。

  阅读答案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B.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C.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D.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物,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C.诏书是古代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遗诏是皇帝驾崩之后,为后人留下的遗书、遗言等。

 D.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作阶,践祚就是封建帝王在重大日子登上阼阶主持祭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晔早年有良好名声。先获察孝廉,后被镇东将军司马睿召为祭酒,因讨伐华轶被封为平望亭侯。

 B.陆晔作为江南士族名士,德高望重。历任东晋元、明、成三朝,见证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为成帝托孤重臣之一。

 C.陆晔才干超群,深受皇帝信任。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被加职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D.陆晔举动方正。不因苏峻等人的凶暴行为而动摇变节;而苏峻亦因陆晔在江南有很高名望而不敢加害,而让他留守建康留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

 (2)既蒙诏许归省填茔,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远。

 参考答案

 10.C(原文,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

 11.D(皇帝登基即,即位)

 12.B(托孤对象为明帝)

 13.句子翻译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