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土重迁的成语故事

2.安土重迁的读音

安土重迁的成语故事

安土重迁的解释-安土重迁的拼音

成语:安土重迁

拼音:ān

zhòng

qiān

解释: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出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示例:自古道:“~。”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恋恋不舍、安居乐业

反义词:背井离乡、志在四方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安于本乡本土的生活

英文:be

attached

to

one's

native

land

and

unwilling

to

leave

it

(安土重迁,安土重迁)

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序论》:“人主之地,风俗机慧,仁义昭明,冠带右衽,车服有序,安土重迁,务资有类。”

清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夫安土重迁,人之常情,小民于其乡土,岂无桑梓之念。”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二章:“唐淑贞毕竟算是跑过滩的,见识比她安土重迁的母亲强多了。”

安土重迁的读音

ān tǔ zhòng qiān。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拼音的用途:

1、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

2、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3、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4、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