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称孤道寡-三国之称孤道寡夫的是谁
1.急求三国演义读书札记3000字,关于曹操关羽和诸葛亮三个人,要感悟深刻一些的,最好是原创...
2.三国最笨的几个人
3.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以上
4.在文言文版三国演义1-200回中对某人物的全面评价 600字
急求三国演义读书札记3000字,关于曹操关羽和诸葛亮三个人,要感悟深刻一些的,最好是原创...
关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国名将,和孔子并称“文物双圣”关羽忠义无双,武艺绝伦,是民间文化的追捧者。在我们尊敬关羽的时候,往往为他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而惋惜,觉得他是一是大意被宵小所算,结果落了一个悲情的下场。在公元219年的荆襄阴雨中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造成关羽的悲剧呢?
历史总有一些必然,但却充满了偶然。我们探究关羽的生就需要回到他所处的时代,去感受当时的故事。
关羽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在经过了30年的诸侯混战后,天下逐渐形成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孙刘采取压制的策略。为求得生存,孙刘开始联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权不惜将自己年青貌美的妹妹嫁给年已半百的刘备,还遵从鲁肃的建议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可以说孙刘联盟一直是孙权吃亏,刘备收益。孙权在失掉里子之后,仅仅得到孙刘联盟的空架子。随着刘备逐渐做大,刘备成为比曹操更可怕的敌人。刘备不仅占据荆州、益州,守住长江上游,而且土地、兵力也超过了东吴。孙刘联盟的两大基础之一势力想当开始动摇。公元216年,刘备取得蜀郡,孙刘第一次战争爆发,孙权的底线被突破了,一直主张联合抗曹的鲁肃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与刘备兵戎相见。历史总比小说深刻,借口总比事实花哨。在这一刻,孙权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存和发展。可是刘备却丧失了理性。得到的太过容易,失去的时候就不会珍惜。刘备想要直接与孙权进行战争。虽然在曹操出兵汉中,威胁蜀郡后,刘备地下了头,以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求和,但是孙刘联盟的裂痕很深。
曹操攻略汉中后,因为自身内部问题,放弃了进攻蜀郡的机会,回到中原。曹操走后,刘备的心开始活泛起来,在征得家门之祸后,倾全国之力攻略汉中。当曹操回援时,汉中已经大部分落到了刘备手上,曹操手下夏侯渊也阵亡了。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刘备打败了曹操。曹操被迫退回汉中,承认刘备的霸主地位。当刘备在汉中称王时,孙刘联盟的第二根柱子,曹强而孙刘弱的基本格局被打败。孙权的背叛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我们将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益州。公元219年,刘备终于梦想成真,称孤道寡了。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颠沛流离之后,刘备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现在的大业,离君临天下只有一步之遥。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现在的刘备只需要等待天下大变就可以了。在三分天下里,天下大变就是曹操先。刘备是比曹操小七八岁的,曹操是耗不过刘备的。等待曹操先,刘备就从汉中出兵,大将关羽从荆州起兵,自己的盟友孙权从庐江起兵,这样曹氏必败。曹氏一败,我刘备再派遣一员大将顺江而下,消灭东吴,天下将会重新统一。刘备的心思恐怕就是这样幼稚的。刘备没有认识到天下其实如此易取得,隆中对存在天然的缺陷,它的前两部是正确的,第三部是绝对不正确的。首先,孙权是不会完全按照剧情甘心做陪衬的。其次,刘备本来就弱于曹操,两路出兵只会被各个击破。刘备在攻取汉中后处于了自我势力的巅峰,也是本势力集团最为危险的时候。刘备势力集团应该总结经验,保持虚心的精神,稳定住孙权,然后等待时机,同时制定新的攻略天下的方略。但是事实是刘备忙着称王,大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对现实的危险毫无察觉。
