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慌心悸失眠怎么调理?

2.内心忐忑是什么意思

3.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见问题有哪些

4.做事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5.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

心慌心悸失眠怎么调理?

神思恍惚是什么原因-神思恍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心慌心悸的原因,多是心率快,还有就是心律不齐,让患者感觉到心慌心悸,我们需要做心电图检查,检查是否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还有就是是否有心律不齐的,如房颤或者是早搏。

心律失常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所以并不可怕的。

心气虚(心气不足),会导致心悸气短 动辄益甚 神疲乏力 。心火亢盛,会导致心悸、面赤、心烦失眠等。心血亏损,会导致心悸怔忡、神不守舍,甚则神思恍惚,或失眠、多梦、惊悸、不安。心阴不足(心阴虚):会导致虚火内扰,心中烦热、神志不宁,或虚烦不得眠。

以上都是心脏阴阳气血不调可能会导致心慌心悸失眠的各种情况,需要你自己详细辨别。然后才能确定调理方案。口服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它的成分主要有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桑寄生、山茱萸、酸枣仁、龙骨、黄连等

内心忐忑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形容人内心忐忑的成语 如坐针毡:象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神思恍惚:神思:精神,心绪;恍惚:神智不清。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

失张失智: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亡魂失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

心荡神迷:荡:摇动。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

心如悬旌:形容心神不定。

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

若有所丧: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若有所亡: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

神不附体:形容心神不定。

神情恍惚: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失张失志: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失张失致: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忐上忑下:指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心旌摇摇:心神不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随风飘摇一样。

心乔意怯:指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问题二:忐忑的心情啥意思 就是不安的意思,解释太多估计你也看不懂!

问题三:心情忐忑什么意思 5分 简单的来说就是心理因素 需要放松 调整心情

问题四:表示心理很忐忑的成语 如坐针毡:象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神思恍惚:神思:精神,心绪;恍惚:神智不清。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

问题五:感觉自己从未有过的强大内心. 可还是忐忑是什么意思 你好

就是说这件事情自己很有信心,但还是有点不安

望采纳

问题六:忐忑不安的意思是什么, 忐忑不安

多用与形容人们的心里思想紧张不安时。

1、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2、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或胆怯。

问题七:内心忐忑易疲劳是什么病症 夏天问题,睡眠不足造成疲劳

问题八:心里忐忑不安是什么原因 有点心里发慌的感觉对吗?可能是有一点轻微的焦虑症。

问题九:心里忐忑不安! 10分 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失去了生活收入来源,坐吃山空,前途未卜,当然心里发慌了。想法再找个工作吧!

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见问题有哪些

摘要:青少年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心理障碍、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四方面,做好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能防止青少年走向极端。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分析一些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案例,一起来看看吧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在心理咨询中,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对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2、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手*对身体是有害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症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对手*、性幻想等的严厉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手*、遗精、性梦的错误认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3、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4、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

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有几亿,他们的性心理发展一般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大多数都能较好地调节、性冲动,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论与行为,都能正确地对待两往。但是,有些青少年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

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的完整。它既能给人以欢乐,也能给人以痛苦。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崇高的境界,也可以诱人误入歧途与深潭。

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正是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的冲突之间就构成了青少年男女心理卫生中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提高,工作就顺利,思想就进步,生活就幸福;否则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性”问题一直是个十分敏感和忌讳的问题,可谓“谈性色变”,性的不适应问题也表现得比较复杂、隐蔽,它的影响也就更为深刻、持久。

因而,现在我们学习与研究这一问题,也就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打破“性”这个禁区,承认性生理、性心理学都是科学,尤其是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展,引导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此,我们必须要走出性的愚昧,打破性的怪圈,对青少年全面进行性教育,达到性健康。把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达到全国人民自身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

三、青少年心理咨询有用吗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大脑机能不断增强,接触的社会空间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多,认知能力得到飞快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很多困惑和心理问题,如果有了心理问题,去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会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并协助教育部门或者家长对青少年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评分析,还能对不同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做出分析与诊断,制定辅导计划与方案,因此是比较有用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心理咨询行业起步晚,从业的咨询师水平不齐,如果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选择具备相关资质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四、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1、考试焦虑症

[案例]“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同学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心理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2、强迫症

[案例]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心理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3、性别角色模糊

[案例]明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心理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4、恐学症

[案例]青青今年8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是得了恐学症。

[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

[心理小贴士]“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

5、体象烦恼

[案例]小亮今年正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是身材瘦长,长相不佳。情窦初开的年纪,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没想到表白后,女孩转身就逃,一边逃还一边喊:“难看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难看?”小亮不停地问自己,当天回去就照镜子,镜子里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难看,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头换面”,但没办法,于是常常失眠,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绩终于一落千丈。

[应对]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优美。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体象烦恼在青少年各种心理烦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心理专家建议,告诉这类孩子,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诉他们气质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很有神,虽然长相普通,但身材不错。

[小心理贴士]体象烦恼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发育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突然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会产生体象烦恼。

6、恋爱受挫

[案例]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可以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伟人的事迹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心理小贴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此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像恋爱受挫、体象烦恼等属此类。

7、社交恐怖症

[案例]“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与人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应对]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训练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心理小贴士]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8、学习障碍

[案例]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应对]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小贴士]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大约有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9、精神分裂症

[案例]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

[应对]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贴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十、抑郁症

[案例]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应对]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小贴士]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

十一、玩手机成瘾

原因生活中得不到温暖、生活上和学习上不自信、精神空虚、教育缺乏。

危害成绩下滑、受到手机的诱惑,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近视,性格变冷漠。

应对用积极的兴趣替代爱玩手机,引导他们正确上网。学校生活往往非常枯燥,很多学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业余活动,这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其实,让青少年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这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并不影响学习。

