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极谏-直言极谏策问
1.人苦不自如,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是什么意思?
2.答李端书原文及翻译
3.汉代统治者的用人思想“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是何意?
4.切谏是什么意思
人苦不自如,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因为在这个名目下考中了,便认为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才能。
出处:苏轼〔宋代〕《答李端叔书》
原文: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写文章,只是专门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罢了。等到中了进士以后,还贪心不足,又参加了制策的专科考试。其实有什么实际意义?而那次专科考试号称为“直言极谏”,所以常常谈今说古,考证评论是非,以求得符合“直言极谏”的名称罢了。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因为在这个名目下考中了,便认为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才能,所以在文章中争辩、谈论,直到现在,因此而得罪差一点被处,真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多么可笑啊。
扩展资料:
赏析: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善用比喻说明道理。谈到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时,苏轼以“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作比,说明人各有所好,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不可能众口如一。苏轼还以“候鸟时虫,自鸣自已,何足为损害”作比,说明正制科人论说利害得失,就像春燕秋虫一样,该叫的时候就叫,过了季节就不叫了,对于他人,既无补益,也无损害,而由此引来杀身之祸,既可悲,又可笑。这篇文章言辞诚恳谦逊,淡然工雅。苏轼振笔直书,却气韵自然。
答李端书原文及翻译
答李端书原文及翻译如下:
作品原文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髣髴其为人矣。
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譊譊至今,坐此得罪几,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
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
译文
我向您致敬。听到您的名字已很久了,又在熟识的朋友那里常常见到您所写的诗文,虽然不多,也足可以大体知道您的为人了。
平常我们之间不通书信,怠慢的过错还可以宽恕;等到您痛苦地居丧,我也不曾写一个字来慰问;鄙人的弟弟子由来到这里,先承蒙您赐我书信,又一次因懒惰而没有立即回信。笨拙迟钝,不讲礼貌,到了这种程度,而您却到底没有弃绝我。
近来在驿递之书信中又收到您的亲笔信,对我如此情深义重,我读后真要脸上发烧惭愧而汗下了。
您才华高超识见明达,不应当随便称赞别人,是不是因为黄庭坚、秦观等人(称扬我)的话,您真认为是那样吗?我这不肖之人被世人所憎恨,而他们二人却喜欢称赞我,好比古人偏嗜菖蒲酱和羊枣,不容易追问出原因来是一样的。认为他们两人的看法虚妄,当然不可;而要想因此改变一般人对我的看法,那更加不可以啊。
我年轻时读书写文章,只是专门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罢了。等到中了进士以后,还贪心不足,又参加了制策的专科考试。其实有什么实际意义?而那次专科考试号称为“直言极谏”,所以常常谈今说古,考证评论是非,以求得符合“直言极谏”的名称罢了。
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既然因为在这个名目下考中了,便认为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才能,所以在文章中争辩、谈论,直到现在,因此而得罪差一点被处,真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多么可笑啊。然而世上一般人便认为我要想标新立异,那就太过分了。
胡乱地论述利害,评说得失,这正是参加制科考试的人的一种习气,好比候鸟和时虫,到时就叫,过时就停,对于当前的政治又有什么损害呢?我常常怪如今的人太过看重我,而您也这样地称扬我,更加不符合实际。
汉代统治者的用人思想“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是何意?
在我国的古代的时候,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朝代更替的。在这些朝代中有的繁荣兴茂,有的腐败不堪,正是有了这些朝代的组成,才构成了我国上下5000年的文化。而汉代则是其中一句有代表性的代。因为汉高祖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是我们每个人都所熟知的。想当初下项羽在江边的自刎是多么的令人惋惜。而刘邦从一介平民百姓到他建立起汉代,是多么的令人佩服。
而在汉代统治者他们所用人的思想则是秉承着方式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在表面上这看似只是一句话,并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在内地里却发挥着极大的用处。在这生活中看事情并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而对于国家的统治者管理者而言更是如此。作为一国之主,一国之君更要方方面面的考虑的到。
而在这句话之中,分别体现了,汉代统治者用人的鉴别方法。贤良,正直,敢于进谏的人,此才会被汉代统治者所重用。因为统治者是需要管理自己的国家的,所以他的属下一定要是足够的忠于他的。而且,臣子的心中必须是贤良的,因为只有贤良的人才会事事都为国为民的去操心,去操办。
并且臣子必须是正直的,因为在官场之中是充满了许许多多的阴险狡诈,屈辱和陷害的。所以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内心必须是正直的,可以做到不受这些外部环境的干扰。再者说,统治者用人的标准一定要做到这个人是敢于向统治者去进谏的。在国家的管理中,有许多的问题是统治者所看不到的,只有臣子向上进谏,统治者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汉代统治者的用人思想,是采用了这样的一句话。
切谏是什么意思
切谏的解释
直言极谏。《史记·汲郑列传》:“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 东海 太守。”《后汉书·何敞传》:“ 敞 数切谏,言诸 窦 罪过, 宪 等深怨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狄仁杰 ﹞箴规切谏有古人之风,剪伐*词有烈士之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切谏》:“夫以王之切谏不已,而上终纳之,可谓君明臣良者矣。”
词语分解
切的解释 切 ē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 切磋 (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 思想 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 切切 琢磨 ”)。 切 è 密合,贴近:切当(刵 )。切肤(切身)。切己。亲 谏的解释 谏 (谏) à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 错误 :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部首 :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