我们在去看看北方,曹操在经历了赤壁大败后,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不仅选好了接班人,而且清楚了自己内部的敌人,王冠加顶,位极人臣。在汉中失败后,曹操接受了司马懿联合孙权的建议,此时的曹操非常需要孙权,孙权也非常需要曹操,不过这只是一锤子买卖。
荆州的关羽还在沉浸于汉中的胜利,内心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战功的追求,让他变得盲目、自大和骄傲。数年来,自己的战功逐渐减少,而其他将领都是战功累累,怎么不让他心痒难耐。现在曹操新败,孙权求和,果断出击,速战速决。扫平北上的一切障碍。王甫、赵累的劝诫没有阻挡关羽,出兵在即。出兵前,糜芳、傅士仁因为不慎失火,被关羽责备,并留下他们守卫城池。现在他唯一担心的是东边。很快沿江就建立起来烽火台,对岸的吕蒙一看就明白了。关羽是不放心自己,一个比吕蒙更会隐忍的人出现了。一封阿谀奉承的书信交到关羽的手上后,关羽彻底飘飘然。关羽的命运也注定了。
结局想说一个故事,在吕蒙进入荆州后,军纪严明,不扰百姓。吕蒙的一个同乡因为下雨拿了一个老百姓的斗笠。为严肃法纪,吕蒙还是将其斩杀,全军肃然,民心所归。当关羽率军回归时,本来还有上万军卒,当见到荆州安定后,呼啦一下全散了。关羽认为的荆州精锐和东吴的土鸡瓦犬,竟然是这样。关羽既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别人。
三国最笨的几个人
三国最笨的几个人:袁术、蒋干、汉灵帝、杨柏、祢衡。
1、袁术
袁术这哥们儿胆子够大但也够蠢,有一块玉玺就认为自己了不起,就敢名正言顺的称孤道寡,面南而坐,也不掂量掂量,在群雄逐鹿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诸侯称帝,当初董卓把持朝政都不敢有这个非分之想,就连曹操统一北方一辈子都不敢称帝,更何况他袁术也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所以将他排在蠢人首位。
2、蒋干
荆州水军在蔡瑁等人的帮助下,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而蒋干前往东吴,被周瑜玩得团团转,可他去一次还嫌不够,非要请命去第二次,最终的结果就是蔡瑁张允被斩,致使赤壁之战曹操一败涂地,他一肚子学问却没用对地方,实在是可悲,所以将他排在蠢人第二位一点都不为过。
3、汉灵帝
这哥们儿做的蠢事很多,重用宦官让自己变成了傀儡,重用大臣自己却被架空,最后干脆不理政事,醉心享乐,让好端端的大汉王朝狼烟四起,分崩离析,各路诸侯也成尾大不掉之势,让汉朝走向灭亡,所以将他排在蠢人第三位一点都不为过。
4、杨柏
杨柏本来是张鲁的谋士,他不忠心耿耿跟随张鲁,却贪恋起了银子,当曹操在攻打张鲁的时候便抓住他的弱点,用银子去打点他,他还真来者不拒做起了内奸,当曹操将张鲁打败后,却没有重用他,而是以不忠心事主将他送去了另一个世界,所以将他排在蠢人第四位。
5、祢衡
表面上看祢衡聪明过人,实际上十分愚蠢,不知道他大骂曹操能有什么好处?曹操可以不和他计较,将他推荐给刘表,他还是不知收敛,又羞辱轻慢刘表,刘表也能忍耐他,于是将他送给黄祖,黄祖性情急躁,没有刘表和曹操的忍耐力,于是乎就被黄祖送走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将他排在蠢人第五位。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以上
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三国演义中说起最奸诈的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之无愧。他的名言,您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深入人心。当时全国14个州:幽州,并州,冀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雍州,凉州,荆州,扬州,交州,益州,司隶(司州,就是首都)。曹操占10个。他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曹操说:假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够狠,败走华容道时,道路泥泞马不能过,他立刻下令以伤病士卒填坑,完全无视生命;他够奸,官渡之战,荀攸来投,问他:"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除了自己,估计他谁都不真正信任,古代帝王称孤道寡,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他够勇,基本都是亲自率兵,偷袭乌巢时,亲自带少量精锐打袁绍旗号偷袭后部,这相当危险,一旦露馅必无疑,做大事儿不惜身……