做事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做事的过程更为重要

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过程更重要。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其已经告诉人们,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某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这个过程。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

于功利的角度而言,结果往往要比过程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结果才能说明问题,换句话讲,过程或者是可有可无的产物。这样一来为了达到目的,所谓的不择手段也就随之而行了,最后也许于结果是达到目的的,但就到达目的而采取的“不择手段”一定是失败的。

因此就人生的大局而言,做事的过程往往比做事的结果更为重要。

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

世界万物都在不听地发展变化之中,所谓一件事情的结果,也许是下件事情的开端。因此结果不过是主观上,从事情发展过程中截取出的一贯点而已,之所以称之为“结果”,只是相等而言罢了。而结果的相对性也就决定了局限性,不确定性也就决定了重结果轻过程的肤浅弊端;

如果一味强调结果,就很容易把人导向于势利与浅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即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

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

 青少年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我整理了青少年十大心理问题,希望大家重视一下。

  1、精神分裂症

 〔个案〕小王自从升入高三后,成绩每况愈下,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越来越怪异,整日自言自语。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最后,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

 〔应对〕由于这类疾病常有许多前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父母或老师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这类患者的挫折应对能力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恶化,不能承担太大的学习任务。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不要对他们有太高的期望。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交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

 〔小贴士〕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发于15岁到20岁。主要症状包括思考、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先兆,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妄想、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

  2、抑郁症

 〔个案〕小张正读高一,是某校的特困生之一。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一个多月了,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

 〔应对〕经过心理专家的咨询,发现小张得了抑郁症。专家建议,为了避免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避免因过多的空想和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另外,还可以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向他们倾吐心头的积郁,使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小贴士〕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无趣、无力、无望、无能、无助。症状包括:极度忧伤、绝望、疲劳、身体疾病。患有抑郁症的人,其情绪低落的程度和性质都远超正常变异的界限,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那样容易逐渐地“云消雾散”。

  3、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丽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目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丽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 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4、学习障碍

 〔个案〕小丽今年刚刚入学,可是父母却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一次试卷发下来,父母发现中间竟然漏做了很多题,而小丽却说自己根本没看见这些题,父母于是觉得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故意不肯做题,于是打了她一顿,但整整一个学期,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应对〕专家指出,小丽其实是有书写障碍。一般这类患者的眼睛似乎与别人的不一样,好像“懒惰的眼睛”,会漏掉许多明显的信息,表现在学习时视而不见,可以把整个题丢掉,事后却说自己没看见这道题。这种孩子最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障碍。只有进行有关的视知觉训练才能见成效。因此,遇到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时,家长和教师应当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心理出现了什么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

 〔小贴士〕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成绩低下的现象。研究表明, 大约有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学习障碍是由若干不同类型所构成的,包括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5、 社交恐怖症

 〔个案〕“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小张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 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认为世上最难打交道的是人,十分害怕与人交往。老师说,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小张显然是得了社交恐怖症。

 〔应对〕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父母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尽早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训练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小贴士〕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6、恋爱受挫

 〔个案〕瘦高、文弱的小杨从高一开始就对同桌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学期结束时,小杨便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却说他“歪心眼”,并让老师给调了座位。被浇了冷水之后,小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产生了强迫性思维:“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长得太瘦弱?我对她还不够好?”终日胡思乱想,使他的成绩不断下降,终于有一天,他选择了轻生。

 〔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是不同步的,因而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 这时候心理承受力差的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对恋爱受挫的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可以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并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伟人的事迹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小贴士〕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此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像恋爱受挫、体象烦恼等属此类。

  7、体象烦恼

 〔个案〕小亮今年正读初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只是身材瘦长,长相不佳。情窦初开的年 纪,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女孩子,没想到表白后,女孩转身就逃,一边逃还一边喊:“难看了。”“我是不是真的很难看?”小亮不停地问自己,当天回去就照镜子,镜子里的他小眼睛、塌鼻子,他越看自己越难看,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他想“改头换面”,但没办法,于是常常失眠,开始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人多的地方是再也不敢去了,成绩终于一落千丈。

 〔应对〕男孩更多地忧虑自己的身躯不够高大,女孩则担心自己的形体不够优美。进入初中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都渐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其中不少青少年甚至由于容貌或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可以说体象烦恼在青少年各种心理烦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心理专家建议,告诉这类孩子,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俊男美女也有不足,告诉他们气质才是最重要的,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比如小亮虽然眼睛小,但很有神,虽然长相普通,但身材不错。

 〔小贴士〕体象烦恼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一般出现在青春发育期。此时面对性别差异的突然出现,青少年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对比,一旦出现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一些人就会产生体象烦恼。

  8、恐学症

 〔个案〕青青今年8岁,刚念一年级,原先是一位十分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近半年来,每天早上上学前,她就千方百计找借口赖在家中不肯走,或是发寒、肚子胀、胃痛,或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吃不消等等。但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一切异常情绪就都烟消云散。后经医生检查,发现小青青原来是得了恐学症。

 〔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 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

 〔小贴士〕“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 于学生害怕上学,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常见的表现是,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上学时感到勉强、不高兴,该上学的时候不去或提出苛刻条件,一旦到校又借故回家,或在上学当日清晨或前一天晚上诉说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不适,以上症状在节假日不出现。

  9、性别角色模糊

 〔个案〕明明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他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他的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他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的表现显然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的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是女性,这使他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的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他的外公和学校的男教师经常和他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和他一起做游戏,使他在男性榜样的示范下,肯定自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的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的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10、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

 〔小贴士〕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