作为曹操的敌人是悲哀的,而他在有生之年却很遗憾,没用达到统一。应运而生的对手刘备,刘玄德可以说是他宿敌。当年青梅煮酒,他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他并不向他说的那样,意识到了刘备的威胁,他这么说完全是迫于即将和袁绍展开的决战二进行的拉拢人才行为。(刘备当时只是寄人篱下,凭什么说他是英雄,靠他的双手过膝,两耳垂肩?0.0)
刘备,从一个卖履织席的小贩到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真正的一代枭雄,他的奸诈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某江山社稷于而不留痕迹。
他是三国之中逃跑第一人。动不动将兄弟,讲师,家眷置之不顾,三十六计选上计。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他的确跟他的先祖刘邦有的一拼。当初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投降声称要煮了刘邦之父,刘邦回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刘备的政策很强大,可以跟金家媲美,同样的事,他和别人做能达到不同的效果。举个例子,董卓迫于联军压力,火烧洛阳带百姓迁移,得到了凶残暴戾的恶名;刘备迫于曹操的压力,火烧新野带百姓迁移,得到爱民如子的美名。这和后来诸葛亮出祁山,掠夺富户入川目的是A一样的,在他们眼里老百姓是生产力,是士兵的来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刘备对自己的亲人都可以做到弃车保帅,何况……说到这不得不说说益州原本的主人,刘备的同宗刘璋。在他和刘备对弈的最后阶段,他有一战之力可他却选择了放弃,他说“吾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他让百姓免于战火,可是后世却没人说他仁,对他的评价都是懦弱。益州到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刘备手中,穷兵黩武,没几年就成了全国最穷的州郡,这真是讽刺啊。
然而刘备这样的一代奸雄,最终还是败了,甚至将命都丢到了白帝城。
夷陵之战。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举倾国之兵与孙权决战。为关羽报仇?刘备是这样的人么,很明显不是,他在关羽后不报仇,偏偏在曹丕称帝,加封孙权九西锡之际,一切不言而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下,刘备甚至很恨关羽,是关羽荆州方面的擅自出击,破坏了庐中对,使蜀一蹶不振,从此无缘问鼎)。刘备疯了么?为何要打孙权?都知道当时的势力格局是魏>吴>蜀,吴蜀不论谁胜,笑到最后的都是魏国。这跟华容道关羽放曹操的原因是一样的,曹操灭亡,孙权势力强于刘备,那么孙权就笑到最后了。刘备可以做的只有等,等什么呢?等到路中对中所说的"待天下有变"(诸如司马懿反魏之类的事发生)。孙权没用确定刘备的意图,因此他无论如何不敢和刘备进行大规模的决战。三国演义中将刘备的失败归咎于连营700里,这是曹丕说刘备的,曹丕差刘备远了,根本没资格说刘备。三国志-陆逊传中,他的对手给了我们答案,原文如下,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舍船就步暴漏了刘备的目的,都知道赤壁之战的主战场是在水上,刘备如果真的不顾曹魏,要跟孙权拼个两败俱伤,那么就不可能舍船。这明显是吃饱喝足,收手的行为。孙权知道即使再次将荆州全部拿回,刘备也得乖乖和他联合抗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刘备毕竟老了,再强大的枭雄也抵不过蹉跎岁月。他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亡于白帝城。都知道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富翁辛苦了一辈子,终于衣锦还乡,过上了每天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的生活,可是他却发现一个贫穷的渔夫过得正是他此时的生活……这是正常的版本,然而历史是残酷的,故事并没有完,富翁嫉妒渔夫,于是他在渔夫身边不远处丢下一袋金币,渔夫果然发现了那袋金币,高兴得难以置信,他停下钓鱼晒太阳,赶紧藏好了这一袋金币,他兴奋得一夜未眠,开始构思今后的人生,他要用这带钱,购房娶妻,办置产业……第二天他赶紧去取钱,可是找遍全家也找不到,是富翁派人偷走了那袋钱,你说渔夫会怎么样呢?
在文言文版三国演义1-200回中对某人物的全面评价 600字
人物评价:
周瑜?
对周瑜评价最高的要数熟稔三国史事的宋代文豪苏东坡。“遥想公谨当年”之句,确实是道出了周瑜的一生杰作,即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到底是一场大战,还是一场曹魏前锋和孙吴联盟之间的遭遇战,目前还有所争论。但周瑜是此次战役的主要策划者、指挥者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在当时连张昭重臣都心存畏惧的紧急情况下,周瑜能够力挽狂澜,打破曹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确实功莫大焉。难怪东坡要如此抬高这位精通音律的美男子了。?
不过,周瑜的短处在于大局感欠佳,没有看到孙刘联盟是当时两家能够生存的唯一之道,一再主张杀或软禁刘备。赤壁战后,他在南郡前线一再和曹仁过不去,结果自己受箭伤,不但荆州被刘备抢得,连自己的年轻生命也搭上,可惜。?
请注意,大局感欠佳不是演义中所说气量欠小。周瑜任吴方面军统帅时,还有一位军功资历高于他的副手程普,经常和他过不去,但周瑜每次都很大度坦然,直到赤壁大胜后,程普才对周瑜心服口服。?
精彩情节:
诸葛亮自知大限将于,他拖着病身下榻,设坛拜祭,一祭先主,再祭天灵,三祭祖宗……他想用祈告之法求得数月生限,以击败司马懿,为蜀国灭此巨患!不料,魏延突然闯帐禀报军事,那盏主灯被带入的风扑灭了……诸葛亮顿时昏迷。魏延惊恐万状,跪地请罪。诸葛亮悲叹:不该你事,是天命难违啊!
诸葛亮在病榻上交代身后之事。首先,他把自己所撰传兵书和一套“连弩”法传与姜维,令他执掌兵权。他告诉姜维:我此生最大憾事,就是没能完成先帝的未竟之业,现在只能托付给你了,天下分久必合,蜀国要么亡魏,要么被魏所亡,此外没有第三条路……
诸葛亮深为忧心的还有一事,自己一旦身,二十万精兵何以安全撤回汉中?谁能继任蜀军主帅?这两者都是蜀国的命根子!魏延骄狂有反骨,断然不可付大权;蒋宛虽可担此任,却不娴于军旅;姜维懂得军事但归附不久,难孚众望。思来想去,把兵符交给了杨仪,同时授于杨仪一个锦囊,说“魏延若不从命,可按锦囊里的计策行事……”
交待兵事,诸葛亮强支病体坐上小车,出帐遍阅各军营,他手摇羽扇,强做出从容微笑之状,以安军心。士兵们欢呼省雀跃,而知道内情的将军们无暗中垂泪。诸葛亮最后一次仰望苍天,秋风凛然,寒浸骨骸。他长叹再不能临阵讨贼,此恨无期!
诸葛亮回到帐中斥退左右,独自给后主写遗书。在这件遗书的最后,他甚至说到“臣家有桑树八百,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尽可自足,勿劳朝廷给养……”书未尽,诸葛亮昏迷过去。这时刘后主派来的使者赶到,见诸葛亮不醒人事,急得不行,原来刘后主让他来讨教诸葛亮:蒋宛之后,谁来继任丞相?众臣千呼万唤,诸葛亮醒来,见使者在身边,让众人退下,不等使者说话,先自哀叹,说:替我回禀皇上,我后,蒋宛可继丞相,承我大任。使者追问:蒋宛之后谁人可继之?诸葛亮说费玮可继。使者再问:费玮之后谁人可继?但诸葛亮无言,使者靠近一看,诸葛亮已经长逝!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
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
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
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
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
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
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
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
上。其酒尚温。
整体读后感: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不救,他也不会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文言文字词积累:
令邹靖将兵五千:将,作动词用,率领的意思。
吾乃南华老仙也:我是南华老仙。乃,是。?
公此谋,虽霸者亦不为也:您的这条计策,即使是称王称霸的人都不会做的。.
擒贼定须擒贼首,奇功端的待奇人:抓贼就要抓贼头,高难度的功勋只有有实力的人才能完成。
蜀:四川的旧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